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出访九国 兼顾南北
墨当选总统调整外交天平
本报记者张金江
墨西哥当选总统塞迪略还未上任(12月1日就职),就展开了一次引人注目的外交行动:11月18日至19日南下访问中美洲7国,22日至23日北上访问加拿大和美国。访问情况表明,塞迪略未来的外交政策在继续把发展对美关系作为重点的同时,将更加重视发展与加拿大和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
墨西哥当选总统接任前访美已成惯例。而这次塞迪略把中美洲7国和加拿大也排进他的访问日程,且先南后北,先加后美,舆论认为这是塞迪略为校正目前墨西哥外交过于偏重美国而做的特意安排。
墨西哥与南方近邻中美洲7国同属发展中国家,有相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合作关系。塞迪略此次南下,主要就当前对美关系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同中美洲国家协调立场,寻求共同点。这些问题包括最近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等州出现的排斥墨西哥移民的浪潮和由美国总统倡议召开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这两个问题上塞迪略与中美洲各国领导人都取得一致。关于移民问题,他们都认为,加州通过以剥夺墨西哥无证移民及其子女医疗、就学权利为主要内容的187号法案是针对整个拉美移民,是对拉美移民人权的践踏,美国当局应制止这股排外风。关于下个月在迈阿密召开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双方也商定了与会的共同立场。访问期间,塞迪略反复强调墨西哥与中美洲各国的关系是平等的兄弟关系,没有“大哥”和“小弟”之分。有报道认为,这也是说给美国听的。塞迪略还同中美洲国家领导人商讨了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问题。
墨西哥与加拿大一直保持良好关系,现在又同属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塞迪略在渥太华宣布,墨西哥致力于对外关系多样化,加拿大是墨西哥发展对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平衡因素。塞迪略与克雷蒂安总理会谈时表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两国贸易增长40%,但两国关系不应限于贸易,要扩大到包括政治领域在内的其他各个领域。克雷蒂安赞同塞迪略的看法,表示要积极扩大同墨西哥在各方面的关系。
墨西哥与美国有3200公里长的共同边界和极为密切的经贸关系。墨西哥发展经济离不开美国的市场、资金和技术。塞迪略未来政府将继承萨利纳斯政府的政策,仍会把美国作为对外关系的重点。在华盛顿,塞迪略同克林顿举行了会谈。他在评论这次会谈时用了“非常积极”、“友好”、“富有成效”等字眼。虽然如此,墨美之间仍然存在诸如移民、贩毒等棘手问题,它们是塞克会谈中的主要议题。塞迪略对克林顿表达了墨西哥对187号法案的“极大关注”和要求尊重墨移民人权、由两国共同协商解决移民问题的主张。关于反毒问题,塞迪略向克林顿表达了如下立场:要有效地与贩毒作斗争,必须靠多国共同努力,毒品消费国应承担更多责任,在国际合作反毒中应尊重各国的主权。
此间舆论认为,萨利纳斯总统执政期间,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改变了墨西哥以往视美国为“魔鬼”的政策,大大改善了对美国的关系,并加入了美国倡导的北美自由贸易区,这对墨西哥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国内一些人士担心,过分依赖美国会缩小与其打交道的回旋余地,损害国家独立和主权。塞迪略现在开始把眼光转向南方,重新突出自己的拉美特性,同时强调加强与加拿大的关系,目的就是以此来平衡对美关系,抵消因外交天平偏美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本报墨西哥城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声援古巴世界大会闭幕
卡斯特罗谴责美对古经济封锁
新华社哈瓦那11月25日电(记者侯耀其)为期5天的“声援古巴世界大会”25日下午在哈瓦那闭幕。大会通过的最后声明要求美国政府执行联合国大会决议,结束对古巴长达30多年的封锁。
声明说,捍卫古巴人民根据自身需要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就是捍卫政治经济道路“多样化选择的权利”。
声明谴责美国今年12月在迈阿密召开美洲首脑会议把古巴排除在外的做法。
在此之前,大会还通过9项声援古巴、反对封锁的决议。根据这些决议,大会把1995年定为纪念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和反封锁斗争的国际年;决定在美洲首脑会议期间举行抗议活动;在国际上进行更广泛的斡旋,为古巴募集更多的援助和促进在古巴的投资;把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声援古巴世界日。
声援古巴世界大会是古巴对外友协等50多个单位发起的,来自100多个国家的约3000名政治和社会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新华社哈瓦那11月25日电 (记者侯耀其)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25日在声援古巴世界大会闭幕式上发表讲话,强烈谴责美国对古巴长期实行经济封锁。
卡斯特罗指出,美国对古巴的封锁是“一种全面的敌视”,是向古巴开展的“一场经济战争”。他说,美国向古巴开展的这场肮脏战争还包括颠覆古巴的政权、暗害其领导人、破坏其经济计划,以及损坏古巴的形象和向古巴输入其价值观。
卡斯特罗在讲话中拒绝接受以任何政治条件换取美国取消对古巴的封锁。他说,古巴不会为了同美国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而放弃它的政治制度。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塔赫呼吁结束内部冲突
拉宾反对处死哈马斯成员
据新华社突尼斯11月25日电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中央委员会成员阿布·里扎尔呼吁制订巴勒斯坦宪章,禁止巴勒斯坦各组织相互诉诸武力。
他说,按照宪章,每个巴勒斯坦组织都将有权表明自己对巴以原则宣言和其后协议的立场。
阿布·里扎尔是在18日加沙发生流血冲突之后发出这一呼吁的。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1月25日电 以色列总理拉宾今天在这里表示反对判处一名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成员死刑。拉宾说:“处死这个恐怖分子将是个错误。”
约旦河西岸的以色列军事法庭24日以策划汽车爆炸事件的罪名判处24岁的哈马斯成员巴达纳死刑。他被控策划了今年4月的自杀性汽车爆炸事件,造成5人死亡,30人受伤。
以色列的右翼组织呼吁执行死刑判决,而左翼政党主张改判死刑为无期徒刑。
哈马斯领导人警告说,死刑判决将导致更多的流血事件。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联大三委提出
开展人权领域国际合作四点主张
本报联合国11月25日电记者何洪泽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学贤大使今天在联大三委发言,阐述了中国针对当前国际社会中的人权问题状况,为贯彻《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而提出的主张。
王学贤指出,一些国家以救世主和人权法官自居,向发展中国家施加政治、经济压力,推行自己的价值观,粗暴干涉别国内政。他们任意歪曲联合国人权文书,割裂人权概念,使全面促进和保护人权成为只是一个口号。
王学贤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贯彻《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开展人权领域正常的国际合作的四点主张:
1.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执行《纲领》。纲领内容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是一个整体。对其内容不应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取舍,或加以片面解释;对其各项建议,应同等重视和全面执行,避免片面性和厚此薄彼。
2.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性,增进国际合作。在强调人权具有普遍性的同时,不应忽视国家和地区的特性。不顾各国和地区的特性,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的那一套是根本行不通的。
3.铲除人权政治化和双重标准。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能说自己在人权的每一个方面都是十全十美,无可挑剔的。将世界上一部分国家说成是维护人权而指责另一部分国家侵犯人权,这不仅不符合事实,而且违反《纲领》。
4.应继续优先关注和制止由于种族主义、种族歧视、外国侵略和占领所造成的大规模粗暴侵犯人权的现象。同时也不应忽视两类不同的人权,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生存权。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车臣战火骤烈
临委会:已夺取政权 车当局:仍控制局势
刘刚
连日来,俄联邦车臣共和国局势骤然升温,首府格罗兹尼机场和郊区25日遭数十架战斗机猛烈袭击,机场大楼和起降跑道及机场上的飞机被炸毁;26日反对派坦克攻入首府格罗兹尼,与政府军展开巷战,总统府周围战斗激烈。临时委员会宣布,已夺取政权。杜达耶夫宣布,政府仍控制局势。由于车臣共和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和俄罗斯微妙的关系,这里发生的情况尤其令人瞩目。
车臣共和国是俄联邦的一部分,面积不足2万平方公里,人口127万。1810年、1859年车臣和印古什先后被沙皇俄国兼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车臣和印古什人被指控与希特勒占领者“合作”。1944年苏联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将车臣和印古什人迁往中亚。虽然苏联政府1957年又允许他们返回高加索,但强行迁移所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弥合。他们把这次迁移称为“灭种”事件。此外,由于种种原因,那里是俄罗斯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因此,这两个山地民族一直怀有独立之心。
1991年11月,退役军人杜达耶夫发动政变推翻了车臣合法政权。杜达耶夫当选总统后,宣布车臣脱离俄罗斯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俄罗斯立即宣布杜达耶夫政权非法,并对车臣实行紧急状态。1992年俄罗斯承认车臣为独立共和国,但不脱离俄联邦。车臣当局对俄采取强硬态度,拒绝签署俄联邦条约,而且不参加全俄议会选举。在车臣杜达耶夫集行政、立法、军队三权于一身,这种“铁腕统治”遭到反对派强烈反对。3年来,车臣发生过3起暗杀杜达耶夫及2次政变事件,举行过3次反当局游行集会。
最近一段时间,反对派发展迅猛,夺权行动步步紧逼。拉巴扎诺夫成立了“正义党”,并建立了配有精良武器的部队;前总理莫达耶夫领导的“人民信任政府”曾多次策划夺权。阿夫图尔哈诺夫领导的临时委员会势力最为强大,他们宣布废黜杜达耶夫总统,成立政府内阁。临时委员会得到俄当局的正式承认,并获得俄罗斯的有力支持。俄前议长哈斯布拉托夫领导的反对派已多次与当局发生武装冲突。最近,反对派经协商采取了一些联合行动。前不久,他们曾用导弹摧毁过格罗兹尼机场,并向杜氏发出要其下台的最后通牒。10月15日反对派军队曾攻进首府并逼近总统府。但后来又撤回原阵地。10月19日政府军向反对派控制的地区发动反攻,据车臣内务部宣布,联合反对派的部队遭到毁灭性打击。然而,目前反对派再次攻入首府格罗兹尼。面对岌岌可危的形势,杜达耶夫表示,要坚守总统岗位,决不离开格罗兹尼。他指责俄罗斯“发动对车臣的战争”,同时宣布,反对派武装在战斗中“损失惨重”。
一年来,车臣武装冲突不断。早在俄当局宣布在车臣实行紧急状态时,杜达耶夫就已宣布全国实行战时状态。他号召“所有能拿起武器的车臣人都做好准备,维护国家利益”。他指责反政府武装是“俄领导人利用一伙叛徒公然对车臣共和国进行侵略”。他威胁要采取一系列恐怖活动,包括在俄核电站实施爆炸。必要时,他将联合穆斯林兄弟发动一场“圣战”。
俄罗斯对车臣局势态度鲜明。俄支持临时委员会推翻杜达耶夫政权,但俄当局一再声称,俄本身不会用武力干预车臣局势,希望各派用“政治手段”和“宪法途径”解决危机。
未来的车臣局势扑朔迷离。虽杜达耶夫发誓要为车臣独立斗争到底,但由于地理、民族、经济等因素,车臣难以走上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独立道路;俄当局极力反对车臣独立并支持反对派推翻杜达耶夫。车臣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如果俄当局在车臣问题上立场有松动,将会引起高加索其他民族的连锁反应;如果俄动武制服车臣也并非难事,但那又可能导致周围穆斯林人的联合,使事态扩大。联合反对派虽频频发起武装攻势,但因内部矛盾,行动不协调,屡屡不能取胜。还有一些反对派领导人表示,要为车臣独立“战斗到最后一刻”。由此可见,无论哪一派在车臣掌权,车臣局势都未必会立即稳定下来。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黑冲突各方达成口头停火协议
穆族武装开始撤出比哈奇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1月25日电(记者杨成明)在联合国驻波黑维和部队司令罗斯调停下,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副总统科列维奇和波黑穆克联邦总理西拉伊季奇25日上午在萨拉热窝机场就比哈奇停火达成口头协议。
据南通社报道,西拉伊季奇说,波黑穆斯林准备接受在包括比哈奇地区在内的整个波黑领土上实行停火。科列维奇则强调指出,波黑穆斯林只要接受停火,而波黑塞族则建议在7至10天内就结束波黑战争签署协议。
本报贝尔格莱德11月26日电 记者胡锡进报道:波黑穆斯林政府军主力25日开始撤出比哈奇。维和部队方面说,约1000名塞族武装人员同日进入比哈奇。据报道,数百名“西波斯尼亚穆斯林自治省”武装人员也进入比哈奇市区。
据报道,穆族政府军主力是在当地停火协议生效后开始向比哈奇以北撤退的。维和部队方面说,塞族到昨天已控制了比哈奇20%的市区。
另据塞族方面的消息,北约昨天再次轰炸了比哈奇地区的塞族阵地,但联合国方面说,维和部队昨天曾要求北约空袭塞族阵地,但由于天气原因轰炸没有进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车臣反对派又占首府
安委会内务部楼易手 格罗兹尼机场遭空袭
本报莫斯科11月26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消息,俄罗斯车臣自治共和国反对派武装今天上午攻入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占领了车臣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内务部大楼。这是近两个月来反对派第二次攻入该共和国首府。
据报道,至今天午间,车臣反对派武装和政府军仍在格罗兹尼市内交战。位于市中心的总统府周围战斗激烈。俄车臣总统杜达耶夫今天说,他“在任何情况下不离开总统的岗位,也不离开格罗兹尼”。车臣政府军方面说,今天攻打格罗兹尼的反对派武装“损失重大”,大约200人被打死,参加攻打格罗兹尼的30辆坦克中已有大约20辆被击毁,反对派武装还损失了4架直升机。
新华社莫斯科11月25日电 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机场和郊区25日遭数十架战斗机猛烈袭击,机场大楼和跑道以及停在机场上的数架飞机被炸毁,并有人员伤亡。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车臣武装力量参谋部提供的材料说,袭击格罗兹尼机场的是从邻近车臣的北奥塞梯和斯塔夫罗波尔起飞的40多架米格—8和米格—24战斗机。战斗机上带有俄罗斯的标记。俄国防部发言人对此不加证实也不予否认。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向亚得里亚海派军舰
本报华盛顿11月26日电记者刘爱成报道:五角大楼一位发言人昨天宣布,美国政府已下令向亚得里亚海派遣三艘载有2000海军陆战队士兵的舰只,以便支持联合国、北约和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力量。
这位发言人说,这批美国海军陆战队是从法国东南部的土伦港调往亚得里亚海的。美国官员说,这三艘军舰配备了直升机,如果北约飞机被击中掉到亚得里亚海,直升机可以向北约飞行员提供营救。官员们强调,这并非意味着美国将进一步卷入波黑战争。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蒙庆祝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26日是蒙古宣布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第一部宪法颁布70周年纪念日。25日在庆祝大会上,蒙古国家大呼拉尔主席那·巴嘎班迪在报告中强调,蒙古人民将继续沿着已选择的民主和市场经济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茨尔文科夫斯基出任马其顿总理
马其顿总统格利戈罗夫25日任命布兰科·茨尔文科夫斯基为新一届政府总理,并责成他尽快组成新政府。他自1992年10月即担任马其顿政府总理。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德拟不邀请东欧国家参加埃森会议
欧洲联盟轮值主席国德国已决定不邀请东欧国家参加12月在德国埃森举行的欧洲联盟首脑会议。预计这次会议将讨论欧洲联盟与这些国家的未来关系。舆论认为,这对寻求加入欧盟的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是一次打击。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阿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为期两周的阿尔巴尼亚—美国联合军事演习25日结束。据报道,这次演习是在阿尔巴尼亚南部与希腊接壤的山区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美军向阿军传授有关后勤、医务、测绘和军事指挥等方面的经验。


第6版(国际)
专栏:图片新闻

11月25日,黎巴嫩境内最大的巴勒斯坦难民营——艾因希勒维难民营发生暴力冲突,造成6人死亡,14人受伤。冲突发生在阿拉法特的支持者和从法塔赫分裂出去的一个军事组织之间。在持续了数小时的冲突中,双方使用了机枪和火箭发射器等武器。这是巴勒斯坦人运送伤员。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