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书评)
专栏:

  功立当代惠泽千秋
——简介《跨世纪的丰碑——中国希望工程纪实》
温源
我国的“希望工程”从诞生到现在已走过了四年历程。它始终得到国内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及国外社会团体和个人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组织,刘奇葆、杨永良、古炳轩主编的《跨世纪的丰碑——中国希望工程纪实》一书,以翔实的资料、丰富的事例和大量的珍贵照片,全面介绍了希望工程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记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慷慨解囊,无私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的感人事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重教兴学、乐施助人的传统美德和博大爱心。
突出纪实性,用事实感人,以真情动人,是该书的主要特点。它以文字记叙为主线,贯串一系列现场图片,信函原件和各种相关资料,在客观展现我国贫困地区教育现状的同时,重点反映海内外各界人士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积极参与希望工程的空前盛况和动人场面。作者以饱含感情的文笔,记叙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发扬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无私救助失学少年的典型事例。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邓颖超、聂荣臻、徐向前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岚清;从刚刚跨入校门的小学生到高等院校的莘莘学子;从商界巨子、企业家、个体户到千千万万工薪阶层的普通职工;从并不富裕的知识分子到只拿生活津贴的解放军战士;从知名文学艺术家到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从双目失明的盲人到“看破红尘”的出家僧尼;以至正在劳改服刑的犯人,都热情地为失学少年奉献爱心。该书同时介绍了海外的炎黄子孙和外国社会团体及个人,慷慨救助失学孩子重返课堂的感人故事。有些热心支持希望工程的海外人士,如台湾著名艺术家凌峰,甚至“要把后半生全部投入到希望工程中去”。他除了自己踊跃捐款外,还专门成立了海外爱心基金委员会,并倡议组织了“希望工程——全国百场巡回义演”活动,为希望工程筹集了大笔资金。作者热情赞颂了这些跨越海峡、跨越国界的拳拳爱心。这一幕幕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场景,读来令人动情,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跨世纪的丰碑》一书,还以开阔的视野、精辟的议论,探讨了古今中外对教育的认识,回顾了中国数千年尊师重教、捐资兴学的可贵传统;阐述了发展教育和增强国力、提高全民素质、加速经济腾飞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作者娓娓叙述了许多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渴望上学而不能的痛苦,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同时,又深深意识到:教育是立国强国、振兴民族之本。中华民族的振兴,急切地呼唤着教育事业的腾飞。救助我国贫困地区大量失学少年,提高全民文化水准,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党和国家老一辈领导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名誉会长万里同志亲自为该书写了“序言”。他说,希望工程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每年救助了多少万名失学儿童,更重要的是它唤起了全社会来共同关注、支持教育事业,来关心和爱护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跨世纪的丰碑——中国希望工程纪实》是目前介绍希望工程的内容最系统、资料最丰富、取材最广泛的一本书。它的出版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希望工程,共同促进中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跨世纪的丰碑——中国希望工程纪实》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第8版(书评)
专栏:

  丝路情歌
赵遐秋
王洛宾自选作品集《纯情的梦》,共选辑了113首歌曲。这是作者从自己创作的700多首歌曲中,选出的精品。他曾经说过,“写歌就像生孩子”,对自己写的“每一首歌曲”,他都喜欢。这113首歌,当然是他最喜欢的了。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是在1992年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113首中的两首。
作品集除了前有自序,后有王洛宾年鉴、后记外,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丝路情歌86首;第二部分,云曲和囚人之歌16首;第三部分,未发表的作品11首;作品集最前面,还有台湾已故散文名家三毛的一篇深情文字,题为《中国“西北民歌之父”一鞭钟情》,介绍并高度评价了当今在中国大陆被尊称为“西北民歌之父”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
我们知道,王洛宾先生的心中“有架钢琴”,“日日夜夜演奏乐曲”,即使“手断了”,他的心还在弹,没有人能使先生离开音乐。为什么呢?先生的回答是:“我愿意透过歌曲,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跨过八十岁的门槛”,他仍“感到浑身是劲”,“因为不只是我个人感到音乐的美,我还要把这美奉献给人类。”于是,先生确立了自己的创作原则:“旋律的目的,必须是为了美化你自己民歌的语言。”那么,先生心目中的“美”是什么呢?这113首歌曲告诉我们,是真情,是纯情,是挚情,是人类最高的感情境界——纯真而执著的感情。
王洛宾先生1913年生于北京,1930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读书。1937年与作家萧军、萧红、塞克结伴往西北旅行,再也没有回到北京。扎根在祖国的大西北,边疆的民谣情歌,使他每天都感到“惊喜”,“也得到很多收获”。其中,最重要的是悟到了:“一个音乐家不只要因音乐而伟大,更要因人格而伟大。”1941年至1944年,他苦狱三年。1960年至1975年,又苦狱15年。“卢沟起烽火,从姑娘那里讨回自己的心,交付给祖国,他去把我的心投进苦狱的门槛”。
在这“苦狱的门槛”里,王洛宾先生创作了系列囚人之歌,集中体现了先生在逆境中闪光的人格。囚歌或表现囚徒的毅力,或展现他们坦荡的胸怀,或讴歌人们在绝境中的乐观精神。于是,他在坎坷的一生中,一直要求自己,“把不快乐的事情全部忘掉,才能让新的快乐进来”。于是,他在苦狱中获得了真知:“美在天堂,也在地狱”。在这“苦狱的门槛”里,他悟到了并身体力行了做人的种种道理:“被人叛弃,不过怨憎一时,叛弃别人,却要抱憾终身。”“人必须原谅别人,才能往前走。”“友谊在花天酒地里是见不到的,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才会显现”。所以说,美也在“地狱”。
(《纯情的梦》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第8版(书评)
专栏:书话人语

  13∶13000
叶于
这并非是一组数字游戏,话题源于最近广为报章转载的一则新闻:一名13岁的初一学生家藏图书13000册(一说12000册)。这个学生是天津实验中学的庞秀玉。
家藏万册图书,不是为了点缀斯文,故作风雅(何况当今藏书丰富并不比摆设高档豪华家具令人羡慕),而是陶冶情操,更新知识,学以致用。有论者认为:当代人生的“现代化”包括读书、求知和学问的“现代化”,这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共识。庞秀玉正是这样,丰富的藏书,勤奋的读书,使她获得了比课堂上更多的东西,眼界开阔了,作文屡屡得奖,先后在全国的报刊上发表文学习作,并出版了习作选《希望》。她还在学校创办文学社和读书小组,并主编《笔花》月报。她的知识学业和人生经历的不断增进,得益于这藏书和读书。知无涯,学也无涯,人们在感佩之余,祝愿庞秀玉这枝尖尖小荷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13岁的小秀玉藏书过万,对我们成年朋友不能不是个触动。一位学者、一个成年人藏书逾万不是件罕见的事(当然也并非易事),也算不了新闻,可是,对于靠父母接济的少年学生,平日里节衣缩食,把零用钱都用来买书,坐拥书室,有这么多的藏书就难能可贵了,足让那些追“星”逐“腕”的同龄人和一宴掷千金的成年人们汗颜。舍得斥大款买高档时装,不惜千金万元吃喝饕餮者,难道不应该增加家庭文化的投资吗?
“精神营养更重要”,庞秀玉的父母这样说。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营养品、实用品增加的同时,不要忘了书籍报刊的文化投入。人才的培育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环境。精神的营养比什么都重要。


第8版(书评)
专栏:品书录

  诗情到碧霄
李志敏
王前先生,工诗善书,享誉海内外,其近作《晴空鹤咏》诗词集自问世以来,深受艺林重视,兹就愚读后所得,赘述如下:
一、素与绚《晴空鹤咏》题名,取自唐刘禹锡《秋词》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取此名用以点出诗心。鹤翁(指王前先生)既以秋之气为其诗心,则其诗词风格必然是“旨深语淡”、“素以为绚”。诗人古体浑朴,近体俊爽,皆洗尽铅华,姿致自然,诗以简淡为难得境界。如《题昭盟草原图》:“茫茫大草原,碧毯欲包天,赛马飞空去,云擎到日边。”落笔似不经意,而一幅大草原赛马之灿烂图画如在目前。再如《登青鸾峰至半山亭》:“登至半山疑在麓,松岩叠嶂入天关。若非云动明空界,直把青天作碧山。”山景壮丽如画,而言外饶有禅意。诗文非“渐老渐熟”断难入此妙境。鹤翁治学精勤,赋诗填词以苦吟胜。虽苦吟而无雕琢痕,是以可贵。
二、实与空《晴空鹤咏》,用笔结实而空灵。诗文书画之杰出者率皆如此。如《过乐山栈道》一首:“大江飞入怀,我自九天来。冷眼三千界,心扉八面开。”力实而气空,蔚为壮观。实与空,不仅为力与气之相依存,且为言与意之成表里。鹤翁诗词中无论缅怀先烈,歌颂英豪,酬答同好,批改作业,等等,皆能从实处着墨,又能于虚处见余味。如《题鲁迅先生肖像》:“生无媚骨敢争流,千古文雄大众牛。铁笔纵横终战死,丹心传世不封侯。”先生之风,跃然纸上,味外之旨,咀嚼不尽。道兄深入生活,故能实;一片“童心”(为诗人自取笔名),无尘俗滞于胸中,故能空。
三、咏与论诗词之妙者,富有理趣。此鹤翁诗词集之所以不同凡响也。如《下黄山频回顾》云:“意躁心浮触目庸,秀峰还待妙人踪。名山难遇真知己,时向青云藏玉容。”仁者乐山,山为仁者乐,“诗人眼里有奇峰。”可谓“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语),神于诗矣。
魏际昌教授谓王前“诗风追太白”,信然。愚并且以为,诗骨法杜陵。杜陵以《易》、《诗》为根基,太白以《庄》、《骚》为大源。鹤翁博览古籍,荟萃仙圣,乃工于诗,岂偶然欤!
鹤翁不仅工诗,且有诗论,其《后记》为一首四言诗,又是一篇意旨精到之诗论。其中,“言志缘情,真标意境。惟吾所适,性情至秉。戒沾戒脱,以情寓景。旨深语淡,胸襟一等。”尤为全记之精华。道兄兼工咏论,且精于诗词格律;“千年韵律蕴新声”。志意既高,功力深厚,不求新而自新矣。
四、诗与书《晴空鹤咏》中有《乐书道吟》一首,记其攻书甘苦,言其挥毫志趣。鹤翁常言:“学诗者不一定都要学书,但学书者必定要学诗。”愚亦谓然。盖诗中有书理,书中有诗味;如不学诗,作书难得诗境。“书中美学诗中探”,诗里风神书里看,愚于《晴空鹤咏》、《论书绝句百首》中得之。
掩卷细思,鹤翁之诗,饮真蓄素,朴而不板,清而不薄,情到碧霄;但每思及其满篇珠玑,香犹在口。


第8版(书评)
专栏:

  大地书讯
△朱靖华著《苏轼新评》已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
△莫伸的长篇小说《尘缘》已由群众出版社出版。
△申小龙著《文化语言学》已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温东华主编的《世界名诗大典·散文诗卷》近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高占祥著《处世歌诀》已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刘国藏的诗集《春花秋月》已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陈剑晖的文艺批评专著《文学的本体世界》由中华文化出版社出版。
△赵玫的长篇小说《天国的恋人》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江迅的报告文学集《跨越2000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