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美术)
专栏:艺海撷英

  以“情”带声用“心”演戏
——记评剧演员宋丽
刘梦岚
早就听说沈阳评剧院有个宋丽,人称“金嗓子”,功力不凡。一些戏剧行家对她的整体表演评价甚高:“水灵、纯净、甜润,没有杂质,像东北通化葡萄酒那么醇美,真是醉人!”
今年在沈阳和北京两次观看了宋丽主演的新剧目《秧歌情》,方知此话并不夸张。宋丽身材颀长,扮相俊美,往台上一站,光彩照人!开口一唱,那甜美圆润、韵味醇厚的声音,仿佛是有磁力的金属发出的,令人叫绝!
在《秧歌情》中,宋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追求真善美、勇于为传统文化作出奉献的农村妇女蝴蝶的形象。为了挚爱的秧歌事业,蝴蝶不得不舍弃与秧歌会首李大嚷嚷的爱情,违心地嫁给富商刘二宝。这中间,人物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感情的冲撞和精神的升华,都被宋丽以细腻、生动、传神的演唱和表演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庙前扭秧歌日升月降,扭弯了月亮扭碎了星光……”娘娘庙中这一大段独唱,集中展示了蝴蝶矛盾复杂的内心情感和大胆泼辣的性格,宋丽几乎调动了全部情感,唱得撕心裂肺、委曲尽情,令人心颤,催人泪下。
场上掌声不断。演员动情处观众席里也发出嘘唏声。我身后一位老人一直随演员击掌哼唱,陶醉之极;旁边几个小青年交头接耳:“敢情评剧还这么好听,不比通俗歌曲差啊!”戏剧家李超观后兴奋不已,填词赞宋丽:“金喉美韵腔圆润,唱念胜莺声。迷人魂恸,塑绘端正,形象峥嵘。”
宋丽何以有如此迷人的魅力?知她者莫过导演杨晓彦:“宋丽的成功在于她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宋丽并非梨园世家出身,父母都在工厂工作。她13岁考入沈阳评剧院少艺班,天赋的好嗓子和扎实的基本功使她很快脱颖而出。17岁时因主演《小女婿》而一下子走红。此后又主演了《穆桂英挂帅》、《白蛇传》、《宝玉与黛玉》等20多部戏。但她并不满足于当主角、挂头牌,她要创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她虚心向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等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学习,悉心体会各位老师的技巧和经验,汲取各派的艺术营养。经过20年的潜心揣摩、探索和实践,她终于创出了自己浓郁、清纯、婉转的演唱风格。她的演唱,既有师长传授的韵味,又有自己的技巧,可谓“无腔不新,又无腔不熟悉”。
宋丽告诉我,每场戏演下来,她都感到“心累”,因为她是用“心”去演戏。
1991年在扬州举行的全国戏曲现代戏观摩演出中,宋丽主演的《山里人家》引起轰动,女主角秋凤把本不爱看评剧的扬州观众都给迷住了。宋丽因此获得了这次演出的优秀表演奖和文化部的“文华”优秀表演奖。可观众哪里知道,为了演好秋凤,宋丽付出了多少心血!秋凤与她过去扮演过的人物性格差异较大,为了不重复过去,她反复揣摩秋凤的性格,深入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情”带声,把一个纯朴善良、渴望新生活的女性那复杂内在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展示给了观众。
蝴蝶这一形象的塑造成功,是宋丽在艺术创作上又一新的突破。蝴蝶又不同于秋凤,她大胆、泼辣,心中燃烧着一团火,但现实却让她欲爱不能,痛苦无奈。这种复杂的性格在表演上难度很大。演温了,人物性格出不来;演火了,则嫌过分和造作。当时这出戏要赶在9月初沈阳市艺术节上演,时间短,天气热,她与导演和剧组人员一起,连续多日“摸爬滚打”,反复研究、分析蝴蝶的性格,进行人物的再度创作,又一次次地修改、加工,终于找准了感觉。在蝴蝶身上,宋丽着力突出了一个“情”字。她把蝴蝶的爱与恨融进唱词的一声一句,融入动作的一招一式,演得不温不火,生动感人。前不久,在全国评剧新剧目交流演出中,宋丽又因“蝴蝶”的成功塑造获得了优秀青年演员奖。 前几年,有朋友劝宋丽:“就凭你的嗓子,改唱通俗歌曲准能挣大钱!”宋丽还真有点动心,她唱的不比眼下一些红歌星差。但一想到为之奋斗了20来年的评剧艺术,她又犹豫了。评剧老前辈把振兴评剧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这一代人身上,她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能为评剧事业奋斗献身,挣钱再少生活也充实,精神也富有。从此,她更坚定了植根于评剧土壤的信念,唱歌成了她的业余爱好。
高尔基说过:“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宋丽有天赋的好嗓子,但这“火花”是靠了她20年的辛勤劳动、执著追求才燃烧成“熊熊大火”的。宋丽出了名,成了国家一级演员,在省、市演出中多次获奖,还获得过6次全国大奖,其中就有文化部的“文华”奖和第九届梅花奖。可贵的是,在荣誉面前,宋丽并未昏了头,她还是那么谦虚、上进。她知道,这荣誉来得不易;她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她要让艺术的“熊熊大火”一直燃烧下去,就像《秧歌情》里唱的:“化作一片霞”!(附图片)


第8版(副刊·美术)
专栏:中原奇安特杯“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选评征文

  爱国主义的时代高歌
刘新风
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入选影视和戏剧中,有很多作品对昂扬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热情讴歌。这些入选作品,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有几方面特点引人注目。
这些作品,大都通过特定背景与环境的设置、铺垫和衬托,对爱国主义精神加以强调、强化。在话剧《十三世达赖喇嘛》中,土登加措所面临的是英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反动势力的卖国行径。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发出了“纵然男尽女绝,亦不甘心门户让人”的呼声,认定“吾民希求者,即中国之真正和平统一”。在电影《东归英雄传》中,土尔扈特部族首先是忍受了沙俄近200年的残酷奴役,同时又面临着沙皇鹰犬的毁灭性围追堵截,最终完成了那场气壮山河的千里东归、部族迁徙。在电视连续剧《侨魂》中,陈嘉庚也正是目睹了在异族侵凌之下国势日衰的惨景才真正认识到“富国必须先启智”,而不惜来“替国家雇人读书”的。这些特定背景与条件,不但是故事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动力,而且也为爱国主义情操的弘扬做了最有力的情绪铺垫。
这些作品,多以中华民族内部民族关系的处理为切入点,高扬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旗帜。这方面,《十三世达赖喇嘛》一剧表现尤为突出。十三世达赖土登加措虽曾一度产生过错误认识,但在最后观念终于得以澄清。在中华民族与英国侵略者的民族矛盾面前,他几经斟酌,反复权衡,终以民族大局为重,做出了有利于祖国统一的历史性抉择。电影《东归英雄传》中的土尔扈特部族也曾长期流徙异邦,但是当他们一旦不堪忍受外族欺凌、选定回归祖国怀抱之路的时候,那种迷途知返、百折不回的意志便更显得坚定执著、可歌可泣。这些作品的处理,并没有把故事结构在僵死的平面上,而是代之以立体空间感、历史纵深感的戏剧化处理,从而使其更加真实,产生了令人信服的力量。
歌颂民族文化传统的灿烂、悠久及其强大的凝聚力,从而体现出强烈的、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爱国主义题材入选作品的又一特色。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勇敢善良,中华民族绚丽辉煌的艺术传统,体现在藏王使者录东赞(藏戏《藏王的使者》)、维吾尔族王妃阿曼尼萨罕(电影《阿曼尼萨罕》)和具有象征意味的妈祖林默娘(歌舞剧《妈祖》)等人身上,凝聚在“十二木卡姆”那样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这些作品无不是创作者们爱国主义激情的迸发与奔泻,无不是由他们所代表着的广大人民对强大统一的伟大祖国的无限眷依与礼赞,无不充溢着感人肺腑的赤子之情。这种赤子之情在电影《凤凰琴》中,转化成了几位民办教师“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的崇高人生境界形成的动因与基础,为他们、乃至更多的人们所虔诚地信奉着、小心翼翼地珍藏着、努力实践着,倾尽终生,无怨无悔。
(作者单位:中宣部文艺局)


第8版(副刊·美术)
专栏:艺术品评

  古塔之魂
——话剧《古塔街》观后
叶廷芳不久前,实力雄厚的沈阳市话剧团晋京演出大型无场次话剧《古塔街》(李杰编剧、苏金榜导演),受到好评。它描写了关东某古城一条街在改革开放浪潮推动下推倒重建前夕的人情世态,借以表现关东人民的生命活力和他们走向未来的信心与艰难的步履。该戏颇含哲理,让人领略到浓烈的人生韵味,因而具有“人学”的品格;它又富于民俗情趣,因而又具有文化品位。
“古塔街”,顾名思义,因一古塔而得名。这座塔像一位历史老人,是这条千年老街兴衰荣辱的见证,蕴含着老街人一种牢固的凝聚力。
然而,活跃在古塔下的人物普普通通,尤其是编导着重介绍给观众的那些人,更是来自社会底层,而且都遭遇过命运的袭击。但仔细看,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个明显的共性:身微而人不俗,一不为金钱活着,二不趋炎附势,而且,身处逆境,都有抗御命运的内在能力。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位名叫神瘸子的修鞋匠。他在战争中失去双腿,本来并不缺少荣耀的境遇,但他甘愿以修鞋为业。他饱经古塔街的世事沧桑,在心里写下一本关于做人的书:“我活着,让别人活得方便”。他处世达观,但对一切不义和丑行却十分尖刻,而对一些身份比他低微、处境比他艰难的人却表现出父兄般的宽厚,他甚至盼望着古塔街的高楼大厦盖好后,“租个场子,让方圆五百里的残疾人都来”!这个“大写的人”,堪称古塔街的脊梁,与古塔同辉。
另一个别具光彩的形象是毕月花。日伪时期,在古塔街沦为烟花巷时,她与之同陷苦境,后与一个叫谭笑生的侠义青年相爱,并被对方用四十两黄金的血汗钱救出。不料谭因抗日之举被迫流亡海外。她仍一心苦恋着对方,并用当年谭氏给的四十两金子重修了古塔,自己则以拣破烂为生,年年月月,积累了大量的钱,最后都给了流浪儿小石头。如果说,当年的四十两金子赎回的只是她的肉身,那么这几十年的汗水足以洗去她昔日的耻辱,夺回自己的尊严了。所以,当命运再次打击了她的时候(她得知苦等了五十年之久的海外情人已另有所属),她已能应付自如: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对方的怜悯,继续推起她的垃圾车……
秉性正直、大事不傻的段傻子的形象也是至为动人的。他曾因与筱桂香表演“二人转”而与之相爱甚笃。曾几何时,女方离他而去,他却深陷情网,始终不醒,在无穷的回忆和幻想中岁月蹉跎。
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被关东黑土地的肥沃水土所养育,受当地粗犷强悍的文化精神所熏陶,生命中蕴藏着一种不屈的内在力量,在同命运的毕生搏斗中表现了动人心魄的悲壮,不愧为精神的强者。他们的精神便是古塔的灵魂,是古塔街的生命绵延不绝的泉源。


第8版(副刊·美术)
专栏:艺苑短波

  潇影推出新片《朝前走莫回头》
潇湘电影制片厂推出的新片《朝前走莫回头》通过描写星洲玻璃厂新任厂长龙波在推动企业内部机制改革过程中所引发的矛盾冲突及面临的难题困惑,展示了改革大潮中种种人物的心态和人生价值取向,从而揭示了改革的艰难和必然。( 文一)


第8版(副刊·美术)
专栏:艺苑短波

  《水——生命之源》投拍
一部以揭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严峻的危机——水的危机,唤醒人们节水、爱水、保护水、保护环境的意识的大型电视系列专题片《水——生命之源》最近拍摄。
该专题片由国家环保局宣教司、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环境报社、国家建设部电教室等单位联合摄制。(华秋)


第8版(副刊·美术)
专栏:

  一次美的盛会
——写于“兴集杯”结束之际
凌月
本报文艺部和北京市兴集房地产开发公司联合举办的“兴集杯”书法大赛开办以来,全国各地的书法作品雪片般飞来。参赛者从4岁幼童到91岁老翁,各界人士约有1.1万多人,其踊跃程度,为本部历次征文活动所仅见。这说明,书法确是我国2000多年来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源远流长,具有强大、深邃的审美感染力,书法活动因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中国书法是汉字外在形式的艺术表现,百分之百的中国特产。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每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演变,无不给书法艺术打上烙印。秦碑力劲,汉碑气厚,唐人重法,宋人取意,各自形成了典型的时代风格。元摹唐仿宋。明追其后略有发展。清代异军突起,群芳争艳。民国沿袭晚清,于右任博采众长,蔚成大家。新中国成立之后,更是书家辈出,呈现了新的繁荣局面;这次参赛作品,从总体上看,特别显示出新时期以来书法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强烈的革新精神。
凡是艺术,都内涵美的质素。康有为总结了书法美的十项原则,即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异,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这个提法未必十分精确,但无疑是开一代书风的宣言,影响很大。黄宾虹则把问题往前推进一大步,直接深入到书法艺术的核心部位——笔墨运用。他谆谆教导林散之:“用笔有所禁忌:忌尖、忌滑、忌扁、忌轻、忌俗;宜留、宜圆、宜平、宜重、宜雅。钉头、鼠尾、鹤膝、蜂腰皆病也。凡病好医,唯俗病难医。”其实宾虹老说的五忌,尖、滑、扁、轻,最后必然归结为一个“俗”字;五宜结果必然是“雅”。雅,不正是康有为总结的“十美”么?!以上所说,实际上就是这次书法比赛中我们取舍的标准。
书法姿态各异,繁简有别,但其基础都是相对固定的单位图画,所以每个字的形态结构十分重要。文字是以线条来表现的,纵横驰骋、变化多端的线条,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造型美,能够超越形似直追神韵。当然还得加上合理、巧妙的布局,才能成为一幅精美的书法。为此我们请了几位国内优秀的书法家作为“特邀”代表,发表他们的作品,仅为书法爱好者作点示范,别无他意。
书写作品,看来似不经心,援笔立就,实际上是把长期的生活积累、精微的观察和丰富的感情体验作了高度概括和抽象,凝聚在短暂的一挥之中。但这一挥,却全方位表现出书法家的思想品格、才情志趣、生活经历乃至文化修养。来稿中,我们看到不少作者缺乏的恰恰是这些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现在有些书法爱好者,不注重基本功训练,喜欢走捷径,连楷书、行书都写不好,一上来就“狂草”。把书法艺术看得神秘高不可攀固然不对,看得很容易则可能一事无成。
我们发现,来稿中写得好的或比较好的,不少是二三十岁的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他们的作品,或强调观赏的视觉效果,风貌独异;或者超越传统法度,突出主观的内在感觉,类似抽象画作适度变形。表现形式多为行书中注入草意、篆意、隶意,以拙代巧,雅朴,随意,粗看不成体统,细看别具神韵,充满灵气,经得起推敲。这种现象,虽然古已有之,颜真卿的《裴将军诗》“以隶为行草,散藻漓华,气息高远浑穆”(林散之语),但那只是个别现象,不像今天这样普遍。这实际上是现代观念的折射,即人们常说的“笔墨当随时代”。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来稿,从他们的笔姿势态所表现的美学体验及其艺术价值,并不逊于已经选发的作品。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如篇幅过长、过大、字太小、用纸成色会影响制版效果,或者引用古诗有误,或者来稿时间太晚等等,我们都只能表示遗憾了。这些未入选作品的作者不少很有灵气,前程未可限量。我们感谢他们参赛的诚意,也希望今后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


第8版(副刊·美术)
专栏:

  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开幕
港澳台作品邀请展同时在京展出
由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于十二月二十七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第八届全国美展港澳台作品邀请展》也同期展出。四百九十八件优秀作品和一百三十三件港澳台画家的作品,显示了近五年来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繁荣景象和多样化的新面貌。
这些获奖和优秀作品无论从题材、风格、样式、技法上,都体现了当代中国美术创作新面貌、新进展,包容了目下美术创作在更为宽泛的写实领域探索与实践的结果。还值得一提的是借鉴现代艺术手法和综合材料的运用,表明了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转型期努力体现传统的、民族的、时代的和个性的颇具实力的潜在力量。
可以说,此届展览将预示着一个新时期美术的走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考、探讨的机会,对于中国美术的繁荣发展将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将于一九九五年一月八日结束。


第8版(副刊·美术)
专栏:

杜甫绝句(行草)张涌峰(江苏)(作者单位:中国五矿总公司连云港办事处)


第8版(副刊·美术)
专栏:

隶行王建冬(江西)(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电瓷厂)


第8版(副刊·美术)
专栏:

行草王家琰(安徽)(作者单位:安徽省博物馆)


第8版(副刊·美术)
专栏:

楷书梁炳伦(广东)(作者单位:广东省三水市华侨中学)


第8版(副刊·美术)
专栏:

隶行王性柏(江苏)(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书法家协会)


第8版(副刊·美术)
专栏:

秦立生现为唐山工人医院美术摄影师。他经过多年的探索,创造出一种彩拓画,其作品具有迷离莫测的肌理和油画一般的光感与浑厚。上图《岁月》是作者今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中的一幅作品。


第8版(副刊·美术)
专栏:

蝶画新品
青年画家李进学对蝴蝶情有独钟。他入森林进草地,创作出一批构思新奇的蝴蝶画新作。他的蝶画今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引起观众浓厚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