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4-07-21

1994-07-21新闻联播 文字版

冲出大气层〔报告文学〕

第5版(文学作品)<br/>专栏:新潮启示录<br/><br/>  冲出大气层〔报告文学〕<br/> 呼征<br/> 充分利用资源和有效保护环境,是居住在资源日见匮乏、环境日趋恶化的地球上的人类的两个重大课题。各国有识之士都在探索和解决这两大课题。在我们中国,在一个不太显眼的地方,有一个人,有一个企业,正在有效地变“废”为“利”,解决人们惊呼的“白色污染”问题。<br/> ——题记    <br/> 1<br/> 小时候,有一天,张楠翻墙爬到邻居的枣树上去偷吃枣子,枣子并没有熟,又酸又涩。主人“人赃俱获”地告到了张家,父亲指着篮里的鲜桃、鸭梨道:“你真混帐,家里又不是没有水果吃!”给了他的小屁股蛋一顿好打……<br/> 张楠14岁就进了工厂当学徒。那正是“文攻武斗”的年月,没有书读了的孩子们,用小石子砸教室的玻璃窗玩,或是整日跟在红了眼的大人后面拎糨糊桶、拾传单……父亲怕他变成一只满世界乱转的无头苍蝇,咬咬牙,将他送进了厂。18岁进了部队,当了一名无线电兵,神秘、无垠的电波开启了心灵的天空。长期从事党务工作的父亲总算释然于怀,在两座大熔炉里锻炼过的儿子,能够成为革命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了……<br/> 从部队复员回来,他被安排到一所高校,一个礼拜放几次电影,这本是一份既轻松又愉悦的工作。可他心里却不时漫起一股股莫名的焦灼与恐慌,仿佛这过着的不是自己真实的生活。好比电影开映时,屏幕上壮怀激烈,令人血沸;或是缠绵凄婉,令人泪下,可只要一散场,这一切都被收回到冷冰冰的拷贝盒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这一类词儿,尚像早春鹅黄的柳丝拂动在报端,他便把自己的铁饭碗给“解放”了,扭头进了一个永远没有保险箱的世界。哪里越开放,越有风险及与风险同胎而出的机会,他就往哪里去——福建的石狮,浙江的温州,继而是深圳、海南岛。在市场经济的风云变幻里,他洞晓了资本增值的奥秘,还日益获得了一种远不能以金钱论价的目光……<br/> 父亲长吁短叹:真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且更忧心如焚:眼下你翻墙不是为着仨瓜俩枣,他翻过去的是一个普通人的立世之本!后来,他一个回马枪,杀回了南昌。因为纪念“八一起义”,城里有一个八一广场,西侧是一座建于“文革”时期的宏大建筑。时过境迁,他走进了这座有着几万平方米,却人迹愈见稀落的建筑物,承包了一定的面积,组织已在福建经商的战友们来这里摆摊设柜,一时间招牌迭出,柜台变换,令人目不暇接,成为南昌最繁华的地段之一……<br/> 他再一次“翻墙”,是由贸易转为办实业。1989年12月,他和台商合作,办起了中外合资江西华隆化工有限公司。四年惨淡经营下来,华隆已成为拥有员工近千人的集团化大型企业,产品除粉末涂料,还有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色母料等十多种。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再生废塑料行业,他竟像孩子吹肥皂泡一样,吹出如此壮观的经济效益与规模!只要人们到街头巷尾去转转,不仅在南昌,在中国星罗棋布的大小城市里,都能见到挑着一担塑料制品、见机便摆开摊子的浙江人,脸盆、水桶、衣架、镜框、畚箕、搓衣板、筷子盒……五光十色,林林总总,几乎家居生活需要什么东西,就能摆出什么东西,而这一切都是废塑料的再生制品。在资源贫乏的浙江,有不少正是靠再生的资源,完成了酵母般膨胀的资金积累……<br/> 和废塑料打了几年交道,他的眼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开阔: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塑料制品好似人体绵繁的血脉,伸展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据统计,国外塑料工业每年以9%的速度增长,国内的增长速度更达到了30%。而全球每年塑料制品的废弃物共计4500万吨,国内也达到了250万吨。无论是工业垃圾,还是生活垃圾,无不充斥着大量的废塑料。据说在上海,两者加在一起,每十天便能堆出一座国际饭店;在天津有人测算了一下,若不作清理,不出50年,两者就能把153平方公里的市区给埋在2米深的垃圾之下……废塑料对于环境的严重破坏,已被各国有识之士们普遍惊呼为“白色污染”!<br/> 在公司的具有80年代末期水平的多条生产线旁,他常常发出哲人式的感叹: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着什么,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丢失着什么。一边给明天铺筑最坚实的阶梯,一边又给明天设置最凶险的蒺藜。他用不着为公司的经济效益苦恼,却总为眼前的这一现实苦恼:这些流水线的意义,只在于对废塑料进行了第二次利用,却没有最终地解决“白色污染”和对资源的最终利用。于是,本可以在墙这边悠悠地吹肥皂泡的张楠,把目光又一次翻过了墙……<br/> 2<br/> 弥留之际,苏先生给巫明献留下遗言:一是设法将乡下妹妹的户口弄到南昌,二是希望他能到自己家乡扶植张楠办实业……<br/> 1988年初秋的一天,张楠和几个朋友在深圳一家餐厅吃饭。在满餐厅的南腔北调中,他们讲的一串串南昌话,让邻近一桌的一位年近花甲、眉目慈祥的长者坐不住了。长者走过来自我介绍:“我也是南昌人,叫苏顺生,1949年去台湾,一直没回过大陆,现在还有两个妹妹在家乡,始终未能联系上。”张楠热情地邀老人坐下,忙不迭地回答着关于家乡的宛如春鸟不停地从一个枝头跳去另一个枝头的问题。苏先生兴奋了,将同行的一位满眼溢出精明干练的年轻人向张楠作了介绍,他叫巫明献,从美国华盛顿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不久,刚刚回到台湾。此次他们两人第一次来大陆作投资考察。人世间这类萍水相逢的事儿,谁都经历过,可大抵人一散,茶就凉,张楠则牢牢记住了苏先生念及妹妹的那份惆怅。回到南昌,便将情况反映到市对台办,通过他们找到了苏先生一个在厂里工作的妹妹,后来,另一个散落在乡下的,也找到了……<br/> 次年3月,苏先生拖着肝癌晚期之身,来到南昌和两个妹妹重叙手足之情。回到台北他就被送进了医院,弥留之际,给巫明献留下遗言:一是设法将乡下妹妹的户口弄到南昌,二是希望他能到自己家乡扶植张楠办实业。巫氏家族在台湾的家族财团里,实力雄厚,经营银行、矿山、地产等。苏先生长期在巫氏家族担任总经理,与巫明献有着20多年师长之谊,他当即首肯了。这年8月、10月,他两次来南昌,与张楠洽商合资开办公司,这就是华隆公司,巫先生成了第一位来江西投资的台商。如同他们心里都有一棵不见凋落黄叶的情谊之树,他们成就一番大事业的目光也和谐似天光云影,细浪金沙……5年来,巫先生没有拿走一个子儿的红利,总是不断地扩股,迄今为止,他的投资达到了500万美元。<br/> 有人说张楠长了一脸福相,也许这是随口胡诌;他却切实感到在自己的事业上总有“贵人”相助。在西方发达国家,制定有严格的环保标准,产品最终对环境产生某种污染的企业得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环保费用,再加上先进的技术,使之对废塑料的集中能有效地适应工业化的再利用。可在中国,要搞再生废塑料,原料的收集便成了最令人棘手的事情。似乎不可思议,从城市各处垃圾箱里的塑料袋、破盆烂勺、旧鞋子、包装各种家用电器的泡沫塑料物,到农村地头田间比比皆是的废弃薄膜……怎么用,也该取之不尽。可靠手工去收集它们,无异于蚂蚁搬家,一般只适用于就近作坊式的生产。张楠一边以蚂蚁搬家的精神,不惜人力,也不惜巨大的工本,从省内外搜罗来一车车的废塑料,一边经巫先生的多方联系,1993年3月,欧洲共同体环保署委托德国莱茵技术监护协会安全环境保护有限公司、德国巴伐利亚与萨克森技术监护协会等部门的专家,来南昌对华隆进行了严格的评估,华隆经受住了评估,被欧洲共同体环保署批准为中国唯一一家、在亚洲除印度尼西亚一家外也只是第二家能够对废塑料进行技术处理的企业。<br/> 过去只听说日本人惊恐不安,下个世纪直抵大和民族咽喉的问题将是资源紧缺,为此,漂洋过海地将他国矿山垃圾或是工业废料给拖回来埋在地下,待必要时机再挖出来提取新的资源;现在,历来号称资源大国的中国,竟也有了处理废塑料的企业,不说是匪夷所思,起码也是史无前例。张楠的福气真好,干的是跨国界行动,他与之打交道的人则几乎都有跨国界的眼光,充分利用资源和有效保护环境,其实正是资源日见匮乏、环境日趋恶化的地球的两个重大课题。上海吴淞卫生检疫局和上海海关一一开了绿灯,省市环保部门对华隆也作了满意的评估。<br/> 最让张楠快慰的是,当他关注起最终解决“白色污染”和对废塑料的最终利用时,“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他发现了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1978年开始,该所一直在根据我国当前及长远的能源发展需要,重点研究煤气化及间接液化的新技术、新工艺,而塑料的母体是石油,再生物也可能气化与液化,他们一直在注意国内外处理废塑料的动态。当今普遍的处理方法,一是焚烧,这种方法成本较高,而且废塑料在燃烧过程中挥发出有害气体;二是深埋,即埋进10米以下的地里,这种方法看似清净了,可由于废塑料百年之内不会腐烂,势必造成土壤板结和结构的改变。鉴于这两种方法的缺陷,70年代初,德国、美国、日本相继开始了废塑料炼油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生产费用(主要是工人工资)过高,目前还没能建立工业化的生产装置。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则起步于80年代末,涉入者多为民间机构,受技术水平及研究手段的限制,尚没有一家获得较理想的结果。<br/> 3<br/> 如同他们在张楠火辣辣的目光里看到了他的胆识与抱负一样,他也从眼前这些打“六五”计划起便埋首于煤粉堆里、被洗白了头发的知识分子身上,看到了一架甘于淡泊不求显赫、甘于清贫唯求坚韧的扶梯。他觉得有了这架扶梯,自己的事业可以翻出墙外了……<br/> 1994年6月15日上午,南昌江西宾馆七楼圆厅,江西华隆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经委、银行、海关、环保等各部门的官员和中央驻赣及省市新闻单位记者济济一堂。张楠和煤化所的专家们坐在主席台上,他本来有好多话要说,可在所有该说的人都说完之后,他的发言不到三分钟……<br/> 不是神话,恰似神话。中试室里,一端投进的是废塑料,另一端出来的便是清清亮亮、无硫无铅的90号汽油。我不知道在这套结构紧凑、连续稳定的装置里在发生如何奇妙的化学变化,我只知道恍若河蚌孕珠,这是胆识与知识的两壳,以近400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与汗水,凝结出来的串串“珍珠”。投入1吨废塑料,可生产出560公斤的90号汽油外,还可生产0号柴油140公斤、蜡50公斤、高质量燃料气190公斤,有较高附加值产品的总回收率为94%。而且整个过程是在常压、中温下完成的,避免了操作管理上的很多麻烦。原料要求简单,除聚氯乙烯外,大部分品种的废塑料均可用于炼油,各品种还可按任意比例混合投料。对原料投入前的要求也不高,无须经过特别破碎,只需除去混杂其中的大块泥石即可。<br/> 张楠拥有了一张王牌。“白色污染”解决了,废塑料的最终利用解决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顿时凸现如两头升上海面相互嬉戏的蓝鲸!“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急于要将这张牌甩到中国和世界的桌面上。他集中起手头所有的资金,已定做了十套各年产3000吨油品的设备,争取明年7月全面投产,届时华隆将达到年处理废塑料4.5万吨,年产汽柴油3万吨,年产值过亿元。他又匆匆北上,委托华东理工大学对该装置进行放大设计,使之单套设备产量达到年产1万吨油品。他的咚咚脚步声,及身后大兵团作战的规模,让国内废塑料再生制品的主要产地浙江感到了震撼,慈溪市一位有关领导扼腕唏嘘:“这样下去,慈溪做了20多年的废塑料再生市场,很可能就要被华隆一家冲垮……”不知他是否知道,就在他说这话的前后,温州和慈溪的6家企业,拂去脸颊上的阵阵寒意,预感到华隆将是国内废塑料最大、最集中的处理中心,已经悄无声息地将企业迁来了南昌附近,据说酝酿南移的企业还有多家……<br/> 那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张楠让煤化所的专家们作详细介绍,他的脸上溢满尊崇之色。给我的感觉,他像是专家们从山西带过来的一名助手,而不像是这个新闻发布会的最有资格的主持人。会后,我说:你怎么不多讲几句呢?你该介绍一下自己如何翻墙,倘若更多的人都能像你这样翻墙不已,中国就会少一些男人豪饮,女子善劝,口中尽啖,釜内皆烹。报纸上这类广告,便会销声匿迹。<br/> 张楠浅浅一笑,还是那种诚实与机敏浑然一体的微笑:“我说这些干啥?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我只想自己冲出大气层……”<br/> 华隆公司将走滚动发展的路子,力争在四年左右最终形成年处理废塑料20万吨,年产油品15万吨,年总产值5.1亿元,年利税6500万元的经济规模。届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环保标准必将严格起来,环保措施也必将扎实有力,加上华隆公司自身已有了相当的实力,华隆人将会满怀热情,以集中处理长江流域的废塑料为己任。<br/> 在华隆呆了几天,我终于琢磨出张楠这句话的含义——<br/> 唯有“冲出大气层”,我们才能看清亮蓝色的地球上还有星星痕痕的绿色、黄色、棕色,多姿多彩,宛如一颗珍藏在锦盒里的明珠。她孕育了无数层次上的生命,而人类是她孕育出的最高级的生命形式,也是耗费她最多能量的一种形式。人类不能因此将她视为一堆冷冰冰的石头,并踩在上面妄称主人;<br/> 唯有“冲出大气层”,我们才能深感人类只是地球的儿女,我们只是“地球村”里暂住的居民。如是观并不一定导致颓伤,也许正相反,我们将会全副身心地牢牢把握属于我们的这一瞬间,去澎湃地创造,昂然地进取,为了我们自己有着一个安宁、美好的物质、精神环境,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安宁、美好的地球……

我的祖国

第5版(文学作品)<br/>专栏:<br/><br/>  我的祖国<br/> 李瑛<br/> 太阳照着我们的田野<br/> 小麦和棉花在生长<br/> 太阳照着溪谷和江流<br/> 树在生长<br/> 再不是神话的梦幻<br/> 我的为你而生、为你而死的<br/> 祖国,我们已埋葬了<br/> 饥饿的胃和咯血的肺<br/> 终于崛起,并已获得<br/> 尊严和圣洁的自由<br/> 找到生命的最高意义和价值<br/> 在历史废墟和原始处女地上<br/> 用金字写出<br/> 世界史上最辉煌的一页<br/> 我们带血的渴望在生长<br/> 我们的欢乐在生长<br/> 我们用科学严肃的法则<br/> 机器的辛勤和艺术的聪慧<br/> 使钢铁和石头具有生命<br/> 让发动机、石油和煤炭<br/> 推动聪明的齿轮、轴和传动带<br/> 一只只快活的车轮<br/> 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囚栏<br/> 让超乎我们的<br/> 触觉、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的<br/> 机器人和电脑<br/> 控制电流的按钮、气压的开关<br/> 我们的神经和肌肉的膂力<br/> 在生长<br/> 我们无限的智能在生长<br/> 我的繁忙喧嚣的国土<br/> 从来不是悠闲沉默的地方<br/> 如今,从理性的金属和水泥深处<br/> 流出工业精神激情和冷峻的旋律<br/> 在浸透汗水的工地上<br/> 道路和灯光在生长<br/> 在楼群的峡谷<br/> 白鸽的翅膀在生长<br/> 在当年流淌鲜血的地方<br/> 花在生长<br/> 晨钟已经响过<br/> 太阳攀着我们的脊梁<br/> 又一次升起<br/> 照着银行门口大理石廊柱<br/> 照着厂房里野兽般蹲伏着的<br/> 精力充沛的车床<br/> 照着通红的钢材<br/> 照着博物馆里<br/> 丝绸般闪亮的古文明<br/> 寂静的瓦缶和陶俑仍在沉睡<br/> 在地球匆忙的旋转中<br/> 我们思想、信念和东方美学的<br/> 光芒<br/> 辉映着世界每一扇窗口<br/> 我们的力量在生长<br/> 我们迈出的每一步的重量<br/> 在生长<br/> 在山谷或河滩,我捡起<br/> 一枚光滑的卵石或一片落叶<br/> 我想对它们说<br/> 在艰辛的劳动中<br/> 一场深刻的生动的革命在生长<br/> 一个崭新的思想和观念在生长<br/> 属于我们的<br/> 每一个方块字的力度在生长<br/> 在即将来临的<br/> 二十一世纪希望的光芒里<br/> 在阳光下<br/> 我们的伟大祖国在生长<br/> 我们的幸福和自由在生长<br/> 一九九四年六月于北京

南国梦回

第5版(文学作品)<br/>专栏:<br/><br/>  南国梦回<br/> 李佳琦<br/> 北国冰城哈尔滨,一个杏林世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同祖国一起迎来了拨乱反正后的春天,一位蒙冤入狱两年的小伙子平反回来了,周围的亲朋望着他过早灰白的头发,不禁担心:年届而立的他,今后的人生路将怎样跋涉?<br/> 时间过了17年,在南国鹏城深圳,当年的小伙子已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这位有着不寻常经历的企业家名叫李惠卿,中国深圳长寿制药厂厂长。面对李惠卿的成功,许多人都想探究他创业的经历。那,竟是由失败、奋进,再失败、再奋进所组成的艰苦重奏曲。<br/> 70年代末,当商品意识最初闯进国人的思维时,李惠卿在哈尔滨、北京、山西初试锋芒,但未成功。<br/> 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落在这位东北汉子身上,反而激发了他兴办实业的决心,1986年底,重拾破碎的梦想,李惠卿南下广州。人海茫茫,李惠卿在广州没有找到答案。于是,他继续南行,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br/> 初闯深圳时,李惠卿携带的唯一财产就是一副古方,这“李氏长寿餐”系列,从唐朝开始在李氏家族中延传了1000多年,李惠卿深信其能够成为人类健康的福音。<br/> 南方的热土最初也没有向李惠卿展现欢颜,最窘迫时,夫妻二人白天在外奔波,晚上就在荔枝公园的两个长椅上睡一觉,望着夜空繁星,李惠卿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回自己的星座。这期间,一位记者了解了李惠卿这几年的奔波,在报纸上发表一则“李氏长寿餐”传人深圳觅知音的新闻。不久,深圳农行上步支行的负责人拿着报纸找到李惠卿:<br/> “你是李惠卿吗?你在深圳办厂有什么困难?”<br/> “缺钱。”李惠卿答道。<br/> “好!我们给你贷款。”<br/> 李惠卿,阅尽沧桑志未磨,在1988年冬天终于迎来了事业的第一个春天。<br/> 第一份订单从海外飞来了,一连几天加班加点彻夜不眠的李惠卿,望着位于深圳蔡屋围的这间从自己手中诞生的厂子,舒展地笑了。<br/> 90年代初,伴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保健饮品在海内外市场大行其道,“益寿回春汤”诞生时,林林总总的保健饮品前后问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时,有人建议李惠卿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品种,扩大市场占有率。当国内其他厂家有的打出“广告牌”,欲以宣传攻势深入人心;有的打出“数量牌”,欲以多取胜占领市场时,李惠卿却奔波于广州、武汉、北京等地。他把自己的产品送到了广州第二人民医院,请他们对药方结构进行了科学分析;送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请专家给产品下“诊断书”;送到国家体委运动医学研究所兴奋剂检测中心,经选手服用后的检测,它与体育运动“联姻”了。<br/> 在全厂职工大会上,李惠卿谈了自己的想法:“市场竞争最终还是产品质量的竞争,长寿制药厂历史不长,不能务虚美,要‘几年磨一剑’,花时间培养一个响当当的‘精品’。”<br/> 李惠卿的“精品论”,成了深圳长寿制药厂6年来的办厂方针。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他在原材料采集上下足了功夫。这种产品的20多种野生植物原料均生长在北方的深山老林里,于是,李惠卿不惜工本,在黑龙江延寿、吉林长白山、北京平谷、山东牙山建立了四大野生原料基地,采药队伍达300人之众。<br/> 由于李惠卿对原材料选择的苛刻要求,声名鹊起,产品出口美国、西欧、日本、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br/> 只有在这时,李惠卿才找到了事业的支点。<br/> 人类生活在梦想的家园,可以说,人类的历史有多长,梦想就有多长。其中,关于“健康与长寿”的梦想,支配着人们不懈寻找打开生命谜宫的钥匙。<br/> 李惠卿就是这个“梦想群落”的一员,有所不同的是,他的梦想十几年来执著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