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8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体育)
专栏:

  事关九亿
—一个由农运会引起的话题
本报记者汪大昭
1994——一个没有任何全国性运动会的年份,可中国农民体协为筹办第三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已经忙碌了许久。虽然农运会开幕是两年多以后的事情,但是,沾“农”字的人最清楚没有耕耘便无收获,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全运会、城运会、民运会、残运会、大中学生运动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系列中,农运会属于什么性质?如何为农运会定位?早在六年前创办农运会之初,便有过一番争议。
一种主张是向全运会靠拢,既称运动会,就要强调竞技,农运会也应发现尖子、选拔人才。也有一种意见要求突出群众体育特色,少搞甚至不搞竞技,特别是回避奥林匹克项目。
经过两届全国农运会实践和多次务虚务实的研讨后,第三届全国农运会规程的开头写明:农运会是9亿农民的体育盛会,目的是检阅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体育的新成就,展示90年代农民的新风貌,交流开展农民体育的新经验,促进农民体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农民体协负责人向记者解释说,农运会要有较高的层次和水平,但这是就农民体育的范畴而言,不能以国家竞技水平或奥运标准来要求。另一方面,农运会不是那达慕,图个热闹,也不能搞成家庭运动会,注重趣味性。没有比赛和竞争,农民未必欢迎。田径、游泳、篮球、乒乓球在农村非常普及,哪有因为是奥运项目就进不得农运会的道理?至于体现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特点的项目,则是农运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农运会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反映农村特点,照顾农民需求。中国农民体协主席肖鹏的态度十分明确:如果农运会不能让优秀农民运动员在体育舞台上展示新风貌,不能逐步提高农民体育运动水平和组织能力,就没有生命力。
更棘手的事情是与项目设置直接相关的农民运动员资格界定。开展农民体育,要考虑农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农民素质的变化。今日中国农民已不可沿用“泥腿子”代称,“满脸皱纹、两手老茧、一脚牛粪”的描绘,与新型农民的形象相去甚远。有人建议农运会比赛要“土”,以利打假,不给专业运动员渗入农运会留下用武之地。然而,农运会倘若真以挑扁担、举石锁为主要赛项,早已在耕作方式上换了代的农村青年岂不是非得去寻回昨天?
问题在于怎样看待现时农民群体结构。中国农村从来没有像今天活跃着难以计数的乡镇企业,吸纳了千千万万青壮年农村劳动力。乡镇企业中的文化和体育活动远比昔日村子里的精神生活丰富,生产方式的进步使打工仔和打工妹们不断涌动着新的追求。他们已经不那么喜欢扭秧歌,而热衷于跳迪斯科。广东东莞宏远集团自建了现代化的体育中心,那条件绝非文化站或活动室所能比。天津西青区中北斜乡拥有25支甲、乙级足球队和14支篮球队,每年自己打联赛。农民体育不排斥传统项目,可粗糙却不见得是特色。当台球和桥牌被农民接受以后,扁担和石锁的位置怎么能不靠边呢?
面对越来越多的离土不离乡现象,难道非要规定种大田的庄稼汉才有资格参加农运会?是更新观念的时候了。显然,不把乡镇企业打在数内,今日“农”字的概念是不完整的。可乡镇企业彼此间的经济实力和效益,正如各地农村经济水平的差距一样悬殊。已经形成企业集团的广东宏远重金聘球星,组建篮球俱乐部,倘不是中国农民体协作出限制,这支不乏国手的新型专业队怕是要到农运会鹤立鸡群了。
兼任县农民体协主席的天津武清县副县长何俊田认为,现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农民体育活跃,文化和身体素质较好的农村青年多被乡镇企业看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使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的地区和有眼光的农民企业家组织运动队、吸引专业选手加盟的兴趣上升,促进经济发展,活跃职工生活,一举两得。但是,运动员的户籍类别是否姓“农”,仍是参加农民体育比赛的障碍。近闻,中国农民体协正积极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管怎么说,侵害农民运动员的权益,或漠视农民群体正在变化的实际情况,将已进入农民行列的运动员拒于农民体育之外,都是不智之举。
中国农村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发展进程千差万别。肖鹏在今年中国农民体协工作会议上指出,不包括脱贫后又返贫的地区,农村仍有800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差不多每10个农民当中,便有一人尚存温饱之虞,这是开展农民体育工作不容忽视的现实。
中国的小康取决于9亿农民的小康。实现全民健身战略,少不得亿万农民能强身健体。(附图片)


第11版(体育)
专栏:

  好风送我上青云
——潍坊风筝现象浅析
本报记者许立群
三月,我应邀来到被誉为国际风筝都的山东省潍坊市,采访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第11届潍坊国际风筝节筹备工作。
尽管“潍坊”、“风筝”这两个词儿在人们的记忆中总是水乳般不可分割,但若非亲眼所见,实难体验到潍坊人对风筝的一片痴情。
在潍坊,风筝的地位极为特殊。市风筝协会不同于一般的民间组织,而是市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具有行政职能的办公室。风筝协会的几十号人马终年忙忙碌碌,无有闲暇。精心策划、筹备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节自然是其最重要的工作任务,由于1989年成立的“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设在潍坊,风筝协会亦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迎来送往的繁杂事务。同时,他们每年也要组队到国外参加风筝表演、比赛等交流活动。“我们的工作非常充实而有意义。”风筝协会工作人员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潍坊人的不懈努力下,风筝比赛终于从1991年开始正式纳入了国家体育比赛项目之列,潍坊人还起草了我国第一部《风筝竞赛规则》。至今,潍坊已举办过全国风筝邀请赛、中国风筝精英大奖赛、全国风筝比赛等8届全国性风筝体育比赛。雄心勃勃的潍坊人还有更宏伟的目标:力争将风筝赛推向奥运会,成为表演项目之一。
经过几天紧张采访,我已深切感受到,潍坊风筝事业能有今天,源于潍坊人十年来的苦心经营,源于潍坊人的胆略与眼光。
潍坊人懂得,无论多么精美的风筝只有凭借风力才能飞入云天,发展风筝事业也是同样道理。早在1984年,他们举办首届国际风筝节时就确定了这样的思路:“风筝牵线、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也就是说要借助经济发展的外力拓展风筝文化,使之成为依托于时代潮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大文化。唯此,它自身才能不断得以丰富、发展,才能保持永久的魅力。
事实证明,潍坊人的尝试是成功的。举办风筝节的十年来,潍坊知名度与日俱增,国内外宾客纷至沓来,巨额投资滚滚涌入,潍坊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地发展。小小的纸鸢带动了经济的腾飞,而经济的发展又使弘扬风筝文化成为可能。近年,潍坊人投资几千万元兴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风筝博物馆,挖掘整理了大量散存于民间的风筝史料、实物,出版了数十部与风筝有关的书刊画册,在全国发行了一套特种风筝邮票,并成立了市风筝研究会等学术机构。古老的风筝艺术从未像现在这样焕发出勃勃生机。而风筝文化特色越是突出浓郁,风筝节也就越吸引人。可以说,潍坊市经济发展与风筝文化的发展已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智慧的潍坊人为了让风筝飞得更高,不断在寻找更多的外力。自第四届风筝节起,潍坊人新增了科技转让咨询会、千里民俗旅游热线等科技、旅游方面的活动内容。风筝文化不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愿潍坊风筝越飞越高!


第11版(体育)
专栏:体坛絮语

  从世界冠军向企业家发奖说起
晨星
4月1日,“1993年中国体育发展贡献奖评选活动”揭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大会上,大会组织者安排由邓亚萍、陆莉、熊倪、乐靖宜4位世界冠军向1993年对中国体育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海内外企业家代表颁发奖牌。这个发奖活动别开生面,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与会的企业家代表、新闻界与有关方面的同志一致称赞此着有创意,值得称赞和倡导。
长期以来,类似这样的发奖大会,经常是由一些部门的领导同志来颁发奖杯、奖牌的。由领导同志颁发,组织者的用意在于体现领导同志的支持与重视,关怀与鼓励。对领奖的单位和个人来说,这也是一种光荣、信任和鼓舞。因为领导同志知名度高,影响大。会议组织者这样做,应当说在情理之中。
然而,世界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最怕把一种程式泛用于所有的事物。丰富多彩的世界,自然有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表现形式。这样,世界才显得色彩斑斓,气象万千,充满生气。如发奖大会,不问内容,不看对象,统统都安排领导同志来发,就值得考虑了。如果硬要这样做,一是恐怕不易做到,二是恐怕效果也未必好。任何一种好的形式,如果长期的一成不变,就必然公式化、程式化、形式化,使人感到缺乏新鲜感,缺乏生气,缺乏活力。这形式中本来很有意义的内涵也会凝固,难以发挥原有的积极作用了。
这次发奖活动组织者的创意,从根本上讲,就在于他们较好地体现了不拘一格,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实际效果的改革精神。适合领导出面,就请领导;别的人出面合适,就请相关的合适的人。
4位世界冠军,享誉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由他们向为发展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企业家代表发奖,可以说是很合适的人选。这既体现了体育界对企业家的感情,又体现了企业家对体育界的支持,同时还展现了企业家与体育界联袂共创新局面的愿望和前景。发奖会开得气氛热烈,新鲜活泼,简短明快,其乐融融,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11版(体育)
专栏:

  中国男排点将录
3月21日,中国男排结束了在郑州为期40天的集训,返回北京,稍作调整后于4月初出访美国,拉开今年南征北战的帷幕。男排在郑期间,记者就队员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了采访。全队共14名集训队员,平均身高1.95米,平均年龄24岁。
1号翁亦青,27岁,身高2.04米,副攻手,是目前队中最高的选手,来自上海队。他爆发力强,擅长短、平、快扣球,拦网很有实力。性格外向,属比赛型选手,经常在场上有超水平的发挥。
2号张迪,1972年出生,身高1.94米,接应二传,来自解放军队。他年轻富有朝气,在场上敢打敢拚,经过在国家队的锻炼,显得更加成熟了。
3号李海运,副队长,25岁,从辽宁队入选国家队,身高2.02米,副攻手。他技术全面,擅长拦网,拦战术球的意识更为出色,“背飞”打得有特点。性格偏内向,场上头脑清楚,技战术发挥稳定。
4号侯静,33岁,1.88米,二传手,来自八一队,目前队员中最“老”的队员。他性格比较内向,二传技术稳定,头脑清醒,组织进攻隐蔽性很好,防守较突出。
5号李牧,23岁,1991年年底从北京队入选国家队,身高2.01米,是国内身材最高的二传手。他网上处理球有优势,拦网有一定能力,传球比较稳定,临场意识有待提高。
6号卢卫中,21岁,身高1.98米,主攻手,来自江苏队,属于技术型队员,跳发球是他的“杀手锏”。性格活泼,场上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斗志。另外,“歌”唱得好。
7号张利明,1969年出生,身高1.92米,助跑摸高3.53米,主攻手。他1991年1月从四川队入选,一传稳定,擅长跑动进攻,进攻线路多变,比赛中技术发挥稳定,属技巧型队员。
8号周建安,队长,主力二传,30岁。身高1.90米,来自四川队。他比赛作风顽强,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场上头脑清楚,反应快。技术全面,战术意识较强,是全队战术进攻的组织者。
9号陈丰,25岁,主攻手,身高1.90。助跑摸高3.52米,1993年5月从江苏入选。作为一名年轻的“小个”队员,技术较全面,性格外向,场上作风顽强,拚劲足,身体素质有待提高。
10号郑亮,25岁,副攻手,身高2.01米。目前亚洲弹跳最高的排球选手,助跑摸高达3.64米。来自浙江队,网上有实力,进攻擅长打高点快攻,前飞球,拦网能力强。
11号陈琦,身高2米,21岁,副攻手,从八一队入选。他打球认真,场上情绪比较活跃,3号位快球下手果断,性格内向,平时说话不多。
12号张翔,23岁,主攻手,身高1.92米,助跑摸高3.60米,来自四川队。他是1992年世界男排联赛最佳一传获得者,身体素质好,弹跑尤为出色,擅长高点强攻,作风顽强,拚劲足,是一名很有实力的主攻手。
13号阎锋,接应二传,身高1.96米,26岁,从湖北队入选。进攻能力强,以跑动进攻为主,进攻时手上变化能力强。后排进攻能力突出。性格偏外向,场上敢打敢拚。
14号安家杰,年轻的主攻手,21岁,身高2米,来自山东,擅长打强攻,后排进攻能力较强,跳发球也是他的拿手“好戏”。


第11版(体育)
专栏:

  期望≠现实
——汤尤杯赛中国队将路途维艰
张平平
中国羽毛球队在80年代,曾达到辉煌的顶峰,共获得52个世界冠军。自进入90年代后,成绩和水平开始滑坡,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首次亮相,便与金牌无缘。此后,成绩继续下降,甚至连一些小比赛也拿不到金牌。
“大乱”带来“大治”。去年全运会以后,有关部门和领导终于下决心,调整中国羽毛球队教练班子,换上了一批像李永波、田秉毅、李矛等有锐气、有热情、有干劲的年轻人挑大梁。新教练班子上任伊始,便在训练、管理等全方位烧起了一把又一把改革之火,使中国羽坛开始出现新气象。
他们在奋进中迎接今年5月的世界羽毛球男女团体大赛——汤尤杯大赛。
此项大赛在羽球王国印尼雅加达举行。中国队能有出色表演吗?
大家希望中国队能有所作为,然而,希望与现实毕竟有段距离。要知道,中国羽毛球运动水平跌入如今的深谷,要想在短时间内翻身,实是强人所难。中国队现在所缺的主要是尖子人才。去年七运会后,赵剑华、农群华、周蕾、姚芬、林燕芬、黄华、唐九红等一大批世界冠军相继退役,五个单项中,大多数是年轻队员上到了第一线。
在五个单项中,女子单打情况稍好些,但排前两位的叶钊颖(20岁)、韩晶娜(17岁)虽有较好的身体条件和技术水平,但比赛经验欠缺,心理不够稳定,往往是大起大落。女子双打,至今还未选定两对配对。男子单打情况最差,原一号人物吴文凯已被退回广西队,由江西的刘军代替,其他就是一批20岁出头的年轻人。男子双打比男单稍好,老将陈红勇、陈康压阵,但另一对搭档实力就稍逊一筹。这就是目前中国羽毛球队的全部家底。
因此,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中国队要重振雄风,必须培养人才,这需要时间和过程,期望值过高是不现实的。印尼队整整被压了10年,如今才翻过身来。
本次汤杯大赛,中国队虽然抽了一支中签,但按副总教练李永波的话说,要夺得冠军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主要对手是印尼、丹麦队。冠亚军之战很可能在这两队之间展开。印尼男队,单打至少有5个世界级的顶尖选手,他们是奥运冠军魏仁芳、世锦赛冠军佐戈,全英冠军阿尔比,还有蔡祥林、阿迪等,两对男子双打也属当今世界顶尖人物。如无意外情况,冠军当属印尼队。丹麦队与印尼队有一拚。该队单打有劳里森、拉尔森、伦德,男子双打实力雄厚,如超常发挥,丹麦队也大有战胜印尼队而夺魁的机会。
与上述两队相比,我队实力均低一个档次,无论单打、双打,均处劣势。与我队同处一档次的还有瑞典、马来西亚、韩国队。根据抽签情况,我队打入半决赛还有希望,但必须在小组赛中吃掉瑞典队。不管结果如何,中国羽毛球队的教练们已横下一条心,派出年轻选手上去拚,用男队主教练李矛的话说:“拚不死他,也要咬他一口”。
尤杯赛,我队与印尼、韩国处三足鼎立之势。印尼队女单有奥运会、世锦赛双料冠军王莲香,女双菲那蒂/李莉也是得分人物。韩国队的第一女单方铢贤,是当今世界羽坛三大高手之一,女双郑素英/吉永雅,享有“世界第一双打”美称。与上届杯赛相比,我队卫冕困难要大得多。(附图片)
叶钊颖在全英羽毛球赛中。新华社记者赵迎新摄


第11版(体育)
专栏:

  武林新歌
——记武术文化系列活动
昌沧
这是一曲自愿参与,齐心奉献的颂歌。
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武术文化分会主办的“武术文化系列活动”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这次活动的主旋律是由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武术文化知识擂台赛”。通过擂台赛展示了武术哲学、武术医学、武术书画、武戏、武舞、武乐、武术影视及武术的社会功能。且围绕这一活动,组织武术专家学者撰编出版了《武术文化知识手册》。同时还开展了国际八卦掌联谊活动。在这系列活动过程中,牵动了海内外众多的武术爱好者的心。就参与者的年龄说,最长者为101岁的老人,最小的才3岁的娃娃。
活动一开始就亮出了“自愿参与,齐心奉献”的牌子,鲜明地举起了弘扬武术文化的旗帜。从工作人员做起,不计报酬,纯尽义务。自带饭票,交通自理。且不少办公设备和用品,大都是大家自愿凑起来的。大至电子计算机,小到接待客人的茶叶、茶杯。租了一间小房就办起公来。
邀请函发出后,参赛者和表演者不论来自北国的雪城,还是长江的源头,也不论来自大洋彼岸,还是欧洲大陆,一切费用都由他们自理,且要交一笔参赛费。更感人的是应邀来京担任评委工作的专家教授,甚至担任擂台赛及晚会的节目主持人和演职人员,也不论来自何方,食宿亦多自理。
要问他们为了什么?
因他们崇尚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执著探索东方传统文化的真谛,酷爱武术,甘愿为弘扬武术做奉献。


第11版(体育)
专栏:奇星杯体育漫画赛

水中的太阳储文夏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