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银行将参与港币发行
5月2日开始在港发行,今年计划发行30亿港元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今天宣布,中国银行将于今年5月正式参与港币发行。1993年港府批准了中国银行参与发钞的申请,并通过了有关法律文件,从而使中国银行成为除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之外的第三家发钞银行。目前,中国银行参与发行港币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中国银行将于今年5月2日开始在香港发行港币钞票,今年计划发行30亿港元,相当于香港港币现钞流通量的4%。
中国银行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位居世界大银行的前列。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以其雄厚的实力和稳健的经营,在广大的银行同业和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近年来,中国银行本、外币资产稳步增长,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香港中银集团是中国银行最大的海外银行集团,也是香港第二大银行集团,现有分支机构350多家,遍及港岛、九龙和新界,香港中银集团已成为加强香港和内地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中国银行参与港币发行,显示了对香港社会的责任承担,将对香港货币体系的平稳过渡以及对香港的稳定繁荣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银行发行的港币钞票分为1000元、500元、100元、50元和20元五种面值,在主色和规格上与另外两家发钞银行的现行钞票基本一致。钞票票面上选用了最能体现香港现代特色的景观,并分别以紫荆花、牡丹花、荷花、菊花和水仙花为主题,钞票并备有良好的防伪措施。
中国银行成为香港的发钞银行后,将一如既往地依法经营,加强服务,并将继续与汇丰、渣打两家发钞行以及其他银行同业一道,致力于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1版(要闻)
专栏:

  上海人在变
本报记者章世鸿刘士安
上海在巨变,上海人也在变。这是许多近一两年到过上海的外地人、外国人得出的强烈印象。
“上海高了、新了、漂亮了!”城市面貌的变化,差不多国人皆知。独占“全国最高”几十年的国际饭店大楼,成了都市建筑群里的“矮弟弟”;记载上海历史沧桑的外白渡桥,在飞跨黄浦江的南浦、杨浦大桥面前已黯然失色;就连作为上海象征的外滩,也早已旧貌换新颜。更有崛起的浦东新区,正在勾勒着东上海的世纪画卷。这一切都是谁创造的呢?上海人!1300万上海人的双手让这座大都市青春再现,活力迸发。
伴随着上海的巨变,上海人经历了一场人生的变革。上海人的观念、性格、精神风貌和文化蕴涵,都在变。
上海人走过的路光荣而沉重
上海人,始终是中国人中备受瞩目的一群。
上海人影响之大,源远流长。本世纪以来,上海一直是国际性的东方大都会,又是中国现代革命的策源地,经济文化发达,人才荟萃,知名人士大多同上海结下过不解之缘。翻开中国现代史每一页,都要触及上海。在这样一种环境里成长的上海人,就不免被磨练得分外机灵、分外精明。这种印象一直持续到解放后的若干年。在50年代,凡去上海出差的,都说上海的商品和服务质量堪称全国第一。上海依靠工商业优势,对国家的财政贡献最大,号称全国的“摇钱树”,奠定了它“老大哥”的地位。上海的人才、技术、管理、资金一直“对口支援”给边远省份,即使在上海最困难的岁月,也没有间断过。
但“老大哥”的光景后来日见困难。上海靠计划经济吃饭,在那个时期,上海得到过国家一些特殊照顾,也令其它省市“眼红”。另一方面,上海人也不免吃很多苦头。旧的经济体制束缚了上海人的手脚,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又使他们难以自主。日甚一日,上海从多功能的都市退化成单一的工业基地,庞大的国营企业队伍又困难重重。于是,上海人的心态变得复杂而沉重了,聪明劲儿减退了,目光也有些短浅,思想也不那么敏锐,办事也不那么灵活了。在80年代初,全国进入改革开放,上海人显得不大适应新形势,处处被动。历史传统形成的精明,也往往用在一些平庸的事情上,反而显得小气。
这个时期,各地对上海人的议论和批评不少:“小市民意识”,“精明而不高明”,服务行业歧视外地人,在上海办事难等等。上海人也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之中。店里卖着广东的饼干和服装,街上贴着“粤语培训班”的海报……同时,苏南乡镇企业又在崛起,他们依靠上海而又利用上海机制上的劣势,发了大财。上海人未必不领悟这一点,有些自卑,但又极不甘心。“搞勿好了”,“忒没劲了”的泄气话不少。当时的情景,正如余秋雨教授多年前在《上海人》一文中所描述的:“上海人的人格结构尽管不失精巧,却缺少一个沸沸扬扬的生命热源。于是,这个城市失去了烫人的力量,失去了浩荡的勃发。”
上海人寻找生命的热源
然而,历史注定上海要担当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现代文明的“龙头”,当4年前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决策时,特别是两年前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上海人意识到本世纪最大的,也是最后的机遇在向他们呼唤。
历史机遇给了上海人压力和动力。他们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努力作自我解剖、自我分析。1992年初,《解放日报》在一版显著地位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公然自问:“上海人怎么啦?”并尖锐地提出:上海人已经落后了,不能再落后了!
上海人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这场全市性的大讨论,中心议题是:上海为什么落后?怎样树立90年代上海人新形象?许多原先只在私下议论的话题公之于报端:为什么上海人办事老慢三拍?为什么总是缺少创造性,胆子偏小,步伐偏慢,不愿承担风险?为什么人们老说上海人精明而成事不足?小市民意识有什么危害?上海人善于容纳、吸收、汇总、开拓的长处哪里去了?议来议去,无非是上海长期以来受到旧体制的束缚,而人的观念又不能不受到经济体制的制约。正因如此,也只有加速打破旧体制,从计划经济的老轨道向市场经济的新轨道过渡,才能为观念更新提供条件。毫无疑问,体制的变更必然引起观念的震荡和更新。现在是到了在应有的强烈震荡中求得更新的时刻了。
那么,90年代上海人应该有一个怎样的新形象呢?许多上海人认为,新的形象应当是文明礼貌、勤奋高效、胸怀大志、开拓创新。上海人终于找到了生命的热源,他们在震荡中觉醒。新的凝聚力、新的动力在上海人的心底涌现。他们紧紧抓住历史赋予上海的机遇,开始重新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上海人变得更像上海人了。
我们这些年在上海奔波,深切感受到上海人善于容纳、善于吸收的特长正在恢复。他们立足于“打中华牌”、“打世界牌”,排除各种封闭意识和地方主义,走向开明和开放。尽管现在仍有人抱怨上海办事难,但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投资协议一旦签订,上海人是讲信用、讲效率的。前不久,香港恒隆集团主席陈启宗来上海参加他投资的“徐家汇中心”奠基典礼,我们采访他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对上海人印象如何?”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两年我同上海市、区两级人士接触很多,我觉得他们有商业头脑,作风正派,而且有远见。我所以集中投资上海,是因为我在这里找到了理想的合作伙伴。”
上海人并不迷恋过去,并不怀旧。他们现在所追求的并非老的大都会传统的复苏,而是把目光瞄准更高层次的现代化的世界水平。上海人看到脚下这块土地在世界心目中的地理优势和实力。他们强调经济上加快同国际接轨,是为了竞争和赶超。攀登世界先进高峰,虽有难度,但对具有百年创业历程的上海人来说,并非高不可攀。有一种迹象非常明显:现在上海家庭中新添置的家用电器,不少是上海货,而不是进口货。早在学生时代,上海人就敢于参与国际竞争。上海延安中学的学生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国际数学竞赛,多次获得头奖;而复旦大学学生代表的机智博学,应对如流,在狮城新加坡举行的辩论赛中更显风采。
外地人尽管对上海人曾有这样那样的议论,但他们还是需要上海人,千方百计从上海招募人才。过去,上海人才流通渠道不畅,引发出许多矛盾。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同我们谈上海人的变化时特别谈到人才问题。她说,上海人才流动经历了痛苦的“解放”过程,人才的价值,知识的价值,是在流动中增值的。现在人才流动的突破,使上海这座城市变得更有活力。不是吗?上海人关注满天飞的招聘启事,不少人愿意去试一试,迎接对自身价值的挑战。上海的企业家则热衷于到外面去撑市面,多层次、全方位的大联合搞得如火如荼,市对市、县对县、乡对乡、企业对企业,双方都找到了共同的利益所在。上海人很爱惜自己的声誉,说到做到,不让人失望。比如,上海锦江集团管理北京两家亏损宾馆,不到一年就扭亏为盈;上海第二毛纺厂对连年亏损的成都毛纺厂实行风险承包,果然扭亏为盈。过去对上海意见较多的人现在也说,平心而论,上海人在谈判桌上比较认真,不习惯敷衍取巧,而是靠真本事吃饭。
上海人迈上文明新台阶
让我们把视角再转向民间。我们看到,大环境一变,上海人上上下下思想都在变,老老少少也在变。最近为建设高架公路工程,市中心成都路地段1000多个单位、1.8万户民房都要拆迁。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在新工房尚未建成前,有80%的居民要自找住处临时过渡。这是10万市民的大动迁,尽管发生了许多国事家事、公益私利的激烈碰撞,但是动迁工作如期进行,10万市民全力配合,居然没有发生一个“强迁户”。
新形势带来上海市民新的心理品位。上海职工读书活动开展得更加热火朝天,而且从文史哲知识拓宽到外语、电脑、金融、经济管理等热门课程。不少职工下了班,仍然留在厂里学习,厂领导赶也赶不走。据统计,在上海至少有50万职工参加了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的“三学”活动。岗位读书使许多人才脱颖而出,不少人靠自学拿到了专业文凭。有一位厂领导兴奋地对我们说:“现在不必到社会招聘人才,自己厂里就涌现了许多新人才。”当前上海职工的心态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上岗靠竞争,收入凭本领”。更深层次的考虑则是力求提高自己对改革深化的承受能力,而这种承受力确在加强。上海职工观念更新之快,与上海的大发展形势同步,明显地反映了上海人所具有的对环境变化较强的适应力。
这种社会动向不能不影响上海的大学生。我们在大学校园中漫步,也感受到了一番新气象:大学生出现学《邓小平文选》热。华东理工大学开设的邓小平理论研究选修课,吸引了1800多名同学自愿选修;上海工业大学举办10场学《邓选》报告会,场场爆满,一反过去对理论学习的淡漠态度。在复旦校园里,我们同一个大学生攀谈,问他为什么热衷学《邓选》,他说:“我们佩服邓小平,不学,怎能了解当前中国的变化?又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的确,上海的大学生正越来越正视现实,直面人生,以缩短校园与社会的距离。许多大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为将来充当的社会角色作充分准备,因而知识热、实践热高涨,图书馆天天满座,勤工俭学方兴未艾。
我们也走访了作为社会细胞的上海家庭。上海人以善于经营小家庭闻名。当前上海家庭重要变化之一是家庭矛盾少了,邻里纠纷少了。一位家庭主妇对我们说:“生活水平提高了,老少各得其所,还有什么可吵的呢?”现在大多数上海家庭的奋斗目标是“求知、求富、求乐”。市妇联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近50%的家庭愿意通过招聘寻找最佳岗位,80%的家庭希望能找到充分发挥才能的工作。新的观念触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杨浦区一户工人家庭,宁愿不买电视机,不买液化气烧煤炉,而把钱用在女儿买电脑上,供她自费上大学。家庭收入增加,随之带来消费观念的更新。挣得多也舍得花,消费趋势也逐步迎合潮流。上海人的服装年年更新,打扮也越来越时髦。
上海人迈上文明新台阶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高尚品格的发扬。一些先进事迹经过社会的传播和表彰,又教育和感染了更多的上海人。嘉定区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自己种养蘑菇致富后,无偿把菌种传给周围人家,带动全村40多家农户走上了富裕之路。上海航空公司一位飞行员因患白血病需要移植骨髓,他的亲人中无一人白细胞抗原与他相符,在总经理的带头下,公司500多职工报名捐献骨髓,仍没有合适者。前不久,这家公司向社会发出呼吁,结果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市民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骨髓,他们说:“如果我们捐献的一点点骨髓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那就够了,我们什么也不图。”在他们身上,历史遗传给上海人的人格障碍正在得到跨越,他们的心态变得更健康,意识变得更开放。
这就是今天的上海和上海人!(附图片)
压题照片:每星期二、四、六下午,在上海外滩的陈毅广场都要举行“美的旋律”露天音乐会。
上海画报供稿


第1版(要闻)
专栏:

  “南海前哨钢八连”命名三十周年
广州军区集会纪念
本报广州四月二十七日电新华社记者郑国联、新华社通讯员张智猛、本报记者郭嘉报道:今天下午,广州军区隆重集会,纪念“南海前哨钢八连”被国防部命名三十周年。
会上宣读了江泽民、刘华清、张震为钢八连的题词。总政治部副主任周子玉代表三总部向钢八连赠送刻有“南海前哨钢铁堡垒”的铜匾。会上宣读了军区党委给钢八连记一等功的通令。
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在讲话中代表中央军委和三总部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他说,钢八连是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辛勤培育下成长起来的。毛主席曾六次亲切接见八连参加国庆观礼的代表。一九九○年六月二十四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视察珠海特区时,为八连题词。最近,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也分别为八连题词。钢八连没有辜负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期望,命名三十年来,他们始终保持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不断加强连队的全面建设,以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巍然屹立在南海前哨,为保卫特区、建设特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迟浩田指出,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我军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担负起保卫国家安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环境的神圣使命。面对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需要全军干部战士对我们党和军队的事业有坚如钢铁的信念和意志。钢八连精神正是这种钢铁般的信念和意志的生动体现。钢八连大力发扬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和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六十四字”艰苦创业精神,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像一把永不卷刃的钢刀——在与荷枪实弹的敌人斗争中,攻必克,守必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意志坚,不动摇;在各种腐朽思想和糖衣炮弹的进攻面前,拒腐蚀,永不沾。只要我们发扬钢八连的精神,就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就能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苦练精兵,不断提高部队战斗力。我们要学习钢八连的先进经验,发扬钢八连的崇高精神,努力把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在讲话中高度赞扬钢八连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连队。他说,钢八连是人民军队的一个缩影,她展现了我军的时代风貌,表明人民军队不愧是一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钢八连的足迹,展示了我军的业绩,表明人民军队不仅有过辉煌的昨天,而且还在继续创造更加辉煌的今天和明天。他指出,地方也要学习钢八连,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广州军区政委史玉孝在讲话中号召全区指战员要向钢八连学习,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继承和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牢记我军的根本职能,苦练过硬的军事技能,努力加强党支部建设,铸造坚强的“战斗堡垒”。
广东省、广州军区、广州市和珠海市的领导出席了大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刘华清张震题词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分别为广州军区某部“南海前哨钢八连”题词。
江泽民的题词是:发扬钢八连作风建设威武文明之师
刘华清的题词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全面加强连队建设
张震的题词是:继承发扬红军优良传统全面提高连队战斗力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该说“不”时 要说“不”
钟怀
前些时候,广州市政府重申在禁养区内严禁养犬,并强调要做到市面、公共场所无狗。有人提出在天河举办全国首届名犬评展会;有人愿出资二百万元,办一个出售世界一流宠物用品的专门店。市政府明确表态:“此例不能开!”
我很赞赏这句斩钉截铁的话。
改革开放,新情况新事物不断出现。但未必凡沾上“新”字的都值得提倡,凡外国有的都要“接轨”。这要看是真新还是沉渣泛起,以旧充新,是否有利于两个文明的建设,是不是适合我国国情。有些事情比较复杂,利弊如何,可行与否,一时吃不准,可以多看一看,不宜仓促下结论。有的事情利弊、是非比较明确,不应提倡的就不要提倡,该禁止的就果断禁止。像在烈士陵园办狗展,在革命历史纪念碑上作广告,乃至“三陪”之类的“色情服务”,就应当毫不含糊地说“不!”如今城市养狗之风蔓延,狗患日烈,在广州这样的城市如果举行什么全国名犬评展,开办什么“世界一流”宠物用品商店,其不良影响可想而知。“此例不能开”,好!


第1版(要闻)
专栏:

  刘华清与六位军区领导座谈
深入学好《邓选》第三卷加强新时期军队建设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4月26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京与参加中央党校第三期省部主要领导干部理论研究班的6位军区司令员、政委,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入学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指导部队全面建设问题进行了座谈。
中央军委委员张万年、于永波、傅全有参加了座谈。
在座谈中,几个军区的领导李新良、刘精松、宋清渭、固辉、李希林、李九龙畅谈了近20天来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他们说,越学越感到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博大精深,特别是结合回顾部队领导工作的实践,更加认识到学习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重大意义。作为高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地学习掌握这一理论武器,用来指导部队建设。
刘华清在座谈中指出,认真学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武装全军指战员的头脑,是全军长时期的战略性任务,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刘华清强调,要深入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高级干部尤其要兢兢业业,身先士卒,抓好部队的各项工作,为推进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要继续深入教育全军指战员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真正保持老红军的本色。要从严治军,各级干部要深入实际,切实加强部队军事训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当前要特别抓紧部队的管理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副总参谋长徐惠滋、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唐天标参加了座谈。


第1版(要闻)
专栏:

  各地职工代表抵京庆“五一”
九省市区职工联办“五一”电视文艺晚会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楚保平)包起帆等95名全国各行各业的职工代表于今天来到首都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这次进京的代表,年龄最小的30岁,最大的63岁。他们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和作出突出贡献者。他们中有常年在生产一线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先进工人,有在科研、设计、教育事业中不求名利、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知识分子,有矢志改革、锐意创新、善于管理的企业领导者。
据了解,代表们将于明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庆祝“五一”活动,包起帆、冯长根、郭玲华作先进事迹报告。代表们还将举行座谈会、参观北京邮政中心和清河毛纺厂等活动。
本报大连电记者张书政报道: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内蒙古、山西、河北、大连9省、市、区职工,联手举办“五一”电视文艺晚会。25日晚会主会场——大连石化公司文化宫灯火辉煌,掌声阵阵,电视台现场直播了演出实况。
这台晚会专门邀请9省、市、区的劳动模范、工会干部、第一线工人前来观看;节目全部由9省、市、区职工文艺骨干出演,体现了“职工演、演职工”的特点。这台晚会的电视录像,将于4月29日晚在9省、市、区同时播出。


第1版(要闻)
专栏:

  巴西总统会见胡锦涛
本报巴西利亚4月26日电记者李志明报道:巴西总统伊塔马尔·佛朗哥今天上午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时说,他不久将对中国进行的访问将进一步推进巴中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佛朗哥总统对胡锦涛率中共代表团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请胡锦涛转达他对江泽民主席的亲切问候。他说,江泽民主席去年访问巴西,为把两国关系推向新阶段确立了一个框架。他这次到北京去就是为了商定进一步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具体步骤。
胡锦涛向佛朗哥总统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的亲切问候。他说,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在积极准备,热切期待着佛朗哥总统访华,相信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这次访问一定能取得丰硕成果,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
胡锦涛与佛朗哥就国际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胡锦涛说,当前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巴在加强经济、贸易合作方面互补性很强,潜力很大,前景广阔。佛朗哥表示,巴西和中国分别是拉美和亚太地区的大国,两国应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共同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会见时在座的有巴西外交部部长阿莫林和中共代表团成员李泽民、李淑铮以及中国驻巴西大使原焘。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会见法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张荣典)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法国经社理事会主席马泰奥利一行时,对中法两国关系的发展势头表示高兴。
李瑞环对法国朋友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中国和法国是两个伟大的国家,都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两国之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理应加强交往,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他说:“中法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不断向上的。前几年,由于种种原因,两国关系曾出现过波折。我们高兴地看到最近两国正常关系得到了恢复并呈现不断发展的势头。”
李瑞环说,中法之间进行广泛的联系,是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环节。他说:“我们知道法国经社理事会在法国的重要地位和它在各方面的经验。中国全国政协同法国经社理事会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对两国友好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希望这种联系不断得到加强。”
马泰奥利对李瑞环热情友好的讲话表示感谢。他说:“法中两国之间没有真正能造成困难的问题。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有着同样的经历,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我深信两国之间充满信任的关系会不断发展。我本人也将为此作出贡献。”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等会见时在座。会见后,李瑞环设宴欢迎法国客人。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总理在阿拉木图记者招待会上说
中亚四国之行富有成果
本报28日凌晨2时讯据新华社报道:在结束中亚四国之行前夕,国务院总理李鹏27日下午在阿拉木图他下榻的国宾馆举行记者招待会,就此行取得的成果以及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中国在核试验问题上的立场和中国的民族政策等问题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第1版(要闻)
专栏:

  北大师生向希望工程捐款
据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江钱峰、实习生韩清华)今天,北京大学师生员工纷纷为希望工程捐款。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团中央第一书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克强为北大希望工程宣传日题词。
两年前,北大师生就发起了首都高校向希望工程捐款义演活动。到今天,已在全校涌起了希望高潮。北大力学系王大均一家四口每人捐款资助一个山区孩子;地质系董中保夫妇俩拿出600元钱各帮助一个失学孩子重返课堂,捐款单上只留下他们一句话:“希望孩子能寄上一份成绩单。”截至今天,全校共计捐款31864元。
北大学生会、北大“希望工程”支持会和研究生会于今天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发出了倡议,倡议全国各兄弟院校的学友们携起手来,为了“希望工程”奉献出自己的爱心,积极捐助,热心宣传,让“希望工程”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让爱的春风吹进每一颗失学儿童的心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