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

  关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几个问题
迟浩田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当前要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切实提高各级党委集体领导水平;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
▲当前需要着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深入进行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健全民主集中的各项制度;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党委书记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须臾不可离开的法宝。
(一)
回顾我们党72年的战斗历程,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民主集中制这一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毛泽东同志说:“要党有力量,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也是最便利的制度,最合理的制度,永远不能丢掉。他告诫全党:“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靠什么来保证党在组织上、行动上的一致呢?最重要的就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实现党的基本路线的需要。历史经验证明,有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之后,还要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才能坚持和贯彻执行好这条政治路线。现在,我们党已有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要靠民主集中制来保证全党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靠民主集中制来保证党在组织上、行动上的一致,使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需要。我们的军队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只有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对部队实行统一的集体领导,才能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和指示在部队贯彻落实,才能使部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决听党的话,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需要。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为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同时,也使党的建设和领导方式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个新课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要求更高了,难度更大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有些人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要有效地抵制和消除这种倾向,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任务更加艰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与保持党的高度集中统一存在着矛盾,对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处理市场经济中日益扩大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坚持党的集体领导的关系,也将更加复杂。因此,提高全党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水平,是衡量党在新形势下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是培养和造就干部的需要。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实现这个任务,民主集中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依靠健全的民主集中制,采取民主的方法,走群众路线,就能选准和用好干部;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干部的积极性,使其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增长才干。这些年,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听党的话,有知识,有朝气。但也要看到,一些同志缺少严格的民主集中制的训练,对我们党的经验教训没有亲身的感受,存在着民主集中制观念不强,贯彻民主集中制素质不高的问题。中青年干部要接好革命的班,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素质,是不可缺少的一条。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党的传统就能代代相传,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二)
当前,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需要着重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民主集中制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这几条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全党服从中央。”因为,它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首要条件,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严格执行这一条,在当前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将使我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冲突和调整,必然要求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和集中统一领导。邓小平同志指出:“宏观控制要体现在中央能够说话算数”。
全党服从中央,就是服从全局,服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创实绩,必须坚定地站在党性原则的立场上,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无条件地服从党的统一意志、统一信念、统一行动,坚决维护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允许自以为是,各行其是,搞分散主义。凡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了的事,就要坚决执行,保证政令、军令畅通,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只顾本单位利益,而不顾甚至损害全局和整体利益的行为存在。
第二,切实提高各级党委集体领导水平。健全集体领导是新形势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民主不够和集中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有些领导干部民主作风不好,喜欢搞“一言堂”式的集中,包括徒有民主形式的群言堂,把行政职务带到党内决策活动中来。一些党委成员在集体领导中的参与意识不强,往往把自己当成“陪衬”,担心自己的看法与书记不合拍,不敢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些党委内部讲民主多,讲集中少,一件事情议来议去,各执己见,久议不决。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健全党委集体领导制度,坚持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经集体讨论,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正确的集中。所谓重大问题系指,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事,重大工作任务的部署,干部的调配,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上级机关规定应由党委集体决定的问题等。凡重大问题均应提交党的委员会或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而不得由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同时,还要明确集体讨论的形式,按规定时间召开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议讨论决定重大问题,而不能用首长办公会、碰头会或文件传批等方式取代;建立和完善各级党委的工作规则、议事规则和表决制度,明确在重大问题上发扬党内民主的程序和途径,明确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权限和责任。总之,要通过健全集体领导,充分调动党委“一班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从根本上防止个人说了算,防止谁管什么按谁的意见办,防止走一步算一步,防止照顾关系面子,确保党委决策的正确和有效地实施。
第三,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出凝聚力,出创造力,出战斗力。实践证明,凡是民主集中制执行得好的,领导班子必然是团结的,关系是顺畅的;凡是民主集中制不健全的,领导班子内部必然内耗丛生、涣散软弱。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四大把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提到全党面前。
贯彻民主集中制,保证班子团结一致,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用民主集中制来规范班子成员的行为。列宁有句名言,民主集中制就是议论批评自由,行动一致。党委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要充分发扬民主,班子成员应各抒己见,一旦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了决定,就要坚决服从,积极贯彻落实。二是用民主集中制来健全党内生活。要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大力弘扬正气,倡导讲真理不讲面子、讲真话不讲假话的风气,坚决抵制那种吹吹拍拍、拉拉扯扯、阿谀奉承、大吹大擂的庸俗作风,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严肃性,使影响团结的消极因素在良好环境中化解。三是用民主集中制来处理党内矛盾。班子内部存在矛盾并不可怕,有矛盾并不等于不团结。问题的关键是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正确解决矛盾,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少数与多数、局部与全局、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等关系,把矛盾限制在制度的范围内,使之向着有利于团结的健康方向发展。
(三)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当前需要着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深入进行民主集中制的教育。我们党在民主集中制问题上曾有过不少教训,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忽视民主集中制理论的教育、宣传和普及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1962年1月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有些同志,对于马克思、列宁所说的民中集中制,还不理解。”毛泽东同志30年前讲的那种状况,今天在党内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确立民主集中制观念,仍然是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党的各级组织要把民主集中制教育,作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学习和培训的必修课。要使每个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真正认清在新形势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重大意义,弄懂和掌握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的基本原则的观点,民主与集中辩证统一的观点,坚持民主集中制与走群众路线相统一的观点,依靠民主集中制保证党的决策正确和执行有效的观点,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观点,运用民主集中制培养干部、调动党员积极性的观点,明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方法和程序等等。经过教育和训练,增强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坚定性和一贯性。
第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制度建设,把民主集中制原则具体化、制度化,增强其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的整体,党的各项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离开了具体制度的落实,民主集中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党的高度集中统一就失去了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因此,我们要以极大的毅力来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央有关规定,切实健全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制度、党委集体领导制度、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在落实中充分发挥这些制度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和制约机制。要把执行制度提到执行纪律的高度来认识,强化制度就是法规的意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党的制度是党的整体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严肃的法规性和高度的权威性,对每一个党员、每一级组织都具有强制力,不能我行我素,不能任意解释和改变,不能因人废制。在党的制度面前,党员无论职务高低,都是平等的一员,都要无条件地遵守和服从,不允许有超越制度约束的特殊党员。对党的制度的执行情况,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党委自身要监督,纪委要监督,上级要监督,群众要监督,坚决纠正一些党组织中存在的“上宽下严”、“失之于软”的问题,真正做到“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在党内造成靠制度建党、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良好风气。
第三,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目前,一些同志党性观念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个人意识增强,组织观念弱化;本位意识增强,大局观念弱化;金权意识增强,服务观念弱化;名利意识增强,奉献意识弱化。这是影响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症结所在。新时期,新任务,新环境,要求共产党员更加自觉地加强党性锻炼。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72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增强党性锻炼,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要求我们自觉地刻苦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模范,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做遵守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模范,做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忠于职守的模范,做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这些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地把它付诸实践。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立党为公,把心思放在为党的事业尽职尽责上,放在坚持党性原则上,在新的环境中经受住各种考验。只有讲党性、讲原则、讲纪律、讲大局,民主集中制才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第四,党委书记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一个单位、一个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长”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素质和能力。党委书记要成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模范,应该努力做到“四个带头”。一是带头遵守制度。要熟悉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的基本功能、运行程序、操作内容,认真履行“班长”职责,模范地遵守制度规定。二是带头执行决议。对党委集体作出的决议,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特别是自己的意见被否决后,要积极地按多数人的意见办事,不因个人意见不同而任意改变或否定集体决议,不因执行中有困难有矛盾而不抓落实,不因涉及到个人利益而放弃党的原则。三是带头维护纪律。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在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坚定不移。严格遵守党委内部的工作纪律、议事纪律,一切活动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运行。坚决反对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宗派主义。四是带头增进团结。书记要有光明磊落的品格,宽宏大度的胸襟,善与人同的气质,把“一班人”团结起来的本事,以自己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模范行动,保证“一班人”的团结,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巩固“一班人”的团结,真正成为加强团结的带头人。


第5版(理论)
专栏: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征文

  金融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肖灼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是第一推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说到底,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按照马克思经济理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小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决定货币,商品运动的公式是W—G—W。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决定商品,货币运动的公式是G—W—G’。多年以来,人们把G—W—G’这个公式看作资本运动公式,即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公式。其实,这个公式既是资本运动公式,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经济运动公式。其中包含三个内容:(一)以货币为出发点,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运动;(二)经济运动的目的是追求价值增值;(三)经济运动的结果是货币形态的社会财富,或者说更多的社会财富。这三个内容,既适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公式明白无误地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决定了商品运动,决定了价值增值,决定了人们之间交往形式的主要内容。没有货币,就没有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货币、金融的重要性,是确定无疑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研究了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和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的特殊公式。马克思并没有单独设计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而是以货币资本循环公式代表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货币资本循环公式的特点是,从货币出发,以货币回归,并重新以货币开始下一周期的循环。在这里,货币是经济运动的始点和终点。货币运动带动着整个经济运动。
虽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但他所阐述的许多规律和原理,超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围,具有一般的意义。上述资本运动公式和货币资本循环公式,对于发达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具有普遍的意义。
金融改革滞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能源、交通、原材料增长落后于加工工业,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在体制改革中,金融改革滞后是改革的“瓶颈”,影响改革的进程。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金融改革滞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资金的体外循环、货币的超量发行、以三角债为特征的信用危机、金融机构的违章拆借,社会上的地下钱庄和民间高利贷、非金融机构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等,其根源主要在于金融体制改革不能适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金融改革滞后,助长了过度投机。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调剂价大幅下跌,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近年外汇储备稳定,对外贸易连年顺差,国家外汇牌价基本合理,人民币对外币的比价本来不应大幅下跌。但由于各个单位创汇与用汇数量不同,因而出现体制性的供求矛盾。一些机构乘机垄断外汇,抬高外币价格,这是汇价变动的重要原因。
金融改革滞后,影响了经济的活力。由于货币流通渠道灰色化,流通过程不畅,造成资金短缺和资金沉淀并存,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一些重要项目由于不能及时得到资金支持而影响建设进展;一些重要出口产品由于不能及时得到资金支持而影响在国际市场的销路。尤其是,由于缺乏资金供应,不能及时收购农副产品,有的地方出现打白条,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金融改革滞后,也是造成金融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一些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正是钻了金融改革滞后的空子,以权谋私,违背有关规定贷款,收取回扣;一些地下钱庄放高利贷,牟取非法暴利。
总之,金融改革已到了非加快进行不可的地步了。
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深化金融改革
当前整顿金融秩序,有人认为整顿就是“收”。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在改革中,长期存在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现象,导致了一收就死的恶性循环。应该看到,“一放就乱”难以完全避免。因为“放”意味着采用新的体制、新的政策,因而可能引起新旧观点、体制、政策的矛盾和磨擦,出现一定的“乱”是可以理解的,是前进中的问题。正确的态度是加快改革,从根本上纠正金融混乱的局面。
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中央银行行政化。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金融管理机关,代表国家制订金融政策、管理金融企业、调控金融市场、发行流通货币等,不从事金融业务,不搞企业化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
第二,专业银行企业化。所有专业银行一律改组为企业,实行政企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进行充分竞争,优胜劣汰。
第三,银行利率市场化。利息是资金的价格。按照自主经营的原则,银行有权自定贷款条件。在中央银行规定的最高利率和保护利率幅度内,银行可以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自定利率,灵活调整利率,运用利率杠杆,调节资金供求。
第四,引进外资银行。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外资银行在我国沿海城市设立分支机构,经营一定银行业务,对于促进国际经济贸易起了有益作用。今后应以更积极态度引进外资银行。这是因为,通过外资银行,可以引进外资;借鉴外资银行的管理体制和操作方式,提高我国银行的管理水平;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提高我国银行的素质,为我国金融机构走向国际积累经验。
第五,积极创办地区性商业银行。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经济条件差别很大,为了支持各地经济发展,在中央统一金融政策管理下,应大力支持地区性银行的发展。广东发展银行创立以来,在支持广东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成就卓著,表明发展地区性银行十分必要。尤其是西南、西北地区,经济较落后,更加需要通过发展地区性银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第六,有计划发展民营银行。我国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民营经济,因此,需要发展民营银行,作为民营经济的主要融资渠道,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代替各地非法出现的地下钱庄和民间融资形式。这种民营银行可以按照股份制形式组建,可以由私人出资,也可以公私合资,形式多样,运作灵便。只要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宏观管理,发展民营银行具有重要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