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自乡村的报告·收入篇(二)

  在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农民喜的是解决了温饱,愁的是想要致富却缺少门路。赵志银贩药赔了,赵志山养鳖遇灾,更多的人还不知干什么。请听——
河口村夜话
本报记者卢小飞孟西安
春雨悄悄地落在山岭上,变成了雪。我们投宿在丹江支流银花河边的河口村。
河口村,坐落在秦岭东南麓,翻过村背后的大岭,就是湖北的地界。当地人——陕西丹凤县及至商州、洛南一带的人,称其祖先来自华北地区,明朝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集合而来。
丹凤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而河口村所属的龙王庙河乡,又是竹林关区的贫困乡。区长李保山说,全区人均收入低于全县水平。乡长李丹林说,全乡人均收入低于全区水平。在深山区,统计农民的家庭收入,也难也易。难的是,一家一户的生产单元分布广,结构松散;易的是,谁家种了啥收了啥卖了啥买了啥,都一目了然。都说要藏富于民,可这穷山区实在没什么好藏的。
我们在村民刘秀英家吃晚饭。乡长和乡党委书记赶了十多公里路来看我们,因为顺便了解教育情况,乡上中心学校的校长、区里教育组的同志都赶来了。正说着,门外进来被雨淋湿的张理军。张是村主任,他介绍说,河口村有149户、624口人,又分成6个自然村。其中,何家沟是个孤零零的小山村,只有8户人家、39口人。
1993年,这个小小的村子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人均收入满打满算只有400元,比全国农民的平均水平低一半多。主要经济来源靠粮食,还有少量的养殖业。山区耕地有限,人均不到1亩,虽有山林,但经济作物有限。张说,当地有经济头脑的人不多,挣钱主要靠“跑外”,眼下有200多人在外搞劳务。收入高的,是金矿上干活的,张家湾有个农民,今年买了录相机、电视、沙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可并不是所有去金矿的人都能挣到钱,得看人际关系。
稍晚些,高个子朱月宝(43岁,曾当过生产队长、村民组长)进来。他家4口人,光景在村里居中。除了种田,还承包了村里的代销店,每月能收入几十元。16岁的女儿念到初一就辍学了,春上到西安给人帮工。朱月宝很不愿意说出“保姆”这两个字。
我们想叫上几个老年人,村主任提议去叫石闹子,老汉89岁了,据说个子大,力气也大。还有个儿叫石盖娃,44岁了,还没说上媳妇,家里生活太差。后来,叫的人说石老汉睡下了,只好作罢。深山里的人依然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朱月宝20岁上当兵,在工程兵部队干了8年,后来转业到青海,给的是三级工,他惦记着家里老人孩子,没干。记者打趣他:“还是舍不得‘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旁边有人接上“三间大瓦房,外加一间小厨房”,说这是如今的目标。“没有抓住机遇”,他说这句话时颇带歉疚地笑了。
一个中年人进来,他叫赵志文。他说:“银花河豁口这一片18户人家,有9户欠着贷款。村民大部分胆子小,头脑不够用。我们和北山条件差不多,人家早就搞多种经营,咱没本钱,就不敢搞,二是没有技术,三是老脑筋。大部分还是因循守旧步子迈不开。本身基础也差,无本难收利。”
屋里的人开始历数哪些村民欠贷款无力偿还,外间屋正擀面条的女主人刘秀英冲进来:“欠债还不是怪自己?要说这些年,比过去光景好上许多倍。”
朱月宝:“现在群众吃得都还可以,就是手上缺钱花。咱这儿人穷怕了,在家没什么搞的,只有跑外。一过了年,村里男劳力几乎走光了,尽是去潼关金矿的。”
赵志文:“同样是到金矿,有人还不是挣不到钱。胆大还得有人缘。我闯金矿,是跟亲戚借的钱,2000元全买了矿石,当天碾碎了马上出手。有经验,懂技术,掌握品位的高低,就不会赔。头两回也是没经验,5年前春节我给人家背矿,十几天挣了800多元;3年前暑假去了17天,才挣250元;这第三回有经验了,去年春节去干了20天,拿回家5000多元,抱回台大彩电,顶我干民办教师7年。这几年还利用假期搞点药材生意、粮食生意,什么好做做什么,地里活家里事媳妇干了。经济上再咋,咱把教育当事业干,咱山区贫困落后,不教育好娃,辈辈都受穷,咱不忍心。”(次日晨,记者到他家,看到满墙都贴着他这十几年得的优秀教师奖状。)
李丹林:“还是观念不行。没本钱好解决,你得有门路。门路是个啥?你在哪个方面做文章?”
朱月宝:“你给我贷款,我想搞木材加工。”
李丹林:“想就行?人家信用社是企业单位,得见效益的。”
赵志文:“再咋也还是因循守旧。你放钱十万八万,群众还不敢进呢。”
“进了钱又能咋?他赵志银还不是赔了?”在座的讲述起那档子事情。1983年,村民赵志银上西安贩药材,在药铺,看见猪苓牌价每斤9元,心下一喜,赶紧往家跑。按每斤5元收购猪苓,心想这下赚大钱了。返回西安,才知道自己把公斤价当成市斤价,收的价比人家卖的价还高出5角,这下全赔进去,剩下的钱还让贼娃子偷了,3000元贷款至今还不上。
“还有天灾人祸呢。”张理军提起赵志山养鳖的事,“养鳖要有合适的水码头,正好赵家上面有水路,下面靠银花河,有水场,便借贷养了一池鳖。谁料,遭到‘8765’(1987年6月5日)水灾,480多斤鳖全冲走了,赵志山一下爬不起来。”
往往是这样,越穷的,抗灾能力就越弱。朱月宝叹口气:“银花河年年涨大水,河边地都淹了。”“8765”水灾已经过去近7年,在当地留下的阴影至今未散。
除了种粮、跑外,这么山清水秀的地方发展果业不行么?他们说:“光照不够。”种茶叶呢?他们说:“酸碱度不行。”山上有板材,秀水板,发展建材业呢?他们说:“路不行,运不出来。”满山的绿色,搞点艺术盆景不行么?他们问道:“啥叫艺术盆景?”借着快要熄灭的炭火光亮,可以看到人们脸上那种肃穆、无奈又夹杂着渴望的目光。昔日愁的是吃不饱肚子,而今解决了温饱,又开始愁致富无门。应该说,这“愁”里蕴涵着一种进步。
“咱就想把村里的养鸡场办起来。”年轻的村主任张理军在说这番话时,显出山里人特有的诚挚。“算村上实体,由个人承包,我去年到县上的河南养鸡场去看过,跟县上也报了,眼下就是没资金。再就是发展多种经营,咱这儿适合种药材,已有两户种黄姜片,各组都有种天麻的,全村种了几十窝天麻,一窝天麻种子投10元,平均可产三四公斤,湿度合适的话,一窝可以收5公斤。今年有50家计划发展木耳,还想发展食用菌。以山养山,比较实际,咱就是起步晚,1992年才开始发展天麻,技术还不行。孤山湾有个叫谢锁牢的,种了6年,每年纯收入2000元以上。人家种得好,可不把技术告诉咱。”
5天之后,我们翻过伏牛山区,进入河南。一路伴随的丹江水,自此急流直入丹江口水库。听说,拟议中的南水北调工程要从这里引水。谁会想到,600年前先人从洪洞县迁徙南下,600年后子孙繁衍依附的丹江水,将浩荡回流北上,这分明是经济拉起的一条纽带,让更多的人对这方偏僻的土地投以热情。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干部真该实在点
我所在的某地区,是出了名的贫困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很快。据报道说,1993年全区财政首次扭转了支大于收的被动局面;还涌现了70个产值超亿元的乡镇和328个产值超千万元的行政村。
成绩很大,可是对干部的奖励也叫人眼花。笔者仅根据报纸公布的材料,粗略统计了一下,地委、行署举行前后两次表彰会,就拿出300多万元的巨资奖励了县、乡(镇)、县属局和一些企业的领导,有的还晋升一级工资。有人说:“经济发展速度是快的,成绩是肯定的,但统计数字中水分也是不小的。”
比如有一个县,1992年上报乡镇企业产值9.5亿元,在全区夺魁,获奖7.5万元,书记、县长各得奖金1万元,并有15个晋级的,15个转干指标。1993年上报产值27.7亿元,利税4亿多元,获全区二等奖,得奖金8万元,24个乡镇上报15个乡镇产值突破亿元。而实际这个县在研究上报乡镇企业产值、利税时,六大班子领导就有不同看法。有的干部建议少吹些,报实些,可建议归建议,上报依然要报。县政府一位干部说:“27亿元产值,按1%的利税来算,就有2700多万元利税,咱发工资也不用愁了,去年乡企利税实际才1300多万元。”县公安局刑警队一干警曾质问我:“为什么不写写吹牛的事?”他说,有一个村一年乡镇企业产值没超过200万元,县里干部和镇党委书记一道找村支书,硬让他报2000万元。
现在“浮夸风”抬头,群众意见很大。
农民中间有一首新的顺口溜:“牛皮泡泡糖,科学新配方,越吹越大,越嚼越香。”我们诚心地盼望干部实在点。
(王森林)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随笔

  为什么还要浮夸?
凌志军
近来,一连串的事一下子涌来,都与“浮夸”有关。
先是到某省乡下采访,问到经济情况,常常就会听到一句反问,你要听真的还是假的?又问到统计的数字是否确切?十有八九都会说有水分。水分有多大呢?说法不一。估计最为严重的是一位市长,他说,他作过调查,上报数字中的水分大约有30%。
接着是参加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报道。代表们议论最多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求政府工作报告里加上反对浮夸的内容。政府采纳了这个意见。会后,处理基层来信,发现其中不少是批评当地干部在上报成绩时的浮夸问题,来自某地农村的这篇《干部真该实在点》,只是其中之一。因为没有进行核实,所以我们有意把人名、地名都模糊了。
将这些事情联系起来可知:“浮夸风”在有的地方有所抬头,而且正在受到老百姓的尖锐批评。
人们对于“浮夸”的深恶痛绝,相当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遭受浮夸之害的烙印太深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浮夸”?
应当承认,“浮夸”主要出在干部身上,即便有时为群众所为,也是“上有所好,下必行焉”。还应当承认,人人皆知“吹牛”不是好事,是明知不应为而又为之。所以,这主要就不是什么认识问题和教育问题。
“浮夸”的禁而不止,是有原因的。照我看,某些既成制度的鼓励是重要的一条。现在很多地方制定经济计划不是由实际情况出发,而是预先想出一个数字,然后层层摊派。还规定干部超额完成就奖励提拔,完不成者则要处罚。这种明显地推动“浮夸”的规定不仅不被纠正,在有些地方还被当作经验加以推广。如是,实事求是者往往落后,浮夸吹牛者反能争先,甚至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所以,解决问题非由上面开始不可。
笔者又联想到另外一类“浮夸”——故意低报出生率,以人为扩大计划生育的“成绩”。这也与有关奖励制度有关。一“胀”一“缩”,一抬高一压低,都是为了得奖、升级,可给国家和百姓造成的损失,却是非常严重的。笔者并非一般地反对干部考核、奖励制度,而是觉得有必要加以改进、完善,使那些真正实干又说实话、创出实绩的干部受到鼓励,不要让那些上报数字时大加“水分”的干部钻空子、得好处。
山东省有一位干部把“浮夸”列为今天中国“三大不稳定因素”之首,另外两个是通货膨胀和部分农民工人收入降低。他的看法是否准确,姑且不论,但有一点可以断定:“浮夸风”不遏制,实在危险。1958年乱放“高产卫星”的种种荒唐故事和悲惨结果,想必大家不会忘记。当然,一些30来岁担任县、乡领导的同志没有亲身经历,也不会有深刻体会。上年纪的同志有责任提醒他们。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乡情实话

  农业投入欠帐不少,可穷日子得穷过;农民富在哪儿?东北汉子毛丰美说——
鞋大鞋小脚知道
本报记者周泓洋
(毛丰美,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大梨树村农民,一个爽朗、真挚、地地道道的东北汉子。记者请他谈谈农村里存在的问题,这位东北汉子的眉头紧锁,话匣子随之打开。)
毛丰美:前几年,每年有个关于农村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现在每年中央还有个农村工作会议。依俺这老百姓来看呐,尽管说开会并不算就把事儿办了,但是中央真的重视农业。因为农业出问题了,哪个头儿也扛不了。
记者:那么,你在基层看下面的情况怎样呢?
毛丰美: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多的。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村干部和老百姓的关系……问题不少,有的还很严重。一个家庭四五口人,还有个厚的薄的,国家这么大一个摊子,没有点问题那才怪了呢!有了问题不要紧,要紧的是下面有些干部藏着掖着不让上面知道。俺是个农民,掏心窝子地倒倒心里话吧!
现在到处都讲农民多么富裕。鞋大鞋小脚知道,到底富到啥程度,不能光看报纸上写的、广播里说的、电视里演的。俺们村在俺那方圆几百里算是个顶顶好村子。村办企业搞得蛮不错的。那老百姓的碗里还不就是一顿一个菜,粮食富裕了,再换点大米什么的改善改善,也没见哪家顿顿鸡鸭鱼肉。俺们农民感谢党的好政策,让俺不仅吃饱了还可以改善改善,就谢谢党了。不就是个老百姓么?祖祖辈辈种地的,吃饱了肚子,穿暖了衣,农民的要求也没多高。
话又说回来了,可也不能就认为农民就是吃饭穿衣就行了,俺们农民就那么点追求吗?一听说农民富了,就拿城里人的富裕标准来套俺们,好像一富就富上了天。哪是那么一回事呢?这地里又不长金子。就是长金子也经不住那么多名目的摊派。城里人听说农民富了,粮食稍稍长点价就嚷嚷着农民赚黑钱。可俺就不明白,粮食收购价是一分一分地长,农用生产资料咋就几块几十块地蹿呢?农民种地讨个粮食吃,秋后算算搭进功夫钱,能弄个不亏本就算谢天谢地了。顺藤摸瓜,这“瓜”还在于农业投入太少。
记者:您对农业投入少的问题怎么看?
毛丰美:农业投入是中央、地方、农民自己一块干的大事。也不能总怪中央投的少,中央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农业仅仅是其中的一件事。中央在那么多地方需要花钱,给农业的也不算太少。穷日子得穷过,穷糟蹋钱农民恨啊!城里的那些高楼大厦,俺们总觉着该有一部分是不必要盖的吧!一个省里少盖一座星级宾馆不就够这个省一年的农业投入了?
记者:农业投入少,你们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怎么样呢?
毛丰美:这个就别提了,提起来让人伤心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几年都停了。种地不挣钱,农民转到其他行业干,有些好地都荒了。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陈俊生在河南调查棉花生产情况时说
最重要的是落实种植面积
据新华社郑州4月9日电新华社记者马振华、河南日报记者赵克中报道:4月8日,国务委员陈俊生来到河南省南乐县调查研究,了解今年的春耕备播和棉花生产情况。
陈俊生一行来到这个县的张果屯乡、古金楼乡,在田间地头,同当地的干部群众进行了亲切交谈。9日上午,陈俊生听取了河南省副省长李成玉关于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情况的汇报,对河南省在棉花生产上所作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陈俊生说,去年河南总的形势是好的。除了棉花、烟叶减产外,粮食、油料、肉禽蛋等产量都有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大幅度提高。今年棉花和粮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陈俊生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人民生活要保障,一是吃的,二是穿的,二者都很重要。目前粮食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干旱面积大、苗情不好,缺苗短苗,一二类苗少。当前最严重的是棉花问题,对这一点,省、市、县各级政府都作了大量工作,花费了很大精力。总的形势比预料的要好,但也不容乐观。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落实棉花种植面积,河南要确保1400万亩,力争达1500万亩,要抓紧做好棉花播种前的准备工作,要抓好良种供应,对各种农业生产资料要确保供应,不误农时。同时要做好各项田间管理工作,特别是要抓好病虫害的防治,力争今年棉花有一个好收成。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大江南北春耕忙

  黑龙江 绥棱降低农资价格
本报讯黑龙江省绥棱县在春耕之际,降低化肥、大豆种子等农用物资价格,减少农民生产投入。
目前,农用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涨幅较大,货源趋紧。农民备耕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绥棱县制定了限价经营和微利保本经营措施。生资、石油、农机和种子等部门积极响应,多方联系购进货源,千方百计降低购销费用,让利予农民。调整后的化肥经销价格低于外地市场5%。农药、农膜价格不超过上年;需求量较大的大豆种子经销价格低于外地市场10%至12%,其他种子保持去年价格;柴油价格严格按国家指定价格经营。(李耀卿)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大江南北春耕忙

  湖北 罗田提供良种服务
本报讯湖北省罗田县种子公司严把种子质量关,做好售后服务。该县今年共从外地调进早、中、晚杂种子24万多公斤,优质稻种2.5万公斤,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公司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保证种子质量,杜绝了劣质种子进入流通。同时建立“种子发放登记明细表”,进行跟踪服务,销售单位对购种农户的姓名、品种、数量等情况逐一作好登记。公司规定,因种子混杂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而造成的减产损失,由公司根据“明细表”的记载负责向供种单位索赔,当年返回农户。
(肖攀峰)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大江南北春耕忙

  湖南 江永备耕培训技术
本报讯湖南省江永县在春耕大忙时候,出现了涉农部门送技术、万名农民进课堂的喜人景象。
为了夺取今年农业的丰收,县委、县政府领导针对该县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市场知识的状况,在备耕阶段即有的放矢组织技术力量,提供技术培训。县里组织36名农业技术人员,在高级农艺师杨兴华的带领下,巡回传授“早稻旱土耐寒育秧”、“杂交玉米地苗方块育苗移栽”等11项技术。(郑卫平周永桂)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大江南北春耕忙

  河北 乐亭虾池清淤消毒
本报讯河北省乐亭县重整旗鼓,决心重振养虾事业。今年计划养虾5万亩,跟往年基本持平。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确保5月份以后投放虾苗。根据去年的经验教训,他们决定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止虾病的再次发生。突出抓了虾池清淤消毒,目前已完成3万亩,计划到4月底结束。(周建林雷英仁)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靠法规保护 靠投资保障
 烟台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本报讯山东省烟台市以法规制度保护粮田面积,以资金投入保障粮食生产,以科学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取得明显效果。去年,全市粮食总产、单产比1992年分别增长17.3%和23%,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烟台市近年来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为了防止各项非农业建设用地蚕蚀粮田,烟台市制定了《烟台市基本农田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对非农业基本建设占用保护区内的粮田实行“占一补一”或征收粮田保护基金,用于农田基本建设,从而使全市粮田面积多年来一直稳定在460万亩左右。
为了加快对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烟台市开辟了7条筹资渠道:一是市、县财政每年增收的部分留成;二是因农业受灾减产而对乡、村工业减免的税收;三是乡镇企业销售或营业的部分收入;四是不承包责任田的个体工商户的补粮基金;五是农林特产税的地方分成部分;六是乡村企业员工以资顶劳的资金;七是农村集体积累。与此同时,烟台市还制定和建立了粮食收购保护价及粮食风险基金;壮大农村合作基金组织,积极开展农村资金融通业务。(王京楠殷成明)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鸭进鱼塘有“工资”
福建漳浦县石榴镇崎溪村陈亚细承包村里水库养鱼。养鱼就养鱼吧,她又贴出“招鸭榜”:欢迎鸭群进水库放牧,不但不收费,还给鸭子发“工资”。明码实价,菜鸭一茬(约100天)每只倒贴0.6元,母鸭一年每只倒贴6元。
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引得一群群小鸭、大鸭“呱呱呱”地开进了水库,顿时平静的水库充满了生机。陈亚细说话算数,第一年她给鸭群发“工资”3600元,第二年发6000多元,第三年发1万多元,乐得养鸭人合不拢嘴。
陈亚细1991年承包30亩水面搞养殖,大胆地投放了10万尾鱼苗。山冷水瘦,鱼养不肥。她请教书本,请教技术员,于是想出了“雇”鸭进鱼塘。鱼鸭立体养殖,以鸭粪肥水养鱼。第一年就有6000只鸭应“聘”与鱼结伴,结果鸭壮鱼肥,双方得益,当年收获鲜鱼1万多公斤。
去年,她一方面花钱倒贴别人在水库内养鸭,一方面自己也搞多种经营,养母鸭1200只,同时又在水库边建起6间猪舍,养猪60多头。去年,她向市场提供鸭蛋1万多公斤,猪肉1.5万公斤,加上养鱼,全年收入8万多元。
(严利人)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新余钢铁总厂热心扶助贫困老区
本报讯江西省利税大户新余钢铁总厂,自己富了不忘贫困老区,热心帮助莲花县开发矿业,发展乡镇企业。他们这样做既富了对方,又有利自己。
井冈山下的莲花县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但因缺资金、技术,老区人身在宝山不得宝,长期摆脱不了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
最近,新钢总厂领导深入该县考察,通过协商,决定为该县办三件实事:一、新钢总厂今年内优先收购莲花县的铁矿石两万吨,生铁5万吨,无烟煤4至5万吨。实行按质论价,适当让利给莲花县。二、为帮该县开发矿产资源,新钢总厂提供资金100万元,实行补偿贸易,并无偿提供一套磁选铁矿设备和矿石、生铁的化验设备。三、新钢总厂与该县合资兴办一个磁选铁矿,目前已进入筹建阶段。(蒋秋生何灵)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浙江绍兴县为丰富群众的“菜篮子”,建立淡水鱼等生产基地,去年全县淡水鱼产量达13万吨。图为鱼市上的一角。沈标桐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山西省最大的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临猗县在调整产业结构中,主攻小麦单产,稳定粮食总产。今年全县90万亩小麦,由于管理得力,长势喜人,为夺取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图为眉阳镇祁任村农民在给麦田浇水。郭波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