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4-06-15

1994-06-15新闻联播 文字版

人民日报发行情况读者调查问卷

第5版(专页)<br/>专栏:调查问卷<br/><br/>  人民日报发行情况读者调查问卷<br/> 亲爱的读者:<br/> 今天是人民日报创刊46周年纪念日,迄今本报已出版16776期。为了广泛听取读者意见,进一步办好人民日报,我们决定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读者问卷调查。<br/> 这次刊出的问卷题目侧重于了解本报读者构成、订阅与阅读、发行时效与印刷质量等基本情况,借此机会征求对本报发行工作的建议,目的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br/> 我们热诚期望本报的公费、自费读者积极参与这次调查活动。在统计、分析工作结束后,我们将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抽出“热心读者”40名,纪念奖若干名,并在本报予以公布,9月中旬在北京召开颁奖大会。届时欢迎幸运读者到人民日报社参观、座谈,出席颁奖大会。<br/> 此次问卷调查活动得到了太原高氏劳瑞油墨化学有限公司,上海市锦江(集团)公司,中共淄博市委、淄博市人民政府,山东鲁南化学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龙医药保健品集团,吉林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谨表感谢。本次问卷答案回寄时间截至1994年7月15日(以当地邮戳为准),请在信封正面贴上本次问卷调查徽志,贴足邮资,寄北京朝阳门外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发行处。邮政编码:100733;电话:5091516、5024516;传真:5091716。<br/> 姓名:<br/> 地址:<br/> 邮政编码:<br/> 一、您的基本情况:<br/> A.性别:<br/> 1.男<br/>   2.女<br/> B.年龄:  1.22岁以下<br/>   2.23—34岁<br/>   3.35—45岁<br/>   4.46—60岁<br/>   5.61岁以上<br/> C.职业:<br/>   1.工人<br/>   2.农民<br/>   3.军人<br/>   4.党政干部<br/>   5.教科文卫工作者<br/>   6.企业管理人员<br/>   7.学生<br/>   8.个体经营者、劳动者<br/>   9.离、退休人员<br/>   10.其他<br/> D.单位、部门或组织:  1.中国共产党的组织  2.各级国家、政府机关<br/>   3.军事组织  4.民主党派、人民团体<br/>   5.行政村<br/>   6.街道居民委员会<br/>   7.大专院校<br/>   8.中学(中专、中技等)、小学<br/>   9.文化、艺术、体育部门<br/>   10.新闻、出版部门<br/>   11.卫生、科研部门  12.国有企业  13.集体(乡镇)企业<br/>   14.私营企业<br/>   15.“三资”企业<br/>   16.其他<br/> E.级别:<br/>   1.普通工作人员  2.科级<br/>   3.处级<br/> 4.司局级以上<br/> F.职称<br/> 1.初级职称<br/>   2.中级职称<br/>   3.高级职称<br/>   4.无<br/> G.文化程度:<br/>   1.初中以下<br/>   2.高中<br/>   3.大专以上<br/> 二、您阅读的人民日报来自:<br/>   1.公费订阅<br/>   2.自费订阅<br/>   3.赠报<br/> 三、您经常在哪些地点阅读人民日报:<br/>   1.办公室<br/>   2.图书馆、阅览室<br/>   3.阅报栏<br/> 4.家中<br/>   5.其他<br/> 四、您所阅读的人民日报通常有几人阅读:<br/> 1.1人<br/>   2.2人<br/> 3.3—5人<br/> 4.6人以上<br/> 五、您阅读人民日报的历史:<br/> 1.1—5年<br/>   2.6—15年<br/>   3.16—25年<br/>   4.26—46年<br/> 六、您订阅人民日报主要目的是:<br/>   1.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br/>   2.获取国内外信息<br/>   3.作为资料保存<br/> 七、一般情况下,您阅读时:<br/>   1.仔细阅读每块版<br/>   2.阅读感兴趣的版面<br/>   3.只看标题<br/> 八、您所在地阅报栏中的人民日报:<br/>   1.每日更换<br/>   2.偶尔更换<br/>   3.未贴<br/> 九、您对本报1995年将扩至十二版有何期望?(多选题)<br/>   1.继续发挥人民日报的社论、评论和理论文章的优势<br/>   2.在保持高格调的同时,增加贴近群众的内容<br/>   3.加强当前热点问题的报道<br/>   4.增加地方新闻<br/> 十、一般情况下,您收到或看到人民日报的时间(以出版日期为准):<br/>   1.当天上午<br/>   2.当天下午<br/>   3.第2天<br/>   4.第3天以上<br/> 十一、您收到人民日报的时间与当地省级机关报相比:<br/>   1.同时<br/>   2.晚<br/> 十二、您收到1994年每周二、五增出的人民日报九至十二版情况:<br/>   1.同步<br/>   2.不同步<br/>   3.偶有短缺<br/>   4.经常短缺<br/> 十三、您认为人民日报的印刷质量:<br/>   1.较好<br/>   2.一般<br/>   3.较差<br/> 十四、如果印刷质量较差,主要是:<br/>   1.重影<br/>   2.字体不清<br/>   3.图片模糊<br/>   4.褶皱<br/> 十五、您认为提高人民日报发行量最重要的措施是:  1.改进报纸内容<br/>   2.稳定或降低报价<br/>   3.加快发行时效<br/>   4.提高投递质量<br/>   5.提高印刷质量<br/> 十六、您认为人民日报目前的报纸定价:<br/>   1.正常<br/>   2.偏高  3.较低<br/> 十七、请您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人民日报的内容进行评价:<br/> 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 <br/> 1.权威性<br/> 2.可读性<br/> 3.时效性<br/> 十八、您最喜欢的本报版面是:<br/> 1.要闻版<br/> 2.经济版<br/> 3.政法版<br/> 4.教科文卫版<br/> 5.理论版<br/> 6.文艺版<br/> 7.国际版<br/> 8.读者来信版<br/> 十九、您认为应如何改进人民日报的发行工作(具体建议请另附纸)<br/> 填答问卷要求:凡未特别注明者外,每个问题只选一个答案;在您选中的答案的题号上划“√”;如所阅读的报纸需要保存,问卷可以复制。

新疆军区某团班班订有人民日报

第5版(专页)<br/>专栏:<br/><br/>  新疆军区某团<br/> 班班订有人民日报<br/> 新疆军区某团党委决定,为了使全团官兵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大事和我国的国情民情,促进同边疆人民的血肉联系,开阔视野,要求全团司、政、后、技术处、营、连和各班都要订阅人民日报。<br/> 这个团自从1976年订阅人民日报以来,全团官兵尝到了许多甜头。指战员们通过党报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全党全国的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各项工作都比较好开展。为了更好发挥人民日报的指导作用,每年从劳务收入中补贴两万元,使全团各班都订阅了人民日报。<br/> 最近,该团还组织了“读报与评报”活动,重点又是评论人民日报。官兵们不仅爱读人民日报,还注重人民日报的收藏,笔者在二连连部要求查一份1986年的人民日报,结果该连文书很快就给我找到了,人民日报成了部队建设的良师益友。(叶建)

徐老订阅本报四十年

第5版(专页)<br/>专栏:<br/><br/>  徐老订阅本报四十年<br/> 退休干部徐文奎,订阅人民日报至今已整整四十年了。<br/> 今年七十四岁的徐文奎,原系浙江省某机关的干部,民革成员。他从一九五四年起开始自费订阅人民日报,从未间断过。<br/> 老徐始终把人民日报看成是了解中央政策、国内外大事的工具,从中汲取政治营养。报纸来了,他认真阅读,有的地方用红笔画上。重要文章,他都剪下来,用塑料袋装好,妥善保存,经常拿出来看看。对《反对拜金主义》、《也说摆阔》等针砭时弊的文章,他认为是说出了群众想要说的话,读起来痛快。老徐从报纸上看到有关“希望工程”的消息,就四处宣传、动员,募集捐款共一千零六十元,寄往北京的“基金会”。他从报纸上得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发行,便认真阅读了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讲话,三次托人到邻镇买来一本《邓选》第三卷学习。他看到报纸上刊登的父母伤害子女的事件,就剪下来送到学校,请老师向学生家长作宣传。徐文奎老夫妻俩每月收入在上海农村算是比较低的。他生活简朴,不吸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但报纸是非订不可,不看不行。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老徐说:看到一篇好文章,也就值得了。<br/> (周维正)

穷村订报记

第5版(专页)<br/>专栏:<br/><br/>  穷村订报记<br/> 湖南洞口县金田乡庙堂村很穷,穷得没有订一份报刊的经费,一直是全乡订报的空白村。1992年,乡政府以扶贫的形式给该村委会订了人民日报。村干部如鱼得水,不但集体组织学习,还将从报上学到的各种知识分头向村民进行口头传达。村民听到村干部口头传达党报内容后,盼望村里能有更多的报纸让大家看,以开拓致富门路。<br/> 为了订今年的报纸,村委会从去年开始就积极筹集资金,一分一毫地积累,决心自力更生订党报。于是将订阅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湖南科技报等报刊预订单交邮局开据,一次交清报刊款700多元。当有人问村干部如何舍得这么多钱订报时,村干部难为情地说:过去村里穷,就是有几个钱也把它吃了,不知道余下来订报刊,造成庙堂村的村民像住在穷庙堂里一样,等人烧香献供,哪有不饿肚子的呢?订了党报和科技报刊,掌握了党的方针政策和各种科技及经济信息,思路越宽,发展经济领域就多,有了进取心,才能摆脱贫困。今年为村民组订得少,明年将增加,若再小气,我们的思想穷根和生活穷根何时才能拔掉呀!<br/> (王前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