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拒绝接受安理会主席声明
重申愿和平解决核问题
本报平壤4月4日电记者周必忠报道:朝鲜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在这里发表声明表示,拒绝接受联合国安理会不久前发表的主席声明。
声明说,在美国推翻同朝鲜的所有约定,不断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朝鲜将不得不恢复为了朝美会谈而单方面冻结的和平核利用活动。声明同时表示,朝鲜愿意和平解决核问题的立场是始终一贯的。
这位发言人认为,朝鲜的“核问题”,不是应拿到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的问题。他说,朝鲜已经按照同美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协议,充分地接受了保障安全的连续性的检查。即使在检查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意见分歧,也应该在当事者即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朝鲜之间加以解决。
这位发言人认为,安理会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所谓“扩大了不履行核安全协定的范围”这种不恰当的“结论”为基础,讨论朝鲜的问题,明显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这位发言人说,现在美国正在发动对朝鲜施加国际压力,甚至扬言恢复举行“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不惜进行第二次朝鲜战争”,制造军事压力。事实证明,美国完全无意解决核问题,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其敌视、扼杀朝鲜的政策。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非高级会议定于8日举行
本报哈拉雷4月4日电记者申明河报道:据来自约翰内斯堡的消息,南非总统德克勒克、非国大主席曼德拉、因卡塔自由党主席布特莱齐已同意在4月8日与祖鲁族酋长兹维里奇一起举行南非高级会议。
曼德拉主席3日在北部德兰士瓦省莫利亚镇与德克勒克、布特莱齐以及马奎图一起出席“天国基督教教堂”百万教徒参加的复活节祈祷仪式后,对记者宣布了这一消息。
曼德拉说,高级会议首先要讨论不断加剧的政治暴力冲突以及布特莱齐和兹维里奇提出的有关制宪要求。他说,高级会议的目的是消除将于26日至28日举行的南非首次全民大选前的紧张气氛。
另据英国广播公司14时广播的消息,自3月31日宣布在纳塔尔省和夸祖鲁地区实行紧急状态以来,共有45人在暴力中死亡。消息说,最惨的是,在2日晚死亡的19人中有9人是妇女和儿童,其中有5个月的女婴和70岁的老妪。


第6版(国际)
专栏:

  马格里布联盟首脑会议闭幕
最后声明呼吁加强马盟国家协调合作
据新华社突尼斯4月3日电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第6次首脑会议今天在这里闭幕。
在两天的会议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代表就加强马格里布联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公正解决洛克比空难事件、中东和平进程以及其它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讨论。
由各成员国领导人组成的元首委员会通过一项最后声明,呼吁加强马格里布国家的协调与合作。
委员会决定建立马格里布自由贸易区,设立马格里布国家青年、文化等专门机构,并签署了有关协议。
元首委员会对于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实行禁运给该国乃至马格里布其他国家人民生活带来的困难表示忧虑。元首委员会表示将继续努力,促使洛克比危机得到公正解决和早日解除对利比亚的禁运。
元首委员会还表示,将积极发挥马格里布联盟在阿拉伯世界的作用,积极维护阿拉伯的利益。委员会还重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事业,支持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独立国家的合法权利。


第6版(国际)
专栏:

  海湾合作委员会外长发表声明
对巴以希布伦安全安排协议表示欢迎
新华社科威特4月3日电据科威特通讯社报道,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外长今天发表声明,赞成联合国延长对伊拉克的制裁,并对巴以签署希布伦安全安排协议表示欢迎。
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卡塔尔、巴林和科威特的外长4月2—3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了两天会议。
会后发表的声明说,海湾国家欢迎联合国安理会3月中旬作出的将对伊拉克的制裁延长60天的决定,呼吁联合国向伊拉克施压以促使其执行自海湾战争以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各项有关决议。
声明重申支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对霍尔木兹海峡中的阿布穆萨、大通布和小通布岛的主权要求,并呼吁阿联酋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它同伊朗对这3个岛屿的领土争议。
声明谴责以色列右翼犹太移民在希布伦惨案中屠杀巴勒斯坦人的暴行。声明还敦促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和其他产油国加强合作,以稳定世界石油价格。


第6版(国际)
专栏:

  芬兰总理阿霍访华前表示
芬中关系发展前景广阔
本报斯德哥尔摩三月三十一日电本报记者丁刚、新华社记者赵长春、《光明日报》记者桑洪臣报道:芬兰总理埃斯科·阿霍今天在赫尔辛基表示,芬兰同中国有广泛的友好关系,芬兰准备同中国在各个领域继续发展这一关系。
阿霍总理是在访华前夕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光明日报》记者书面采访时说这番话的。应国务院总理李鹏的邀请,阿霍总理偕夫人将于四月六日至十一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阿霍总理强调:“芬兰是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最早的国家之一。从那时起,两国的关系一直保持稳定,并经受了困难时期的考验。这次访华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芬中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他表示,访问期间他将怀着极大的兴趣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进展情况,以及中国领导人对亚洲地区发展和合作前景的看法。他也将向中国领导人介绍芬兰对欧洲局势的看法。
阿霍总理在谈到两国关系今后发展前景时指出:“芬中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芬兰虽是个小国,但芬兰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芬兰准备同中国分享这些专门技术。”他还说,在林业、能源、通讯和环保技术方面两国都可以进行广泛的合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比利时外贸大臣于尔班指出
中国经济将发挥更大活力
本报布鲁塞尔电记者姚立报道:比利时外贸兼欧洲事务大臣于尔班日前在这里指出,中国领导人建立了将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这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于尔班是在布鲁塞尔郎贝尔银行组织的以“中小企业如何进入中国市场”为题的研讨会上说这番话的。他指出,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贸易所以不断增长,无疑是由于中国经济所表现的活力所致。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更进一步地“发挥出更大的活力”。他说,“在中国觉醒的时刻,欧洲应该在亚洲占有一席之地”。
来自比利时企业和金融界的100多位人士参加了今天的研讨会。会上,几位发言人介绍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有关问题,中国贸促会驻比利时代表介绍了贸促会可提供的服务。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兰运输和海洋经济部长说
波中是有发展前途的贸易伙伴
本报华沙4月2日电记者朱富贤报道:波兰运输和海洋经济部部长贝利拉兹基今天在这里说,到2000年,波兰和中国的经济贸易额应达到10亿美元左右。
贝利拉兹基是在率波兰政府代表团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波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后回到华沙时讲这番话的。他说,“北京之行使我们感到”,对波兰来说,中国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并且要求很高的经济贸易伙伴”。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黑塞穆族冲突又趋激烈
塞领袖表示要查出杀害穆族居民的凶犯
本报贝尔格莱德4月4日电记者胡锡进报道:波黑塞尔维亚族同穆斯林族武装继续在各战场发生冲突。塞族军方3日称,塞族在各战场均“重创”穆斯林族武装,并将“很快挫败”穆族的“春季攻势”。
自波黑穆、克两族上月签署邦联协议并基本实现停火以来,穆族同塞族在萨拉热窝以外的其他各战场均不断爆发冲突,并有进一步升级的趋势。塞族军方3日称,波黑北部联接塞控区东西部分的战斗尤为激烈,穆、克两族武装协同向塞族阵地发动进攻。
穆族领导人伊泽特贝戈维奇日前表示,只要塞族不归还土地,波黑“就不会有和平”。据塞族方面报道,穆族武装在本次军事行动中提出了“彻底解放整个波黑”的口号。
本报贝尔格莱德4月4日电记者胡锡进报道: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3日发布命令,要求塞族司法部门加紧行动,迅速查出在波黑西部塞控区内杀害穆族居民的凶犯,使之“受到审判和最严厉的惩罚”。
上周以来,波黑西部塞族控制的普雷耶多尔等城市连续发生塞族人袭击并杀害当地穆、克族居民的事件,据联合国难民署公布,迄今已造成20人死亡。
卡拉季奇在命令中要求塞族行政和军事当局严格保障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少数民族居民的安全,并继续向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组织提供一切帮助。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梅杰地位受到冲击
本报记者李文政
英国首相梅杰在欧洲联盟的表决问题上态度前后不一,在英国政界引起强烈震动,其地位受到严重冲击。因政局不明朗,各金融市场气氛不安,英镑对德国马克的比价下跌到5个月来的最低点。
3月29日下午,梅杰首相在议会发表声明,正式表示英国将接受欧洲联盟部长理事会对现行投票表决机制进行改革的方案。梅杰在声明中为自己辩护说,欧洲联盟已对英国做出了妥协,虽然欧洲联盟表决的否决权为27票不变,但欧洲联盟同意在有23票反对的条件下,把有关决议推迟“一个合理时间”后再行决定,并认可英国在社会宪章方面享受的例外条款将受到尊重。梅杰还解释说,这只是一个“过渡性的安排”,1996年欧洲联盟将重新谈判欧洲联盟的表决机制问题。他说,欧洲联盟如期扩大符合英国的利益。
人们还记得,仅仅在一星期之前梅杰还措词强硬,坚持说他不会在表决机制改革问题上退却,声称“要为英国的利益而斗争”。时隔一个星期他又基本接受了表决机制改革方案,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尽管他极力冲淡这种转变,但仍遇到议员们的强烈抨击。反对党工党议员称梅杰进行了“一场自知不能取胜而偏要进行的徒劳的斗争”,再次表现了“梅杰内阁政治上的愚蠢”。特别令梅杰难堪的还是他所领导的保守党的议员们。属于欧洲怀疑派的保守党议员托尼·马洛在发言中说,这表明梅杰已丧失了“可信性”和“领导保守党的能力”。他要求梅杰下台,让位给更有能力的人。这位议员的讲话被舆论界称为“是30年来对一位在职首相的第一次如此激烈的抨击”,在议会引起强烈反响,欧洲怀疑派议员称他“讲出了他们要说的话”。英国社会上的一些知名人士和报刊也纷纷发表讲话和评论,认为梅杰业已丧失保守党和广大公众的信任,看来他也很难再恢复人们的信任,英国政坛一时刮起一股“倒梅”之风。
这股“倒梅”之风在梅杰自己的保守党内已见端倪。不久之前,英国内阁四五名大臣因梅杰提出的“回到基本价值”的问题与梅杰发生分歧;其后,在英国向伊拉克出售军火案的调查中,当年的“倒撒(切尔夫人)政治杀手”、贸工大臣赫塞尔廷因其与梅杰及其他内阁成员的不同态度而引起舆论界的广泛注意,人们认为他已显露“东山再起”的雄心,对梅杰造成有力的威胁。据报道,财政大臣克拉克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也说,“在梅杰无意担任保守党领导人时”,他“愿意继任”。另据报道,在梅杰内阁中有4位阁员对欧洲联盟表决机制改革方案表示怀疑。虽然3月31日赫塞尔廷与克拉克已分别表示支持梅杰干下去,但保守党内部高层人士的分歧已经昭然若揭。此间权威人士认为,梅杰如此毫无主见,在今年秋天保守党年会上难免受到挑战,地位有不保之虞。据《星期日泰晤士报》刊登的一次民意测验结果说,保守党议员中有1/4的人认为梅杰应该下台。
其实,梅杰这次在欧洲联盟表决机制问题上由坚决反对到实际妥协,自有一番难言的苦衷。英国素来对欧洲联合进程疑虑重重,欧洲怀疑派势力强大,梅杰虽主张“回到欧洲中心”,但又不得不时时向他们作出一定让步,否则,梅杰政府在立法上会处处碰壁,使他的地位更加虚弱。然而,当欧洲议会对此持强硬态度时,英外交大臣又主张向欧洲联盟让步,梅杰又不得不作出妥协。否则,不仅赫德外交大臣难免提出辞职,导致内阁危机,而且将同时招致德法两国的不满,并把新加入欧洲联盟的4国进一步推向德国一边,孤立了英国自己。最近,梅杰已经表示无意辞职,贸工大臣赫塞尔廷和财政大臣克拉克也作出了维护保守党团结的姿态,看来梅杰总算渡过了这场危机。但是,在朝野一片“倒梅”之声的冲击下,梅杰的领导地位进一步被削弱也是不争的事实。
(本报伦敦4月3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危宪法法院院长遇刺身亡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4月2日电(记者冯俊伟)据来自危地马拉城的消息,危地马拉宪法法院院长埃帕米农达斯·冈萨雷斯·杜冯1日晚在危地马拉城遇刺身亡。
据警方报告,冈萨雷斯于当地时间22时45分在离他家仅数米远的地方遭一伙持枪歹徒袭击,左胸心脏部位中弹,约半小时后死在附近一家医院里。凶手乘车逃走。
现年62岁的冈萨雷斯曾任财政部副部长、最高选举法院法官和最高法院院长等职。1993年4月12日当选宪法法院院长,任期一年。
冈萨雷斯的家属和保护人权组织认为这一谋杀事件属于政治事件。


第6版(国际)
专栏:

  格阿签署政治解决冲突文件
本报莫斯科4月4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格鲁吉亚和阿布哈兹代表团今天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遣返难民问题的协定和关于政治解决格阿冲突若干措施的共同声明。正在莫斯科进行正式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出席了签字仪式。
格西部的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1992年7月宣布成为主权国家,遭到格的坚决反对。同年8月,格政府军进驻该共和国,自此双方开始了激烈的武装冲突。在俄罗斯和联合国代表的调停下,格阿双方代表日前在莫斯科达成了停火协定。解决格阿冲突问题的下一阶段的谈判将于4月19日在日内瓦举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富汗总理坚持要求总统辞职
新华社伊斯兰堡4月3日电喀布尔消息:阿富汗总理希克马蒂亚尔今天在会见联合国特使时重申,总统拉巴尼辞职是阿富汗实现永久性停火的前提条件。
据报道,希克马蒂亚尔在他所领导的伊斯兰党总部与联合国特使梅斯蒂里举行了会谈。他说,“拉巴尼辞职是和平与和解的必要条件。”
希克马蒂亚尔也拒绝将重武器交给联合国监管。他说,“我们不能接受将武器交给任何外国人的要求,我们情愿阿富汗人自己处理这个问题”。
梅斯蒂里2日抵达喀布尔后就与总统拉巴尼举行了会谈。拉巴尼在会谈后表示,他准备接受永久的、无条件的停火。
梅斯蒂里率领的联合国特使代表团将在阿富汗停留3天,其目的是调解阿富汗各派武装力量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


第6版(国际)
专栏:资料

  厄立特里亚
1993年5月24日,一个为掌握自己命运进行不懈努力,最终获得新生的国家在红海沿岸诞生,她就是厄立特里亚。
厄立特里亚位于红海之滨,扼欧、亚、非三洲海上通道的咽喉——曼德海峡,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其国土面积1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350万,有9个民族,主要语言为提格雷尼亚语、阿拉伯语和英语。宗教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为主,信徒各占一半。首府阿斯马拉。
19世纪80年代,厄立特里亚沦为意大利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被英国占领。1950年12月,联合国通过390号决议,决定厄立特里亚为自治单位同埃塞俄比亚组成联邦,允许厄有自己的宪法、议会和政府。但埃塞俄比亚政府不久即先后中止厄立特里亚的宪法和议会。1962年,埃塞俄比亚政府通过决议,将厄合并为埃塞俄比亚的一个省。由于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30年的争取独立战争和频仍的旱灾,新生的厄立特里亚面临着重建家园的艰巨任务。
厄立特里亚经济以农为本,全国80%的人口在农村,其中35%至40%的人口从事畜牧业和农牧业生产。农产品占出口收入的70%。由于战争和干旱,1991年粮食产量仅有7万吨。为了恢复经济,重建家园,厄立特里亚政府制定了为期4年的恢复计划,确定优先发展农业,争取粮食自给,重新分配土地,免费或以优惠条件向农民发放生产工具、种籽和肥料,开放农村自由市场;鼓励发展私营经济;在提倡自力更生的同时,大力争取外援,向外国投资者提供减免税等优惠措施来吸引外资,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进口替代型产业,增加就业和引进新技术。
目前国家经济情况已开始好转并走上正轨。1993年农业喜获丰收,工业和交通也得到恢复和改善,政局稳定,社会安宁。(旭文)


第6版(国际)
专栏:

4日,一架载有24名乘客的客机从阿姆斯特丹机场起飞后引擎发生故障,该机紧急迫降时摔毁,伤亡人数不详。(本报电视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