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强调
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
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农业部、监察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务院法制局《关于1993年农民负担检查情况的报告》,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对照检查,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知》中指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党的农村工作的一项基本政策;在涉及农民负担问题上,未经合法程序批准,绝不允许任何地方和部门开口子。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做到亲自抓,负总责。对继续加重农民负担造成恶性案件的,除了依法追究当事人和直接领导者的责任外,还要追究上一级党政领导的责任。
转发的《检查报告》认为,自199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涉及农民负担项目审核处理意见的通知》和国务院制订的《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下发后,各级党委和政府进行了认真贯彻。党政领导亲自抓落实,人大、政协积极参与,认真清理文件,严格审查项目,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中央、省、地、县四级对涉及农民负担的文件和项目普遍进行了清理,明令取消和暂缓执行的项目在大多数地方得到落实,要求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各种达标升级活动明显减少,收费、集资等社会负担逐年加重的势头有所遏制。据统计,1993年中央、省两级取消和暂停的农民负担项目,全国可减轻农民负担100亿元以上。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措施,在广大农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深得民心。总的看,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农民负担过重问题远未彻底解决,一些深层次矛盾仍比较突出,面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领导思想认识不统一;有的部门依然我行我素,仍在执行明令取消的项目,继续开展加重农民负担的达标升级活动,乱收费现象尚未很好地抑制;一些地方对中央取消的项目还在要求恢复,甚至对中央的政策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部分贫困地区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地方农民负担问题引发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五部委局强调要坚持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涉及农民负担项目审核处理意见的通知》不动摇,加强监督,防止反弹;切实查处恶性案件,对造成恶性事件触犯刑律的人员,要依法惩处;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部门和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限期纠正,对问题严重的部门和单位要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进一步完善有关农民负担的法律、法规,强化宏观协调的职能,今后凡涉及主要农用生产资料(包括农业用水、用电等)价格的调整,在政策出台前应听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部门的意见;要稳定和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构。


第1版(要闻)
专栏:大江东去系列报道之七

  巨龙翘首欲腾云
——上海篇
本报记者章世鸿吕网大刘士安
滔滔长江,奔腾向东,越过7个省市38个城市,终于风尘仆仆地汇入浩荡的东海,听到了大上海沸沸扬扬的前进脚步声。
长江是一条巨龙。上海,担负着作为“龙头”的历史重任。现在,巨龙正在翘首,以炯炯目光射向广大腹地,射向太平洋区域,射向全世界。它将腾云而起,带着它的龙身和龙尾,冲出长江,飞向五洲。
如今,上海那座外白渡桥和上海大厦,作为旧的标志性建筑已经相对失色。矗立于黄浦江东岸、高达468米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将以亚洲最强大的电波向四方辐射,这是代表新上海的一个新标志。
“一年变个样,三年大变样”,是邓小平同志给上海立下的“军令状”。从1992年算起,如今已进入关键的第3年,上海变了没有?
多年向往的大都会建设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变,有内在的变和外在的变。人们看到的首先是外在的变,即市容和环境的变。十多年前,上海人不敢想象上海今天的容貌。当时,面对百年沧桑的旧城,人们曾经设想过许多改造方案,但一算帐,需要几千个亿!按上海当时的财力,城市改造任务半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也无法实现。上海人只能望洋兴叹!
问题不在人,而在体制,在政策。改革开放的巨钟惊醒了上海人。巨龙开始苏醒。
如果你这几年没有到过上海,那么,你一下飞机,就会感受到一种新的氛围:无论是浦东或浦西,大街和小巷,市区与郊区,上海人正以空前的节奏投入建设热潮,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地铁和高架道路,拔地而起的宏伟大厦,新的商业中心和住宅区,五光十色的夜市……将令你应接不暇。上海变了,变得难以辨识。
当然,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上海的跨世纪战略目标之一,首先是根据现代化国际大都会的要求,全面推进以大交通为重点,包括通讯、能源、给排水、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浦东第二国际空港港址已经确定,国际通信港和全天候深水港即将兴建,地铁和高架道路将贯通全市,改善生态环境也提到日程上来了。总之,过去种种美好的设想,如今都变成了可行性计划,实现并不遥远了。上海不到3年巨变,产生强烈的心理影响,使世界看到上海的无穷潜力和锦绣前程,上海的战略目标完全可能实现,因而不能不刮目相看。上海走向新世纪的总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呢?黄菊市长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准备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浦东基本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具体实施分三步走:1995年奠定基础,2000年形成框架,2010年基本实现。”
2010年离现在不过16年时间,上海要在如此短促的时间内,干一番前人不敢设想的大事业,道路当然不可能是平坦的。我们所见到的每个上海领导人,几乎都陷于战略和战术问题的深深的思考之中。
在上海,新的法规、新的条例、新的措施不断出台,以解决社会稳定、发展和改革中各种新的矛盾。市领导人经常深入基层,眼观四路,耳听八方,虚心求教。这几年,他们的足迹到过广东、山东、长江流域等许多地方,也经常去国外考察,吸取各种有利于加快上海建设的经验和意见,以便更好地制定出实现各项战略目标的战术和决策,小心翼翼而又果断地迈出每一步。
国有企业现代化决定上海的命运
最大的攻坚战是国有企业的现代化改造。上海国有企业是我国最有实力的群体,门类齐全,人才荟萃,每年上缴国家财政是一笔很大的数字,这是国内其他城市难以相比,也是亚洲许多城市难以相比的。因而,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将决定上海的命运。从1991年8月到今年年初,是改革的第一阶段。当前总的形势是:全市2/3的企业基本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开始形成,工业和外贸持续增长,组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许多企业开始在市场竞争中显示了活力,全市指令性计划比重已降为2.4%。
从1994年开始,上海市的战略重点进入企业领导机制的现代化,深化企业改革,重点是克服国有资产管理上的混乱状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当前78%的企业(约1800家)已结束财产清理,转入资产评估阶段,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先决条件。由于各个企业处境不同,上海市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不强求一律。总的要求是:大的要强,小的要活,好的建制,差的淘汰。
上海市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上采取了大动作:成立了全市性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行使管理国有企业财产所有权。各行业将相应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目前正在几个行业试点,积累经验。这些公司授权管理本行业内所有国有资产,并制定整个行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方案和步骤。走在各行业前面的是仪表行业。仪电国资经营公司成立半年来,同市仪表工业局脱钩,在合理调整资产存量、优化配置质量方面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今年头5个月企业销售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2.8%,其中出口创汇增长76%。这是一个好的预兆!证明国有资产加强管理后能释放出强大的能量。
对企业来说,上海的战略方针是实行公司化,推行有限责任公司,或建立由国有资产入股的股份有限公司。这些公司将组建董事会和监事会,真正拥有财产的法人所有权,同国家行政机关不再是行政隶属关系。
上海市更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是尽快打破目前企业规模偏小、品种单一、部门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要求大企业组建融合科、工、商、贸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综合商社、跨国公司,形成新的混合所有制,使国有资产能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强大的渗透力量,带动国内外资本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取得更好的效益。目前,正在组建的有36家,它们将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新的主力军。
小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则力求灵活,有的将改造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有的将采取租赁方式,变为国有民营,还有的在试行把产权转让给集体和个人。上海各区政府率先行动起来了。闸北区已有256家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卖给了职工,涉及2350多名职工,出资673万元。产权置换后,企业效益普遍提高,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都得利。所有制的改革,引起上海经济理论界广泛的关注,成为当前上海热门的话题之一。这项工作,通过探索和试点有步骤地进行,而不是一哄而起。
上海国有企业走向世界的另一个重大步骤是实现企业运作国际化。凡有条件的企业都将在会计制度、产品质量、产品成本、竞争机制四方面同国际接轨。1993年被称为“接轨年”。现在,上海已有1000多家企业的5000多种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260多家企业以国际通用的财务制度进行结算,它们与国际市场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
新上海的生命线:六大支柱产业
当前,上海市场的新特征是:高科技产业风起云涌,首先是“计算机热”逐月高涨。最近有5.5万市民参加计算机考核,合格的将由市政府颁发统一的合格证书。上海市此举的目的是提高广大市民的素质,普及计算机应用知识,由此而带来电脑市场空前活跃。经济界人士预计,到本世纪末计算机年销售额将逾200亿元。与此同时,移动通信、程控交换机、光纤通讯、传真机和卫星通信五大类产品也连年翻番,攻势锐利。
这种新气象是上海市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带来的。上海市确定优先发展六大新支柱产业:轿车、通信、电站、计算机、生物工程和医药、家用电器。在上海,人们把高科技产业看作是上海经济的生命线,也是今后国有企业能否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攻坚战!市领导亲自挂帅,市委书记吴邦国任市通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他深入基层,主持专题会议,听取专家意见,确定战略方案。其他市领导人也实行分工,全力以赴。抓与不抓确实不一样。现在,汽车工业已成为上海第一支柱产业,1993年取得25亿元利润,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一大批提供零部件的企业也上了等级。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曾长期处于低谷,依靠新的投入和苦战,这两年突飞猛进,年增长率达33.1%,技术水平也上了新台阶。
上海新支柱产业如此飞快崛起,不能不归功于上海“打世界牌”的战略决策。海外著名的跨国公司对上海支柱产业发展表现了高涨的热情,它们在上海的合资项目有的已经成为支柱产业中的骨干,更多的跨国公司欲在这里建立永久性的合作基地。有的外国公司把新产品的首次发布会放在上海,而不放在它们国内开,说明上海已成为国际高新技术产业新一轮竞争的热点,这大大有利于先进技术加快进入中国,也使上海支柱产业加快进入国际运行的轨道。
毫无疑问,整个长江流域城市都关注上海新支柱产业的发展,它们最大的期望之一是通过上海的中介把国际先进技术向内陆转移。一位湖北企业家对记者说,上海最有条件引入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上海自己的产品,我们通过上海的辐射吸纳国际先进技术,这比我们直接从国外引入更易于消化和吸收,所付出的代价也低得多。龙头的作用,也正体现在这里。
金融改革打了头阵
由于浦东开发开放的巨大影响,上海金融业出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今年年初,市里明确要求金融改革要打头阵,指出今年全市各项改革和建设任务的实施,都要靠金融界的支持。
的确,上海这两年的巨变,没有金融界的密切支持是难以实现的。1993年,上海市各类证券交易量突破5000亿元,比上年增加近6倍;外汇调剂量、累计拆借资金、贴现和再贴现,也均比上一年有大幅增长。上海金融业确实有活力了!
上海金融体制改革最显眼的成果,是证券市场的空前发展。目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注册的投资人达到500万之众,挂牌交易的股票有192种,股票上市总值超过400亿元。上海作为全国最主要的证券交易中心的地位业已确立。今年4月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开业,给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又加入了新活力,上海拥有了我国唯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今年,上海金融界还在建立黄金市场、保税区离岸金融市场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
在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同时,上海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的过程也在加快。它们普遍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把资金的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放在重要位置。现在,“人情”贷款、“条子”贷款现象少了,银行像企业一样精心经营自己的特殊商品——货币。一种新型的银企关系正在形成。你可以看到一种新现象:一家有发展实力、经营业绩好的企业,多家银行争相给它贷款。前不久,为了支持在上海市中心营建国内一流水准的大型游乐中心,交通银行上海分行贷款了2900万美元,创下了贷款扶持第三产业娱乐项目的新纪录。
当然,上海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仅靠自身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而金融中心所以建在上海,就是要让上海成为与国际金融融会贯通的结合点。事实正是如此,现在,近30家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开设了分行、财务公司和保险公司,约500家外地金融机构也在上海领取了金融许可证。总数达2200家的各类中外金融机构,在上海滩上演出了一场龙争虎斗。“独我一家,包打天下”的坐商风气随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而被打破。
在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我们能看到一些非常熟悉的名字:杜邦,贝尔,松下,夏普,巴斯夫,西门子等等。现在,进入上海的跨国公司总数达到了130多家,投资额约30亿美元。上海今年“打世界牌”的重点,就是要争取更多的跨国公司来上海投资。头6个月外商投资额大幅度增长,表明了今年外商投资上海及浦东新区的层次和实力都有提高。
跨国公司的介入,打通了上海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又一条渠道,而上海的300多家海外公司,也为上海走向世界市场架起了一座桥梁,外向型经济正在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上海金融业的崛起给第三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上海第三产业曾长期滞后,因而上海市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是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这一攻坚战的第一战役已经胜利实现,1993年上海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高于第二产业。一批区域性、全国性要素市场纷纷建立,不但为上海提供了财源,也使上海的大都市气息更浓重,对海内外人士产生了更诱人的投资魅力。
长江流域前景:经济一体化
在上海逛街是一大享受。如果你来到南京路,五光十色的各类商品扑面而来,令人眼花缭乱。过去,这里是清一色上海货,现在则是全国各省市名优特产品大竞赛。上海面向全国的大市场战略,已经实实在在地反映在商店橱窗中了。
多少年前,上海是一片汪洋。靠长江带来的金沙和沃土凝成了上海滩。没有长江,也就没有上海。上海与长江沿岸城市历来唇齿相依,血肉相连。长江流域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海所以被置于龙头的地位,是因为上海是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交汇点和集散地,也是整个长江流域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最佳结合部。
现在,这条巨龙的血管开始贯通。四川离上海虽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多层次的经济联合日益紧密。今年4月份,上海在成都举办商品博览会,产生轰动性效应,订货额达37亿元。两省市许多合作项目效益良好。四川在上海的办事处有20多家,开办企业300多家。不仅是四川,长江流域各省同上海的联合也进入历史新时期。鼓舞人心的一件事是:长江流域38个城市、386家大企业联合起来,创建了长江经济联合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个西至泸州东至上海横跨6000公里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实力雄厚,具有独立的经营权,创建仅一年就取得了实绩。这是长江流域经济走向一体化的重要步骤,今后不仅将出现更多这样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而且上海也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建设“上海搭台、各地唱戏”的大口岸,形成合理配置资源的区域性大市场,参与大交通网和服务体制的建设,使长江流域逐步打破省市行政分割,走向经济一体化。只有这样,巨龙才能扬眉吐气,显示它的强大活力和威力。
全国各省市区也进入上海辐射区。他们同上海的多层次联合全面铺开,在上海开设的企业数以万计,投资额突破300亿元,超出了上海的预料。现在,一股强劲的南风刮向上海。珠江三角洲纷纷向浦东和浦西投资,深圳在上海创办的企业就有100多家。通过金融业的纽带,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已连成一线,汇合于黄浦江两岸,使上海的新世纪战略目标的实现有了可靠的大后方。
放眼纵观浦江两岸6100平方公里大地,处处生机盎然,百业兴旺。上海市给记者的印象是各项工作层次分明,有机配合,领导比较得力,这是克服困难的最大保证。
在城市经济布局上,上海正实施“东西联动、城乡一体”的战略。东西联动,就是浦东开发与浦西振兴同步,浦江两岸互相依存,共同前进。因而,人们很难把浦东与浦西截然分开;上海城乡一体化也取得显著成果,城乡差别不断缩小。这几年,上海郊区的发展速度高于市区,乡镇企业也跨出了国门,城乡经济相互渗透,协同发展。上海市领导人兴奋地向记者表示,根据这种新形势,上海调整经济布局的思路将打破传统的格局,第一步撤县建区,第二步是调整中心城市功能,增设二级市,充实城乡体系,强化城市网络,建设一个包括现代金融贸易圈、现代化加工工业圈、高效农业圈和长江三角洲都市圈4个层次的特大都市圈。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当前整个长江流域人民都满怀豪情壮志,乘风破浪,扬帆远征。全世界正在瞩目上海,瞩目长江流域。悠悠长江青苔斑斑的历史已一去不返,长江焕发了青春,雀跃而奔腾,一泻千里,一路歌声,迎接正从东方升起的新世纪的曙光。
  结束语
《大江东去》系列报道,从7月15日开篇,逐日连载,到今天就终篇了。
这组报道刊出以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注意。身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人们和对改革开放现状不甚了解的人们,都认为从报道中受到启发、受到鼓舞。他们希望《人民日报》每年都能推出一两场这样的“重头戏”,以更宽广的覆盖面,有声有色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起到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作用。我们决不辜负广大读者的鼓励和希望。
由于每篇报道本身要求记者以大跨度、大视角来反映一个省市的改革动作,因而篇幅失之偏长。我们在感谢读者耐心地读完这组报道之余,也要总结经验教训,在今后组织同类报道时,文字上一定要努力扬“短”避“长”。(附图片)
压题照片:美丽的上海新外滩。陈正宝摄
高楼林立的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华社记者柳中央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甲午战争博物馆和甲午战争百周年
江泽民李鹏乔石刘华清题词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记者张宿堂)甲午战争10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华清等领导同志分别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和甲午战争100周年题词。
江泽民为博物馆题写了馆名: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李鹏的题词是:以史为鉴。
乔石的题词是:铭记历史教训,加强四化建设,使祖国巍然屹立于东方,成为和平和稳定的坚实支柱。
刘华清的题词是:甲午志士不朽,捍疆卫国光荣。
田纪云、李岚清同志也分别题了词。
甲午战争是1894年发生的中日战争,同年8月1日双方正式宣战,9月中旬,中国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在山东威海刘公岛外的黄海水域展开大战。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设在刘公岛当年北洋水师的提督衙门内。据介绍,1985年博物馆建馆以来,抢救保护了一大批重要文物遗址,开辟了36处文物参观景点,从全国各地征集有关甲午战争的历史文物近千件,设计制作了18个系列展览,利用文物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截至1993年底,已接待国内外观众近千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


第1版(要闻)
专栏:

  朝鲜举行金日成主席追悼大会
金正日吴振宇姜成山及数十万群众参加
崔泰福主持大会金永南致悼词
新华社平壤七月二十日电(记者高浩荣、姬新龙、戚德良)朝鲜国家治丧委员会今天在平壤金日成广场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沉痛悼念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
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日,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吴振宇,政务院总理姜成山等朝鲜党政领导人及数十万群众参加了今天的追悼大会。
追悼大会由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局书记崔泰福主持。
今天的金日成广场肃穆、庄严。金日成主席的遗像悬挂在主席台的正中央。在哀乐声中,追悼大会于当地时间上午十点正式开始。人们以沉痛的心情,向金日成主席的遗像默哀三分钟。
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金永南受金正日委托致悼词,对金日成同志光辉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评价。悼词说,金日成同志的逝世是朝鲜党和国家以及全国人民的重大损失,金日成主席将永远活在朝鲜人民的心中。
悼词说,金日成同志的一生是光荣斗争的一生,在朝鲜的历史上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在长达几十年的过程中,他领导朝鲜革命取得了光辉的胜利。他所建立的不朽业绩将永远记载在朝鲜民族历史上。
悼词说,金日成同志是伟大的爱国者。在民族灾难深重的最黑暗时期,他怀着光复祖国的大志,十四岁渡过鸭绿江。在二十多年时间里,他风餐露宿,胜利地组织和领导了抗日革命斗争,实现了光复祖国的历史大业,开创了民族再生的道路。
悼词说,金日成同志在建设新社会的开始时,提出了英明的建党、建国和建军路线,创建了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创建了朝鲜人民军队。在朝鲜解放战争的严峻时期,他身负战争重担,领导军队和人民取得了战争胜利,打败了帝国主义联合势力和武装侵略,保卫了祖国的独立和荣誉。
悼词说,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金日成主席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成功地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把长期落后的朝鲜变成了社会主义强国。
悼词说,金日成主席为实现祖国统一付出了巨大的劳苦和所有心血。从民族的志向和利益出发,他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祖国统一方针和方法,并为此进行了不分昼夜的活动。这些努力,为祖国统一前途迎来了转折性的局面。
悼词最后说,朝鲜党和全国人民有决心团结在以金正日为中心的党中央周围,完成金日成主席开创的革命事业。
海外朝侨代表和各国驻朝使节也参加了今天的追悼大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社会政策国际研讨会外方代表时说
建立适合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记者卢劲)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出席在此间举行的经济改革期社会政策国际研讨会的外方代表。
李鹏对联合国秘书处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会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举行这次研讨会给予积极评价,对联合国及10个国家的高级官员与会表示欢迎。他说,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对儿童健康、教育应采取的政策,讨论了如何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各国代表为此交流了经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李鹏说,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我们有责任使他们茁壮成长。为此,中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做出努力。
李鹏指出,我们历来主张各国根据本国的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包括建立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保障制度。他说,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是难免的,但从中国的经验看,只要政策对头,就完全有可能逐步克服所面临的困难,解决遇到的问题,使人民从改革中得到利益。
李鹏说,通过改革使经济得到发展,这是提高人民生活,改善儿童健康和教育的基础。我们认为,就中国而言,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李鹏还说,儿童工作和妇女工作紧密相关。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对这两方面工作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明年将在北京举行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我们相信这次会议不仅对全世界妇女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儿童的社会保障事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詹姆斯·格兰特说,这次研讨会开得很成功。会议在中国召开表明与会国家代表希望了解和借鉴中国在儿童社会保障中的经验的愿望。
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说,这次会议上大家取得的一个重要共识是,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和平就没有保障。同时,改革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正确的政策指导。关心妇女和儿童的福利应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席研讨会的中亚5国的副总理及其他国家的部分代表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霓虹灯何以断腿
柳生枝
曾经看到深圳一位摄影记者拍的照片,画面是一家肉食店门前的霓虹灯,赫然四个大字:“金华人腿”,吓了一跳。看完照片说明,才知“人”字原来是“火”,只因灯管的两点坏了,遂使“火腿”成了“人腿”。见者无不捧腹。
后来注意一下,像这样缺胳膊断腿的霓虹灯到处都有,连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反广”(饭店)、“兵官”(宾馆)之类的奇观也不鲜见,实在有损于现代化城市的形象。
千万不要把这当作不足挂齿的小事。如果一个饭店、一个宾馆、一个公司的领导人,对于万人观瞻所在的残废招牌天天熟视无睹,人们就有理由怀疑他对事业的责任心、荣誉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