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1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师心曲

  淡香的枣花
富饶
五月,正是枣花盛开的时节,意外地收到一封从会宁县郭城农业中学的来信。这封失去联络20多年的老同学的信件,勾起了我对30多年前大学生活的一段回忆,似又闻到阵阵枣花的淡香。
1956年,国家第一次发出“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号召,动员大批在职干部、现役军人报考大学,迎接新中国的建设高潮。我被录取的西北师范学院中语科甲班,大部分同学是调干生,来自五湖四海,南方人近一半,有几位是广东、海南人。西北同学中有一位甘肃籍的赵君,中高个,红脸膛,因说话时头有点微颤而引人注目。他入学前是位乡村小学教师,年龄比我们大近十岁,是全班年龄较大的同学。当开学不久推选班干部时,赵君被选为学习委员。
南方同学与西北同学的生活习惯很不相同,因而常有南北文化差异的善意调笑。我们南方同学戏称西北同学为“北狄”,西北同学笑指我们为“南蛮”。我们宿舍七人,四南三北,调侃更为热闹。西北同学爱吼秦腔。听惯了吴越软调的南方同学对秦腔的粗犷、刚烈难以适应。而秦腔占甘肃地方剧种之宜,晚会演出多有秦腔,或者秦腔专场。作为一种新生联谊活动,学生会发票,要求必须参加,成为南方同学的负担。教室、宿舍值日,常有人忘记打扫卫生。南方同学议定,疏忽值日者罚看秦腔一次。这一约规传为笑谈。北方同学也撷取“蛮子”的一些洋相编成笑林。我买来几斤梨挂在门角,几天后由硬变软。南方的梨果是不会变软的,以为是烂了,便倾袋倒进垃圾堆。这成为“南蛮十大傻”之一。一次,赵君等同学到我们宿舍闲聊,听着南北文化优劣的辩论,他笑而不语。最后还是他通过“胡服骑射”等史实,说明南北文化的相互渗透、影响、促进。“班上的王君,来自青海,但祖籍是浙江,其祖父在清末时被流放。是南蛮乎,北狄乎?”表现出深层的思考和指导才能,不愧早为人师。
校园里有片枣林,是我们一些爱好文学创作的同学讨论作品、朗读作品的好场所。春有绿叶的浓荫,夏有枣花的淡香,秋有繁密的红枣,冬有劲枝的冷峻。赵君爱好写诗,但他并不幻想成为诗人。自知缺乏诗人的灵性,只是探求诗的基本知识,便于理解作品。偶有诗作,只在班上文学墙报《百草园》中露脸,绝不外寄。对于班上的一切活动,他都充满激情地参加,但比之一些浪漫色彩浓烈的同学,赵君更为冷静、实在,没有骄狂和虚幻,不忘人民教师的职责。班上举办了一次以热爱教师职业为主题的文艺演唱会,他朗诵了自己的一篇散文。大意是以枣树象征教师职业。枣树的春天来得晚,不为人们所注目。枣花细小,不为人们所欣赏。枣实质朴,是平民的果实。但枣树坚硬如铁,能在艰苦的环境中扎根,在严酷的条件下结果,要求少,贡献多,生存得有意义。枣花淡淡的清香,不渲染,不远播,不自卑,不沉沦,是教师的风骨。他并引用古诗赞枣:“外虽多棘刺,中实有赤心”。自此,同学们便亲昵地称他为“赤心君”。
毕业分配时,虽然有些同学不愿从事教师职业,但大家对革命理想的追求,还是很热烈的。赵君表态时,“面不改色心不跳”,主动要求下到县城。他分到榆中县一中任教后,曾多次抽调到教育厅编印乡土课本,与同学们保持着联系。60年代中期再无音讯。有同学出差榆中县,多方打问,才知他在国家困难时期响应精简号召,返回会宁县的老家。在兰州的十几位同班同学,大多都在大、中学的教学岗位上,每年聚会都很怀念赵君,有种悻悻然的惋惜感。如今突接赵君来信,实是喜出望外。赵君告之,他回家乡后,一直在农村从事教学。前几年到龄办了退休手续,仍坚持在缺乏师资的农中教学。生活虽然艰苦,但比之仍处于温饱线上的乡亲,已很满足。他在教学之余,用多年心血编写了一部30多万字的《名人师生情》书稿,企望能得到出版,为教育发展作点贡献。要求在兰州的同学出力帮忙。我深知,在当前情况下,这种书的出版实在太难。一个穷教书匠,是无力自费出版的。要得到教育、出版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也是谈何容易。出于对赵君执著追求的支持,同学们表示要尽力去办。我更想到,在出版《名人师生情》之前,应该给赵君写篇短文,让更多的人们知道,在穷乡僻壤有这样一位终生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人民教师。
枣花淡淡,清香淡淡。淡泊明志。赵君,你正是淡淡的枣花,终生弥散着淡淡的清香。


第8版(副刊)
专栏:丽珠杯杂文随笔征文

  鹅吞牙雕之类
车敦安
有一文友,从政为文之余,收藏古铜砚。他几十年如一日,不仅收藏成果卓著,而且对古董的研究也颇有心得。前不久,我们在一起参加一个创作碰头会,会间休息时,他又给我这个古董盲普及了一通古董基础知识。他言者深入浅出、滔滔不绝,我听者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在谈到鉴别真假古董之难时,他说了许多当今造假古董手段之高的例子,其中造古牙雕的例子最令我惊叹不已,原来我们这个国度竟然还有如此“高智商”的人!
造假古牙雕的人简直神了,他们从市场购得刚产出的牙雕品,然后让活鹅吃下去,牙雕经过鹅肠胃物质的一番作用,最后排泄出来,就成了“古牙雕”。这种“古牙雕”与真正的古牙雕放在一起,就连一些功夫很深的古董专家,有时也难轻易辨别出来。听了这个例子,你能不被这些造“古牙雕”的老兄们所折服吗?像在陶瓷底部搞上个什么“万历年间”的字样,四个字中竟有三个是现代的简体字,世界上这样的“聪明人”倒是不少,可像造“古牙雕”这样绝顶聪明的“高智商”者,实在罕见。
文友说的造假古牙雕的事,着实在我脑中盘桓了好几天,晚上睡到床上脑子还不停地画着一连串的问号,直到一天顿悟,发现社会上这样“高智商”的人并不太少时,我才把文友说的这件事收进了记忆库。事实上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这样少数的“聪明人”,他们虽表现“聪明才智”的处所和地方不同,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比如我们领导干部队伍中的极少数人吧,他们贪赃枉法,有时不仅受不到法律制裁,反而还能升官受奖,如果不是绝顶“聪明”的人、有与众不同的“才智”的人,做得到吗?
据报载河南省某矿务局长,一边受大贿贪大污,一边却不断升官晋级,竟坐上了副市长的宝座。他受贿贪污达一百多万元,上级机关组成联合调查组,整整调查了三个月,却很难发现问题。这是一般智商的人能做到的吗?还有广西某县公安局长,劣迹斑斑,却连连获得这个代表、那个代表、优秀共产党员的桂冠,同时还获得其它各种奖励多次,这也是一般“智商”的人能做到的吗?造假古牙雕的人糊弄的是一小部分喜欢玩古董的人,而这位市长、公安局长糊弄住的却是许许多多人民群众和上下级领导,这说明我们这个社会不仅有像造假古牙雕那样“高智商”的人,而且还有比他们更“聪明”的人存在。
我国素有褒扬、崇尚聪明人的传统,但也有要求聪明人加强道德修养,把智慧用到正路上的传统。春秋时的孔夫子就有“知者利仁”的名言,意思是说聪明人只有讲究仁德,才能获得吉利。明代大儒姚舜牧也有“盖智术仁术,善用以归于正者也”的敬告世人之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像本文上面提到的造假古牙雕者、市长、公安局长这类“聪明人”,大多最后也逃脱不了可悲的下场,但问题是我们不能以等待看到这些聪明人最后覆亡的结局来作自我心理平衡,而是要善于及时发现、中止这些人的“聪明”行为,更重要的是使这些头脑特别“灵光”的人把智慧用到利国利民的事业上来。再如造假古牙雕这样的人,若能把“聪明”用到了正道的科学研究上,说不定就能搞出个什么重大科学发现来;又如那位市长、公安局长这样的人,若能把他们那副灵巧的心思用到为民创造福祉的正道上,他们内心不仅不会整天受到良心的谴责,而且还一定能作出辉煌的政绩来。聪明人不能反被聪明误,“知者利仁”,聪明用到了正处,不仅利国利民,也利己!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第8版(副刊)
专栏:茶楼

  苏东坡的“三白”
黄璋尊
在梧州山城,有关苏东坡的故事记载和传说不少,其中有一则轶事很值得一说。
宋徽宗年间,(1101年)八月初,苏东坡获赦还朝,途经苍梧,适逢江水潦涨,遂泊舟逗留数日。梧州士民闻悉大文学家到来,频至拜访求教。其时,凡有宴请者,他都婉谢美意,风趣地声明:只吃“三白”。何谓“三白”?苏释曰:“余兄弟在寒窗苦读时,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复信人间有八珍也。‘三白’乃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饭耳!”还说他为官后也爱吃“三白”。
苏东坡的家境并不差,可他从小养成俭朴的美德。本来贬谪在外多年,又是从“天涯海角”的谪地而来,已是厄运过尽,况兼士民敬仰,接受宴饮,表示庆贺,也是人情常事。但苏东坡却念念不忘他的“三白”,保持清廉朴素。苏老先生在他就任间,每逢公宴剩下的肥猪肉,他都叫人收拾起来,嘱厨子炸制成甜酸肉,既不浪费又很可口。这种甜酸肉就是现在的南方菜咕噜肉。
朴素廉洁影响着苏东坡的一生。他少年苦读,焚膏继晷,不知疲累,终于成就为一个名声赫赫的大文学家。“乌台诗案”后,屡遭贬谪,仕途失意,生活颠沛,而他却能够历越坎坷苦途,乐呵呵地生活,吟诗曰:“江月夜夜好,山云朝朝新”、“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晚,道人轻打五更钟。”表达了他乐观豁达的情怀。在谪居海南的那一段日子里,身处“荒瘴之地,卒不为憾”,还教当地百姓耕种、挖井,改变落后习俗。如此身处逆境而表现出来的坚强、坦荡、乐观、爱民,正是他以廉俭节省不奢欲望的品格作为精神支柱的。
现在我们并不需要跟着一千多年前的苏老先生吃“三白”(何况,苏也不是总吃“三白”),但生活好了,俭省还是要的。一是俭省生财,二是廉俭防腐。当今我们正在全力搞四化,需要过几年紧日子。整个社会整个民族都应崇尚节俭,才能进一步繁荣经济,建设四化。对于那些利用手中权力,挥霍浪费国家钱财,对那些违反国家规定变着法子“钟鸣鼎食”的吃家们,更是要动真格的治一治。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北京丽勤广告艺术公司与上海华联集团为中央乐团搭桥,使中央乐团实现了建团37年来首次赴沪演出的梦想。该团于9月12日和13日在上海商城剧院举办了两场交响音乐会,邀请美国著名指挥家托马斯·斯利普、中国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等同台献艺,演奏了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等优美曲目。(小徐)
●香港女书画家张永华画展9月7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共展出书画作品144帧。作品清秀、典雅,自成风格。
此次展览是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徐悲鸿纪念馆联合主办的。
(阿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