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1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爱国爱乡造福桑梓
——访温州旅港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王国桢
本报记者徐运平
著名侨乡温州地灵人杰。温州人曾以其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令世人刮目相看。同样,许许多多身居海外的温州人也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番番为人称道的业绩。目前,在旅居香港的近3万温州人当中,不乏巨商富贾,更有不少杰出的专业人才。功成名就之后,他们魂萦梦牵的始终是祖国,是故乡。
王国桢,就是其中一位很有名望的爱国商人。1985年,在他的组织下,香港成立了温州旅港同乡会,并把“敦睦乡谊,造福桑梓”作为同乡会的宗旨。
在港岛薄扶林花园住宅区,记者走访了温州旅港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王国桢先生。今年85岁的王老,满头银丝,乡音难改。他用浓重的家乡话,介绍了温州旅港同乡会的发展情况。
王国桢先生70年代移居香港,创立了香港侨联航运贸易有限公司。多年苦心经营,公司生意日益发展,在港打下了立足的根基。近年来,王先生逐渐把公司业务交托给子女,专心组织温州旅港同乡会,立志为家乡的建设尽一份力量。
王先生回顾说,同乡会成立8年来,在团结海内外同乡、增进情谊、为家乡建设献策献力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同乡会充分利用香港的有利地位,牵线搭桥,提供咨询,介绍和鼓励一批又一批港澳台同乡到家乡投资。眼下,温州市“三资企业”中,“三胞”投资额超过80%,还有100多家海外侨胞和侨属投资兴办的侨属企业。其中不少是通过同乡会引进的。
温州与台湾隔海相望,在台的温州人有近6万。早在海峡两岸间接“三通”前,在港的温州同乡会就积极为两地同胞代为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转达信息,仅传递两地来往信件就达数千封。两岸开放探亲之后,同乡会利用香港作为中转地,热情接待回乡探亲、观光的温州籍台胞和赴台探病、奔丧的温州乡亲,在两岸同胞的心上架起了一座充满温馨的桥梁。
王国桢先生身居香江,心系故乡,被同乡们称为造福桑梓的热心人。他除了组织同乡会支持家乡建设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前年遭遇的水灾和去年9月的风灾给家乡温州造成了巨大损失。在王先生倡导下,同乡们纷纷募捐赈灾。将数10万元赈灾款送到家乡。王先生曾多次捐助家乡教育事业,其中一次向温州大学捐款15万港元,作为奖学基金。今年他又为家乡正在兴建的金温铁路捐款5万元。另外,王国桢先生把曾工作过30多年的福建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先后为福建省儿童基金会、福州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省政协俱乐部捐款合计达30多万港元。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已届耄耋之年的王国桢先生,如今每隔几年就想回家乡看看。他深有感触地说:“远离家乡,随着岁月的推移,记忆中越来越深刻的是生我养我的那一方故土。我要在有生之年,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心力。”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海峡隔不断学子心
——中国人民大学与台湾政治大学学生联谊活动侧记
曹富淼
开学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的许多学生还没有忘记不久前他们与台湾大学生的一次愉快相聚。
1月23日下午,台湾政治大学政治学系12名学生由该系副教授黄德北带队抵达人民大学,开始了他们对该校国际政治系的访问及与该系学生的联谊活动。
相识
在中国人民大学资料楼3楼会议室,两岸师生相聚于此,气氛轻松、活跃。远道而来的台湾大学生向大陆学生代表赠送了他们的校徽、系刊。
青年人与青年人的交往坦率、真诚。台湾同学一一做自我介绍,他们是:洪馨兰(女)、林毅明、巫秀淇、张博伟、廖永圣、陈俊良、潘士正等12位。欢迎台湾同胞的有人大国政系宋新宁副主任、陈岳副教授以及91级本科生洪芬、解朝晖、李伯温及93级硕士生饶惠华、曹富淼、陈琪、白艳军等20余人。台湾学生夹带闽、粤口音的普通话和风趣的话语引得大家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人民大学一位研究生的发言代表了北京学子的心声:“见到台湾同胞,我们心情很激动。黑皮肤、白皮肤的外国人我们见过不少,可见到台湾同学还是头一次。我们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我们有一样的语言,是同一个民族,属同一种文化,拥有一个共同的根……”
“观雪”
到大陆、到北京看看是许许多多台湾青年的梦,如今,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这12位同学好梦成真,他们都感到非常幸运和激动。问及对北京的第一印象,一位台湾同学脱口而出:北京好大哟!满漂亮的!台湾大学生活泼、开朗,有时也带着执著、认真。“在台北就听说北京常下雪。我们从未见过雪,所以这次赶在冬季来北京,还想亲眼见见雪,亲手摸摸雪。”可惜天不作美,一场大雪已过去多日,他们只见到了树下的零星残雪。为了弥补遗憾,人民大学的同学专门把台湾大学生带到了学校溜冰场。人大附小的孩子们正在那里上滑冰课,进行“封闭式训练”,台湾朋友羡慕地望着他们,童趣大发,手舞足蹈。
迟到
次日下午,按照约定,两岸大学生在王府井东来顺饭店品尝北京名吃“涮羊肉”。
上午11点钟,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便赶到东来顺饭店外边,但过了12点却还不见台湾学生的影子。大伙非常着急:中午车多路挤,是不是堵车了?
12点半,一辆中巴才载着台湾师生来到。黄德北博士很是道歉:学生们头次来北京,很新鲜,什么都要看,都要拍照,在颐和园玩得没个够;有的学生还跑到冰湖上玩,喊都喊不上来,所以迟到了。对于台湾大学生来讲,收获此刻比礼节更显重要,他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快乐,七嘴八舌:“颐和园的长廊好长哟!昆明湖的冰好厚,居然载得住那么多人!”酒过三巡,菜上了几道,分别的时候就要到了。昨天没留地址的同学抓紧打开笔记本、通讯录。两天的交往,时间虽然短暂,但两岸学子却通过沟通,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此时一别,何日何地再相见?盼祖国统一、民族富强,这是两岸大学生的共同心愿。但愿有一天,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目光投向大西北”
金呜
1993年初,当沿海各省再度掀起外商投资热潮,香港一洲集团董事长庄永竞先生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振聋发聩的疾呼:请把目光投向大西北。一年来,庄先生走访了西北5省的山山水水,在新疆霍尔果斯,一座地垮中哈两国、投资1.5亿元人民币的国际商贸城正在拔地而起。
为什么当外商纷纷云集牧区和东南沿海各省,炒地皮、炒房子、投资办厂,您却偏偏要到偏僻、贫困、经济发展较慢的西北来呢?
庄先生说:“中国是个地域辽阔、经济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及历史和现实发展条件的不同,各地区在发展的初期存在差异和不平衡是正常的。中国政府在确定东部沿海各省稳步的发展基础后,必定会把扶植西部发展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来抓。而且,随着东南沿海地区外商投资的日益增多、竞争的日益激烈、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的上升,外商的投资收益率也会随之下降,这时,他们也自然会把投资目标转向西北。因此,对于开发中国西部的先行者来说,最大的恩惠,除了能较早较多地享有各种优惠条件外,最重要的是,谁先开发、谁就掌握了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权。谁先进入市场,谁就有可能占领有利的地形,并掌握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谈到投资大西北,笔者问庄先生最看重大西北的是什么,庄先生说,他最看重的就是大西北的资源潜力和市场潜力。
庄先生指出,大西北是中国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尤其是石油、煤、稀有金属,其储量差不多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地大物博,名副其实。大西北有上千公里的边境线,与哈萨克斯坦、蒙古、阿富汗等8个国家接壤。目前,仅新疆就已拥有14个对外开放的内陆口岸。事实上,大西北已成为中国以及其它地区进入中亚的跳板和转口货物的集散地。
庄先生特别强调指出,无论大西北还是与之相邻各国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消费的市场非常落后,消费品市场的空白点比比皆是,在这里发展商贸和出口加工收益潜力巨大。可以说,投资大西北不仅可以开发和占领中国西北地区市场,而且对于开发中亚市场,走向欧亚大市场,都是一个带有战略性的投资,是一个具有国际性的投资。
说到开发大西北的好处,庄先生总结说,在这里投资可以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益。“四两拨千斤”,从办企业的角度来说,即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经商不仅是赚钱”
何建新楚宏
在江苏省无锡市湖滨饭店临湖的一间房间里,一幅彩色的地产规划图吸引住笔者的目光。
这是香港泰德集团董事长陈平的下榻之处。在此之前,笔者已久闻陈平大名。他在北京投资兴建生态系统工程,成功地把污水处理这一贴本的市政项目变为盈利性的工业企业。1992年下半年,他又把投资的目光转向华夏第一县——无锡县,发展房地产事业。
陈平曾经是上海、北京等地科研单位搞国际战略研究和新产业对策研究的专家。1990年赴香港创办泰德国际有限公司。在东欧、独联体和美国等地创业有成之后,他还是把投资方向瞄准中国大陆。更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陈平搞实业,几乎就是他学术研究的自然延伸。这个曾经著有《社会生态学》一书的高级研究人员,把商海当作试验田,继续探寻他的社会生态理论和社区文化理论。陈平对笔者说:“许多人都说我投资开发项目像在做梦,尽是些前所未闻的事,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我开发一个,成功一个,把梦都变为现实,不是能让中国人生活得更好些吗?”
“经商不仅是赚钱,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
在无锡县南桥村建造一座泰德新城,是陈平的又一个“乌托邦”之梦。
陈平多年前曾在无锡县搞过乡镇企业改革调查,他从那时起就坚信中国经济掀起下一轮高潮将在长江三角洲,于是1992年下半年,他决定投资房地产事业时,就看中了濒临太湖、地处无锡城郊结合部的这块土地,去年8月,他与当地政府签订了432.6亩土地批租合同书。投入如此巨大的设计力量,陈平要在无锡县建造怎样的一座“天堂”呢?陈平说:“我要努力重塑中国正在逐渐失落的街区文化。”陈平说,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屡受西方入侵,西方文化对华侵略也很猖狂,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对中国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而渐渐地模仿西方文化。在西方文化中,个体的位置很重要,因此西方人在居住区内少有往来,但西方有俱乐部会所等社交区来弥补人际交往的不足。而在中国文化里,居住区构成街坊,邻里之间互相串门,形成邻里文化。可是近几年,全国普遍建筑火柴盒式的新村,邻居之间如同陌路,人们生活在一种孤独的环境中,没有社区文化空间,久而久之,人们的社会责任感、道德义务标准容易下降、堕落,陈平说:“通过小区建设,来创造一个邻里共享空间,这就是我规划蠡湖泰德新城的总体设计思想。”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北京台资企业协会庆祝成立四周年
本报讯台商在大陆成立的第一个民间团体——北京台资企业协会3月24日在北京庆祝成立4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台盟中央主席蔡子民等出席庆祝会。目前,在京投资台商已逾千家,近1/5的企业加入了协会,该协会拥有个人会员近百名。协会成立4年来坚持以企业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为台资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仅1993年协会有关领导就走访企业几十家,解决重大问题、困难上百个。(晓方)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全国台资企业产品交易中心将在京兴建
本报讯第一个全国台资企业产品交易中心(简称“台资企业商城”)将在北京怀柔城畔兴建。
1993年末,全国台商投资项目已超过2万项。“台资企业商城”将建设成为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一流、集中展示和销售全国台资企业产品的现代交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台资企业商城”计划占地1600亩,第一期规划建设用地400亩。(云伟)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上海广告到台北
本报记者 郑宏范摄于台北忠孝东路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香港的古玩街市
香港有一条长不过数百米的嚤啰街,两旁的古董店却有几十家,当街而摆的地摊更是不少,经营的古董古玩林林总总,从钱币、器皿、字画、家具、玉器、饰物到佛像,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中外游客和古玩爱好者前来观光和购物的众多。
两位西班牙游客在香港嚤啰街的一家古董店购物。双方语言不通,讨价还价得通过电子计算器进行(下图)。新建的嚤啰街中心是进行仿古工艺品、仿古家具生意的现代化商厦,内有不少公司都从事转口买卖。从大陆运来的家具,卸下汽车很快就被装进集装箱发往世界各地了(左图)。新华社记者 傅建民摄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保护鼓励台商投资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浙江
  吸引台资以产业升级为导向
本报讯近几年,台商投资在浙江省的外贸领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1994年会有更大发展。据指出,该省未来吸引台资将以产业升级、加工出口为导向。
曾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的浙江省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马光武近日指出,由于浙江是个“能源小省”和“空间小省”,因此,未来吸引台资的重点将是以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加工出口为导向,发展附加价值高、技术密度高、污染少、耗能少、耗料少的“二高三少”产业。
一、鼓励投资能源、原材料、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马光武表示,目前急需引进外资的大型项目有宁波——台州——温州和杭州——金华——衢州汽车专用公路、杭州国际机场。有装机两台100万千瓦的三门核电厂,装机4台60万千瓦的浙江沿海电厂一厂、二厂,装机两台50万千瓦的温州电厂二期工程。
二、鼓励通过引进台资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以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提供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的先进技术、设备。
三、鼓励投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高产品加工深度、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和产品附加价值的项目。
马光武表示,鼓励投资的行业是,农业:包括开发性农业、精细农业和创汇农业;石化工业:以进口石油为原料,进行后续加工,并发展精细化工产品;钢铁工业:利用深水港之条件,以进口矿石或废钢铁为原料,进行冶炼和加工;建材和非金属矿工业;电力、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产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出口轻纺业等。(浙台办)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保护鼓励台商投资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山东
  欢迎更多台商投资依法保障台商权益
本报讯山东省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刘鸿喜表示,去年鲁台经贸合作大步发展,他透露了该省今年引进台资的新举措。
刘鸿喜说,去年来山东的近5万名台胞中,工商经济界人士达2.1万多人。去年全省新批台资项目1154项,总投资额18.1亿美元,合同台资额9.4亿美元,分别是上年的1.8倍、1.4倍和1.5倍。截止到去年12月底,全省已累计批准台资项目2140项,总投资额38.2亿美元,合同台资额18.1亿美元。从去年的情况看,台商投资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方式更为灵活多样,已开工投产的台资企业多数效益较好,能够盈利。台商企业明显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台商来鲁投资的信心和热情。不少台商继续追加投资,扩大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
他指出,台资企业的增加与发展,对于山东更快地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壮大山东省的经济实力,加快全省改革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步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刘鸿喜表示,山东省今年将继续把对台经贸工作放在首位,抓出新成绩。
首先,进一步加强对台经贸工作,拓宽思路,争取今年鲁台经贸有新的突破。最近将邀请在山东投资较多的台商举行一次大型座谈会,听取意见,了解情况。还将着手与省经贸部门联合组织部分行业,围绕重大技改项目,开展对台招商引资工作。
其次,协助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认真解决吸引台资中存在的问题,抓紧建设投资区,在有计划、多渠道、多层次地吸引中小台商来鲁投资的同时,欢迎更多的台湾大商社、财团企业来鲁投资。
第三,积极配合业务部门向政府反映台商的正当要求,并采取有效措施,依法保障台商投资的正当权益。在台商比较集中、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成立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协助办好现有台资企业。
另外,加强咨询服务工作,成立鲁台经贸服务中心,做好台胞接待工作,协调各地对台经贸服务机构,形成全省范围内的咨询服务网络,开展工商征信等活动,更广泛地为台资企业,为招商引资服务。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保护鼓励台商投资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四川
  交流有望增多出现“黄金时期”
本报讯四川省台办主任李锡炎新近对记者发表了今年该省发展对台经贸合作及其它事务的新打算,并预测该省今年可望在对台经贸、科技与文化的交流和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出现“黄金时期”。
李锡炎主任说,近年来四川省的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投资四川的台商已日渐增多。去年台资企业在四川呈加速发展势头,全年新增台资企业426家,使全省的台资企业达到800家,协议总金额8.5亿美元,其中台资5.21亿美元。
李锡炎告诉记者,台商在川的投资已由投资于单一项目转向成片开发。在成都台商工业开发区,成都市政府和台商近期将共同投资开发1000亩土地;由台商投资开发、占地1.1万亩的“剑南春国际工业城”,目前台资已到位280万美元;此外,国际华商集团已拟定了“天府开发计划”,将投入较大数额资金,进入四川市场。
李锡炎认为,这一趋势的出现,与台湾大企业、大财团投资四川,带动台商来川投资,使后来的台商“登陆”信心增强不无关系。
他介绍说,台湾某企业集团,目前已注册4000多万美元在四川省乐山市、温江县、新都县兴办企业。中信纺织公司、太平洋集团等大企业也纷纷进入四川,使台商在川投资逐步向纵深发展。
李锡炎表示,四川今年将争取使该省的合资企业突破1000家,协议金额达到10亿美元。同时继续发挥全省近百万台属的优势吸引资金、兴办实体,使台属企业超过4000家。
李锡炎告诉记者,四川省今年将重点搞好成都台商工业开发区、“剑南春国际工业城”等成片开发项目的招商工作,一方面进行对外招商引资,另一方面拟进行一些小型招商洽谈会,把台商请进来。目前已有部分项目正在洽谈中。(杨杰)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保护鼓励台商投资促进两岸经济发展

江苏
  借助台商加入推进“科技兴省”
本报讯“科技兴省是江苏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高科技产业将得到支持和发展。去年,江苏省新批台资企业数和吸引台资额的增长幅度迅速上升为大陆各省之首,因此该省拟借助于台商加入这一战略。
江苏省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蒋孝文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象地描绘了台资在1992和1993年的飞跃发展,又引“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来形容台商在江苏已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并进,一二三产业同上”的全新态势。
在谈到江苏“科技兴省”的战略目标时,蒋孝文表示了希望同台商发展合作的愿望。他说,目前江苏共有70多所高等院校,1000多家科研生产联合体,15万名各类科研人员。台商可投资进行高科技项目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特别是微电子、大规模集成电路、生物工程和新型材料等项目方面的合资合作,相信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同该省一道携手走入国际市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