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一部耐人寻味的好影片
——看影片《秋收起义》
郑惠
《秋收起义》是湖南潇湘电影制片厂新近完成的一部好影片。
与其他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相比,这部影片拍摄的难度要大得多。它不像《开国大典》那样可以拍得气势恢宏,也不像《西安事变》那样可以拍得波谲云诡。秋收起义从发动到受挫到转移,时间不长,没有多少动人的情节,要通过有限的材料把它的深广的历史容量在影片中表现出来,该片导演周康渝显示了这方面的独特功力。影片把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发展的线索、在起义队伍内部引起的矛盾和冲突、一些重要人物的活动等等,都作了比较简洁清晰的描写,做到了符合历史的基本面貌,同时又适当穿插若干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使整个故事发展得有声有色,波澜起伏。影片由此而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又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这部影片对秋收起义发生背景的描写,注意写出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和革命力量受到很大摧残,部分群众情绪消沉的严峻形势。这就是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如果不如实地反映这种历史背景,就很难理解为什么这个时期党在战略上不能采取进攻方针而只能采取退却方针。对于武装起义的发展经过,影片没有花过多的笔墨去写那些军事战斗场面,而是有虚有实、层次分明地把参加起义的三个团在敌人强大兵力重压下只有几天时间就遭到挫败的情节交代出来。然后很快转到描写起义队伍在受挫后转移问题上的内部分歧和争论上。影片丝毫没有回避或者淡化这种历史冲突,而是用很大的篇幅着重地展开它。影片写了部分起义军官和士兵或是出于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愤恨,或是出于对可能重复陈独秀右倾错误的担心,或是出于对共产国际和党中央既定的进攻中心城市方针的盲目服从,都对毛泽东提出的向湘赣边界山区转移的主张纷纷表示激烈的反对。有人甚至大骂毛泽东是“胆小鬼”、“逃兵”。在这种“左”倾冒进主张的巨大压力面前,毛泽东用极大的耐心和毅力进行了艰苦的说服工作,进行了紧张尖锐的内部斗争,终于使他的正确决策赢得多数干部战士的信任和支持,实现了向农村的进军。影片描写了毛泽东同余洒度(起义部队师长)在士兵群众大会上舌剑唇枪的辩论,把这种斗争的气氛推向白热化,同时也把毛泽东的主张的合理性写得颇有说服力。
影片努力塑造了毛泽东和他属下的一些得力干部如卢德铭、伍中豪、张子清等的形象。当然写得最集中和最好的是毛泽东。当时毛泽东还远没有后来成为领袖时那样成熟和达到那样高的权威,在起义受挫、部队处境危急的关头,要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并成功地付诸实施,是极其困难的。影片写出毛泽东在这种紧要关头处变不惊、沉着应付、冷静思考的非凡气概,写出他善于及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摆脱教条束缚、独立找到正确方向的远见卓识,还写出他力排众议、力挽狂澜、能够带领群众继续前进的坚定果敢的革命精神。所有这些,都写得比较有分寸,没有故意拔高,符合当时人物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但又使人看出毛泽东作为领导者的过人之处、他的独特的作用和功绩。这里还要说一句,这个重要历史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成功,是与演员王霙的出色表演分不开的。
当然,由于影片拍得仓促,也有一些缺点。秋收起义的一大功绩是率先提出不再举国民党的旗帜,影片在写到制作新旗帜时,竟没有把这一要点说出来。三湾改编是转兵后加强党对军队领导的重大措施,意义深远,应当大写特写,但影片却轻轻放过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通过影片以上几方面的描写,联系以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发展,领悟到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内涵。秋收起义是我们党在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之后的一个重大军事行动。毛泽东在起义受挫后及时作出这种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的重大决策,并且取得成功,这是人民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新方向,起着旋乾转坤的巨大的历史作用。
影片开头写了瞿秋白向共产国际的同志介绍说:“我们党内有独立意见的算泽东”(出自八·七会议后一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谈话);影片最后又写了毛泽东在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时把手中的拐杖奋力甩到远处,这都是提示人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者摆脱种种教条框框的束缚,独立自主地探索和开创一条适合自己国家特点的发展道路,是多么的重要和艰难!看看今天在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的巨大发展,不也正是得力于领导人的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开创精神么?在这个关节点上,这部影片也引起我们无穷的回味和深刻的思索。(附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

  大陆流行歌坛大规模出击——
九三中国风
近些年,港台流行歌曲冲击大陆歌坛,港台歌星在大陆一唱即红,实力本为雄厚的大陆歌坛却面呈尴尬。这并非正常现象。为此,大陆歌坛在港台歌曲涌进大陆10年之后,发起一次大规模的集团出击,一台展示大陆流行音乐最新水平的大型赴外演出活动——“93中国风”,将于9月拉开帷幕。
“93中国风”将推出一批歌坛新秀和一批最新创作歌曲,以展示当今大陆流行音乐最高水平。由文化部、新华社香港分社等单位共同举办的这次本年度流行乐坛最大的演出活动,作为国庆44周年庆典活动海外部分的重要内容,届时韦唯、刘欢、杭天琪、毛宁、红豆等歌手将在谷建芬、徐沛东两位艺术总监的带领下,赴香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巡回演出。此前,将在大陆演唱两场,让大陆观众先睹为快。
(西央)


第8版(副刊)
专栏:

  影视明星舞台上潇洒走一回
中央实验话剧院推出《老顽固》
在影视上很是风光的中央实验话剧院一批名演员李雪健、雷恪生、游本昌、冯宪珍、伍宇娟、陈炜等,日前偃旗息鼓,脱离影视圈数月,回到舞台去寻找一个新的自我。
名导演陈颙将率领这批明星,排练意大利著名戏剧家卡尔洛·哥尔多尼的名剧《老顽固》,以纪念这位名作家逝世200周年。
哥尔多尼是意大利卓越的启蒙主义作家,一生写了150多个喜剧,我国观众熟悉的《一仆二主》、《女店主》等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哥尔多尼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十八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现实,深刻地揭露了贵族阶级腐朽没落,也讽刺了资产阶级的恶习。《老顽固》是哥氏1760年的作品,作品通过两代人在婚姻问题上的冲突,揭露了意大利资产阶级同封建主义旧思想千丝万缕的联系,哥氏无与伦比的喜剧才华,使该剧200多年来一直久演不衰。
参加《老顽固》演出的演员还有黄小立、韩童生、李野萍、王辉等。此剧将参加9月在京举行的“漫步意大利”的展演活动。(弋艾)


第8版(副刊)
专栏:长短录

  请“闲人”进“厨房”
  翟俊杰
圈里人都懂,剪片子以至后期制作对最终完成一部影片是何等重要。不久前,本人接拍一部故事片,刚弄到“半拉子”时,请了几位同行好友来“厨房”,看看粗连起来的样片,意在切磋“烹调”技艺,尽力给观众炒出一盘可口的菜。请来谢晋、周寰、谢添、吴子牛和斯琴高娃光临“灶前”,更有特邀友情出演该片的黄宗江、秦怡两位艺术家,可谓“名厨”小聚。八一厂厂长王晓棠也特意从全国政协会议上赶来恭听各位高见。
样片放完,见仁见智,一通议论。面对各种各样的“说法儿”,本主厨有的从善如流,并非过谦;有的存而不论,亦非不敬。该听的没听是笨蛋,一古脑儿地照办是傻蛋。妙在你一言我一语,弄得浮想联翩,思路大开。
故发奇想:“操勺”之前,除了“厨师”聚会评说,未尝不可请些“顾客”也进“厨房”重地理论一番。工人农民、战士军官、教授学子、经理商人,乃至裁缝、保姆、练摊儿的……认真听取消费者的口味爱好,详细了解“川鲁粤扬”、“风味小吃”畅销与滞销的行情和原因,炒起菜来当会心中有数,更有把握。也许有人说,何必“半成品”临下锅时才请各路“闲人”指点,索性压根儿就由大伙儿直接点菜岂不省事?若依此办理,只是万一菜单失去调控反不利于市场,退一步说,也总不能叫顾客和同行跑菜市场采购,拎回来还得替“厨师”摘菜洗菜动红案不是?
全聚德的烤鸭举世闻名。“京师美馔,莫妙于鸭,炙者尤佳。”炙者,烤也,此乃吸引顾客的特色。除了烤鸭子,还能将鸭的舌、胰、肠、胗、肝、膀、心制成佳肴,这意在使品种多采。吃烤鸭多是蘸面酱、加葱白、用荷叶饼卷着吃;而老店深知顾客口味各异,有喜甜食的,竟送上白糖供蘸用,实在是周到入微,别出心裁。烤鸭“色如红枣,鲜艳油亮;皮脆肉嫩,味美适口;营养丰富,久吃不腻”。这几句话颇值得电影人琢磨,那就是讲究营养,讲究口味,讲究悦目。电影若能如此,何愁顾客不登门!


第8版(副刊)
专栏:

  溯民族起源展先祖伟业
 “炎帝传奇”上银幕
  王童
跨越历史的长河,穿过时间的隧道,上溯至五千年前,我们说过去,我们说从前。是历史?是神话?是史诗?《山海经》、《尚书》、《楚辞》、《史记》中的记载与那些浪漫的梦幻……于是,我们便会脱口而出地说我们是龙的传人——炎黄的子孙。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七八届的李劲松,决意将镜头延伸至这一历史长河的源头,欲将那位尝百草、撒五谷、燃起万众生命之火的“炎帝”的故事搬上银幕。或许我们能在李劲松喜欢并在他的内心深处临摹的德拉克洛瓦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和一曲英雄交响曲中找到一股史诗般的激情,而这激情的节奏是由出演过光绪皇帝,又以乡土影片《杏花三月天》中男主角展露风采的田少军和电影学院新近毕业的谢兰(饰听夭)、李琳(饰魅)、邵兵(饰融)等人来完成的。他们每人都认真去熟悉那些神话中的人物:炎、夭、融、魅、精卫、蚩尤……随之就开始了近三个月的筹备,行程近一万多公里寻找外景地的征途:湖北、河南、湖南、内蒙古……当初步决定在湖北神农架开机时,不能不使人有一种象征意义的兴奋。但当他们风尘仆仆归来时,则因交通坎坷,不得不又忍痛放弃了这一理想的景点……
或许是因为炎帝的陵墓葬于湖南,湖南人就更为重视这一形象的出现,于是百十来号人组成的“拍摄大军”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曲径中来到湖南省绥宁县时,他们受到了热情的欢迎。
此地离长沙近一千多公里,拍摄景点枫木团又离县城四十多公里,是一片绿色飞地,被人们称为神奇的绿洲。溪过树间,层峦叠翠,在这山水间,响起了李劲松“开机”的呼声。
“如果说从黄帝身上可以看到中原文化、黄河文明的一种缩影与气魄,它代表着深沉、凝重,大智大勇的话,那么炎帝身上则体现出了楚文化那种灵秀、睿智、聪慧的一面。蚩尤则性格显明的显现出了少数民族洒脱、勇猛的特点。他们构成了中华文化与历史的组成部分……”
李劲松这样谈着,随之,也就在他脉胳清晰的头脑中涌现出了炎帝播种撒谷;与夭相拥着从水中的荷花间浮出;与魅嬉笑着;与融打闹着;还有其母符宝斥责西孟洞中吃小孩;木鹿氏饥肠辘辘地率众兵哀号……众人山坡上群舞;符宝痛苦中生出灵体炎身……尽管这近一个月的拍摄,因此地变幻莫测的小气候干扰(时雨时阴),仅完成了影片的四分之一,这一个个用变焦,用中近景及广角摄下的镜头也向人们昭示着影片的风格与特点。然后,这一幅幅画面将逐渐拉大,并将横切到内蒙古大草原上,展开炎黄与蚩尤“大战”的场面,连天接地,风吼、马奔、雷鸣——推向一个遥远的过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