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高奏主旋律追求多样化
——第13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获奖剧目漫评
仲呈祥
电视剧这门新兴崛起的艺术,以其现代化传媒载体的独特优势,如今已成为我国人民群众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文化生活方式之一。观罢参加第13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评选的168部952集电视剧,尤其是99部388集获奖作品,令人强烈地感受到:近一年度来电视剧界努力“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成就是突出的。特别是在高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旋律,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培养一代新人方面,电视剧艺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独有偶,本届最引人注目的长、中篇连续剧金牌,均被反映科技知识分子生活题材的佳作获得,这便是22集的《半边楼》和8集的《天梦》。
《半边楼》为高等学校的知识分子传神写貌。作为长篇室内剧,其开拓性的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坚持“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美学主张,从高等学校教工宿舍那狭窄“半边楼”里普通的人与事中,开掘出跳动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代脉搏的宏大的社会题旨;真实、感人地塑造了以范、黄老师为代表的当今中国三代知识分子具有典型意义的精神灵魂的艺术形象,讴歌了中国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
《天梦》为航天战线的高科技知识分子谱写颂歌。与过去同类题材的影视艺术作品相比,《天梦》的突出优势是把原本充满神秘、枯燥感和技术性的航天领域里的生活,审美表现得那么充满人情味和命运感。充溢于荧屏的,是做着“航天梦”的肖越、欧阳、古玲娣、苏晓等航天人和作家苏云湖精神世界里那股滚烫灼热的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电视剧创作对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生活的关注和表现,是全方位的。工业、农业、商业、军营、乡镇企业、中小学乃至整个城市的改革现实,都尽收于电视艺术家们的创作视野,在荧屏上得到了相当成功的审美表现。
获中篇连续剧二等奖的《擎天柱》,满腔激情地塑造了带头改革的县委书记周天的艺术形象。导演擅长调动诸种视听手段,在荧屏上营造出极浓郁的当今时代的改革氛围。这种艺术氛围对于烘托贯穿全剧的灵魂——“擎天柱”的意象和人物无坚不摧的改革精神,起了重要作用,使得观众如身临其境,极易投入,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为剧中所揭示的改革的必然历史趋势所震撼。
另一部夺得中篇连续剧二等奖的作品是《看不懂啦,女人们》。这部作品镜头瞄准的,是处于正在进行时态的天天变革着的现实生活:工厂转换经营机制,实行优化组合,打破了原在常规下工作、生活惯了的纺织女工们的精神格局和心理平衡。编导对林莉等几名女职工在改革大潮中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嬗变等种种“看不懂”的精神现象给予了审美观照。
获得长篇连续剧二等奖的《双桥故事》和三等奖的《古船·女人和网》,在迅疾地反映当代农村改革生活上各有千秋。前者以19集的篇幅和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在荧屏上谱写了我国苏南地区改革大潮中乡镇企业发展的一部形象化历史,塑造了余兴宝、刘巧娣、阿陆等社会主义农民企业家形象。后者继《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之后又以14集的篇幅,为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当代普通农民谱写“心史”,揭示出中国当代农民不可遏止地奔向现代文明的精神走向和历史前进的必然趋势。
至于获得长篇连续剧二等奖的《中国商人》,则是一部描写当今国营大商场改革风云的力作。这部作品的可贵在于题材选择意识上,自觉地向“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努力。荧屏上,吸引观众审美心理的,始终是活跃于商界改革举措中的田雨、罗维莉、辛萍萍等人物心灵深处价值取向、道德取向、情爱取向发生的深刻嬗变。人们由此领悟出商界的改革与整个社会的全面改革的密切联系。

当然,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趋多样,电视剧创作在高奏社会主义时代主旋律的同时,也要进一步百花齐放。正如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的:“我们的文艺创作,总的来说是要促使人们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培养和陶冶人民的高尚情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当然,也要给人们在工作之余带来欢乐。”
首先,本届获奖的主旋律作品自身,在审美形式上也追求多样化。上面评析到的电视剧,在各自的风格、样式上就异彩纷呈,毫无单一、雷同之感。《回娘家》和《一村之长》都是写农村变革的,但一个真挚、朴实、深沉,流淌着一股诗的韵律,堪称一部具有浓郁的晋西北泥土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的电视音乐剧;而另一个却幽默、诙谐、欢快,以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领衔主演,充溢着来自生活的喜剧氛围,填补了我国中篇电视喜剧的空白。
其次,本届获奖作品在题材、风格、样式上,更呈现出荧屏前所未有的丰姿多彩的绚丽景观。这首先要提到历史题材的宏篇巨制《唐明皇》。这部作品选择唐代从开元到天宝年间由盛及衰这段历史生活题材,调集我国文学界、历史学界、电影界和电视剧界的一批人才,历时数载,精心创作,为人民奉献出这份丰厚的精神食粮,在数亿之众中激起了一股可观的对唐代历史的群体性的学习和思考。其社会效应决非任何历史教科书所能替代。寓史识于鉴赏,《唐明皇》在普及历史知识、提高人民审美修养和精神素质上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应予充分肯定。
电视剧因主要供家庭欣赏,故有“家庭艺术”之称。以家庭伦理和婚姻道德为题材的作品,历来在荧屏上占有相当比例。本届获长篇二等奖的《风雨丽人》和三等奖的《苏雅的故事》,在这方面取得了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创作经验。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这类题材的长篇连续剧,其题旨的开掘不应仅止于对爱情忠贞与道德高尚这些人类永恒的人性的讴歌上,还应进而折射出尽可能丰富的社会内涵和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

本届获奖作品中,革命历史题材方面,有别开生面的《哦,王稼祥》;知青题材方面,有奋斗进取的《荒路》;教育题材方面,有感人肺腑的《山梁上的太阳》;儿童题材方面,有邀请了九个国家的低幼儿童共同演出的《金色轮船》和为全国十佳少年、藏族多才多艺的小姑娘意娜写实的《康定童话》;城市题材方面,有描写都市普通人喜怒哀乐的《TAXI·518》和在“癌症俱乐部”里谱写生命乐章的《超越生命》;……真可谓千姿百态。与题材多样化相呼应的,是风格、样式的多样化。有《天梦》那样的抒情正剧,《回娘家》那样的音乐剧,《哦,王稼祥》那样的传记片,《一村之长》那样的喜剧,《风雨丽人》那样的悲喜剧,《黑槐树》那样的纪实剧,还有《小龙人》那样的童话剧,《白马》那样的诗化剧,《一碗荞麦面》那样的精巧短剧,再加上《大义夫人》、《甜妹》等题材、风格各异的戏剧电视剧,使社会主义荧屏万紫千红!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雪域的神秘探寻
徐怀中
1984年初,我去人民文学出版社看望一位朋友,这位朋友说,住他隔壁的一位青年作家,名叫秦文玉,从拉萨来的,正在为出版社修改一部长篇小说稿《女活佛》。我很高兴认识秦文玉,这样一个偶然的机缘又多了一位远方友人。秦文玉已有多年居住在世界最著名的十大宫殿之一布达拉宫脚下,他每天早晨跑步环绕布达拉宫宫墙,俯视晨曦朦胧中的古城拉萨,只是这一点就足以令人神往。
《寻觅太阳城》(解放军出版社)这本集子里,收集了秦文玉近几年的五部中篇报告文学。五篇文章标题,恰好从时空上覆盖了和平解放以来处于跨越世纪界线发展的这一段历史转折时期。《火·冰山·鸽子的壮歌》以全景式图画再现了西藏和平解放始末;《风暴与宁静》通过访问前藏军司令拉鲁,几乎是逐日回顾了1959年达赖喇嘛出走的那一场席卷世界屋脊的暴风雪;《拉萨骚乱备忘录》以作者目击和现场采访,平静地描述了从1987年9月至1989年春屡次不得平静的拉萨;《星云碰撞》则是记述由北京、上海等九省市组成援藏大军,以深圳速度帮助西藏建起包括电站、学校、医院、旅馆、文化中心和最为迫切的中小型企业等43个项目。《神歌》虽是写发掘整理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神奇故事,而通过说唱艺人扎巴老人坎坷不平的经历,同样记叙了西藏地区几十年来社会生活的风云变化。这里逐一说及这本集子里的五个篇目,我的语言干干巴巴,过于简单。如果读者因此就以为这些文章可能雷同于以往那些西藏历次重大事件的大而化之的平面化报道,那就错了。作者虽长于选取那些在国内外引起强烈震动的重大事件,长于从时间空间上作宏观审视,但又决不以此为满足。他往往把通常的宣传报道命题留在容易看得见的地方,于我们不知不觉处进入藏民族历史、宗教、伦理、哲学、艺术的古朴悠远的天地,以细密的笔触勾画出各种有血有肉的人物肖像,描绘出他们浸透在特定传统文化雨露中所特有的精神世界。秦文玉恪守着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品格,却又并不妨碍他在一些篇章中点染了浓厚的奇绝神秘色彩,神话传说和现实竟没有十分清晰的界线。作品展现西藏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反差是那样强烈,却又如同饱含着水分的彩墨彼此浸润融合着,奇妙而自然,保持着生活的原有状态,却颇富于哲理意味。这样说来,秦文玉的几部中篇报告文学不只是从时空上覆盖了和平解放以来的一段时期,就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在开掘连接西藏历史长河与未来的通道,人们不妨借助他的导游,去探察一下从泰底斯古海隆起的这片世界第三极地。
随着越来越为世界所瞩目的“西藏热”,西藏文坛也越来越显示出葱茏茂盛的气象。要出好作品,出大作品,当首先寄希望于藏族作家,他们有着各方面的优越条件,不是其他人可比的。不过,人们也不会忽视和西藏作家军团并行的还有一支汉族团队。特别是如秦文玉这样70年代进藏的一批男女青年和80年代以至最近入藏的一批批更年轻的生力军。当年整装出发,除去同大家一样抱有对西藏高原的挚爱,他们还暗暗抱有对文学事业上的许多并非可望不可及的梦想。他们大多是大学毕业,文化素养较高,无形中已经完成了一些写作上的准备。加之生逢其时,受到文学观念禁锢的影响不深,迎着八面来风,不断充实和更新着自己。更重要的是经过长时间的移植适应过程,他们已经在高原冻土层下伸展开了根须。他们在创作上取得的成就,预示着一番美好的前景。秦文玉曾经随中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至6500米处,非职业运动员,登上这个高度不容易,相信他还能发挥自己潜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现在秦文玉已奉调北京,北京平原地带海拔在120米以下,从这样低海拔起步,可就吃亏多了。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金台文论

  散文的随意与法度
李存葆
感谢充满灵性的祖宗创造了散文这种文体,让代代骚人墨客有了一方任思绪恣意飞驰的空间。但是,不要认为喜了怒了怨了恨了惆了怅了都可以在散文中宣泄而不用担心被散文拒之门外。我从未感到散文是在灯下放一支轻曲、煮一杯咖啡之后,就可随意去做的事。
常听人说起散文“贵在散”,可以“随意去写”,心中不免戚戚。我想起新潮画派中有人鼓吹的“变形”。一个缺乏造型能力、对具象规律不掌握、对形式美无体会的画家,一开笔就“变形”,那是不能够捏出无锡泥人阿福的圆脸团儿,更不要说创造出周昉的丰腴,老莲的狂怪,杰克梅第的干瘦,亨利·摩尔的弧状与块状构成的永恒……学画必须从提高造型能力入手,按法则进行训练,经过“入于法度,出于法度”的艰辛历程,最终才能达到苏东坡所说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散文之“道”大概与绘画同理。
散文的“随意”不是信笔涂鸦。大匠运斤、大巧若拙的随意只有那些天赋很高、艺术功力很厚的散文大家才能获得,这种随意是无技巧之技巧,是一种朴素到极处也美到了极处的境界。
散文姓“散”是指它题材的广阔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愈是“散”,愈有奥妙无穷的法度。有了法度,才会有艺术个性的自由。诸如:汪洋恣肆有庄子,博大精深有司马迁,怡淡优美有陶渊明,缜密深刻有柳宗元,取精用宏有苏轼,诙谐犀利有鲁迅,宁静致远有孙犁和冰心……散文的法度说不清,也许只有读多了,写多了,琢磨多了,才能悟出一些。
将汉字的小方块排列成稍大一些的方块,并鼓捣得活蹦乱跳,明智达理,梦绕魂牵……实在不易。假若后人选编今人的《古文观止》,如果当今哪位作家有一篇作品入选,那就很值得庆幸,如能选上几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家了。
散文是含情量很高、易写难工的文体,因此许多大家在熬白了双鬓后又去专做散文了。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塞上风韵边陲情
——读火华歌词集《塞上星辰》
朱兵
火华同志是一个有成就的歌词作家。他长期扎根我国的北方边陲,勤奋笔耕。他的歌词集《塞上星辰》是作为《中国歌海词丛》的第三辑出版的。收集了他70年代中至80年代末的歌词创作,共计122首,分为“草原牧歌”、“军营晨曲”、“边陲新韵”和“爱情花瓣”四辑。火华同志创作的歌词,内容丰富而广阔:从城市到蒙古包,从军营到牧场,从征服沙漠、绿化边疆到少数民族地区方兴未艾的工商业发展,……在辽阔的地域,在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上,展开了他歌曲创作和联想的翅膀。他的歌词创作相继在全军和全国获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1980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会议上被选入国际音乐教材,使他的歌词创作享有一定的声誉。
火华同志的歌词创作,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北方边疆的大自然的美:“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就像白莲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羊群就像雪铺地,马群就像潮水流。”(《请喝一碗马奶酒》)他把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草原、毡包、牛群、羊群,都写得那么新颖、贴切、自然、美丽。
草原的大自然很美,草原上的人更美:“驯马的小伙真威风,好像东海的一条蛟龙,你跨上狂奔的火龙驹,追风赶电踏起雷霆。烈马嘶鸣腾空飞跃,你含笑稳坐彩云之中。”这是火华笔下的草原青年的形象。对于草原姑娘,他在多首歌词中都有十分精彩的描绘,不仅写出她们的容貌美丽,歌声动人,笑声喜人,而且写出她们纯洁的心灵:“在老奶奶心中她是一株翠柳,在老爷爷心中她是一缕阳光”。“在老奶奶心中她是一股清泉,在老爷爷心中她是一曲乐章”。(《有这样一位蒙族姑娘》)我们从《时装仙子》、《剪羊机来到草原》、《我们把银线架草原》等歌词中,可以感受到北方草原改革开放的时代气息,可以谛听到草原人民新时代的脚步声。我们从《五哥新传》、《今日走西口》等歌词,可以体察过去与现实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韵味和历史命运的鲜明对比。
火华的歌词,语言朴实无华,优美含蓄。融会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与此同时,火华同志还善于在他的歌词中创造深远的意境。“羊群走到泉边喝水,变成了天上的白云一片。晚霞跳进水中洗澡,化成一朵鲜艳的红莲。”(《沙漠清泉》)在这里,羊群、白云,晚霞、红莲,天上、地面,形象、色彩,动与静等等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我们从这可感知的画面联想得更深,更远……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投身改革生活热潮
——吉林召开乔迈报告文学研讨会
最近,吉林省作家协会、四平红嘴农工商联合公司、长春国际贸易中心联合举办《三门李轶闻》作者乔迈报告文学创作研讨会。
乔迈是新时期比较活跃的有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家。10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创作报告文学百余篇,近200万字。与会的40余位作家、评论家、企业家回顾了乔迈的创作道路,探讨了他报告文学创作的成绩和特色。一致认为,坚持深入生活,积极投身改革热潮,是乔迈保持创作活力的根本原因,他的成功经验为文学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现代化建设中历尽艰辛成长起来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文学要讴歌的时代主题。乔迈的报告文学,忠实于现实生活,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挖掘改革进程中积极向上,代表社会主义中国主流和本质的光明与辉煌的事物,表现出可贵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的《三门李轶闻》因触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党群关系等重大问题而被誉为“整党教材”。此后,他的反映山西运城地区整顿党风的《希望在燃烧》、呼吁加强文物保护的《失去了,永不再有》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乔迈并不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和阴暗面。他的一些作品对社会生活中的不正之风、对民族文化素质和社会道德风尚下跌的某些倾向多有针砭。他近期的《中国:水危机》,发出了日渐毁坏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正在威胁人类文明的警告。与会者还认为,在纪实文学处于某些混乱的状况下,乔迈不猎奇,不随俗,坚持表现当代火热的改革生活,这反映了乔迈选择素材,颇具真实性、创造性和深刻性的观察视角。(张玉来)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文艺信息

  文艺信息
△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主办的以文艺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文化双月刊《中国风》,已经出版三期,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刊物的重点是突出地表现时代的主旋律,用相当的篇幅刊登表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卓越思想与崇高品德的文章。内容广泛,多彩多姿。(余飘)
 △潘泽宏著《艺术文化学》最近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具体探讨了在艺术审美类型、审美体验、审美追求、艺术美的品位以及艺术的文化功用等方面,中西艺术所表现出的文化异同。(阿剑)
 △陈钧的《中国神话新论》,最近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有特色的神话论文集。(军)
 △史中兴的散文集《碎瓯拾片——一个记者眼中的独联体》最近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沪)
 △张梅的散文集《千面人生》、小说集《赴爸爸的婚宴》分别由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出版。(木)
 △山西省作协近日召开“市场经济与文学创作”研讨会。来自省内外的作家、评论家就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文学创作的态势、当前文学创作的现状、文学的商品属性与精神价值以及作家、评论家应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进行正确选择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品)
 △王文章著《艺术体制改革与管理初探》已由华夏出版社出版。该书借鉴国内外的科学管理经验,对我国的艺术体制改革和艺术表演团体管理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华)
 △胡山林、宋伟等合著的《文艺欣赏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推出。该书将文艺欣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对欣赏理论作了尝试性的建构。(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