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金令久十年垦荒五千亩
交售平价粮五百万公斤
本报讯辽宁省北镇县青堆子镇后陆村农民金令久带领全家10年垦荒不止,共开垦荒地5100亩,向国家交售平价粮500万公斤。他还把开垦出来的千亩耕地赠送给12个贫困户,使他们全部脱贫。金令久被锦州市和北镇县评为“种粮状元”、“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金令久承包的几亩责任田不够种,就到村前村后开垦小片荒地。后来听说12公里外的辽河油田荒地多,他就五下油田办好了垦荒手续。1983年,他带领全家人来到渺无人烟的荒草甸子安家,开始了艰苦的垦荒生涯。为了雇拖拉机翻地,他四处投亲靠友借款,一年下来,开垦水田300亩,纯收入3万元。他用这笔钱打井接电、整地开渠,购仪器和书籍等。经过反复试验,金令久摸索出了一条科学种田之路。
金令久的步子越迈越大,第2年一举垦荒700亩。就这样,耕地像滚雪球一样年年扩大。10余年来,金令久共投资100多万元,开垦出水田3300亩,旱田1800亩,积累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50多万元,现在年产粮250万公斤,年纯收入几十万元,成为“垦荒大王”和靠种粮致富的大户。
金令久富了,并没有忘记国家。10年来,他平价卖给国家的粮食达500万公斤。金令久说:“没有党的好政策,我富不起来,卖国家平价粮,只是做了一件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金令久富了,也没有忘记集体和父老乡亲。他把自己投资25万元开垦出来的1000亩水田无偿赠送给村里的12个贫困户,并为他们贷款购置生产资料,包教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这些水田一年纯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
(王汉文)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自乡村的报告·市场篇

  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把居住分散、信息不灵的农民摆弄得不知所措,但是,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农民没有气馁,请看他们——
联合出山
邹渠周福双李划

梨树迎风,西瓜满垄。
顶着盛夏的骄阳,满脸喜色的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坪林村党支部书记刘焕林站在地头告诉我们,今年,村民们再不会为西瓜、雪梨、蔬菜等农副产品销售发愁了。村里办的福星瓜菜果品公司已与外地的厂矿、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又与每户农民签订了生产合同。
合同在手,大伙儿心里有了底。
去年的刘焕林心里可没有这般轻松:全村700多亩瓜菜长得可爱,但销得好苦。这两年村里调整作物结构,西瓜、蔬菜连成片,可是,大部分瓜菜不是烂掉,就是做了猪饲料。老刘家里的那一吨半西瓜,东奔西跑,只卖出一半。见到那蜜样甜的西瓜喂了猪,老刘剜心痛。
在扑朔迷离的市场面前,元坝农民没少吃苦头。
元坝区属贫困地区,山区经济落后,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号召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粮经作物之比由以前的9∶1调整到去年的7∶3。多种经营发展起来了,岂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把居住分散、信息不灵的农民群众摆弄得不知所措。
元坝没有气馁。去年5月,红岩镇广吉村成立了元坝区第一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农民营销公司,村支书刘兴汉当上经理。元坝农民,迎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迈出了重要一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村级农民公司在元坝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已达100多家。
元坝的农民公司大部分以原村里的集体积累作为公司的垫底资产,也有的实行股份合作制,在组织形式上不照搬原村管理班子那套人马,而是以脑子灵、人品正、有文化的经济能人为业务骨干。
公司一般以代销形式向外组织农副产品销售,收取一定的组织费作为公司收入。公司还负责组织本村的生产发展,向农户提供信息、技术、生产资料等系列服务。公司与农户间有明确的经济合同。农户在生产、销售和购入生产资料方面仍有自主权。
福星瓜菜果品公司今年3月成立后,业务人员上广元,跑元坝,使本村上千吨的西瓜、蔬菜等农副产品找到销路。同时,根据合同签订情况,村里新添了600亩蔬菜面积,扩大了生产规模。公司还请来4名农技人员,指导村里群众进一步掌握雪梨、西瓜、蔬菜种植新技术,并购回14吨化肥供生产所需。刘焕林感慨:按合同搞生产,顺当多了。
明觉乡利华村畜产品公司组织农民发展家禽、生猪,并负责防疫及饲养技术指导。去年9月,适逢中国西部商品物资交易会召开,数万客商及来宾云集广元。公司抓住这一机会,事前与广元市的诸多宾馆、饭店联系,将本村及邻近几个村的近万只鸡鸭全部卖出,使群众增收不少。从去年7月到年底,公司还组织销售生猪1700多头。

解决了市场销售的后顾之忧,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群众劲头更足。有了村农工商公司作后盾,虎跳镇毗?村农民熊正田家里一下冒出个家庭养殖场,仅去年下半年就出栏肥猪140多头,今年头5个月又出栏90多头。沿着崎岖的山间公路,我们驱车来到他家,不巧他已外出。女主人龚正英兴致勃勃地带领我们参观了她家饲养的60多头猪,200多只鸡和鹅。她告诉我们,以前她家从未养过这么多猪和家禽。有了公司,外地客户上门来买,全家才放心干起来,今年卖猪便赚了近万元。她满有把握地说,今年她家可出栏肥猪200多头。据了解,该村户养20头猪的农户已达50多家,而以前没有谁家超过10头的。
流通的活跃推动着生产的发展,元坝区今年已出现20多个1000亩以上的水果、蔬菜、蚕桑专业村。
村级农民公司还使多年“贫血”的集体经济找到了新的生长点。广吉村的大小山头遍布无数被砍伐后残留的枯柏树头,这种枯柏树头可炼制柏木油。村公司与农户订合同收购柏树头炼油,统一对外销售。一年时间,使全村农民增收80多万元。公司创利税11万元。去年底,该村破天荒免掉全村农民的提留款,并用所获利润新建了一座砖瓦厂和500亩核桃园。元坝区的大部分村级农民公司都为集体创造了积累,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
(四川日报社供稿)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短评

  吸引更多农民垦荒
金令久对垦荒投入巨大的热情,坚持10年垦荒5000多亩,说明广大农民对于这项事业有着极大的积极性,我们的责任是更好地引导他们,支持他们。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但农业资源的开发潜力仍然很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可开垦的荒山、荒坡7670多万公顷,宜农荒地3300多万公顷,此外,尚有1200万公顷淡水面和130多万公顷沿海滩涂有待开发利用。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令久的奉献精神也是我们所提倡的。从长远看,要把这种精神力量变成大多数人的持久的行动,还要靠政策的引导和支持,靠改革的深化,靠制度的完善。前段时间,本报曾报道过山西吕梁地区拍卖“四荒”使用权,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新闻,吕梁地区就是通过拍卖“四荒”使用权50年不变等一系列政策,吸引农民从事开发荒山、荒坡、荒地、荒水,迅速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开荒热”。事实证明,一条好的政策就能调动千百万人的积极性。
一方面是农民的可贵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适宜的优惠政策以及切实可行的制度,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使垦荒事业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并坚持下去。我们吸引更多的农民来垦荒,让更多的荒山变成良田。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乡情实话

  喜也棉花忧也棉花
我叫张明江,是山东夏津县新盛店镇前肖村农民。今年春天,我承包了村里66亩高洼不平的盐碱荒地,全部种上了棉花,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亩产200公斤籽棉稳当。俺觉得,今年把“宝”押在种棉上,押准了。
不过,俺还有好多心里话,愿意唠叨唠叨。我今年40岁,是个残疾人(因铡草右臂致残),全家3口人。今年春天,听说村里有10来户做生意的农民,不想种地了,我就通过村里转包了他们的66亩耕地,定了3年的承包合同。好不容易整好地,接着就是准备地膜、种子、肥料等,光这些就得需要上万元的资金。我东凑西借,把这几年的积累全搭上了,还是不够。正当我全家人愁的没法的时候,镇党委安排专人给俺送来了2000元的地膜专用款,还给俺解决了600公斤“中棉12号”棉花良种,这下子,俺心里可踏实了。
眼下,已到“初伏”,这几个月来,不说别的农活,光治虫就6遍。每天早晨下地干活,不超过4点起床,中午从来没有歇过晌,可是,每当来到地里看看棉花的长势比去年、前年都好出一大截子,心里觉得,累点苦点也值。我那棉花已蹿到75厘米以上了,喷施了助壮素,顶心都打完了。
话又说回来,俺也有些难处和要求,毫无保留地说出来:一是要求增加棉花贷款。我那些棉田每亩还得追施尿素15公斤,治虫6—7遍,这两项总算起来,就得花2600多元,如能帮俺解决贷款就好了。二是控制一下生产资料涨价。特别是化肥涨价太快。俺也常听广播,说是全国化肥涨价不超过3%,可是,今年春天种棉花时,每50公斤尿素59元,现在涨到86元,每50公斤氢铵从17元涨到25元。照这个涨法,棉农怎么受得了?三是棉花市场问题。国家规定“今年不放开棉花市场”。其实俺觉得,关也行,放也可,关就全关住,放就全放开,不要这里关,那里放。去年,俺县关闭棉花市场,外地却放开了,结果外地棉贩子流入乡村收棉花,高出国家价格一倍多,如果是那样,你说,俺该把棉花卖给谁?(凤炳庆华金之整理)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荆州超额完成油菜籽收购计划
本报讯今年湖北荆州地区油菜籽喜获丰收。全区油菜籽收获面积255万亩,比上年增加55万亩。总产2亿多公斤,比上年增产4000万公斤。到6月30日止,全区已完成收购计划的125%。
为了保证油菜籽收购任务完成,这个地区今年油菜籽收购资金充足,边收边付现金,没向农民打一张“白条”。收购期间,工商、税务、物价、交通、公安、银行等部门紧密配合,管好市场,防止出现“大战”,保护了农民利益。粮食部门做到在收购一线解决问题,逢村设点,流动收购,确保了油菜籽质量。(姚明亮)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中部增长50%西部增长70%
我国乡镇企业继续稳健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记者王言彬)今年上半年我国乡镇企业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外向型经济和科技进步为主要牵动力量,呈现出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
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负责人介绍,上半年乡镇企业销售产值与工业产值同步增长,产销衔接良好。1至6月份,乡村工业累计实现产值120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8%;销售产值10045亿元,增长55%;销售外向度加大,前6个月乡村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达118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5.2%,销售外向度约为18%,出口创汇有明显增长。截至5月底,乡镇企业累计上缴国家税金近6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对国家的贡献有较大幅度增长。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加速发展,今年上半年中部乡镇企业产值增长50%以上,西部增幅达70%以上。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还要求各地继续深化改革,苦练内功。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黄土地上绣金花
——山西运城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记
本报记者段存章
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西南部的运城地区,是全省粮棉主产区。小麦产量占全省50%,棉花产量占75%。
不久前,记者冒着雨,走访运城一些县市农村,遇到正在这里调查的山西省委副书记梁国英,他说:“我跑了十来个县,这里的农民在黄土地上绣金花呢!”
新色调
过去,河东大地人称“老三白”(白馍、白棉、白盐)色调单一。如今,透过车窗看大地,五颜六色,能把你看迷了,看醉了。齐刷刷的绿色麦苗,大片的黄色油菜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芦笋,……就连高明的画家用彩笔也难描绘出它的自然美,风光美。
当城里人忙着室内装潢的时候,运城农民们忙着在门前的黄土地上“装潢”。当年“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闻名的平陆县,是山区贫困县,沟沟岔岔栽满了果树。“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装潢在乡镇界牌楼上的标语历历在目。县委书记霍转业说:“前边还得加一个‘干起来’!”
部官乡举办桃花节已六届,引游客,谈项目,生意红火。“人人栽桃树,户户有桃园”,这里桃有40多个品种,从5月到12月,月月有新桃。农民种桃树十分讲效益,下中村赵玉本种2亩桃树,100株,头年树下卖桃收入7000元,第二年自己开车到外地卖收入1.2万元。农家姑娘、媳妇用巧手在鲜桃上绣花,有的贴上“寿”字,有的写上“福如东海”,有的刻“好人一生平安”,八个桃一组,包装成一盒盒礼品桃,售价188.88元。全乡农民在银行存款1987年只有70万元,现在达到800万元。一位台湾客商回乡探亲写诗“黄山赏银花,洛阳看牡丹,唯我家乡桃,天下第一家”。
新构图
临猗县北辛乡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迈出“大胆的一步”。这个乡最大的资源优势是10余万亩黄土地,新任党委书记王吉明经过调查,认识到要想使北辛人民奔小康,只有在黄土地上找出路。他们根据人均4亩耕地的实际,规定每人种2亩粮田,保征购,保口粮;栽一亩苹果树,种1亩棉花和其它经济作物。3年来,全乡果树陆续挂果,总产量达到2500万公斤。他们在全国各级报纸、电台、电视台大做广告,把“天下苹果第一乡”的美称传播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他们组织果农参加全国干鲜果订货会,乡村成立果品开发公司,并到广东、广西等13个省市建立销售点。围绕果品的生产销售,全乡兴办了6个纸箱包装厂,31个果品保鲜袋加工厂、10个旅店、380多个饭店、小吃店和小卖部,购买了59部汽车、230多台大中型拖拉机,不仅使本乡1.1万个剩余劳力找到活干,而且安置了1500多名山东、四川、安徽的常年打工劳力。收果季节还要雇来外乡、外县的1万多个临时工。
记者到万荣采访那天,县长安德天正在召开办公会议,与银行、计委等部门商量“七一”开工的几个新项目:黄牛系列加工,包括肉系列、骨系列、皮系列,果品系列加工,包括果汁、果脯、果粉。这两项,年产值2亿元,利税5000万元。他们说:“担着苹果,牵着牛,奔小康不发愁。”
新作风
夏县财政部门较为困难,县城条件也差,因为两年前的领导班子不团结,你嫌我脚大,我嫌你脸丑,闹得没有精力抓经济,延误了好时机。1992年3月,县委书记黄喜元、县长薛吉祥一同赴夏县上任,两人配合得好,短短两年为全县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实事。群众说:“领导团结是老百姓的福气”。县委、县政府提出把群众情绪视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需要。他们对自己有一个“三多三少”的要求:多深入群众,少看望领导;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少为领导评功摆好;多考虑群众评价,少追求领导印象。县委县政府发动农民群众集资280万元,在禹王乡司马村建起节水管灌工程,省水、省电、省时,群众高兴极了:推迟盖新房、简单娶新娘、节朴度日月、办水奔小康。
运城市委书记张呈祥说:“我们办事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市工商部门开绿灯,宣布24字便民法:你开张,我发证;你挣钱,我收税;你赔钱,我同情;你违纪,我查办。政策放宽,个体工商户一下发展到2.5万户,年创税1亿多元。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涪陵农民不再靠天吃水
本报讯四川省涪陵地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经过八年努力,取得重大进展。截至去年底,全区五十四万多群众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结束了“十天不下雨,人畜饮水愁”的历史。涪陵地区地处石灰岩地区,山高谷深,水土流失严重,加上这里十年九旱,农村及乡镇人畜饮水十分困难。从一九八五年起,国家用粮棉布以工代赈,扶持群众开展大规模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八年来,全区共投资二千三百零五万元,修建人畜饮水工程一万零七百九十三处,日供水能力达二点一万吨,年供水量六百一十五万吨。(黄放)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淮阳秸秆养牛促进多业发展
本报讯河南省淮阳县坚持发展以秸秆养牛为主的畜牧业,各业出现了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势头。一九九三年底,实现畜牧业产值三点五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三十五。目前,全县黄牛存栏二十七点七万头,生猪、山绵羊、家禽等也有较大发展。养牛促进了种植业的发展。一九九三年淮阳夏粮总产三亿三千四百零六万公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四,创历史最高水平。去年,全县出栏八万头牛,肉产量三点八万吨。全县已建皮革加工厂四十多个,年加工牛羊皮八十多万张。(樊奇峰刘伟)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坑农二例
据西棒徐村的农民反映,供销社今年补兑往年欠农民的挂钩柴油,每公斤要农民交0.16元保管费。农民说因为你没有如期兑现,我只好买高价柴油用,按理说是我应得到欠供部分的资金利息,现在却要我们交保管费,这是典型的坑农。
农民向信用社贷款要交5%的违约金,如借100元只能拿到95元,留5元在信用社。逾期不还,5元充公,照常计算罚息;如按期归还,违约金不管数额多少、留在信用社时间多长,均不计息,这也是坑农。
  江苏兴化农工部马关宝周洪庆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李希忠建灌渠水沃一方
本报讯记者董伟报道:日前,记者在黑龙江通河县农村采访发现一件新鲜事:通河县向阳村农民李希忠自筹资金8万元,建成一个小型自流灌渠,可供附近3个村5000亩水田用水。渠水清清,向人们展现出农民独资开发水利的前景。
李希忠的家乡向阳村,过去曾建了一处临时抽水站,打了100多眼小井,但因水温低和油、电涨价等原因,水稻平均亩产仅300多公斤,而亩均费用却高达170多元。李希忠算了一笔帐:拦河修一条自流灌渠,不仅每亩可比抽水站、井灌少花10多元钱,而且水温高,供水有保证,每亩可增产150公斤。同时,两年收回投资后,自己每年可有7万多元的净收入。李希忠的设想得到县里的大力支持,及时批准了建设项目,签订有关责任协议。县水利局还派1名工程师为他设计并指导建设。经过40天的奋战,灌渠于5月20日建成。
李希忠自办小型自流灌区,自己致富,乡里方便,在全县引起很大震动。县里正在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更多的农民投资兴办小型水利工程。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四川扶持丘陵大县和财政困难县
本报讯为扶持丘陵大县和财政困难县,四川省政府1986年以来根据本省特点设立专项扶持资金。8年来,总共投入资金8亿多元,对13个地、市约51个县给予扶持。1989年起,受扶持地区的企业平均每年创造利税都在2亿元以上,其中1993年上交税金2.7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
四川省“双扶”工作的特点是,“双扶”资金投入到能成为县级财政骨干来源的企业上,使投入有良好的回报率;投入的资金实行有偿使用,滚动发展。从前年开始,每年回收资金都在4000万元以上。
(张卫平张进军)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要闻简报

  要闻简报
▲河北二期海河平原综合开发项目3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536万多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18亿多公斤。
▲河西走廊已成为甘肃最大的粮仓、果园和多种经济作物基地。
▲海南省今年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8%。
(据新华社)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十二团,近年来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建成一批二、三产业,使农场经济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这是他们新近从天津引进的直埋式保温管生产线生产的保温管材。上市后,受到客户的青睐。
 吕斌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江苏省最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泗洪县上塘镇,眼下正经受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农民们组成抗旱突击队,力争最大限度地降纸旱灾损失。 刘朝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