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朝阳分外灿烂
杨润身
夏末的一个早晨,我刚刚起床,本村支部书记杨二喜即拍开我的屋门:“二叔,娃娃们叫我来县城请你回村,看一看他们的喜事。”盛情难却,我愉快地动身。一踏入故乡边界,我激动而又兴奋的心即在胸腔里像滹沱河里的波涛翻腾起来。常见常新的柏油公路上运载铁矿石、铁精粉的拖拉机和汽车川流不息;山垴垴上、河沟沟里的牛犊、羊羔、三五成群,欢蹦乱跳;农田里的玉米、棉花、芝麻……葱绿葱绿;当年惨遭鬼子杀害的革命烈士的坟头上山花烂漫,周围松柏树枝上鸟雀畅鸣。村支书杨二喜和村委会主任杨元林一班人马,像他们英勇牺牲的祖辈、父辈们一样无私、坚强、肯干。他们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带领乡亲们亦农亦工,不到六年时间,就使全村人均收入由1986年的490元增加到1200元,绝大多数人家住进卧砖到顶的新房,有了电视、电扇……;粮仓里有千斤以上余粮,银行里有3万元以上存款的人家几乎占了95%以上。
在村口等候我回村的是同龄的战友贾明禄。他苍老的面颊上尽是欢情笑意,握过钢枪的手用力地朝我伸出:“我知道你会把娃娃们的喜事看成我们的喜事。我们俩有福!”我与贾明禄、杨三娃、杨拙拙、杨黑蛋、李孟孟等15个好友,旧社会一同经历过苦难的童年,我们有的在村里拿起大刀长枪;有的怀着美好的理想离开故土;有的壮烈地倒在了前线。杨黑蛋小我一岁,牺牲时还不满14岁。
可爱的故乡,最令人向往、最让乡亲们感到自豪的是娃娃们的乐园——小学校的教学大楼。它外壁贴满银光闪闪的瓷砖,教室里宽敞、豁亮,校门口高高的拱形钢架上,飞悬着“北马冢小学”五个殷红的大字,如同五朵耀眼的红花在高空中怒放。更可喜的是娃娃们美好的情怀。村里的山坡坡上林木覆盖率已达95%,“绿海”中山鸽展翅,燕子飞翔,百灵啼鸣,美不胜收。这“美”既归功于成人,也归功于娃娃们。他们只为鸟雀搭桥铺路,不肯伤损一个鸟蛋、一只幼鸟。他们放学归家,全心全意地为孤寡老人送喜排忧,使不幸的老人生活得安爽舒适。老人们都把娃娃们看做可爱的花朵。
今年“十一”是共和国45岁生日,校长看到学校里每礼拜一上午都要升起的五星红旗已经褪色,便想请村委会帮助购买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
“校长,请您不要让村里拿钱买国旗,我们要自己升起自己的国旗!”六年级学生杨飞飞、白彦学、杨会平等执拗地异口同声地说。他们准备用家长平日给的零花钱凑起来买国旗。校长同意了,三个娃娃高兴得眉飞色舞,仿佛获得了最高的嘉奖。百多个娃娃一齐响应三个娃娃的提议,一元、八角、五角、三角,钱凑齐了,一面红彤彤、金灿灿的五星红旗很快买了回来。
或许太阳也把娃娃们看做美丽的花朵,朝阳分外灿烂。
“花朵”们的举动,拨动了每一个长者的心。我与老战友们迎着朝阳步入娃娃们的乐园,百多个花枝招展的娃娃已经排列成行,目光凝聚在红彤彤金灿灿的五星红旗上。他们是那么庄严,又是那么充满火热的激情。拖拉机、汽车在小学校门口停了下来;下田干活的人们也在小学校门口止步;来不及赶到学校门口的养蜂迷、果树嫁接师,急忙登着木梯爬上房顶……
崭新的国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仿佛是被百多颗娃娃纯净、诚挚、坚实、热烈的心托起,不偏不倚,无皱无褶,不顿不歇,犹如太阳腾升……
老友贾明禄激动地凝望着升高的国旗,悄悄地与我耳语:“国旗是我们心目中不落的太阳!”我心潮起伏,似看见一个个倒在前线的好友在我眼前兴奋地且歌且舞……
一个个心上凿刻着旧日苦难的长者泪珠滚落。他们记忆犹新:只是在五星红旗从中国大地升起之后,他们才挺起胸膛,擦去了苦涩的眼泪,他们给孙孙、孙女零花钱的时候才不吝啬,才能把孙孙、孙女打扮得花枝招展。他们坚信,“不落的太阳”的光芒将照耀得他们晚年的生活更加幸福,娃娃们将更加茁壮成长。
升旗仪式结束后,我问几个娃娃:“你们咋那样全神贯注?”娃娃们同声说,他们是在向自己的国旗宣誓——五星红旗是他们心中不落的太阳。我又一次落下感奋的泪花。


第8版(副刊)
专栏:

  未厌精神
——读《叶圣陶遗墨》
王湜华
夏宗禹先生编的《叶圣陶遗墨》近日已由华夏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继《弘一法师遗墨》、《马一浮遗墨》、《丰子恺遗墨》之后出版的又一部力作。
叶圣陶先生为世人所敬仰,今年正值他诞辰100周年,此书的出版,正是对叶老最好的一种纪念。
《遗墨》分书法、印存、题跋、诗词、日记、书简等六类。前面是冰心、巴金、赵朴初为《遗墨》写的文章,所叙皆为与叶老交往中感人肺腑之事。后附叶至善编的年表,简而明,加上编后记,真堪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从装帧设计来看,也令人感到亲切朴素,落落大方。封面的底色衬影用的是叶老自述的一封短简,主要谈的是何以要“未厌”,虽极简,但叶老从不厌世的思想已跃然纸上。在底色衬影之上,又印上了“未厌”两个大字,以此来突出叶老为人处世的哲理,是十分贴切而有概括力的。
众所周知,叶老从不以书家自居,他也从不写行书、草书,即使稍微潦草的字他也几乎从来不写。他当了多半辈子的编辑,深知排版、校对、印刷之苦,尤其对因原稿潦草而造成排校错误等,体味更深切,所以他写字总是规矩而工整。除了写小篆应算作他的书法创作活动外,一般都只是认真地写字。然而正如夏宗禹先生在《后记》中所说:“人家请他写字,他总是郑重其事,勉力应命。对联、立轴、匾额、题签,他一生中不知写了多少,却没有一件是他自己感到满意的。其实得到先生墨宝的人没有不高兴的。都觉得‘只字可亲’,好像面对这位庄重敦厚、淳朴和蔼的长者。”尽管他自己不满意,这只能说明他自我要求之严格,而世人珍视他的墨宝,则是人同此心。他的朋友学生太多,直接亲属晚辈也不少,叶老又总是有求必应,所以珍藏有叶老墨宝的人就好比是个发掘不完的宝藏。而宗禹先生不论远近,不怕碰钉子,只要被他晓得,他一定去征集,所以他搜集到的墨宝是相当可观的。但一册《遗墨》的容量毕竟有限,他在遴选时,既照顾到方方面面,又唯恐有遗珠之憾,真可谓煞费苦心。我也曾同他一起多次反复斟酌,最后挑定了入选的这些,也算是绞尽脑汁。宗禹先生之编选,正是受叶老“未厌”精神感召之明证啊!(附图片)翰墨前缘(书法)叶圣陶


第8版(副刊)
专栏:

  进京
熊明修
初次进京
北京迎接我的是亘古和清澈的
雪景
第二次进京
北京款待我一张三日游车票
我如饥似渴地
领略了首都风光
感悟到一个伟大民族的魂灵
第三次进京
天安门广场 无数张面孔
同被泪水打湿
国旗
那一片呼啸的火焰
炽烈地
将我燃烧
从此
我如白纸的生命
便日渐丰厚多彩
抚摸山河的苍颜
更觉二十一世纪的北京年轻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贬值的“奖励”
马善记
有这样一幅漫画,漫画中的三个人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手捧奖状,奖状上分别写着:医生“不杀人”、当官“不贪污”、厨师“不投毒”等字样。
对这幅漫画,有的人也许只会付之一笑,可我却怎么也笑不起来。漫画固然含有夸张的成分,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奖励贬值了。
老实说,现实生活中像医生“不杀人”、当官“不贪污”、厨师“不投毒”这号“先进人物”并非绝无仅有,奖励贬值的现象在有的地方较为普遍,譬如:企业连年亏损,其厂长、经理却因“没有功劳有苦劳”而屡屡获奖;在有的企业,某些职工由于自身的原因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生产任务而不得已“加班加点”,竟然受到奖励;在有的机关,干部职工只要不迟到,不早退,就可以获得诸如“先进工作者”一类的殊荣,而不管有无工作业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奖励贬值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来,起不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作用。动辄给不够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以奖励,使获奖者在人们的心目中贬值了,缺乏先进性。如果人们一旦看穿了其中的“猫腻”,还会失去学习先进的原动力,进而丧失积极性和创造性——碌碌无为者竟安然领奖,先进还有什么学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或许就可得奖,何苦还那般执著?二来,容易导致攀比。贬值的奖励虽然使获奖面相对宽了些,但仍难以摆平,一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单位和个人,非但不会有“知耻近乎勇”的雅量,反而还有一肚子意见。三来,容易形成违纪。动辄给不够条件者以奖励,势必会出现发奖过多、过滥的局面,有的部门和单位还会借机变着法子给职工大发其奖,从而形成违纪。
“无功不受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授奖活动的管理,将奖励纳入科学的轨道。宜奖则奖,不该奖的一律不奖,切忌随意降低授奖的条件。奖励,必须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唯其如此,才能“奖”得其所,也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地防止无功受禄、奖励贬值这一类事情的发生。


第8版(副刊)
专栏:

江上轻舟(中国画)夏敦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