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湖北省宜城县是全国8个“吨粮田”达标县之一,今年夏粮又获丰收。全县35万亩小麦总产量预计达1.4亿公斤。县委、县政府在落实价格政策的同时,一手抓收购、一手抓资金筹措,确保不打“白条”。图为农民正在踊跃售粮。 骆玉兰摄


第1版(要闻)
专栏:经济生活中的若干怎么看①

  怎么看当前经济形势(上)
——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邱晓华
本报记者朱剑红
编者按:当前经济形势如何,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自邓小平同志1992年春发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以来,我国改革、发展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的宏伟蓝图和具体措施,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和正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好形势,鼓舞着全国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继续前进。
困难也是有的。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必须注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人们对情况了解不够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往往不甚一致,需要沟通。为此,本报从今日起开设《经济生活中的若干怎么看》专栏,刊登记者的系列述评,供大家参考。 
在经历了去年的宏观调控、今年一系列深度改革的考验后,中国经济这列快车仍在高速行驶。对于在它前进中出现的新现象,面临的新问题,各界人士十分关注,也见解纷呈,议论迭起。
记者在采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邱晓华时,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各种见解?判断经济形势究竟有没有客观标准?
变化、全球:两个观察中国经济的角度
邱晓华在回答记者的问题时,首先肯定地说:有歧见,乃正常;作判断,有标准。
中国在经历了十几年的改革后,其经济体制尽管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目前整体上仍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状态。在此期间出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往往正负效应相伴而生。邱晓华称此为“灰色现象”,非黑非白,既不入旧体制的窠臼,也难用新体制的框架来规范。由于处在变化之中,对许多问题产生了因角度不同而看法各异的现象——站在旧体制的角度看,走过了;站在新体制的角度看,还没有到位。
除了观察的角度不同,还有观察主体的利益不同。十几年的改革打破了统收统支统购统销的经济格局,在客观上形成了中央、地方、企业、个人这样一些不同的利益主体。每一次变化、每一项措施给每一个主体带来的损益得失都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利益主体在观察形势时,难免出现只根据自身利益得失而不能客观地根据经济指标来判断形势的偏颇。
此外,人们判断形势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在我国发展如此不平衡的情况下,必然出现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之间和各个行业之间以及不同阶层之间的判断差距,导致对形势的分析不全面、不充分。
这样,是用发展的眼光,还是用停滞的眼光来看问题?是用全局的观点,还是用局部的观点来分析经济?是站在地区的行业的角度,还是站在全国的全社会的角度来判断形势?这都是产生不同看法的客观原因。“但是,”邱晓华说,“这并非说,判断形势就没有客观标准了。”他认为,分析经济形势要把握住两点。第一要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衡量,即看经济的发展是否朝着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方向。第二要把中国经济放在全球的范围来比较。
邱晓华说:“我国经济已连续两年保持了13%以上的增长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连续两年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储蓄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长;连续两年进出口总额都居于世界第11位。可以说,在世界经济很不景气,各国政府都在为经济复苏无力而焦虑时,唯独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从这样的出发点来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我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形势总体不错,存在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
什么是经济形势的主流
作为经济界“统计学派”的专家,邱晓华分析经济形势喜欢运用统计数据。他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当前经济形势的主流。
一、经济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86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增长,1—5月全国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6%。今年工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增长稳定,1—5月每个月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都基本稳定在16%左右,没有像往年那样出现大波动。这说明宏观调控实现了“软着陆”,在成功地将去年工业增加值高达21%的增幅降下来的同时,保持了经济稳定发展。
今年的农业开局也不错,尽管夏粮播种面积减少了700万亩,但由于气候较好,各地在管理上下了较大的功夫,使得粮食单产提高,部分抵消了播种面积减少带来的影响。今年夏粮形势不错,油菜也喜获丰收。
二、与去年相比,宏观经济环境明显改善。
金融形势基本正常,金融秩序明显好转。城乡居民在大量购买国库券的同时,储蓄还大幅度增长,1—5月新增储蓄存款2430亿元。企业新增存款1500多亿元,已超出上年同期水平,表明目前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从总体上看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工业贷款和农业贷款增加,基本满足生产需要。1—5月净回笼货币130多亿元,而上年同期则净投放410亿元。
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1—4月国内财政收入(不含债务收入)增长22%,财政支出(不含债务支出)增长23.7%,收支相抵盈余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3亿元。国库券发行情况良好,到5月31日已发行681亿元。
国际收支情况不错。据海关统计,1—5月累计进口总额3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出口总额375亿美元,增长24.1%。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是今年以来外贸形势出现的一个积极变化。4月底国家外汇结存比上年末增加80多亿美元。
从社会供求状况看,除少数商品外,比较平衡。生产资料短缺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三、各项改革顺利出台。
财税体制改革运行5个月,基本正常。金融体制改革开始起步,各政策性银行相继成立。外汇改革进展顺利,汇率并轨走过了最困难的一步,汇率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国有企业改革及价格改革都在进行之中。
四、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进一步改善。
1—5月份,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一成左右,农民收入实际增长一成以上。人们收入的渠道呈多元化,消费档次提高,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变化。1—5月份,城乡实际消费水平提高4%以上。
这些方面的情况,代表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在主流之外,经济生活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某些方面还比较突出,但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要上下统一认识,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就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继续沿着好的方向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坚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祝贺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了
本报评论员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是在我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步伐的新形势下,动员全党和全社会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认真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重要会议。它对于实现90年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近12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尤其是如此。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正因为如此,党中央确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富有远见的战略决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努力,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教育改革逐步展开,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提高了国民素质,培养了大量人才,对国家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教育事业还比较落后,教育改革还滞后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教育发展还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教育,特别是忽视基础教育的现象,对教育改革缺乏紧迫感,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完全落实。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最重要的是要在领会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优先”二字上下真功夫。“优先”不能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停在会上,而是要真正落实到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从计划和资金的安排来说,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研究制订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时,要保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安排财政预算支出时要优先保证教育事业的需要,提高职工待遇时,要优先保证教师待遇的落实。从工作的部署和检查来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优先研究和部署教育工作,优先总结检查教育工作。从干部的考核和任用来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优先考核和任用从事教育工作的干部,以及下级干部领导教育工作的情况,要优先选拔那些重教育、有实绩的干部到教育领导岗位。从表彰和奖励先进来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优先表彰和奖励那些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勤勤恳恳、无私奉献、成绩突出、确有建树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从上到下,多造“教育优先”的舆论,多想“教育优先”的实招,多办“教育优先”的实事,多求“教育优先”的实效。要通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从思想观念到实际工作,都使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深深地扎下根来。让“教育优先”化为人们思维的习惯,化为安排工作的自觉要求,在全社会蔚成风气。这样,我们的国家就大有希望,我们的民族就大有希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贯彻好这次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就要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李鹏同志所作的主题报告,特别要认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的一系列论述。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我们党制定新时期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9年前,在上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作了《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20页)的重要讲话。他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小平同志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抓教育工作,要“少讲空话,多干实事”。那篇讲话非常好,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建议各级领导同志好好重温一下。
振兴教育的关键在领导。只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真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定能出现更加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
解决好教育问题根本出路在改革
丁关根主持 李岚清作总结讲话
本报北京6月17日讯新华社记者尹鸿祝、本报记者毕全忠报道: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今天下午在北京闭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作会议总结讲话时要求,全党全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努力为繁荣我国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丁关根主持了闭幕大会。出席会议的有尉健行、温家宝、宋健、李贵鲜、司马义·艾买提等领导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的负责同志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李岚清在讲话中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这样一个高规格的重要会议,就是要从党和政府的高层领导做起,动员全党全社会认真实施《纲要》,推进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使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代表们普遍反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和李鹏同志的主题报告,高瞻远瞩,既有重大战略方针,又求实务实,有具体政策和措施,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重视发展教育事业的坚定决心和殷切期望。
李岚清强调,解决好中国的教育问题,根本出路在改革,当然也要认真解决教育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是一个有近12亿人口、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举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国力有限,教育投入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是长期存在的矛盾。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把我国的教育办成高效益的教育,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教育的路子。他指出,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全党、全社会都要把实现“两基”作为一项紧迫而宏伟的历史任务,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确保“两基”目标的实现。这次会议确定“两基”的目标为:到本世纪末,85%左右的人口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入学率为85%;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5%。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也是有信心的。我们已在91%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98.3%,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73%;90年代经济的发展将为教育发展提供比较好的物质基础;鉴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情况也有较大区别,我们制定了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了普及教育的目标、期限及相应的办学路子、办学模式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不搞一刀切,这有利于充分调动不同地区实施“两基”的积极性。目前青壮年文盲有3600万人,最近几年每年扫盲约500万人左右。按此速度,经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扎扎实实地工作,到本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也是有可能的。
李岚清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农村教育要坚决扭转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农村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办学模式,走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办学路子。农村教育要在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大力提倡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不论是九年教育,还是六年教育,都要在学好文化知识,养成良好道德行为及文明习惯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职业技能和实用科学知识的内容。
李岚清指出,实施“两基”任务还需要强调:一是大力培养合格的教师,继续坚持办好各类师范教育。二是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继续办好所属中小学、幼儿园。三是要对少数民族教育给以特殊的关怀和支持。四是要认真抓好各类特殊教育和幼儿教育、学前教育,重视解决女童入学难的问题。五是扫盲工作要把学文化和学技能、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起来。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李岚清说,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培养大量应用人才的一条根本出路,是推进教育现代化、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在我国,目前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毕竟是少数人,绝大多数青少年要在接受一定阶段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走职业教育成材的道路。我们必须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他们提供接受职业技术训练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劳动者和适用的人才。李岚清说,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提高民族素质,直接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大力办好各类成人教育事业,使广大在职人员知识能得到更新,思想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不断得到提高。
关于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李岚清说,高等院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发展科技的主要基地,而科技的发展水平又是实现我国第二、三步发展战略目标、迎接21世纪挑战的根本保证。我国高等院校为了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他着重就部门办学体制改革问题发表了意见。他说,我国高等教育的部门办学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历史上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过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但这种条块分割的高教管理体制,也是造成“小而全”、重复设置和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其弊端越来越明显,给高等学校带来的困难和问题日益突出,急需按照《纲要》所提出的目标,有步骤地进行改革。目前中央业务部门所属高校共有300多所。一年多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有几十所已经或正在实行与地方联合办学或共建,还有相当一批正在酝酿改革。今后这一改革的重点是,中央部委所属高校要扩大服务面和专业面,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进一步鼓励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合理调整布局,提高办学效益。除有的特殊行业仍继续办少量骨干学校外,其余大部分学校逐步过渡到以中央和省两级办学、两级管理,以省级办学与管理为主的体制,以便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本地区的高等院校能统筹进行合理布局和调整,减少不必要的重复,集中人力、物力办好若干所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等院校。中央各有关部门仍要一如既往地加强对所属高校的支持和领导,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这些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缓解他们办学中的困难。他指出,这项工作难度很大,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和支持。进行这项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态度要积极,步子要稳妥。多数部属院校可以先同地方搞各种形式的共建、联办,待条件成熟后再下放,部分条件已成熟的也可以现在就下放,总之要讲究实效,不要刮风,不搞形式主义。
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李岚清指出,在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同时,还要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编成教材来教育青年;要重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开展国情教育要重点进行活的形势教育;要重视美育;要进行遵纪守法和做好一个好公民的教育,特别是宪法的教育。
李岚清在谈到教育系统和社会普遍关注的几个问题时说,发展教育不增加投入不行。李鹏总理报告中提出了当前增加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具体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各省还要根据本省教育发展目标,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同时,要根据各项改革深化的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李岚清指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关键在教师。贯彻《教师法》,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的各有关部门都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去年以来,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基本解决了过去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但是,部分地方又出现了新的拖欠。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明确按时足额领到工资是广大教师的基本权利,是《教师法》的一项重要规定。解决和防止拖欠教师工资,各级政府负有直接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十分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一问题。李岚清还就民办教师、制止乱设高校和乱招生、办好高校伙食、解决特困生补助等问题发表了意见。
李岚清要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及时传达这次会议精神,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和李鹏同志的报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要认真研究制订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的规划和措施。他强调,贯彻《纲要》及最近制定的实施《纲要》的意见,是各级政府的责任,要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日程并制定实施《纲要》的规划和具体措施;要切实转变领导作风,改进工作方法,主要领导要亲自调研和处理实施《纲要》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丁关根在讲话中说,这次会议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圆满成功。教育工作关系到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关系到我国经济振兴和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以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开创中华民族教育事业进一步繁荣昌盛的局面。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会见何炳棣教授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全美华人协会副会长何炳棣先生,同他进行了亲切交谈。
李瑞环对何炳棣先生长期以来为发展中美关系、促进海峡两岸之间的交流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和感谢。
在谈及台湾问题时李瑞环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神圣使命。希望两岸各界人士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多作贡献。
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胡德平,何先生的儿子、瑞士天河公司总裁何可约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我国杂交水稻推广24亿亩
本报长沙6月17日电记者吴兴华报道:30年来我国杂交水稻研究、推广硕果累累。从1976年至1993年,全国累计推广杂交水稻面积24亿亩,增产稻谷2400亿公斤;目前,全国每年推广杂交水稻面积在2.3亿亩以上,约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以上。我国的杂交水稻,是由湖南省农科院名誉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研究员从1964年开始研究,70年代初期研究成功,70年代中期开始大面积推广的。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河北小麦灾年丰收
据新华社石家庄6月17日电(记者周吉仲)河北省小麦生产在干旱严重的大灾之年仍获得较好收成。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全省小麦总产可达90亿公斤以上,与丰收的1993年基本持平。今春以来,河北省各地加强小麦田间管理,抗旱夺丰收,对小麦增产起到关键作用。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我国将向蒙古国输电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7日电(通讯员张富有、周军)我国边境城市二连浩特至蒙古国扎门乌德市6.5公里10千伏高压线路,6月15日全线架通,7月1日即可正式向蒙方输电。每年可向蒙古供电0.5亿千瓦时。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福建加快公路建设
本报福州六月十七日电记者潘帝都报道:福建省从去年开始,集中力量实施“先行工程”计划,加快全省公路改造建设步伐,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统计,去年全省安排公路改造建设项目五十七项,动工改造建设二级以上公路一千二百六十三公里,实际完成路基五百七十公里,相当于过去四十多年的总和。今年一至四月,“先行工程”(不含高速公路)已完成投资三点八七四亿元,占年度计划的百分之二十九。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浙江电视台即将赴北极拍片
本报杭州6月17日电记者赵相如报道:受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筹备组的邀请,浙江电视台组成摄制组,即将赴北极地区,与筹备组联合拍摄电视系列片。这将是中国人第一次深入北极,全方位地拍摄介绍北极的电视片。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布达拉宫维修进入最后阶段
本报拉萨6月17日电记者刘伟报道:我国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文物维修工程——西藏布达拉宫维修工程已进入最后阶段,今年8月可望全部竣工。自1989年10月1日布达拉宫维修开工以来,已完成维修项目111项。


第1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比赛

  今年夏粮入库早
李而亮
6月14日上午,记者打算赶在夏粮收购的高潮到来时赴现场采访,可来到河南孟县时,县委书记李孟顺就说:“你来晚了一步。截至昨天晚上,我们县已完成了今年夏粮1920万公斤的定购任务。”
孟县今年夏粮收购6月10日开秤,仅用4天,国家计划收购的小麦就全部入库,比过去最快的年头还提前了一半时间。在谷旦镇粮管所,沿途已不见卖粮时节那车水马龙、人欢马叫的景象。宽敞的大院内,只有少数前来交粮的农户。仓库里堆满了今年入库的粮食。粮管所主任王清明对记者说:“收购工作今天进入了扫尾阶段。”
在粮管所院内,董村农民张福运拿着结算的单子和卖粮款走出来,记者看了看他的结算单,共交382.5公斤小麦,扣除农业税后,总计兑付375元。记者问这些钱都拿到没有?他扬扬手中的现金说:“一分也没少。”洪道村农民牛海成,卖粮款已拿到手,却迟迟不离开粮管所。看到我们像干部模样,就拉住我们问:“今年能不能多卖一点?我家还能再卖1000公斤。”粮管所主任说:“往年动员半天你都不愿来,今年你咋那么积极?”牛海成手指贴在墙上的大红收购价格布告说:“你不看今年是啥价格?一公斤麦子比去年多三毛多钱哩!”记者问农民,对今年的价格满不满意?大伙儿连连说:“满意,满意!关键是化肥、农药可别再跟着乱涨价。”
我们来到省0702粮食储备直属所,东小仇乡十多个农民卖完粮食后,正在荫凉处歇息。记者问:“今年有没有给你们打白条?”一个姓连的小伙子晃着手里的条子说:“今年没有打白条子,可给我们打了‘红条子’。”接过一看,原来是“信用社活期储蓄存单”,上面填写着439元的储蓄额。储备所主任汤恒仁给记者介绍说:“今年收购资金到位特别好。我们所收购计划需207万元资金,到位230万元。由于东小仇乡是个种粮大乡,为了节省结算时间,我们采取以活期储蓄存单结算的办法,群众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到信用社兑付现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