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来自柳州的报告④

  龙城同唱发展歌
本报记者费伟伟王清宪
柳州没有“热点”。
前些时候,不少地方爆炒房地产,柳州居然“不闻不问”。前些时候,开发区遍地开花,而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第27位的柳州,只开发了一平方公里,且严格限定为高新技术,宁缺不滥。
柳州有自己的“兴奋点”,道道地地柳州特色,而且“热”得惊人,那就是同心协力、千方百计搞好国有企业。

有些地方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党委编戏,政府唱戏,人大评戏,政协看戏。柳州人说,我们这里是四大班子一起唱戏,一起评戏。在柳州,人大、政协不是二线,都有主抓经济的副主任、副主席,市里重大的经济决策、每月一次的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人大、政协的有关领导都一起参加。
领唱的一个调,各部门的歌声也就格外齐。
贵州省纪委负责同志到柳州考察,说起柳州市的经济工作,负责接待的柳州市纪委的同志居然无需找人便侃侃而谈,对情况了如指掌,令对方着实吃了一惊。一了解,原来柳州市纪委日常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查看哪个部门该给企业的权力下放了没有。
柳州企业界流传着市纪委这样一件事。去年上半年,柳州市罐头食品厂在北京的9家联营商场同时接到信函,称这个厂的厂长犯有经济错误,产品也属伪劣。于是,这家企业的产品在北京的市场骤然萎缩。正在北京学习的市纪委书记闻讯后,带着在京的柳州市有关部门同志挨门拜访了9家商场,说明此事纯系企业内部个人成见,柳州市委市府对厂长是信得过的。产品质量是过关的。纪委书记这样说了,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呢?令见多识广的北京人觉得特新奇的是,纪委书记还管这些么?
这类“管得宽”的故事,在采访中时有所闻。
故事之一:柳州市冷柜配件厂由于湖北沙市一家冰箱厂拖欠货款3年不还濒临破产,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情况后派出人员到沙市依法追款。第一次去时有关人员受到冷遇、围攻、殴打,法院同志又去第二次、第三次,直至将100多万元货款带利息全部追回。
故事之二:柳州市牙膏厂生产的“两面针”牙膏闻名全国,由于注册商标不全,有的地方钻空子大肆假冒。为此,柳州市工商局三下海南,四到中原,五上北京,帮企业打假,直至帮企业完成商标全面注册。
还有,企业用人权,是各地落实企业自主权时企业意见最大的一项,在柳州却没声没响的。柳州市人事局一举将聘用干部审批权、引进应届大学毕业生和中高档专业人才等6项权力全都下放给了企业。仅去年一年,人事局就为200多家企业的近8000人办理了聘干备案手续。柳州市钢铁厂引进20几名科技人员,人事局收到商调材料后,不到两星期,手续就全部办完。
柳州市牙膏厂厂长梁英奇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一切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在柳州体现得很实在,决不是一句口号。

还是从外地人眼中的柳州说起。
1992年,柳州市实现工业产值109亿元,成为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第一个“百亿城市”。年中,一位西安的工程师来柳州时发现,从机关到企业,从社会到家庭,柳州人几乎言必谈“创百亿”,幼儿园孩子唱的儿歌里有“创百亿”,上点年纪、在公园里对山歌的,歌词里也填进了“创百亿”。“中国过百亿的城市多了,没听说哪个城市像你们这样热闹。有的地方创了200亿、300亿,一般的群众谁知道?”他感慨地说:“你们柳州人真可钦佩”。
到过柳州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青工技术大比武,这个名词这些年好多地方都不大听说了,柳州却年年办,年年热,特别是这几年。去年的“柳州市青工状元技术大赛”,全市就有220个单位、270个工种的6万多名青工参加,角逐了5个月,决出7个工种状元。7状元名不虚传,其中一位在全国冶金系统青工技术大赛中捧回一个第3名,获团中央“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还有一位在全国青年奥林匹克技能大赛中取得了22名的好名次。从1986年以来,柳州市就有28万人次的青工参加了这一活动。
柳州市团委的工作重心很明确,就是千方百计围绕搞好国有企业开展工作。这几年,他们还年年在青工中开展立功竞赛活动。去年就有20万青工参加,创直接经济效益3.9亿元。他们还发动各级团组织在青年中开展“五小”(小发明、小设计、小革新、小改造、小建议)活动,请市科协给青工办班讲课,激发青工的参与兴趣,去年参加这一活动的青工达60%以上,取得1338项成果,创直接经济效益2.9亿元。
柳州市妇联也不甘落后。团市委一年一评“青工状元”,妇联一年一评“龙城十大女杰”;团市委搞青年立功竞赛,妇联有“巾帼建功”活动,去年参赛妇女达15万人;团市委开展“五小”活动,妇联也搞一个“合理化建议竞赛”,作用也不可小看,去年被各有关单位采纳的1万多条建议,创产值达1.7亿元。
声势最大的,还数柳州新闻界,把“喉舌”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1992年,柳州“创百亿”,新闻界一齐动作,把这一口号宣传得雷震八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市妇联在家庭妇女中作过一项调查,知道创百亿活动的占86%以上。郊区一位菜农读报后给市委书记写信说:“我是种菜的,不搞工业。我多种菜,做到品种多质量好,支持创百亿”。
创百亿活动时间过半,《柳州日报》又及时针对有些部门的保守思想,撰写文章大张鞭挞:《再论解放思想》、《向“不准先生”进一言》、《干的失误与不干的失误》、《保守也是一种不正之风》……,一连8篇,尖锐泼辣,旗帜鲜明,令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拍手称好。
有声有色、热气腾腾的各项活动的背后,是强有力的组织、指导。没有什么力量能比在明确的思想认识指导下组织起来的力量更大。柳州市委、市府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观点:搞市场经济政府决不能无为而治。组织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经济建设,并不是什么属于计划经济的工作方式,而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党的优良工作作风,且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体制的积极作用。政府在这方面多发挥一点主观能动性,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到经济建设上面来,那么,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这一过程,就可以尽最大可能缩短。
不少外地人到柳州后觉得很奇怪,柳州市人口不过70来万,何以一张自办发行的《柳州日报》竟能发行到9万多份,而且,一到下午十有八九还准买不到。原因就在于此。柳州新闻界一月一次例会,市委书记陈雷卿只要在家,必定参加,亲自部署工作;市里的最新精神、市领导的最新批示,新闻界必是最先知道的部门之一;市领导同志下企业现场办公,必带记者;拍板定下要办的事,到了期限就让记者去查。用市委书记陈雷卿的话说:有什么问题,就让新闻界给他喝“辣椒汤”。
同样,党政工团其它部门举办有关活动,市领导再忙也要挤时间到场。记者在柳州采访期间,正值市妇联组织这两年获市府重奖企业的企业家的夫人们成立联谊会,市委书记欣然到会讲话,市长在会上表示,从明年开始,市政府将专门设一项“绿叶奖”,表彰为柳州市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好丈夫、好妻子、好家庭。

讲一个十分真实的故事。
柳州市一家亏损印染企业。一位女工患癌症住院。她出院后得知,全厂职工每人集资1000元,支持工厂开发新产品,以扭转亏损局面。这位女工立即从家里筹足钱送到厂里。厂里的负责同志说,你现在正是最需要花钱的时候,我们怎么也不能收你的钱。女工流着眼泪说:“这钱无论如何我也要出,我和大家一样,每分钟都盼着工厂好起来啊。”
这样的故事在柳州可以收集好多。
有3000多职工的柳州市开关厂,两年前还是柳州最大的亏损企业之一。记者在厂里采访时发现,尽管已到了下班时间,可几乎整个车间的工人们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厂长邵能武告诉记者,在他们这里,工人们晚上让家里人把饭送到厂里,是常有的事。这个原先一年亏损4500万元的厂子,去年已盈利50万元。工人们这种生产干劲,似乎已告诉我们这个厂扭亏为盈的秘密。
人人手拉手,拖着泰山走。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发展经济的热流,渗进每个柳州人心田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无法计算的。去年初,柳州市1023家国有企业中近50家亏损,到年底就减少了十几家,亏损额不到4000万元。柳州市双马电器公司近几年连年亏损,今年一季度首次盈利5.3万元。在总经理李应昌的办公室里,刚挣了几万元钱的李总兴奋地向记者描绘双马公司腾飞的前景:到“九五”末,年产值要达到3.5亿元,税利超2000万元。无独有偶,去年才走出低谷的柳州市开关厂,厂长邵能武也雄心勃勃地表示,到2000年,工厂产值将达到10个亿。
柳州,别称“龙城”,得之于“八龙现于江”的传说。今日柳州,真可谓“群龙齐现于江”。柳州国有企业之所以充满巨大活力,最深层的内蕴不正是这种人心的凝聚,这种知难奋进的高昂士气么!
到过柳州的人都有这种感觉:柳州,人气很旺。


第2版(经济)
专栏:短评

  柳州没有绝招
今天发表的是《来自柳州的报告》的最后一篇。读完这4篇报道你也可能感到某种不满足:柳州国有企业搞得好,并没有什么叫座的“绝招”啊!是记者没写出来,还是我们没看出来?
据闻,一些记者来到柳州采访,由远闻到近看,都产生过类似的感觉。
其实,柳州经验的可贵之处,也许就在这个“没有绝招”。
所谓没有绝招,就是说,他们做的,都是党中央提出的通用的办法。这就清楚地告诉人们,党中央提出的这些搞好国有企业的办法是完全行之有效的,关键在于认真地落实。
所谓没有绝招,也反映了他们的一种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他们认识到,搞经济,搞好国有企业,并不是找到一两个什么窍门就可以奏效的,而必须一步一步地、扎扎实实地下笨功夫,打好基础。
所谓没有绝招,并不是不作探索,没有创造。但解放思想也好,大胆探索也好,都是实事求是的,都是讲求实效的。如果硬说绝招,符合实际,符合规律,就是最好的绝招。
正因为柳州没有绝招,所以柳州的经验对其他地方更有借鉴意义。
开头的一篇我们说“好一个柳州”,现在我们说:“好一个柳州没有绝招!”


第2版(经济)
专栏:

  大规模高效益
吉林开发公司加工粮食集约化
本报讯记者李安达报道:粮食深加工如何才能走上效益高、加工快的路子?吉林省吉林开发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大规模集约化开发,为粮食加工增值创造了有益的经验。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了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1988年8月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吉林省开发建设投资公司,从事农业综合开发。
从1988年到1991年第一期开发建设中,这个公司共组织农业开发资金近4亿元,开发水田12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00万亩。
中低产田的改造,促进了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卖粮、储存、加工、转化等方面的矛盾更为突出。吉发公司适时调整开发方向,转向玉米深加工,发展高效农业。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实施大规模、高效益、集约化开发经营战略。1990年,这个公司在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与香港粤海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黄龙食品工业公司,实施玉米深加工项目建设。第一期工程建设一个日加工玉米600吨的企业。加工产品包括淀粉、玉米精炼油、玉米蛋白、颗粒饲料,产品形成系列,玉米几乎达到100%回收。
黄龙食品工业公司的建成投产,以其高技术、严管理、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显示出小企业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黄龙公司的主产品淀粉,各项指标都优于国家规定标准。日本的一些客户称赞“黄龙淀粉,世界一流”。虽然售价高于其他同类产品1/3,但在国际国内市场仍是抢手货。现在,这个厂的产品出口量达到总产量的70%。
吉发公司还兴建了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麦芽糊精、乳制品、豆粉等几十个系列产品,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去年,吉发公司产值3.8亿元,实现利润5000万元,创汇1002万美元。


第2版(经济)
专栏:

  只要精神不滑坡战胜困难办法多
江西灾区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本报南昌7月12日电记者余清楚报道:刚刚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洪涝灾害的江西省广大干部群众,正树立信心,振奋精神,冒着高温酷暑,全力开展赈济灾民、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工作。
赣江两岸,抢收抢种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赣南山区,倒塌的民房已开始重修;上饶地区被毁被淹的乡镇企业马达又开始轰鸣。尽管灾情严重,困难增多,但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正采取有力措施,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农业丰收和农民增收的任务全面完成。
今年6月,江西出现持续大到暴雨,洪涝灾害十分严重。全省受灾人口1070万人,受灾农作物面积上千万亩,直接经济损失58亿元。江河水位刚刚稳定时,江西省委、省政府就果断地把工作重点集中到生产自救上来。9万多名干部和技术人员迅速组成生产救灾工作组,深入灾区和灾民之中,帮助重建家园。省政府已下拨上亿元用于抢修水毁公路,并通过各种渠道筹资2300万元,帮助灾民建房,确保灾民能在春节前搬进新房。省民政厅8000万救灾款也已陆续发放到灾民手中。赣州地区机关干部捐款116万元和大批衣物,帮助房屋全倒户、粮食绝收户渡过难关。


第2版(经济)
专栏:

  专家学者探讨深圳建设发展问题
本报北京7月12日讯6月15日至21日,江泽民总书记考察广东,就经济特区的建设与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勉励特区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为了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发挥特区的“窗口”作用、“试验”作用和“排头兵”作用,深圳特区报社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今天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了深圳特区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研讨会。马洪、龚育之、苏双碧等十几位专家学者出席。与会的专家学者指出,两年多以前,邓小平同志南巡时肯定了特区姓“社”不姓”资”;江泽民同志关于特区建设与发展的讲话,进一步肯定了特区的成绩与贡献。与会者着重对深圳特区如何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问题,提出了积极的建议。(申文)


第2版(经济)
专栏:

  500家最大服务企业评价结果揭晓
本报讯“1994年中国500家最大服务企业及行业评价”结果日前揭晓。与上年相比,金融、保险业明显增长,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企业有所增加。
这次位居榜首的是,银行业:中国工商银行;保险业: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信托投资业: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租赁业:中国租赁有限公司;财务公司:中国石化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证券业: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对外贸易业: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物资供销业:上海汽车工业供销公司;商业批发业: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商业零售业: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运输业:北京铁路局;航空运输业: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远洋运输业: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内河航运业:武汉长江轮船公司;管道输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公路运输业:北京市运输公司;港口:上海港务局;邮电业:深圳市邮电局;旅游业:广州中国大酒店。
与1993年的评价结果相比,此次评价的“状元”企业绝大多数没有变动。这表明居于服务业“龙头”地位的企业已经奠定了较稳固的行业基础。(王晓霞吕莉)


第2版(经济)
专栏:

  新华航空公司开通新航线
本报讯近日,新华航空公司开通了沈阳—常州空中航线。这条航线全长1665公里,连通了东北枢纽沈阳和江南重镇常州之间的空中客货运输,它将对加强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积极作用。(兴化)


第2版(经济)
专栏:

  全国首只专业市场商标诞生
本报讯全国首只专业市场商标日前在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诞生。由路边布摊发展为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轻纺专业市场,名列“全国十大专业市场”的中国轻纺城,是为进一步“树名牌、保名牌”,更好地带动当地优势产业发展,而在两年前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商标注册申请,并于最近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的批准。(严国庆)


第2版(经济)
专栏:

  ’94北京国际消防保安展举行
本报讯为改变我国消防装备落后状况,中国京安进出口公司和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于7月1日至4日在京联合举办“’94北京国际消防、保安展览会”。加拿大、德、日、韩、英、美、荷兰、瑞典等国和台湾、香港地区以及中国近百家厂商展销了先进的消防、保安器材和设备。
(小潘)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成立合资楼寓管理公司
本报讯北京城建集团安装公司和日本某株式会社日前在京合资成立了“北京亚东楼寓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将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承担楼寓设备维修及综合服务管理,计划年承揽20万平方米左右的楼寓管理任务。(贾安来赵玉祥)


第2版(经济)
专栏:

  首届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成果展开幕
本报讯由国家经贸委和中国贸促会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成果展览会”7月12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沛瑶出席了开幕式并剪彩。
1000多家厂商展出了它们生产的轻工、纺织、电子、冶金及高科技等产品。据介绍,我国目前已有城镇集体企业350多万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近1/3,成为我国经济中的第二大经济力量。其中,在改革大潮中异军突起的劳服企业,已成为城镇集体经济的重要力量,去年生产经营总值达1600多亿元,上交国家税金120多亿元。
(傅刚)


第2版(经济)
专栏:

山东省德州化肥厂向技改要效益,多产化肥,支援农业。继1991年在全国首家完成了小氮肥改11万吨尿素工程后,又于今年6月份完成了投资1.2亿元的合成氨生产设备改造,使产品优质品率达到85%。
图为又一批化肥整装待运。王德胜高银苹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