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国庆专稿

  铸就中华文化的丰碑
——记《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撰出版
本报记者卢新宁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44周年国庆快到了,本报今天首发专稿,介绍当代中国知识界向祖国献出科学巨著——《中国大百科全书》成书的历程,和全国人民一道喜迎这个光辉的节日。
经过学术界、出版界15年坚韧不拔的努力,74卷本、1.2亿字的巨型知识总汇——《中国大百科全书》面世,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树起一座新的丰碑,也展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崇高的精神风貌,被人们誉为“大百科精神”。
“大百科精神”,是一种执著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种主动开拓的创业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程的一项巨大成就。全书编撰者们在创造知识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出宝贵的精神财富,祝愿它与百科全书事业一起永存。             ——编者
引子
18世纪中叶,一位叫狄德罗的法国哲人在监狱里进行着重获自由后的构想:以科学和历史为基础,编撰一部汇集各类知识的百科全书,用以启迪民众。数年之后,这部被后人称为“第一部现代百科全书”的著作出现在1772年的法国。它像一道闪电,划破黑暗,带来了欧洲现代文明的曙光。
200多年后,中国大地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文化浩劫。在北京一所监狱里,一位叫姜椿芳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连小学课本都缺乏的祖国,也在构想:如果我自由了,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是编一部集古纳新、广瀚博大的知识总汇——中国大百科全书。
在那个年代,在中国大地的许多角落,在牛棚、干校,甚至监狱中,多少像姜椿芳那样的知识分子,面对一片文化的灾荒和凄凉,不约而同地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的重建进行着自己的设想。他们期待着有朝一日,能让自己的祖国因为这些设想而变得文明富强。
终于,1978年,在经受过深重的苦难、科学文化一片残破的中国,这些劫后余生的知识分子,为构筑中国现代最大的文化工程——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走到了一起。他们来不及抚平动乱岁月留下的创伤,甚至还没有得到平反昭雪,便聚集到“大百科”的旗下。他们当中有著名系统工程学家钱学森、物理化学家卢嘉锡、生物学家贝时璋、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物理学家严济慈、力学家钱伟长、桥梁学家茅以升、法学家张友渔、军事学家宋时轮、医学家吴阶平、文学家周扬、外国语言文学专家季羡林、冯至、历史学家陈翰笙、社会学家费孝通、经济学家许涤新、陈岱孙、哲学家胡绳、美学家朱光潜、音乐家贺绿汀、戏剧家曹禺……
15年之后,一部74卷、7.7万个条目、1.2亿字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问世了。它囊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66个学科,汇集了当今世界最新科学文化成果,体现了中国知识界几十年的学术研究水准。
这是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的大百科全书,它跨越了10年浩劫的文化沼泽,架起了通往21世纪的文化桥梁,铸就了一座中华文化的丰碑。
盛世方修典
1917年,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在为《植物学大辞典》所作序言中这样写道:“一国之文化常与其辞书相比例……社会学术之消长,视各种辞典之有无与多寡而知之。”他希望我国“不必乞灵于外籍”,应有自己编写的辞书。
此后的若干年时间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批又一批辞书相继在中华大地出现,然而代表着辞书出版最高水平、被称为“工具书之王”的百科全书却仍得“乞灵于外籍”。中国人一直没有自己的百科全书。
而自18世纪中叶,那个伟大的法国哲人开创编撰现代大百科全书历史之后,世界各主要国家都陆续开始了自己的百科全书事业。作为包容一切学科、知识领域的大型工具书,规模宏大的大综合性百科全书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人类知识的宝库”,它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面貌,代表一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因而成为许多国家极端重视的重要文化工程。近200年内,出版大百科全书的国家已有好几十个,从英、美、法、德、日、前苏联,到印度、斯里兰卡、土耳其,甚至像人口不到40万的苏里南也都编有自己的百科全书。有人作过这样的估算,世界各国历代编出的著名百科全书,已经能摆满3—4公里长的书架。而在联合国图书馆长长的百科全书书架上,却没有一部属于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
早在清末民初,西风东渐,一批立志于中国进步与富强的知识分子,深悟科学与知识对民族存亡的重要性,萌发了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意愿。但在科技文化落后的近代中国,他们无力构筑百科全书必需的知识体系和学术规范,再加上战乱频仍、财力匮乏,使这些有识之士壮志难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又有一批知识分子建议编写大百科全书,当时的出版总署也曾有此考虑,稍后拟定的科学文化发展12年规划也曾将此列入,1958年又提出开展这项工作的计划,但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均未得实现。
1978年,重获自由的姜椿芳在社科院规划办编印的《情况和建议》上,发表了洋洋近万言的《关于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建议》,引起了学术界强烈的反响。不久,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胡乔木同志也向党中央建议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看来,编写一部中国大百科全书,不仅是国盛民强的标志,也是推动时代科学文化进步的工具。“盛世修典”,在那个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岁月里,出版大百科全书的建议使得中国知识界群情沸腾。
同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国家出版局联名向党中央提出了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建议。
建议首先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支持,在此后他又将美国友人赠送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转赠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撰者们,并亲自为中国大百科出版社题写了社名。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项近世中国最大的文化工程上再次显示了自己超卓的决断。在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蓝图上,添上了《中国大百科全书》这精彩一笔。
197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批准了这一建议,决定成立以胡乔木为主任的总编辑委员会,并专门成立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不久国务院批示各省市、各部委称,这项工程“对全面系统地介绍古今中外的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请给予积极支持和协助”。批示下达后,各部、委、院积极响应,并各由一位领导同志挂帅,把编写此书有关学科卷列入各自的工作日程。
由国家最高当局出面,动员全国学术界,这在世界百科全书编辑史上绝无仅有。而在当时的中国,决意上马这项规模巨大的文化工程,更需要一种超越历史的眼光和魄力。在此后的15年里,中国政府又从紧张的财政收入中共计拨出8000万元用于这项文化工程,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中国对知识、文化的极端重视。
中国人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百科全书编撰事业。百年圆一梦,虽然这个梦做了近一个世纪,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已经晚了许多年,但这毕竟是中国人迈出的第一步,它开始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不仅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科学文化的进步,同时也标志着这个时代的进步。我们终能告慰蔡老先生等前辈学人的英灵。
十年磨一剑
1983年秋,北京大学勺园招待所,一间不大的房间里,《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哲学卷·中国哲学史》编写组审稿会正在进行。为节约经费,编写组没租会议室。74岁高龄的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坐在一张借来的破藤椅上,其他学者则挤在两张床上,审稿会就这样开了15天……
还是在燕园。为撰写《中国文学》卷首条,宗白华、季羡林、王瑶、吴组缃等一批造诣深厚的著名学者汇聚一堂,他们从各自研究领域入手,对负责撰写卷首条的周扬等人无私地提供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从中国文学的语言特点,到中国文学的独特审美趣味,从中国文学与人民的关系,到世界文学范围内中国文学的特点……
15年来,类似上面的故事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每一个学科编写组里多次发生过。为编好中国人自己的百科全书,这些知识分子同心协力,坦诚相助。
翻开百科全书的历史就会知道,历代主持编撰百科全书的人,如果不是那个时代最出众的大思想家,也一定是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的大学者。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几乎汇聚了现代中国文化知识界所有的名人。在那称为“科学的春天”的年月里,多少学者放下自己手中正在写作的论文、专著,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加入到大百科全书的编撰队伍中。自蔡元培办北大以来,还没有一项文化事业能够吸引如此众多的学界名流。15年间,参加大百科撰稿的作者达2万余人,中国科学院绝大部分学部委员、社会科学领域众多的学科带头人、各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都参加了该书的编撰工作,作者阵容之强大,堪称世界第一。无怪乎后来台湾学者发出这样的慨叹: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的政府有可能组织这样大规模的知识工程。
美国百科全书理论家科里森这样说过:“为百科全书撰写条目,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在有限的篇幅里要挤那么多内容,而且要做到丰而不舍一言,约而不失一辞,确实很难。大多数专家认为写一本书比写百科全书一个条目来得容易。”作为人类最基本知识的总汇,编写百科全书之难,不在于提供高深莫测的尖端学问,言人之所未言,而在于提供一般的标准知识,对于这种标准知识的阐述必须精确凝炼。在没有编写现代百科全书经验的中国,知识界各领域的泰斗巨匠们能够按照百科全书的要求编好它吗?
出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大都在战乱时期受到过完整的现代文化教育,同时于国家民族有一份超出寻常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动乱岁月耗费了他们一生最好的时光,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为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点贡献。为编好中国人自己的百科全书,这些一代宗师没有名人的架子、不顾权威的面子,边干边学,精益求精。学科编委会确立每一学科卷的框架都要修订七八次;每一学科卷开始编撰时都要先试写三四稿。每一次审稿会实际上是一次学术讨论会。这只有在今日中国才能做到。
在总编委会主任胡乔木给中央的报告中有这样的话:“大百科全书事关国家科学文化和政治荣誉。”《军事》卷中“毛泽东”一条,是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撰写的,后来由胡乔木加以修改,最后经邓小平亲自审定。为搞清平型关战役的一个细节,编撰者甚至不辞千辛万苦找到了当时一名炊事员。总编委会副主任钱学森为撰写《军事》卷“导弹”这一条目,一再与其他学者会商,数易其稿。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撰写《农业卷》“杂交稻”一条时仍然斟酌再三。不少撰者为写好一个不足500字的条目,得查阅上百本书籍。2万多位条目作者,既要表达学科知识的真谛,考虑读者的理解能力,又要遵循百科全书的撰写体例和规范,所付出的心血和辛劳难以言述。74卷《中国大百科全书》除《天文学》卷采取集中编写,只用了26个半月外,多数卷的编撰时间为5—6年,其中《中国文学》用了8年,《生物学》、《现代医学》10年,《中国历史》甚至长达12年。
十年磨一剑,用破万人心。许多年迈学者为撰稿审稿、搜集查核资料,往往夜以继日,备尝艰辛,众多事迹,催人泪下。
考古学家夏鼐,下午发病住进医院,上午还在伏案修改《考古学》卷概观性文章。他辞世后人们发现,在他的案头床边堆满了大百科的资料。国际法学家陈体强是在病卧床榻时,逐字逐句修改完几十万字的国际法条目后谢世的。文学家周扬、经济学家许涤新、历史学家侯外庐、冶金学家孙德和、物理学家王竹溪、天文学家戴文赛都是在住院期间领导有关卷目的编撰工作的。建筑学家童隽临终前还在写“江南园林”条目,当他写到“扬州以莳花闻名远近,清初……”即溘然长逝。不少老专家学者,没等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全部出版,甚至没见到自己主编或撰稿的卷册付梓,就谢世而去。胡乔木、华罗庚、宋时轮、张友渔、姜椿芳、茅以升、周扬、许涤新、侯外庐……在15年的编撰过程中,总编委会110位委员里,已有32位先后辞世。几乎每一学科卷出版时,卷前的总编委名单里都要添加几个黑色方框,让人黯然伤怀。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撰是一个历经浩劫的国家在文化断层的边缘,及时抢救了一批稍纵即逝的学术财富;是一批可歌可泣的知识分子在生命的黄昏所作的一次呕心沥血的绝唱。古代传说,为铸就干将、莫邪,铸剑者将自身投入熊熊熔炉。这种崇高的、为事业献身的民族精神,又一次显现在从事“大百科”事业的当代优秀知识分子身上。他们不愧是永远值得人们怀念的中华民族的精英。
当大批知名专家学者为编撰全书殚精竭虑之时,参加《全书》编辑工作的编辑、出版人员也在作默默无闻的奉献。1978年,在版本图书馆的三间堆着图书的平房里,中国大百科出版社踏上了自己漫长的创业之路。不久,随着队伍的扩大,出版社不得不在京城8个地方借房办公,他们自己戏称为“八大处”。今天的人们绝难想象,如此辉煌的文化工程竟是在如此俭朴甚至可以说是简陋的条件下进行的。而在当时的百科全书出版社人的心中,都明白他们从事的是自己一生最大的事业。《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最早编辑者之一金常政至今提起当初的情景仍很激动。他讲到那时提出的“大百科精神”,即“共赴时代召唤,艰苦创业,解放思想,尊重科学,团结奋进,崇尚效率”。讲到他们如何夜以继日、团结一心地拚搏,讲到他们曾经骄傲地自称“百科全书人”。
1980年12月10日,仅仅两年多时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卷《天文学》就在现代文化名人胡适的故乡皖南绩溪的海丰印刷厂付梓。这是中国文化出版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日子。为了这一天,王绶琯等编撰人员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为了这一天,编辑班子在绩溪死守了4个月。因此1981年的春节对于《天文学》编辑组成为一次真正的庆典。
《天文学》卷问世后受到了世界学术界的重视和赞誉。1981年7月,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获得此书后,连续阅读几个小时爱不释手。他在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周刊上这样评价:“中国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大型百科全书……全书水平很高,印刷精美……应为此感到自豪。”美国天文学家道格拉斯·林也认为“本卷书的作者们概要地提供了中国人多年辛勤研究这些古天文记载的成果,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他还认为“这一卷书若是用英文写成,当可推荐给一切学习天文或物理的大学学生使用”。
世界知名学者对《天文卷》的肯定,使编撰者更加精益求精。他们认定,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对我国学术界的一次空前大检阅,关系着国家声誉。在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的同志相当一部分是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知识分子,15年栉风沐雨,岁月洗净了这些年轻人的稚气,染白了中年人的双鬓,却未能改变大百科人的初衷。当外面的世界变幻着展现着繁荣和喧嚣时,当社会上“经商”“下海”热火朝天、人心跃动时,绝大多数大百科人仍在固守着一份执著的信念,淡泊宁静,安于寂寞。
1993年8月26日,在北京阜成门大百科出版社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出版社现任总编辑、80高龄的梅益在讲到《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者时这样说:“编撰‘大百科’这种书,一年两年甚至十几年看不到名,得不到利。如果没有相当的奉献精神,没有为国分忧的精神根本无法做到!”
可以说,一部《中国大百科全书》不仅代表着中国现代科学文化水平,也凝结着当今中国知识分子的智慧和心血。它的出版,与其说是铸就了一座留传万世的文化丰碑,毋宁说是谱写了一曲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颂歌。
一飞则冲天
1993年8月12日对于中国文化史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天。就在这一天,《中国大百科全书》《财政·税收·金融·价格》卷问世。至此,历时15年的这项近代中国最伟大的知识工程终于画上圆满的句号。
如果说百科全书应当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知识及对外界了解水平的总结,那么《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否真的实现了编撰者们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它是否确能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科学文化水平的标志?编撰者们诚惶诚恐地等待着学术界的“宣判”。
74卷《中国大百科全书》,覆盖面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66个学科,共收77859个条目,12568万字,绝对是空前的鸿篇巨制。这部书不但达到了一般百科全书所应具有的权威性、客观性以及全、精、新的要求,还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世界上的百科全书一般都采用从A—Z的全字顺编排法,对于读者来说,必须购齐整套书的每一卷才能使用。《中国大百科全书》在编排中考虑到当前国人购买力和藏书空间有限,吸收我国古代编辑类书的传统,采取大类分卷与字顺相结合的方法,每个学科卷自成系统,以便读者视需要选购。
世界许多著名的百科全书虽也介绍有关中国的知识,但数量有限,有的还夹带偏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另一特色,是在中外兼顾的同时又适当侧重中国,提供了我国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创见的论述和首次发表的宝贵资料,这些都是其他国家的百科全书所没有的。如《航空·航天》卷详细地记述了中国古代火箭、飞行技术、鲁班制作木鸟等史实,展示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民族》卷在详细叙述中国56个民族的历史现状、婚丧嫁娶、风俗民情的同时,又在广阔恢宏的历史背景下重现了北匈奴、南三苗等已经在今日中国消失了的55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力学卷·中国古代力学知识》,从《墨经》、《考工记》中有关力学的内容,到出土于湖北的曾侯乙编钟的振动频率;从应县的辽代木塔结构,到欧洲经典力学与中国力学的融合都作了精彩的阐述,使人在历史与现实的变幻对照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一卷作为综合性工具书,不但开我国之先河,在当今世界亦不多见。《地理学》卷问世后,国家卫星遥感中心总工程师、学部委员陈述彭这样说:“其科学性、系统性与综合性,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若干年内难有一本类似的书能超过它。”而全国人大环保委主任曲格平认为《环境科学》卷所收内容比美国、前苏联同类辞书更为丰富,“它的出版和发行,是我国环境科学的研究和环保事业的重大成果”。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大多数学科卷是我国第一次在该领域问世的辞书,因而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成果。运用于此书的许多资料还是第一次面世,例如《法学》卷中关于沈阳、太原审判日本战犯的资料,《戏曲》卷中山西出土的金、元两代戏曲文物的照片,《考古》卷中1935年北京人遗址发掘现场照片等。
雍容庄肃的孔子在明代画家马远的笔下凝神遐思,日本来华名僧雪舟的戎克船在明代大运河上悠然扬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明代画家朱约结的灵魂对视中栩栩如生……翻开《中国大百科全书》,总能在阅读其流畅的文字的同时,欣赏到精美的插图。“图文并茂”构成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另一重要特点。这部百科全书共有49765幅图表,平均每页一幅,较一般外国百科全书要多,直观、形象的插图“济文字之穷”,使这《中国大百科全书》更加生动明了,赏心悦目。
按国际惯例,百科全书一般都侧重于社会科学,科技部分的内容大都只占30%。《苏联大百科全书》是世界百科全书中科技比例最大的,也只有44%,在《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最新版本中只占40%。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则按我国的实际需要,大大增加了科技内容的分量,自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书所占比例高达56%。在我们这个素有“重人文、轻自然,重社科、轻科技,重感悟、轻实证”传统的国度里,《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这种与众不同不仅反映了我们今天的时代对科学技术的尊重和重视,而且也体现了编书之始所确立的“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的方针。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注目。英、美、日等国有关专家均对此有较高评价。日本称,它是“对世界的百科全书的挑战”。台湾学者说大陆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具有国际标准的”,“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知识工程”,“大陆规划出版此书的气魄不能不令人叹服”。台湾锦绣出版社已在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繁体字版。国内许多著名学者也对此赞誉有加。
英国科学家H·G·韦尔斯在《世界智囊》一书中曾这样说:“世界大百科全书是一切才智之士的知识背景。”事实说明,世界上每一次较有权威的百科全书的出版,都会对本国甚至对一些别的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出版,其意义也绝不止于给人提供了一般知识的总汇,还在于它是中国人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总结世界各领域的科学文化成果,并由此在中国建立了一整套学术规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自汉代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以来,我国还从未如此大规模地对世界文化进行系统的吸收和融合,它对中国的影响,也许今天还看不清楚,但一定会在21世纪的中国显现出来。
记得在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之为“伟大的事业”。我国辞书专家吕叔湘讲到辞书工作的辛苦和愉悦时,曾称之为“不朽的事业”。为我们民族创造伟大与不朽,正是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当今天的我们为这项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化工程举杯庆贺时,当我们的后人吸取百科全书的营养健康成长时,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为了这一天而呕心沥血的编撰者们,永远记住那些未能看到这一天便溘然长逝的前辈学人们。让我们庄严地弯下腰去,向他们深深一躬,再深深一躬……
(附图片)
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1版(要闻)
专栏:短评

  “银河号”事件说明了什么?
9月4日,沙特阿拉伯王国政府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以及作为沙特方顾问的美国政府技术专家签署了关于中国货轮“银河号”运载货物的核查报告,确认“银河号”完全没有运载美方所指控的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两项化学品。持续42天,世人瞩目的“银河号”事件终于真相大白,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美国的谎言和对中国的无端指责统统破产了。
“银河号”事件是一次发人深省的事件。它说明了什么呢?
这一事件是由美国霸权主义所造成的。在这一事件中,导致美国彻底失败的原因,不仅在于美国情报错误和对错误情报执迷不悟,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作了认真调查并严肃地作出澄清之后,美国仍置若罔闻,一意孤行,甚至采取了极为严重的错误行动。美国一贯唯我独尊,不相信别人,只相信自己,动辄以莫须有的“情报”,肆意向其他主权国家施加压力,这必然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银河号”是一艘从事正常商业航运的普通货轮。按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从事这样的航运是一国的主权行为,别国无权阻挠和侵犯。美国竟然对“银河号”货轮强加罪名,百般骚扰,致使“银河号”正常航运受阻,在公海上漂泊20余天,航员安全也受到威胁。美国的这种霸权行为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公海航行自由,是对国际关系准则的践踏。
处理国际关系应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国与国之间的正常交往更需要国家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在“银河号”事件中,美国完全置这些原则于不顾,为自己的私利所驱使,无端地损害中国的国际声誉,还给中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都像美国这样,对别国连基本的信任都没有,再动辄以莫须有的罪名任意采取损人利己的行动,那么世界上哪还有什么正常的国家关系可言?
从“银河号”事件发生起,美国就一直口口声声称是为了防止化学武器扩散而与中国进行“合作”。实际上美国是以“世界警察”自居,粗暴侵犯别国主权,干扰别国商船的公海航行自由,甚至以自己的国内法为依据,强行对其他主权国家采取行动。这分明是强权政治,与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基础上的正常国际合作毫不相干。
美国在“银河号”事件中的所作所为,严重地毒化了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这种新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行为,依然是实现和平与发展两大目标的主要障碍。
中国一贯主张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并为此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中国领导人一再指出,中国希望与美国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美方也表示重视美中关系。但是,美国一手制造的“银河号”事件就是给中美关系制造麻烦,也是美国挑起的一种对抗。如果美国政府确有诚意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就必须改弦易辙,回到中美之间3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基础上来。


第1版(要闻)
专栏:

  第七届妇联领导机构产生
陈慕华继续当选妇联主席
本报北京9月5日讯记者唐维红报道: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全国妇联第七届第一次执委会议上,选举产生了第七届妇联领导机构,陈慕华继续担任全国妇联主席。
当选的13位副主席是:黄启璪、张帼英、林丽韫、赵地、聂力、阿沛·才旦卓嘎、玛依努尔·哈斯木、郝诒纯、何鲁丽、孔令仁、韦钰、王淑贤、刘海荣。
会上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常委会成员。她们是:马原、王群、王立威、邓先群、卢天骄、田淑兰、华福周、刘恕、李巧云、李明豫、杨衍银、时述花、吴仪、吴文英、何卿桂、应伊利、张连珍、张蒙纳、范崇嬿、赵实、施如璋、顾秀莲、曹秀荣、康泠、章博华、彭玉、董文杰、薛昭鋆,共28人。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妇女“七大”第三次全体大会上
朱镕基作经济形势报告
本报北京9月5日讯记者傅旭、董宏君报道:在今天的中国妇女“七大”第三次全体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作了关于我国经济形势的报告。他指出,在抓住机遇,加速经济发展,加快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充分发挥妇女的作用,对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至关重要。
朱镕基对中国妇女“七大”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广大妇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国妇女团结奋斗,顽强拚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事实证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离不开各族各界妇女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奉献。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就能更上一层楼。朱镕基在讲话中希望广大妇女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他强调,小平同志指出,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希望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到当前的反腐败斗争中去。
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主持了今天的报告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七运会开幕后第一天
破三项世界纪录
超六项亚洲纪录
本报北京9月5日讯记者刘小明报道:今天是七运会开幕后比赛的第一天,各地健儿力争上游,奋力创出一批好成绩,共打破3项世界纪录平1项世界纪录,还超过了6项亚洲纪录。
在航海模型第一轮比赛中,上海队周建明以11秒7破11秒9的F1—V3.5项目世界纪录;他的队友浦海清以10秒7破11秒2的F1—V6.5项目世界纪录;浙江队胡胜高以10秒8破11秒的F1—V15项目世界纪录。这3名运动员都有大学本科或大专的学历,心灵手巧,多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航海模型锦标赛并获多项冠军。
女子举重大力士在比赛中也是捷报频传,19岁的湖北新秀关虹不仅战胜名将邢芬,夺得46公斤级总成绩金牌,还超过了这个级别抓举、挺举和总成绩的亚洲纪录。广东姑娘刘秀华也很出色,分别以217.5公斤和125公斤超女子50公斤级总成绩和挺举的亚洲纪录;湖南廖素萍以92.5公斤超该级别抓举亚洲纪录。
尽管今天所打破和超过的世界、亚洲纪录均为非奥运项目,但七运会战幕一拉开就出现的这种争相创佳绩的势头,必将鼓舞奥运项目健儿也奋力创新纪录。(附图片)
9月5日,上海队周建明在航海模型F1——V3.5第一轮比赛中取得11秒的好成绩,破世界纪录。 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经中共中央批准
《毛泽东文集》将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和文献研究室同有关部门合编的《毛泽东文集》等六种重要图书,将在今年12月先后出版发行。
《毛泽东文集》,是继《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之后又一部多卷本的综合性毛泽东著作集,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人民出版社出版。今年将出版第一卷和第二卷。文集的选稿起自1921年,迄至1976年,收入《毛泽东选集》以外的许多重要文章、讲话、电报、书信、调查报告、新闻稿、谈话、讲话提纲、批示、批语等,其中大量文稿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文集反映了毛泽东的思想、理论、战略、策略,包括关于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的论述。
《毛泽东军事文集》,是迄今编入毛泽东军事著作最系统最全面的一部多卷本专题文集,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与军事科学院合编,军事科学出版社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六卷,选稿1600多篇,250多万字,其中多数文稿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这部文集系统地编入了毛泽东的军事理论著作和他起草的大量的电报、指示、命令等,集中反映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理论、战略、作战原则和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军事辩证法。
《毛泽东外交文选》是一部毛泽东论述外交问题的专题文集,由外交部与中央文献研究室合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入毛泽东自抗日战争至70年代初在外交方面的重要著作,其中包括大量手稿和同外宾的谈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这部文集反映了新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确立、外交政策的制定、重大外交斗争的胜利、外交工作新局面的开创,体现了毛泽东在外交工作方面作出的历史功绩。
《毛泽东年谱》(1893—1949),是国内首次详细记述毛泽东的思想、生平和业绩的编年体著作,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人民出版社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集毛泽东思想的精粹,展示他的生平和思想发展轨迹,反映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艰辛历程和丰硕成果。本书资料翔实、准确,大量使用档案材料,其中许多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这是一部融资料性、学术性、传记性于一体的史书,是了解和研究毛泽东及中共党史的重要书籍。全书150万字左右,分上、中、下三卷。
《毛泽东》画册,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与新华通讯社合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本大型精美画册,以许多珍贵的历史画面展现毛泽东光辉的一生,真实记述他的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生动表现一代伟人特有的风度。画册包括前言、风采、生平、年表四个部分,编入照片500余幅,约1/4是首次公开发表,许多照片用原底精放,设计新颖。
《缅怀毛泽东》,由在毛泽东领导下工作过的老同志、同毛泽东有接触和交往的各方面人士以及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撰写的回忆文章汇集而成,内容亲切感人。本书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收入文章90多篇,100万字,分上、下两册,今年9月前后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人物

  印度总理纳拉辛哈·拉奥
今日来华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应国务院总理李鹏的邀请,印度共和国总理纳拉辛哈·拉奥将于9月6日至9日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拉奥总理1921年6月28日生于印度安得拉邦的海得拉巴,曾就读于海得拉巴、孟买等大学,获理学士和法学士学位。他早先投身于独立运动,1957年当选为安得拉邦议会议员,1962年至1973年先后担任该邦的新闻、司法、卫生、教育部长及首席部长等职。从1977年至1989年,他连续四次当选为人民院议员。从1980年至1989年,他先后担任外交、内政、国防、人类资源开发和卫生部长等职。1991年5月他任国大党(英迪拉派)主席,同年6月21日就任总理。拉奥总理喜欢研究印度的哲学、文化和文学等。他还是一位语言学家,懂英、法、梵文等10余种语言,并擅长写诗和翻译文学作品。
(新华社发)(附图片)
纳拉辛哈·拉奥


第1版(要闻)
专栏:

  第13届电视剧“飞天奖”揭晓
《唐明皇》《小龙人》《半边楼》《天梦》《神算子》《孔雀胆》等62部作品分获各奖项
本报北京九月五日讯第十三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评选结果近日在京揭晓:《唐明皇》、《小龙人》分获长篇电视连续剧、少儿电视连续剧特别奖;《半边楼》、《天梦》、《神算子》、《大义夫人》、《孔雀胆》、《太湖人家——清名桥的故事》、《一碗荞麦面》、《少年特工》、《金色轮船》等分获各奖项一等奖。
全国各地推荐参加本届评选的电视剧共有一百六十八部九百五十二集,都是从一九九二年四月十六日至一九九三年四月十五日在中央电视台播映的一千七百多集电视剧中遴选出来的。经评委会认真审看评议,有六十二部四百六十七集优秀作品分获各奖项的特别奖、等级奖和提名荣誉。
在本届获奖电视剧中,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有艺术魅力的作品占了较大比例。长、中篇电视剧金牌,均被为现代化建设中的科技知识分子传神写貌的作品夺得,不少获奖作品弘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专家们评述,这些剧作以成功的艺术实践再次证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精神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第十三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会将于九月二十六日在成都举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分别会见港澳人士与海外华人
新华社北京九月五日电(记者陈建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海外华人、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董事长朱树豪先生。
李瑞环对客人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对他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投资大陆、兴办企业,热心赞助中国体育事业,最近又发起海外百万华人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签名活动表示赞赏。
朱树豪从一九七八年起投资中国大陆,创办了多个中外合资项目,其中最大的一个项目是他投资四亿美元与深圳合资兴建的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他此次是应国家体委的邀请来京参加第七届全运会开幕式并观看比赛的。
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全国政协秘书长宋德敏、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范康等会见时在座。
新华社北京九月五日电(记者陈建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京出席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的四十多位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港事顾问和社会知名人士,并向其中已退下来的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颁发了荣誉证书。
李瑞环首先代表中共中央、全国政协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亲切的问候、崇高的敬意。
他说,近年来在座的各位朋友用各种方式,为支持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维护港澳的繁荣、稳定和实现主权回归,为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国际友好交往,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许多工作,表现了殷殷同胞情,拳拳爱国心。
李瑞环说:“内地的建设与发展,不仅需要内地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也需要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支持与配合。”他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和支持内地的各项建设事业,并一如既往,尽心竭力,利用各自的影响和智慧,为保证政权的顺利过渡,维持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与稳定,献计献策,做出贡献。
全国政协副主席吴学谦、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霍英东,为已退出政协的9位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颁发了荣誉证书。
李瑞环对这些曾担任过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港澳朋友在任期内做了大量工作表示感谢,并希望他们今后继续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人民政协事业,为国家和人民多做工作。
这9位人士是吴多泰、许东亮、苏务滋、朱鹤皋、李以劻、贾桂藩、蔡演雄、简福饴、任宗德。
参加会见的还有中共中央统战部,新华社香港分社、澳门分社及有关方面的负责人。
会见后,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设宴招待港澳人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