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上海农垦几年前在市区并无片瓦寸土,他们没有为地域、海岛所限囿,决心带着泥土闯都市,勇敢地——
走出农场
本报记者李仲春新华社记者钞文
到上海,一出虹桥机场便可看到印有“农工商”标志的出租汽车川流不息。总共2000辆“农工商”出租车目前已在上海出租车行业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漫步上海街头,可以看到,上海农垦系统经营的800多家酒店遍布大街小巷;上海农垦生产的各种绿色食品已成为沪上人家饭桌上不可或缺的珍肴佳馔……申城正涌动着一股“农工商”潮。
上海农垦系统有78个农场,分布在南汇、奉贤等沿海地区和崇明岛等地。几年前,他们在上海市区却无片瓦寸土。上海农垦人并没有为地域、海岛所限囿,而是带着泥土,勇敢地走出了农场,闯进了上海这个大都市!
1988年出任上海农垦局局长的罗大明和他的一班人曾提出过这样的办场方针:“提高农业,发展副业,主攻工业,开拓第三产业,综合经营,全面发展”。浦东开放开发后,他们又补充了这样几句话:“参与市区改造、参与浦东开发、参与国际竞争”。罗大明曾用“走出农场”4个字概括了这个方针的实质。
上海农垦初涉上海市区第三产业是以商业为突破口的。1991年8月,农垦局召开商业工作会议,曾针对上海的城市特点,提出了他们在上海办三产、办商业的基本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灵活的经营、特色的服务,一流的档次立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上海的绿色食品是农垦系统率先搞起来的。这种安全、营养、高质量的食品一进入上海市区便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局领导和各场领导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决定在各个农场创办大规模的绿色食品基地,做到一年四季让市场常绿。他们又根据城市人工作忙、做家务时间少的特点,将这些绿色食品进行细加工,清洗干净,塑料袋一装,干净美观方便,一上市就成了居民的抢手货。他们还引进了一些适宜上海生长和上海人口味的品种,在上海农垦种养加工,形成了名、优、特农副产品系列,肉牛、牛奶、蔬菜、花卉、水产基地已遍布18个农场。
上海农垦所属的粮油公司在上海粮油系统中不过是一支“游击队”。他们用自己灵活的经营、优质的服务,与国家粮油部门这些“正规军”展开竞争。他们改变单一的经营格局,拓展经营范围,包括食品、油料、饮食、房地产等,多达十几项,年销售量由原来的几万吨达到了几十万吨,成了上海市粮油行业三大支柱之一。
农垦系统的工贸总公司创办伊始,就充分发挥地处闹市区的优势,敢于“干大的、求高的、想远的”。这个公司同国内外生产厂家签订总经销、总代理协议,现已成为港澳著名音响器材专业公司在华东地区的总代理和日本夏普空调公司在上海的总经销。这个公司现正在与外商商谈好几个名牌产品的代理权。
正是沿着“走出农场”这样一条路,几年时间上海农垦走出了一条在大城市周围发展农垦的新路子,农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垦经济从封闭式地域经济,发展成为全方位开拓、多产业经营的经济格局。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随笔

  多点胆略 放远眼光
立人
农垦,顾名思义,不光种地,还得开垦,历来都和艰苦相连。即使在大城市郊外的农垦企业,过去也和“城”无缘,总是处于荒僻偏远的地方,至多能时不时地进城去送些菜呀肉呀什么的。然而,如今的上海农垦却大不一样了,在繁华的大上海市区,处处都能见到农垦人的身影和事业,农垦人不仅享受着城市的文明和繁华,更重要的是为创造这种文明和繁华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农垦,本来就是一项大有作为的事业。尤其是大城市郊区的国有农场,更具有其他很多部门、行业都难以具备的优势。城市,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无穷无尽、庞大无比的发展牵引力。城市人要吃要穿要娱乐要生活,这些,没有一项不为农垦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机遇。农垦不光有土地、有劳力、有资源,更重要的是有实力,有较强的调配能力,容易与现代化生产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因而在服务城市、发展自己方面也更加大有作为。可惜,一方面城市“菜篮子”不能令人满意,第三产业需要大大发展;另一方面,农垦部门却常常抱怨发展门路太少,年复一年搞他那不变的生产,或者津津乐道于已有的成绩,缺少上海农垦人那样的胆略、眼光和开拓精神。
这里关键在于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于是否善于把自己的事业和城市市场联系起来;是否善于把城市的需求变为发展的动力;在于有无胆略和眼光、有无开拓精神和竞争精神。上海农垦已经做出了样子。农垦人,多点胆略,放远眼光,等待你的必然是事业的辉煌。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宜春乡镇企业租赁兼并扩规模
本报讯江西省宜春地区采取引资嫁接改造和租赁兼并联营等形式,不断扩大乡镇企业的规模,增强企业搏击市场风浪的能力,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企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乡镇达25个,超千万元的村达64个,产值超千万元、利税超100万元的企业48家,产值超500万元、利税超50万元的110多家。
近年来,这个地区为了增强企业顶风抗浪的能力,破除“船小好调头”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明确提出要造“大船”冲大浪,采取资金倾斜、政策扶助等办法,鼓励各地以优势产业、名牌产品或骨干企业为龙头,租赁兼并或联合小型企业,组建“联合舰队”,形成集团规模,培植和发展利税大户。去年,全区共投入资金7.42亿元,新扩建、改建项目560多个,联合、租赁或兼并小型企业910多家,发展了一大批骨干规模企业,仅高安市就联合、租赁、兼并小型企业167家,组建集团公司或联合总厂12家。今年头5个月,全区又投入资金3.5亿多元,新扩建、改建项目200多个,形成了一批新的规模型企业,实现了乡镇企业的高效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造大船冲大海,给宜春地区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去年,全区有115个乡镇财政收入超百万元,占乡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这些百万乡镇财政收入总量达24454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总量的39.27%。全区有3个市财政收入超亿元,有6个县市进入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市之列,有52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乡镇之列,均占全省总数的一半以上。(袁志成谢青)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吉林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
编者按: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国家每年拿出几十亿元,设立“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这是从极为紧张的中央财政里拿出的一笔用于农业深度开发的专款。如何管好用好这笔资金,确保专款专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实行一条龙管理、搞好专项审计等,这些措施很好地解决了资金使用过程中被挪用、转项、串项等弊病,确保了资金及时、足额配套到项目区,做到专款专用。吉林的经验值得借鉴。
                   
本报讯 记者周泓洋报道: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二期开发工程开始实施以来,注重管好用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促使省地县乡镇各级的配套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农业综合开发这一“富民工程”在吉林得以全面开花。
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采取“硬化措施”促进各地落实配套资金,要求配套资金必须纳入本县(市)预算。每年年初,全省财政工作会议通过预算下达各县(市)农发专项配套资金建议数,各县市开发办要向省开发办提供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的预算复印件,凡配套资金没有在预算中足额安排的,相应削减开发任务和投资。同时,还把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数与拨付国家资金和省级资金挂钩,各地在申请拨付国家和省级资金时,必须出具配套资金落实证明和拨付到项目区的证明,省开发办审验后再拨付资金,多配多拨,少配少拨,施工速度快的快拨。规定资金不到位和决算有问题的,必须解决后才能拨付资金。对配套资金不落实,或不到位的,先给予“黄牌”警告,限期落实;依旧不落实的则亮“红牌”取消开发资格。仅1992年,就有10个县市亮了“黄牌”,有两个县被取消了开发资格。
二期开发伊始,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就决定对开发资金实行开发系统“一条龙”管理,从资金的拨付、使用到回收整个运行过程,全部在开发系统内运转。农业开发工程项目计划与资金计划统一由开发办下达,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和资金投放不脱节,互相协调运转;开发资金使用管理统一由开发办组织,做到在开发办内部设置专帐,固定专人,资金由各级开发办直接拨付,避免了通过预算层层下拨,资金到位慢的问题;有偿资金由各级开发办统一组织回收,逐级签订合同,直到农户,保证资金按时回收。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以改善基础设施为先导
四川百个试点小城镇建设启动
本报讯四川省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今后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4月以来在全省范围内100个小城镇进行试点,通过引导农民进城镇,切实改变多年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
首批试点的这100个小城镇,基础好,有代表性,发展潜力大,且都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如成都武侯区的簇桥镇、金牛区天回镇、都江堰市中兴镇、双流县籍田镇等,都是远近闻名的亿元镇。此次试点,各镇将以改善基础设施为先导,开发建立相应的工业小区。土地管理实行综合配套开发,连片建设,集约管理。在总体规划上,坚持城乡渗透、统一规划的原则,做到小城镇规划与区域规划、移民规划等相衔接,在布局上构成多形式、多元化格局;在建设类型上形成城郊结合型、古镇旅游型、专业市场型、移民开发型、资源开发型、工业基地型等多种类型、各具特色的小镇模式。
四川省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省、市、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齐为小城镇建设融资打开绿灯。省计委掌握的扶持小城镇经济建设基金每年500万元;省财政厅给小城镇建设基金每年1000万元;对100个小城镇实行县对镇财政包干的办法,镇财政增收部分均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止,百个试点小城镇建设已全面启动。
(鲁稚)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海南“绿色公司”显示较好前景
本报讯在海南,前两年当很多公司被房地产等所吸引而加入这一“热流”时,有些公司却把目光投向农业,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目前正显示较好前景。这些公司被人称为“绿色公司”。
海南的特殊气候、自然条件使之成为一个天然的大菜园子和园艺场。一些公司抓住这一特点,放远眼光,积极进行投入。海南布莱特公司近年投入巨资和“华南热作两院”合作,较大规模开发引种世界名贵作物香草兰获成功。最近,他们又和西南农业大学合作,研制成功以香草兰和五指山高香茶为原料的中国香兰茶,从而形成以加工为龙头、以田园为基地、以公司带农户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最近,中国香兰茶获得’94北京国际饮品及技术展览会金奖,受到许多国外客商青睐。其他众多的此类公司,目前在海南都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
(海包)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打好“服务、信誉、友谊”三张牌
武清三资企业资金到位率高
本报讯天津市武清县立足国际惯例发展三资企业,着力打好服务、信誉、友谊三张牌,引来了源源不断的境外投资。截至今年5月底,这个县已累计建成三资企业177家,投资总额达2.53亿美元,其中外资1亿美元,资金到位率达到70%。三资企业中外资所占比例由过去多年徘徊的42%上升到60%。
这个县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高软环境建设水平,下大气力强化县直综合管理部门联网服务意识。金融、工商、税务、交通、邮电、环保、供电等十几个职能部门对外资企业全都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切实保护外方的合法权益。针对三资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中外双方、劳资双方矛盾,有关部门着眼于合作双方的长远利益,以合同条款为依据妥善化解矛盾。全县统一制定并实施了保护外方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他们还选拔培训优秀人才充实三资企业管理队伍,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在岗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全县三资企业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经济效益成倍增长。
(武萱)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盐城改变交通落后状况
本报讯革命老区江苏省盐城市为改变靠海却无沿海优势的状况,把群众改变交通落后状况的强烈愿望,化为自力更生修路、筑路的实际行动,短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
拥有近800万人口、一马平川的盐城市地处黄海之滨,近几年经济虽有较快发展,但仍是“黄金海岸”的低谷地带,重要原因是交通滞后。为此,市委、市政府去年明确提出了“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的战略,并确定重点先修建宁(南京)盐(城)一级公路和204国道盐城段,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条件改变交通的落后面貌。去年,郊区出动10万民工,修建好宁盐一级公路路基,并将204国道南段盐城至东台的98公里水泥路面修好。去冬今春,204国道北段沿线的响水、滨海、阜宁、建湖四县和市郊区又出动30万民工,自筹资金7000万元,拆迁1200户,共挖土方500万立方米,将长105公里、宽25米的路基修好。今年初,江苏省委书记、省长陈焕友参加204国道南段通车剪彩,他目睹数十万民工日夜奋战的场面,赞扬老区人民“昔日舍家奋战求解放,而今忘我修路奔小康”。3月上旬,国家交通部负责同志在该市考察204国道改建工程,面对平整浩大的路基,也作了充分肯定。(裴艺元)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9日至11日麦区天气
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来自中央气象台的消息说,6月9日至10日,预计江淮地区阴有小到中雨,华北大部、黄淮及关中地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适宜小麦收割、晾晒。11日,北方麦区大部多云转阴,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专家希望各地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抓紧时机抢收抢晒。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读往来

  希望多介绍些致富经验
建议增设乡村一角专栏
贵报1994年新辟“农村经济”版,很受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欢迎。这个专版是帮助、引导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园地。特别是“乡情实话”栏目,文章短小精悍,新鲜活泼,富有乡土气息。
笔者认为,“农村经济”版的不足之处是基层作者的稿件太少了,所设的栏目还比较少,可以增设“有话直说”、“致富门路”等专栏,让农民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并希望通过贵报给予解决。同时农民希望通过贵报的“农村经济”版介绍各地的一些致富能人的致富经验、致富门路,使农民尽快走上富裕的道路。
最后衷心祝愿贵报的“农村经济”版真正办成八亿农民的良师益友,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园地。
海南省国营南海农场 李俊
贵报在二版开设了“农村经济”专版,这说明你们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视。但美中不足的是,直接宣传农村一线的东西还不多,希望增设诸如“乡村一角”等小
栏目,多宣传些基层的经济建设。
江苏射阳县耦耕乡政府 董立新
“农村经济”版自开辟以来,收到大量读者来信来稿。读者在给予我们鼓励、支持的同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读者好的建议,在今后办报过程中,我们将努力吸取。
报纸要靠大家来办。我们欢迎农村的广大读者和关心农村工作的朋友们,继续关注这块园地。   
                        ——编者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南高营 实在高
——石家庄市郊区南高营村纪实
王金良郝梅英张俊生
坐落在京石高速公路南端的南高营村拥有土地6500亩,是石家庄市郊区有名的万人大村。
俗话说:“龙多旱,人多乱”。然而在南高营,10年没出现过一起上访告状的;10年没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10年村里的经济翻了近8番,村民收入由100元提高到2100元。
为什么历经10年改革风风雨雨,南高营这个社会细胞却一直政通人和,经济扶摇直上呢?
“南高营高就高在何胜国带领党支部一班人处理好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赵金铎一句话道出了真谛。
    抓好经济基础
1984年秋天,何胜国出任石家庄市郊区南高营村党支部书记。那时的南高营,集体帐上没有一分钱,却拖着近200万元的欠款;村办的三个副业摊两年赔进去30万元;一个壮劳力一年收入也不过百八十元。为了生计,村里的青壮劳力纷纷外出打工挣钱;为了能跳出这个穷窝,姑娘们一门心思往外嫁;上头派来的工作组一个接一个,就是看不到这个村的新起色。群众为宅基地打架,争生育指标打架,浇地争水也打架。
面对这一切,何胜国一连三天只身一人闷在屋里,翻来覆去苦苦思索着。最终明白了一个道理,经济基础就是稳定的基础。
认识上的明确必然带来行动上的自觉。改革旧的土地经营体制,饱肚子;发展乡镇企业,饱口袋。于是,南高营的土地上出现了一排排、一片片温室大棚,种植城里人爱吃的各种新鲜蔬菜。农民们在充实城市菜篮子的同时,从市场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一年四季有钱赚。
村办铸造厂在改革中改变过去产品“傻、大、黑、粗”形象,开发出了铸铁浴盆、活塞环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化肥厂抢抓市场信息,根据农户的不同需求,研制出了针对不同农作物,不同土壤的复合肥;搪瓷厂请回了在外地搞安装的能人许顺生,产品很快打入全国各地市场,部分产品出口国外;兽药厂引进科研成果,生产动物针剂、粉剂,使用方便、可靠,深受畜禽饲养专业户的欢迎和信赖。
改革使南高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84年到1986年连续三年粮食获得丰收,人均收入也由1984年百元增加到980元。
    自我滚动发展
然而好景不长,农药涨价,化肥涨价,农民一年忙到头,手里愈来愈落不下钱了。
种田好手赵小墩把三亩责任田撂了荒;
村里的年轻人又重新拉起了下山西上北京的打工队伍……
支部会上,何胜国说:“乡亲们外出打工是能赚两钱,可农民都盲目地脱离土地进城打工,粮食谁来种,没吃没喝不会安生。我看大上村办企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是一条康庄大道!……”
地处近郊,他们不靠卖地起家,完全靠借、引、联、挂,走出了一条自我滚动不断发展壮大的路子。
10年时间,南高营集体经济的“雪球”越滚越大,由1985年的一个公司裂变为五个公司,成立了企业集团,拥有包括医药、化工、搪瓷、冶金等九大行业40多家企业。
沿着宽阔的京石高速公路,一拉溜建起了商店、饭店、旅馆、加油站、汽车修理行……
种药材、植花卉、养牛蛙,农业“一优两高”模式在南高营安了家。
发展使南高营人的收入扶摇直上,财源滚滚而来:1987年,实现收入3900万元,人均1150元;1991年,实现收入超亿元,人均1450元;1993年,总收入突破3亿元,人均2100元。
    干部严于律己
集体经济壮大了,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富起来,何胜国和支部一班人却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村里大多数农户,住进了二层楼,何胜国一班人却仍住在平房里,不是他们盖不起,他们是在等乡亲们都住进了楼房才考虑自己。官清,使干群关系水乳交融。南高营形成了村干部一心一意为群众,群众一心一意为集体的良好风气。在南高营,群众的大事小情都装在何胜国及其一班人心里,何胜国和支部一班人制定了“六到家”和“四必帮”制度。即:年轻人结婚、生孩子,老年人去世办丧事,群众伤病住院,青年人参军、上学,村民盖房,兄弟姐妹分家等,支部委员到家主持;群众经济发展遇到难题,残疾人致富有困难,孤寡老人生活无着落,群众有困难时,党支部和村委会必帮。“我们只不过刚刚起步,成功应该是在明天!”何胜国总是这样谦逊地说。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淮北粮仓安徽宿州市战胜冻、旱灾害,140万亩小麦获得好收成。全市组织300多个农机服务队日夜奋战在夏收第一线。图为农机服务队队员在汴河镇指挥联合收割机群作业。武正润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抛秧栽培
江苏省高邮市武安乡抓紧农时夏收夏种,广泛采用塑料盘育秧等技术。
图为农民在大面积稻田里实行抛秧轻型栽培。
王广林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