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周末)
专栏:天南地北

  GPS布达拉宫行
向虎雏
这些年,携着GPS卫星定位仪,到过许多神奇、美妙的地方:大兴安岭密林、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极长城站……今年秋天的世界屋脊之行,又使现代高科技GPS与古老的布达拉宫结下不解之缘。
车离贡嘎机场,一驶入拉萨河谷,但见山峦雄浑,原野秀美,突兀于红山上的布达拉宫金顶生辉,气贯苍穹。它始建于1300年前唐蕃友好往来时期,重建于300多年前祖国统一的中兴时期,是举世闻名的海拔最高又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我忘却了妻子和女儿关于首次进藏先要静卧休息的叮嘱,放下行囊就情不自禁地穿过身披火红色袈裟的喇嘛和手捻骨质串珠的善男信女,匆匆走近布达拉宫,心想若能为这一圣殿有所奉献,则是人生一大幸福。傍晚,高山反应袭来,险些贻误次日拉萨GPS培训班的开学。
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时,从一家地方报刊上读到布达拉宫高117米,西藏自治区测绘局长次仁土登证实是有这种说法。我俩不约而同地决定,培训班的实习内容就是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精确测定布达拉宫的高度。
年近花甲的布达拉宫接待科长嘎玛依稀回忆起,1977年宫内管理人员曾采用绳索分段丈量的方法,测量过金顶的高度,这可能是117米的来由。但究竟从山下何处始,丈量到宫顶何处止,均无文字记载。他领着我们登上香客和游人禁区的楼顶,我俯瞰拉萨全景,抚摸着身旁一座座历代达赖灵塔光彩夺目的金顶,仿佛看到松赞干布金戈铁马、平定雪域、迁都拉萨、“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去迎娶大唐文成公主的英姿,分明感受到历史脉搏的颤动。通过认真踏勘,大家一致认定位于法王洞和观音殿西侧的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灵塔金顶上的拒雀尖为全宫殿的至高点。但如何将GPS天线架设在形如避雷针、用于驱逐乌鸦麻雀的拒雀尖上却是一个难题。
9月13日,小雨初霁,祥光普照。学员们怀着热情参加布达拉宫GPS的实测。边巴副局长带着GPS圆状天线率先攀上七世达赖灵塔用黄金铺就的金顶,他们首先采用捆绑式固定天线法,继而又启用在拒雀尖上再造简易平台的第二套方案,均未成功。与我同行的年轻副教授刘国辉见状,索性一跃坐在莲花瓶座上,左手抱住瓶颈,右手高高托举天线开机作业。蓝天下,金顶上,他犹如一尊用身躯铸成的脚架。时间在一秒一秒的流逝,远处可见余烟袅袅的大昭寺,近处可闻打“阿嘎土”的踏歌声,为了采集更多的卫星数据,刘国辉用同一种姿势坚持挺立了半个小时,终于将拒雀尖的高程引下了山。
如果说布达拉宫的至高点是唯一的,则其高度起标基准的选择是多解的。以山下陈旧的山门或者第一级石阶作为基准虽然囿于红山小块范围,在定义上还是严密的,但凸现不出布达拉宫在人民心目中的作用和地位。且这一带杂住不少居民,据说明年将进行大规模拆迁和施工,实难找到便于永久保存测量标志的场所。专家们经过详细调查,反复比较,一致认为以国家点黑拉70号作为布达拉宫高度的起标基准是最佳选择。黑拉70号的水准资料不仅历来代表拉萨市的法定海拔高,而且是川藏、青藏公路的零公里起标点,通过这两条长达几千公里的“彩虹”和“金桥”,把布达拉宫的福音送到远居西南、西北地区广大藏民的心坎上,把北京和拉萨连起来。我们在布达拉宫院墙内、红山脚下某处,终于找到了固定在基岩上的黑拉70号,学员们欢呼雀跃。他们抚摸着标志中心,仰望高耸的金顶说,从七世达赖灵塔金顶拒雀尖到黑拉70号的高度差,完全可以客观地描述布达拉宫的高大挺拔。
布达拉宫GPS实测分四个时段紧张有序的进行,每时段平均作业时间为40分钟,均可观测到4颗以上卫星。卫星在空间分布均匀,图形强度良好。经全网数据处理,求定七世达赖灵塔金顶拒雀尖海拔高为3763.736米,从而科学地定义和测定布达拉宫高度为115.896米。
作为普通的科技工作者,能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精确测定布达拉宫的高度,其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为此,我们受到最高礼遇,当接过珍贵洁白的哈达时,我惊讶西藏人民的聪明才智,他们不仅营建了布达拉宫这颗灿烂明珠,而且能利用绳索丈量的原始手段,居然测得具有一定精度的117米高度值。
祝布达拉宫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第8版(周末)
专栏:百家艺话

  也谈《红楼梦》
冯其庸
《红楼梦》校注本初版于1982年3月,距今转瞬已12年。这本书初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和专家们的欢迎,也得到了不少指正。
这12年的岁月,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当时确定的几个原则是正确的:一是我们选择的底本——庚辰本,确是一个学术价值很高,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珍贵本子,我们以此为底本,就使这个校本有了很好的基础;二是我们确定的校勘原则(详见《校注凡例》)也是正确的,这样就使我们的校勘工作做到了审慎和准确,不至于随意改动底本文字,继而较好地保持了原本的历史面貌;三是我们确定的注释原则(见《校注凡例》)也是切合实际的,对象适中,繁简得宜,因而使得本书避免臃肿烦琐之病。
但是,学问是无止境的,“红学”更是日新月异,这十多年来“红学”研究已有了长足的进展,不少重要的专著相继出版了,不少重要的论文陆续发表了,还连续发现了有关曹雪芹家世的文献和实物。在《红楼梦》的名物考订上,也有不少的进展。对照我们的校本,就感到有了历史的差距。为了对读者负责,对我们的“红学”事业负责,我们深深感到有对本书作一次全面修订的必要。于是,趁此书再版之机,我们就着手这一新的繁重工作。
此书初版是由《红楼梦》校订组先作出初稿,然后由校订组和注释组反复修改定稿的,其详细情况请见初版的《前言》。现在全面重新整理、重新校注时,不可能把原有的人都邀请回来了,幸好初版定稿时的三位同志:冯其庸、吕启祥、林冠夫,都还在原工作岗位上,因此本次的校注,即由他们三位负责:由冯其庸总负其责,林、吕二位分别作校注的具体修订工作。
关于注释的修改和增补,计新增注释87条,补充和修改原注165条,其余所有注释,共2401条,从内容到文字也重新作了一次审核认定;在校勘和标点、分段方面,重校的文字为数亦不在少。特别是此次重校过程中,仍用各脂本仔细复核,所以费力较多,至于标点和分段,则改动更多,不能一一列举。最后,由我们校、注两方面的审核工作,修改核定校注的条目和文字,以及有关此次重新校注的其他事宜。以上种种,无法一一详述,读者翻阅此再版校注本,当可了然。
尽管此书又作了较为详慎的重校和重注,但初版的创始之功自不可没,故初版的《前言》、《校注凡例》等文字仍置于卷首,以示不忘,并说明前后校注的原则是一贯的。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1974年至1975年间,倡议对《红楼梦》作校注整理,是由袁水拍同志向上级提出的。1974年秋天,袁水拍同志到我住处看望我,并提到整理古籍的问题。当时我提及《红楼梦》的校注问题,水拍同志极为重视,不久就要我草拟一个报告。此事后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由水拍同志任校注组的组长,由我和李希凡任副组长。初期校勘的稿子(即内部用的大字本),水拍同志还认真看过,凡是他不理解的地方,他还都提出来认真地询问过。后来,他因事因病,不再过问此事,但在重病中,仍希望能看到此书的出版。所以《红楼梦》的新校注工作得以正式立项并由政府拨款,调集一批专家和研究人员来工作,水拍同志是起了倡导推动作用的。现在水拍同志已经作古十年,当着此书修订再版的时候,我有责任将此经过叙明,亦以慰逝者于地下。
时间虽然只过了12年,但参加此书工作的同志,却已经作古了好多位,其中顾问有:叶圣陶、吴世昌、吴恩裕、吴组缃先生。参加校注工作的有:沈彭年、陶建基、徐贻亭、朱彤、祝肇年、江辛眉、杨廷福诸先生。国务院古籍整理组组长李一氓先生,一直关心《红楼梦》的研究工作,此书出版后,他还亲自写过评论文章,热情地肯定了这个新校注本,但李一氓先生也已经不幸逝世了。对以上12位已故的先生和朋友,我们只能寄以哀思,以志永怀!
此次修订再版,虽然由我们三人负责,但前人之功不可没,而“红学”方兴未艾,且无止境,故以后的校注工作,亦无有止境。故我们本次的修订,只是万里长途中的一站,瞻望前途,曷其有极!惟愿再奋余勇,更求寸进,并望“红学”同人和专家读者进而教之,则“《红》书”幸甚!“红学”幸甚!
(此文为《红楼梦》校注本再版序)


第8版(周末)
专栏:舞台内外

  心系民族文化情祭青山绿水
——《三峡情祭》与重庆市歌舞团
赵国政
山恋着水,水挽着山,山与水构成了长江三峡灵秀而又险峻的天下奇观。闯荡三峡的人既把它看作含情吐秀的娇羞美女,又视它为有去难回虎口吞人的险关。美也三峡,悲也三峡,爱也三峡,恨也三峡;古往今来它哺育了多少英才骚子,也酿造了多少催人肠断的幕幕悲剧。由青年编舞家宁永忠、杨波、高兴、秦宝岗创作,宋庆吉、徐燕主演,重庆市歌舞团进京演出的《三峡情祭》,便是一部富有地域特色的舞剧力作。
作品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故事:身为纤夫的憨哥和么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成人后以心相许非彼此不嫁不娶。而屡见纤夫尸沉江底、自己也屡遇亡命之险的么妹父亲老阿爸,尽管很喜欢憨哥的勤劳善良,却又怕女儿黑发守寡,便坚决反对这桩婚事。在一次风浪险情中老阿爸落水遇难,憨哥拚力将其救起,而自己却被混浊的江水席卷而去。痛不欲生的么妹也以身殉情。老阿爸和众人将这对生死相恋的亡灵合殓一棺,高高地悬葬于三峡崖壁之上……
不难看出,透过这对年轻人可歌可泣的爱情,把人与自然这对相依相克的矛盾融为一体——尽管明知这方水土险恶,而爱它、征服它的三峡人却永不退缩;尽管这是一部悲剧,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却如滚滚长江万古东流;在这首古老悲歌的余韵中对今天造福人类的三峡工程,似乎有着一缕久远的憧憬和感应,其时代内涵是不言而喻的。从作品的机体看,戏剧情节很淡,而舞的煽动力却很强,让你感受到三峡汉子用他们怒张的肌肉舞蹈出气撼山河的力度;江边少女们以绰约多姿的倩影编织出土香土色令人倾心向往的质朴和清纯。因而它是借青山绿水抒写情怀的诗化舞剧。
舞剧感人,重庆市歌舞团为振兴高雅文化、繁荣民族艺术而艰苦奋斗的精神更为感人。
可以这么说,在目前国内文艺团体的困难户中,这个团是很难想象的一个。在这届领导班子面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困难成堆,矛盾成堆。团里没有自己可供剧目合成的排练场,市内也没有一座能供歌舞演出的剧场,新编剧目都要花费可观的经费租用厂矿、企业的礼堂合成和演出,这为艺术生产和演出带来很大的困难。至于经费短缺就更是不言而喻的事了。
然而与诸多困难形成鲜明对照的却是另一番动人的景象。全团职工的敬业精神、执著态度,是目前国内文艺团体中所少见的。原因就在于团里有一个头脑精明的领导班子。自上台以来,团里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方案和具体措施,如全员聘任制、全员聘任制分配细则、奖惩条例等等,而且立了规定就坚决执行,在创作和分配上不搞论资排辈,而是论优安排,论优行赏。另外,领导班子住房也和大家一样,不购置小汽车,上下班外出办事都挤公共汽车。
有了这样一个班子,不少人因此谢绝了社会上高薪聘请,心甘情愿地跟着这个班子为重庆市的艺术建设而奉献青春,去年一年他们就推出了七台不同样式的晚会。(附图片)


第8版(周末)
专栏:

  北影拍摄《自首的爱》
北影厂导演徐庆东,在完成故事片《狂吻俄罗斯》后,又投入新片《自首的爱》的拍摄中,该片通过女歌手周媚自称被强暴一案的侦破过程,反映了当今的城市的人际关系。该片由林跃茹、许晴编剧,陈宝国出任男主角,女主角由马晓晴、马羚扮演。(文一)


第8版(周末)
专栏:

  专家研讨张士燮作品
由中国音乐文学学会、《词刊》编辑部、空军政治部文化部、空政文工团联合主办的“张士燮歌词作品研讨会”近日举行。
张士燮1949年参军,1950年开始专业文艺创作,现任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室主任,曾编写过大型歌舞《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参加过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中国革命之歌》的创作。由他作词的歌曲《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社员都是向阳花》、《银球飞舞花盛开》以及《农友歌》、《十送红军》等深受群众喜爱,广为流传。
北京市宏运文化娱乐公司录制的张士燮作词的歌曲集《原谅我》,最近也已由中国文采声像公司出版。
(李刚)


第8版(周末)
专栏:

  陶蕾舞蹈晚会
陶蕾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曾主演过许多名作,现在香港演艺学院任教。最近她在中国对外演出公司的组织下,把自己的舞蹈晚会开到了北京,在北京保利大厦国际剧院的演出中,她推出了自己的《新地》、《太平舞》、《粉墨春秋》、《等待》等舞蹈。多样的风格追求显示了陶蕾的艺术素养。(李杨)(附图片)


第8版(周末)
专栏:

  世界主要唱片公司选介
耿纯
三、其它唱片公司:
1.英国的EMI唱片公司:
EMI公司的前身叫“留声机公司”,创立于1898年。当年的主要经营项目是销售美国产的留声机和欧美产的唱片。
该公司曾拥有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商标“混血狗”。商标的图案是小狗专注地盯着留声机号筒,试着分辨出它主人的声音。
EMI公司在1907年以前,主要利用美国胜利公司的母带进行压片发行,1907年以后,才开始自行录制音乐带,1931年,与美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合并,正式定名为“电视机与音乐企业有限公司”,简称EMI。
由于与美国胜利公司的合作关系密切,当1928年RCA财团收购了胜利公司之后,RCA公司便拥有了“混血狗”商标的使用权。EMI公司负责RCA产品在英国的销售。1957年,英国EMI公司结束了与美国RCA公司的合作,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独立的销售网。由于不能使用“混血狗”商标而改用“天使”(Angel)商标。
EMI旗下有指挥家巴比罗利、普列文、穆蒂等,还拥有梅纽因、杜普雷、卡鲁索、卡拉斯等演奏家和歌唱家。
EMI公司的录音音色圆润,音场定位准确,曾出版过众多的优秀作品。
2.美国CBS唱片公司:
CBS唱片公司全名叫哥伦比亚唱片公司,1890年成立,最初的业务是销售唱机,同时以相当快的速度录制、生产唱片。1965年它在英国伦敦成立分公司,成为跨越欧美的著名唱片公司。
目前该公司被日本Sony公司收购,并改用Sony商标。该公司曾与瓦尔特、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赛金等人合作,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片。它拥有梅塔、斯特恩、古尔德、马友友、林昭亮等一批指挥家与演奏家。
日本的JVC公司、瑞典的BIS唱片公司、法国的ER-ATO唱片公司等也很著名。
(四全文完)


第8版(周末)
专栏:

  元旦上演“三优”专题文艺晚会
由中央电视台、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和今日集团联合主办的大型专题文艺晚会“太阳·生命·大地”,将在元旦期间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播出。这台晚会以优教、优育为主题,旨在呼吁全社会都来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讴歌为“三优”事业做出奉献的人们。
晚会由李艾东导演,陈铎、鞠萍、董浩共同主持。
(王伟)


第8版(周末)
专栏:影视星辰

  刘斌:演绎复员军人的诗篇
世强
40集电视连续剧《海马歌舞厅》播出以后,舆论界贬斥之声不少,但扮演男主角马思达的刘斌却获得了许多人的称赞。刘斌用他的表演功底,演活了这位下过乡、插过队、当过兵的老板形象。电视剧播出后,在现实生活中与马思达经历相似的歌舞厅经理,遇到刘斌就关切地问他,你是哪个师哪个团的,咱们肯定在一起当过战友。其实,刘斌今年才33岁,根本就没赶上那个年代,更别提是歌舞厅经理的战友了。
在《海马歌舞厅》里,刘斌过足了“老板瘾”。告别马思达,他受歌舞厅经理的启发,又萌动了在现实生活中当一回老板的念头。他叫上自己的同班同学刘小宁,就以歌舞厅经理这一代人为原型,创作了一部记录深圳香港边防军人从“文革”后期到今天这20年风风雨雨的30集电视连续剧《我们的年代》。
这部剧由刘斌和刘小宁策划、编剧,并执导、主演。他们以两位战友在20年中的生活道路构成全剧的框架。这是一部描写一批复员军人在社会变革时期的生活历程的片子。
复员军人是当代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无数英才在新时期成长为一代骄子,而谁又了解他们的心灵受过多么大的考验?复员军人有军人的行为方式,有军人特有的胆略与气魄,也有军人才能体会到的悲哀与欢乐、奋斗与失落。此剧正是将笔触大胆地伸向他们,力图剖析他们的精神状态。
刘斌为此推掉了许多片约,认认真真地进行了大量历史资料的调查、采访和研究。刘斌觉得,这些人物正是当今社会可歌可泣的一代人,所以应该将他们真实地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另外,今年是刘斌从母校中央戏剧学院毕业10周年,出于强烈的集体责任感,他和同班同学姜文、丛珊、岳红、吕丽萍等演员都憋着一股劲,要以惊人之作作为纪念的献礼片,回报观众、影迷们10年来对他们的厚爱。
这部剧由北京中侨巴陵影视文化娱乐公司投资拍摄,一大批活跃在影视圈的知名演员英达、陈小艺、史兰芽等也将前来助阵。强大的表演阵容,加之剧本的新颖、扎实,《我们的年代》可能成为影视圈舆论的又一焦点。(附图片)


第8版(周末)
专栏:天地一瞬
夕照
刘玉军(山西)


第8版(周末)
专栏:

●老元奇遇记(二十九)
不朽  方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