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2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草木有情
谭士珍
烟雨濛濛,柔软如酥。远山近水被湮没了轮廓,淡化成一派絪缊的翠绿。
又是山蕨吐绿时。
城里人荤腥重,大都喜欢吃点清淡的蔬菜,山蕨更成了抢手货。前些日子,我出差湖南溆浦,这是个小县城,山蕨多而贱,我买了不少想带回家。招待所所长见我桌子上摆了一扎一扎长长短短的山蕨,笑着问:“你买这么多吃得完?”
我说:“吃不完晒干的。”
所长感叹地说:“一晒干,就没得鲜味了。我告诉你一个办法,把山蕨放到淘米水里泡上三五天,除掉粘液和土腥味,再用开水煮一下,切成小段,放盐拌匀封进缸里,随时取来吃,既保了鲜,又香又脆,好吃得很。”
看来,所长对山蕨的吃法堪称行家,我把他说的办法记于本子上。所长接着说:“去年这个时候,一位日本女士来溆浦,她很爱吃山蕨。临行时,我送她一小缸腌蕨。她喜的不得了,还从日本给我寄来感谢信呢!”
“能给我看看吗?”我恳求道。
“当然可以。”所长说完便折转身回办公室取信去了。我展开一看,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所长先生:
我此次访问溆浦,在贵招待所逗留期间,给你们增添了不少麻烦,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最令我感动的是,你们为了使我吃得好一些,所长亲自上山采山蕨,临行,还送我腌蕨。我感到既激动,又不安……对您们的盛情款待,我不知该如何感谢才好。我要将它化为巨大的动力,积极推动中日友谊的发展……
敬礼!
仁木富美子
五月六日
可以断定:这位日本女士是“中国通”,要不,她不可能写得一手流利潇洒的中文。果然,所长满怀激情,向我介绍了有关美子的情况——
美子是一位致力于中日友好的知名人士。早在70年代,她便从东瀛远道而来,成为最早来中国的日本友好人士之一。多少年前,她就是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海外理事;在日本,她又是宋庆龄日本基金会副理事长。她曾把《宋庆龄选集》翻译成日文出版,受到宋庆龄的多次接见。岁月悠悠,现在的美子已不是过去的美子了。她头上增添了银丝,脸上多了皱纹,是六十大几的人了。可她不知老之已至,一如既往地奔波劳碌,为中日友好事业添砖加瓦。只不过所进行的,比以前更需要付出心血,付出艰辛,付出时日。
原来,美子在进行一项世人瞩目的伟大工程——对中国早期革命女杰逐一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宋庆龄、向警予、杨开慧、葛健豪(蔡和森之母)、丁玲等等。对每位女杰都要撰写一部传记。不用说,其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不仅要有坚强的决心,更需要非凡的毅力!
她离开故土,离开亲人,离开舒适的环境,长年奔波在中国土地上。她顶严寒,冒暑热,孤身一人,沿着女杰们的足迹深入调查采访。她洒下了多少汗水,走过了多少里程,看了多少史料,访问了多少知情人。现在,她又专程来到警予的故乡——溆浦。而所有的旅差费,都是自己掏的腰包。
一路风尘仆仆,她太累太累了。她到溆浦没几天就病倒。招待所的小冯是位女同志,很是关心体贴美子,有天陪她去县医院看病,在一条僻静的小街上,美子见一位农妇蹲在街边,地上摆着一扎扎青翠嫩绿的山蕨,很是好奇,问道:“冯,这个的什么?”
“山蕨,”小冯说,“俗名蕨菜,也有人叫清明菜,龙爪菜。瞧,蕨菜的顶部不像爪子吗?”
美子笑道:“像,像,这个的太有意思了。”
小冯感慨地说:“听老人讲,警予烈士小的时候,最喜欢采山蕨呢!”
就在这天中午,餐桌上便多了一碗山蕨。美子对鸡鸭鱼肉不感兴趣,倒是对山蕨格外的喜欢,边吃边说:“啊,清香爽滑,非常好,非常好!”
也怪,美子的病好了。当然不是因为吃了山蕨。但山蕨给她带来了联想,带来了兴奋,带来了愉悦,这是千真万确的。
草木何尝无情。
美子,你说对吗?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也谈“气质”
邓国良
偶尔逛一趟大街,行走不到100米,好几家酒吧夜总会的招聘广告扑入眼帘,内容大同小异:“聘请容貌姣好,有气质的18—22岁的女性作服务员,待遇从优”。我以为,讲气质(从字面理解,这里的“气质”应该是高雅大方,风度不凡那一类),无疑是一种进步。
再往前行,好几家酒吧夜总会的霓虹灯像幽灵的眼睛一样忽闪忽闪,侍立门洞的“服务员”搔首弄姿,嗲声嗲气,频频向路人兜揽生意。顿时,我对广告上的“气质”产生了怀疑。
联想到被一个朋友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有气质”的某大款,玩“猫”斗“鸡”,争风吃醋掀翻人家的吧台,结果“请进”局子里重罚一事,更觉得,气质恐怕还是一门不深不浅的学问。
请教了老师,于是,便有了这么一段文字——
气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和文化修养等素质的总称。从心理学角度讲,气质是人的心理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节奏和频率不同。气质是以人的生理素质为载体的,因此,健康因素非常重要。一般地讲,气质并不排斥血统,但主要还是通过生活实践,在后天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同时受人的世界观和性格所制约。气质的特点,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任何刻意追求和掩饰都会适得其反。“东施”即使涂上魔幻口红,洒上法国香水,也找不到丁点“西施”的韵致和气质。你、我、他,或者粗俗猥琐,不分场合大喊大叫,当众掏鼻子,剔牙齿……或者端庄大方典雅,言谈举止得体,无形中都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和气质感。
气质是内在的力量,风度则是气质的外化和力的张扬,而仪表、言语、表情乃至服饰和姿态,又是构成人的风度的总和。所谓风度之类亦即气质之美,是内在美与外表美,自然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
男女在气质上的差异有着生理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原因,随着妇女社会地位和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男女气质差异尽管不会完全消除,但两极对立与两极趋同已经产生些微的变化。主要以力量和气势取胜的男性阳刚之美与主要以淡雅娴静取胜的女性阴柔之美,趋同将大于差异。无论男女,其气质都受后天条件的影响。这里,思想的陶冶和信仰的重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又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上了。内在空乏的浓艳包装实在无气质可言;令人不忍看的卖弄实际上是一种扭曲。诸如“三陪”和花钱买“三陪”现象本来就是沉渣泛起的丑恶,忸怩作态,毫无自尊的“三陪女”和往“三陪女”堆里钻的爷们又谈何气质?


第8版(副刊)
专栏:

  收割的日子
奇斌
收割的日子
老农是不会吭声的
只是捋捋嘴边那饱经风霜  的胡子
然后微微笑成秋天的风景
田头上的女人声音却亮了  许多
她们在为自己的男人叫响
还叫熟土地上的颗粒黄金
惬意的山歌从谷堆里飞出
香遍村头巷尾
香进挨家挨户
这时又有几个壮实的男人  坐在一起
构思着下一个季节的故事
当他们眼角露出快乐的 鱼尾纹
就掏出烟袋
把旱烟抽响成女人们开心的
 笑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白山参鸟
刘勇
在长白山的深山老林里,有一种人们很熟悉的鸟——人参鸟。每年秋天,参籽红透的时候,人参鸟衔起参籽,飞向沃土,种下去。长白山正是因为有了人参鸟,才有了一代又一代神秘的野山参。
吉林省白山市第二制药厂厂长厉永成就是一个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白山参鸟”的人。
厉永成是位典型的关东大汉,大个子,大块头,乐呵呵的,似乎不知道什么叫忧愁。他是八年前竞选为白山市第二制药厂厂长的。那时候,他就说:“人就像鸟儿似的,能飞多高,就应该让它飞多高。”他在第二制药厂创造了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环境,把那些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提拔到厂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中层干部实行聘任制,全厂上下一律实行竞争机制。一下子,调动了全厂上千名职工的积极性。当然,也有争议,厉永成大手一挥:“还是让实践去回答吧!”
在厉永成的心中,职工的事无小事,住房、入学、就业、就医,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解决好。1992年春天,一位去世多年职工的老伴,因住房要被动迁,无住处,整天望着几个孩子流泪。厉永成知道后,亲自和厂办主任一起登门为这位职工的老伴和孩子解决住房。这位职工的老伴含着泪说:“二药厂还没忘了我们啊!”
厉永成没念过多少书,由于从小家里困难,他17岁就进工厂上班。但他知道知识的重要性,知道人才的意义。第二制药厂地处长白山腹地,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来的少,有的来了也不安心,想方设法要调到大城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制定了吸引人才的政策,为大中专毕业生解决住房,为其配偶安排工作。同时,鼓励职工参加各类刊授、函授、夜大、电大,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职工和子女给予奖励。1984年一位从黑龙江商学院医药系毕业的本科生,因工作出色,被厉永成委以技术厂长的重任。如今,白山市第二制药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百人,成功地解决了偏远山区人才匮乏的难题。厉永成认为,人兴则厂兴,厂兴人则兴。
面对着全国强手如林的医药企业,厉永成挂在嘴边上的话是:“我们要有时代的紧迫感、危机感,抓住机遇,尽快发展,应该有对职工、对社会负责的使命感。”1989年,厉永成放弃个人承包的利益,投资780万元,建设了占地1万余平方米的综合制剂大楼,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每年递增。为使企业的产品能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在市场大潮中勇立涛头,厉永成积极倡导与省内外科研机构联姻,创造新、特、尖产品,他们的独家产品“血宝”、吉林省优质产品“熊胆丸”、卫生部优质产品“活心丸”都是联姻优秀的“后代”。1993年他们推出的独家新产品“壮力神液”在首届中国国际保健品推荐会上金榜题名,并于1994年4月获吉林省人民最喜爱的产品称号。厉永成说:“企业的新鲜血液就是新产品。”
厉永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山里人。他像一只幸福的人参鸟,喜欢默默地在天空里飞翔。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点虚假。他说:“人要有良心,没有良心不行。我们生产药品的,要像自己做饭那样才行。”他力主全员抓质量,药品从投入到产出的各个环节,都按国家药典标准生产,任何人不许打折扣,因此产品的价格无法与那些偷工减料的药品价格抗衡。于是,有人说他太迂,有人说他不会赚钱,有人说他胆子太小,厉永成却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长远发展要有质量做保证。”后来,铁的事实和良好的效果使人们心悦诚服了。
1994年春天,美国某家公司的总裁来白山市第二制药厂洽谈联营一事,临走时伸出大拇指:“山沟里的金凤凰”。
厉永成像一只人参鸟,白山市第二制药厂的职工像一大群人参鸟,他们在长白山上飞着,衔着幸福的人参籽,虽然企业连续八年利润超百万,连续八年荣获白山市利税大户称号,虽然企业1993年跨入中国最大500家医药工业企业,虽然厉永成多次被评为吉林省优秀企业家,但是,他和伙伴们还想高飞,想将人参籽种遍每一寸需要它的土地。


第8版(副刊)
专栏:

棹歌中流(中国画) 黄庆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