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重视科技人才成果层出不穷
陕西农村经济上新台阶
据新华社西安6月1日电(记者王春生)陕西省将科技进步作为主要动力,推动农村经济上新台阶。1993年,全省粮食总产量比历史最高水平增长13.6%,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村社会总产值由上年420多亿元猛增到590多亿元。统计分析表明,科技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份额已由80年代中期的27%提高到40%以上。
陕西农业科技人才济济,新成果层出不穷,推广力量强。近几年,陕西省发挥这一优势,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积极实施农村科技进步计划。1989年以来,这个省组织5万多农业科技人员,在52个县开展综合技术集团承包,5年累计承包粮食作物1.25亿亩,经济作物4200多万亩。他们结合生产实际,引进推广农林牧渔等良种400多个,将承包区生产用种普遍更新一至二次,使农业生产技术普遍上了一个档次。据统计,集团技术承包5年,累计增产粮食17亿公斤,占同期全省粮食总增产量的73.1%,粮食单产平均提高51公斤;累计新增多种经营产值31亿多元。
在开展综合性技术集团承包的同时,陕西省狠抓项目性农村科学实验示范,积极推广科技含量较高的重要技术。“八五”以来,全省建立了25个省级农村科学实验示范基地,研究和示范高效农业新技术。永寿县监军基地把甘蓝型油菜抗病
毒基因转移到白菜型油菜上,育出甘白油菜新品种,单产提高50公斤,并使甘蓝油菜种植界限北移50公里,目前这种油菜已种植20多万亩,创效益数千万元。合阳县甘井基地运用旱地小麦增产技术,1993年在15亩旱地里实现亩产小麦501.25公斤,并在渭北旱原数百万亩面积上得以推广,年增产粮食约1亿公斤。这几年,陕西省对科技含量较高的重要农业技术进行了重点推广。他们先后推广了食用菌代料栽培、瘦肉型猪快速育肥、笼养鸡科学饲养、立体化种植等数十个技术项目。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
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就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发出通知。通知说,近几年各地在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但是,目前我国林业工作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是:全国林木资源过量消耗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超限额采伐相当严重;乱砍滥伐林木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又重新抬头,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此要予以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国务院办公厅在通知中强调,我国虽然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但仍是一个少林国家,可采伐利用的成过熟林资源越来越少。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林业工作。要综合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采取有利于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的行政措施,切实把森林资源保护好,管理好。
第一,要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凭证运输制度。国务院批准的一定时期内分年度森林采伐限额,是各地每年采伐林木资源的最大消耗量,具有法定效力。凡未经国务院或受权单位批准,各地不得突破限额。各地要在1994年下半年,对近几年采伐限额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超限额采伐的单位要严肃处理。继续坚持重点产材县的木材由林业部门统一管理和组织进山收购的政策,不得随意撤销依法设立的木材检查站。铁路、交通等部门要坚持木材凭证运输制度。严禁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以各种名义和形式经营木材。
第二,强化林地利用监督管理,实行有偿使用林地的制度。凡未依法办理手续的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侵占和无偿划拨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林地。林权证是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的法律凭证。各级人民政府要对1992年下半年以来非法征用、占用林地情况进行一次清理,限期办理审批补偿手续,凡不补办有关手续者,其非法征用、占用的林地应予收回。
第三,切实加强对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的保护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把保护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作为重要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落实各项保护措施。
第四,加强森林资源林政基础建设,稳定林业执法队伍。各级人民政府尤其是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基础建设,稳定林政、林业公安和木材检查站、林业工作站等管理和执法队伍,积极解决人员编制、经费等实际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第五,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各级人民政府对哄抢、盗伐国家和集体所有林木,非法侵占林地,非法猎杀、走私贩卖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破坏珍稀植物,以及殴打、伤害林业执法人员等违法犯罪行为,要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开展专项打击。
第六,坚持实行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能。坚持把森林资源消长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特别是考核县、乡领导政绩的内容之一。凡任期内对乱砍滥伐、非法侵占林地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制止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行政主要领导人的责任。对保护、抚育和发展森林资源成绩卓著者,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邹城抓好“菜篮子”
丰富农民“钱罐子”
本报讯山东省邹城市在抓城市居民“菜篮子”的同时,注重农民“钱罐子”的增收,出现了城乡兴旺,菜丰钱增的喜人景象。
邹城市地处兖州矿务局,仅中央及省属企业就有6处,市民近百万。为解决这些人口的吃菜问题,市委、市政府从1992年着手“菜篮子”工程的建设,建起了环城千亩菜园,开发了鱼、蛋、禽基地。目前城郊以精细无公害蔬菜为主的菜田面积达600多亩,鱼塘水面近5000亩,养鸡200万多只,猪700万头,基本做到了鲜菜、副食品自供有余。此外,以乡镇万亩塑料大棚为基地,常年供应城市居民吃菜。
市委、市政府在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同时,把农民的“钱罐子”也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农民种菜实行了低价统一供应塑料薄膜、化肥、良种等,并专为农民进城卖菜开设了市场,免费提供服务。去年夏秋,偏僻山区的尚河乡位沃村千亩越夏西红柿丰收,城区所属企业纷纷派车,为农民拉西红柿。仅此一项,这个村的村民人均增收700多元。(郭刚孙召国)                  
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和农民的“钱罐子”本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城市居民“菜篮子”满了,农民的“钱罐子”就能增收。这个道理再简单明了不过。但有些地方却常常只注意抓“菜篮子”——向农民要菜,忽视农民的“钱罐子”——使农民增加收入,结果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邹城市既抓“菜篮子”,又抓“钱罐子”的做法值得提倡。把“菜篮子”与“钱罐子”统一起来,多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实际上也就保护了“菜篮子”。——编者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沿海设窗口内地办学校
益阳发展“基地”式劳务输出
本报讯记者周立耘报道:湖南省益阳市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和途径。这个市在沿海设窗口,内地办学校,大胆探索“基地”式劳务输出的新路子。近几年,全市举办各类培训班570多期,培训务工人员2万多名,占同期有组织输出人员的87%。有6万多户因劳务输出而脱贫致富,占全市农村贫困户的25%。
益阳市各县乡在广州、北海、东莞、长沙等地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聘请全国各地的益阳籍老乡担任劳务信息员,广泛搜集各种劳务信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劳务洽谈,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去年,仅安化县就派出150名干部到东南沿海进行劳务考察和洽谈,促成劳务成交60多批近5000人。他们还先后请广东等地的10多个单位到该县考察劳动力资源,建立供需合作关系。
在掌握了大量劳务信息的基础上,益阳市及各县(市)在充分发挥劳动部门培训网络作用的同时,动员各类职业学校和社会力量开展输前培训。近两年,桃江县政府先后投资80多万元,开办了全省第一所女子旅游学校。目前,该县已有4000多名农民通过培训后走向全国各地宾馆、酒店、合资企业等部门。这个县还被广州、长沙、北京等地的一些宾馆和旅游部门定为劳务输出“基地县”。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百万重奖求农机
新华社记者慎海雄
“如果哪一家单位研制成功实用插秧机,我们宁波市将重奖100万元!”这是在5月31日召开的浙江省规模经营座谈会上,宁波市农经委主任王惠民宣布的一条新闻。
当王惠民的话音刚落,省政府副秘书长钟伯荣马上接上话茬:“我们省1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已经有好几万户,如果农业机械不跟上去,他们确实无法再扩大经营了。”
“现在别的农机已经基本过关了,像联合收割机我们市里的农民就已买了540台,效果不错。”王惠民主任补充说,“就是剩下插秧机还过不了关。根据广大农民的要求,我们市里打算向全国招标,谁发明成功就重奖他100万!”
“你讲的是个大问题。”正在埋头做笔记的省长万学远抬起了头说:“现在许多厂家热衷于搞小汽车,其实迁样开发小汽车是不行的。浙江和全国的农机市场相当广,农民需求很迫切,应该发动企业搞个农机市场调查,组织一下攻关!”在一旁的省机械厅副厅长王鹏举立即表态:“我们马上组织力量进行调查。”说着,他对王惠民主任说:“你这个重奖,我们争取能拿到!”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小拖农用车用户评出可靠产品
本报讯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用户委员会“全国农机用户委员会”,为发挥用户监督作用,继1992年度开展了小型拖拉机“三包”故障统计与使用可靠性评价工作之后,又于1993年度通过260个有代表性的农机公司,对各种小型拖拉机及农用运输车售后半年内发生的故障情况进行了统计、测算,按照一定标准,对上述两类产品使用可靠性情况进行了分析、排序,评出无锡拖拉机厂太湖—12型手扶拖拉机,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东方红—150型小四轮拖拉机,五莲县通用机械厂五征牌三轮农用运输车,广东三星SXZ2815系列为使用可靠产品。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元氏县运输市场生意兴旺
本报讯近几年,河北省元氏县山区汽车运输业悄然兴起。目前,该县拥有货运汽车1400多辆,年货运总量200万吨,年运输总产值2.8亿元,形成了以晋煤东运为主、兼果蛋南运、肉面北运的运输市场。
元氏县委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从服务着手,促运输市场发展。县交通局对新购车辆简化手续,实行随报随批、随办;信用联社及其他金融部门对个体运输户政策倾斜、信贷扶持,去年仅信用联社系统就向汽车运输户投放资金6300万元。去年底,该县还正式成立了元氏运输市场管理委员会,对市场进行征管服务“一条龙”。(胡彦洲任新富)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大棚鲜桃
王平
人们常吃大棚蔬菜,如今俺寿光有了大棚鲜桃,您尝过吗?
5月21日,山东省寿光市纪台乡孙家村农民孙西烈将最后一批大棚桃卖给了找上门来的大连市客户。830公斤卖了8300元,让周围的果园承包户羡慕地直咂嘴,有人跟孙西烈逗乐子:“孙西烈,不简单,蒲扇扇出了两万元。”
今年35岁的孙西烈,1988年承包了东埠乡林场的土地,种上了苹果和桃树。别看孙西烈憨厚老实,却特别能琢磨事儿,他想:如今塑料大棚里种菜上市早,挣大钱,咱把这桃树罩起来,让它早结果不成?
过了腊月半,人家都忙着办年货,孙西烈在果园里鼓捣起了大拱棚,支起架子,蒙上薄膜,把40棵桃树严严实实罩了起来。到了正月半,大拱棚里已是桃花绽放,好不喜人。可是棚内无风,桃花咋授粉?孙西烈闷着头,又想出了个好法儿:用蒲扇扇。瞅准时机,他每隔一天就钻进棚里,在树趟子中间呼呼搭搭边走边扇,6天里扇了3遍。这法子还真灵,桃花凋谢以后,坐下了密密麻麻的果实。
眨眼到了5月中旬,别人家的桃树结果仅有枣儿般大,孙西烈的鲜桃却上市了。物以稀为贵。最早卖了300公斤,每公斤14元。价格高卖起来还不费事,孙西烈在蔬菜批发市场上的大喇叭里一吆喝,大连的客户接着就找到了他的果园里。算起来,孙西烈卖了有2000公斤桃,总共收入了2.4万元。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甘肃开发性扶贫农民收入显增
贫困面由75%下降到10%
新华社兰州6月1日电(记者刘水玉)国家和甘肃省11年来投资27亿多元,在全省69个县市区实施开发性扶贫,使农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贫困面由75%下降到10%。
据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韩正卿介绍,1993年与1982年相比,两西(河西、定西)地区农业总产值达72.77亿元,增长3倍多;乡镇企业产值82亿元,增长5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至625元,增加492元。老区贫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6元增加到468元。
甘肃省在扶贫开发中,把兴修水利、建设“三田”、小流域治理作为解决温饱的根本措施。全省贫困地区和“两西”地区恢复和发展水地258万亩,新修“三田”809万亩,80%的村通了电,80%的乡村通了公路。
众多贫困地区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贫困县已发展苹果、梨、桃、杏、花椒等各种经济林400多万亩。党归、党参等各类中药材和烤烟、黄花等经济作物大幅度增长。围绕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和农副产品加工,全省贫困地区已兴办骨干乡镇企业2500个,从业人员30多万人。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兴化建设水上开发区
本报讯江苏省兴化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构建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格局,引导农民将家庭经营与市场经济相接轨。到目前,全市已兴建46个水上开发区,其中万亩以上的达11个。
兴化市有183万亩耕地,60万亩水面,17万亩滩地。兴化市委、市政府把建立水上开发区作为致富农民的硬仗来打。仅去年,全县就新开发了近5万亩精养鱼蟹池。
周奋乡汪绪兵等6户农民入股承包新开发的花粉荡近千亩水面鱼蟹混养,当年收回投资,上交税费近4万,获利72万元。在他的带动下,这个乡办起了21个水产企业。(余延瑞袁开建)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种“神葱”的人
——记山东省章丘高级农艺师杨日如
新华社记者孟宪俊吕凤波
中国终于有了第一个大葱杂交种!
这是我国农作物杂种化过程中,继水稻、高粱、甜菜、萝卜之后,又一次重大突破。
这项成果,将使全国大葱生产的杂、乱、差的落后面貌发生根本改变,大葱的亩产量提高50%—100%,亩增效益500—1000多元,年社会效益大约11.2亿元。
山东省章丘市高级农艺师杨日如拚搏数十年,奉献于社会的就是这个使子孙后代受益无穷的超一流的大葱新品种。山东省和济南市曾先后5次颁给他科技进步奖,最近又获得了“93国家发明奖”。
为争一口气
地处齐鲁腹地的山东省章丘市,是我国“龙山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盛产的大葱几乎可以同“龙山文化”齐名。历代封建王朝均把这里的大葱作为民间贡品。用章丘大葱为主料制作的鲁菜名扬海内外。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章丘大葱种子管理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再加上严重的品种退化,许多葱农种了伪劣葱种以后损失惨重。
“建国这么多年了,什么杂交种都有了,唯独大葱杂交种没有,这如何向共和国交代?”
1953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园艺系、大半辈子扎根于山东省章丘市与大葱打交道的杨日如独自一人思考着。他感到在他身上有一种不容推卸的历史责任。为了争一口气,杨日如先后上了文教学院农业教育系、山东大学园艺系,并且成了优等生。1975—1984年,他完成了山东省科委下达的“章丘大葱品种提纯复壮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课题。选育出(75)29—1的新品系,简称“29系”,逐渐替代了传统农家品种“大梧桐”和“气煞风”。现在“29系”正风靡全国的大葱产区,有的地方称为“神葱”。其实,杨日如并不满足。他认为,这毕竟是常规品种。很快他又走上了另一个征程:大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
为了取得国家科技管理部门的认可,1987年2月杨日如的“大葱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正式通过立项,为期5年。
攻关不畏难
杨日如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科研实施方案,把搞遗传的老伴也拉到课题组来,一头扎到大葱实验基地里。早上七时进入实验室,高温40℃,汗珠子直往下流。到了大葱开花期,更要全神贯注。每天,杨日如揣着烧饼,拖着慢性肺结核的虚弱身体,在葱棚里一蹲就是七八个小时。到了夏季,大棚就像蒸笼。杨日如离不开眼镜,淋漓的汗水常常把眼镜冲滑下来,他就用火柴棒垫住镜框;汗水迷住了眼睛,他就把手帕系在头上。
有一天,天已大黑了,杨日如还没回家。儿子去找他,见他躺在路边的土沟里,一个门牙没有了,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原来是疲劳至极的爸爸骑自行车回家时不慎摔倒了。
戴着草帽,穿着便鞋,满脸灰土。杨日如和他领导的课题组的生活就是这样。
“看,老杨这伙人像是要饭的!”一些人背地里这样评论。
听到这样的议论,课题组的一位女同志哭了。
天有不测风云。1991年2月,正当杨日如艰难攻关的时刻,课题第二主持人、杨日如的老伴,因车祸不幸身亡!二儿子出了工伤事故,左手截去两个指头,一个孙子这时也因病夭折。
一天,他到市农业局为亡妻结帐,遇到了一位关心他的老领导。杨日如向他说起课题情况。这位领导打量着杨日如那副憔悴疲惫的样子,又生气又关切地说:“还课题课题的,你不想想自己到了什么地步了。快算了,别再吃苦受罪了。”
他的儿子也近似哀求地说:“爸爸,您别干了,您就是没有退休金,我们也养得起您。您天天吃苦受罪,我们上着班也不安心。”
殷殷父子情,声声溅血,句句有泪。杨日如心里极度痛苦。但他想得更多的是自己身负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
天天手不离笔的杨日如,在灯下写下了日记:“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不进则退,不亮则暗。”
他还有许多事要做
1991年11月4日,杨日如主持发明的大葱三系及其杂交一代种,通过了由山东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大葱平均葱白65厘米以上,株高135—150厘米,营养成份及风味与常规章丘大葱“大梧桐”相同。
与此同时,在省内外20多个点的品种比较试验,也一致反映植株整齐,增产显著。
杨日如的杂交大葱一代种的培育成功,结束了我国长期沿用地方常规的落后局面。全国大葱面积数百万亩,若1/3面积种杂交种,按亩增产60%计算,每亩可增收450元,全国可增收11.2亿元以上(常规品种单产2500公斤,杂交葱单产5000公斤以上,市场葱价0.6元/公斤)。
杨日如是富有的,现成的科研成果攥着一大把,光是大葱雄性不育系就有17个,而且都配了套。除正式申报并经过鉴定的两个大葱杂交种以外,他还拿着20多个大葱杂交种,可以适应各地区各生态型的需要,叫他什么时候拿出来,他就能够什么时候拿出来。他的功夫硬就硬在这里。他出名以后,知情者纷纷登门,想高薪聘任他,他都一一拒绝了。
杨日如也是贫困的。他的单位是“章丘大葱良种科技开发中心”暨“杂交大葱研究所”,这个集科研、制种、销售、咨询为一体的单位,自有土地已达2000余亩,由本中心自己的人员播种、管理、收获、包装,实行指标化管理,不进行个人承包,不委托村户代繁,成为国内唯一的系列化良繁和制种的基地。但是“中心”的财政拮据,杨日如每月的工资只有200元,“中心”决定每天再补助他5元钱,他不要。去年过年了,“中心”给他送去2000元,他也不要。其实,他家并不富裕,全家6口人,只有两人拿工资,除了那箱箱柜柜的书籍外,室内还是那50年代的简陋陈设。
前不久,当章丘市委、市政府领导将那本由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签署的“93国家发明奖”证书和那枚金光闪闪的奖章送交到他手中时,他的眼泪禁不住地落下来。他激动地说:“我今年68岁了,我多么珍惜今后这有限的时间啊。我还有许多事要做。”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安徽省临泉县迎仙镇发展“菜蓝子工程”,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实施大面积种植。今年该镇提供各种商品蔬菜预计可达2700万公斤,是去年的两倍。常庄村老农常玉明今年种植一亩“伊丽莎白”甜瓜,他高兴地说:“今年的甜瓜收入可望超万元。”马绪峰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近年来养驴业在江苏东海县农村迅速发展起来,存栏量由1978年的0.52万头,增加到现在的2.33万头,翻了两番。养驴食草节粮,用途广泛,农忙劳役种田,农闲上市交易。你看这位畜主笑逐颜开,得意洋洋,看样子他的这头毛驴今天准能卖个好价钱。顾德章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