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

  把注意力集中到深化改革上来
王仕元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
这些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说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尚未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尚未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这一点,尚未被很多人所深刻认识。当一说到抓住机遇时,首先想到的是开放和发展,不了解一旦体制、机制不顺,改革机遇没抓住,经济出了问题,同样会失掉发展和开放的机遇。这种现象反映在许多方面。例如,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改革“偏冷”而发展“过热”,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上,或者说没有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改革上来,忽视了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换。比如,我国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主要目的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寻求一条能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而一些地方一说股份制就是要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交易,一些企业仅仅着眼于通过股份制筹集资金,资金到手,万事大吉,似乎股份制就是发股票,有股票就能赚大钱;筹集了资金,对如何投资取得效益却很少考虑,没有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到重要位置。这种现象表明,很多地方和企业没有真正把试行股份制作为促进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一种有效形式,使之成为新机制的生长点。再如兴办各种市场,这本身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不顾实际和条件,盲目争建市场,造成有行无市,浪费了财力、物力。大家都认为金融体制改革很重要,事实也的确如此,但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绷得很紧,恰恰是银行改革未跟上,资金拆借未纳入规范化轨道,金融秩序出现混乱。可以肯定,绕开关键环节,不在深化改革上下真功夫,很有可能把新体制的建设引向歧途,就很难保证经济持续、高速和健康发展。
应当看到,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不是由于实行市场经济改革措施而造成的,相反,正是市场经济新体制发育不快、改革滞后的表现。因此,解决当前的问题必须采用新思路、新办法。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就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这是非常及时的、必要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并不意味着恢复过去那种单一计划经济体制采用的指令性老办法,而主要是运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这既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可以使当前经济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得到缓解,为改革的全面推进创造一个更为宽松有利的经济环境。
只有深化改革,将体制关系理顺,发展才有制度基础和激励、约束机制,才有后劲。十几年的实践证明,没有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抓住机遇,不仅要抓住发展的机遇,更要抓住改革的机遇。发展的机遇不能延误,改革的机遇同样不可错过。改革搞得好,才有可能真正抓住发展的机遇。改革机遇丧失了,发展也就丧失了机遇,甚至还贻误了发展。怎样让改革“热”起来正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把加快发展的注意力集中到深化改革上来,在推进新体制的建立方面做文章。
改革已到攻坚阶段,需要整体配套进行,任何单项改革突进,都难以顺利进行,但是整体配套改革并不是齐头并进,而是要有重点。当前改革工作的重点,就是紧紧抓住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这两条主线,在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推进投资、财税、金融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首要的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理顺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条例》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块基石,应切切实实地贯彻落实。企业改革,企业机制转换不是简单的放权让利,落实自主权的目的是转换国有企业的行为方式,建立一种新的企业制度,使企业形成一种新的机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一方面,要改变目前政府职能转变严重滞后的状况,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金融、财税、投资、计划、人事、劳动、分配体制的改革,使企业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眼睛向内,苦练内功,抓住转换经营机制这个关键环节,研究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尽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其中,通过理顺产权关系,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有效形式,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关键环节。
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搞好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真正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益。最主要的是解决经济管理中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两权”不分的问题。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把政府的职能从直接管理具体的经济活动转到“规划、协调、监督、服务”上来。当前,政府职能转变严重滞后,必须在两方面有所突破,一方面,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把属于企业的自主权切实下放给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把属于市场调节的职能切实转移给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以投资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企业、金融、财税等多方面的配套改革,建立投资主体责权利相统一的自我约束机制和风险责任,按照产业政策调整投资结构,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管住管好投资规模;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确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调控体系,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理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职责,划分开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改革财税体制,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要抓紧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维护社会稳定,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尽快建立。
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同时,运用有效的政策、法规措施调节地区间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的制度建设,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革是治本之路,也是必由之路。可以相信,只要抓住改革的有利时机,我们就能走上又快又好的发展轨道。
(作者为国家体改委副主任)


第5版(理论)
专栏: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论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
刘心一
税收不仅具有组织财政收入的作用,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具有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征税本身就是调节。
税收调控的特点
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除了具有调控方式的经济性、调控经济的间接性和发挥作用的灵活性等其他宏观调控手段所具有的共性外,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调控的法定性。税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主要是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实现的。它以国家的政治权力为后盾,以国家颁布的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因而具有法定性。一方面,国家和各级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另一方面,一切纳税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纳税。这一优势,使税收的调控作用具有刚性。
(二)调控的广泛性。由于税收在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过程中,可以将其触角深入到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单位,不但可以调节横向的经济利益,而且还可以调节中央和地方,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纵向经济利益,从而在纵横两个方面发挥调节作用。
(三)调控的适应性。税收既可兼顾一般,又可照顾特殊。一方面,它可以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根据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对不同的课征对象设置不同的税种、税目、税率,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适当调整税目、税率,或者实行减税免税、加成征收;另一方面,税收可以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特殊的税收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税收调控的多环节性
税收宏观调控作用,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具体表现为多环节的调节。
(一)调节生产。税收收入和税式支出的规模,影响生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税收收入和税式支出的结构,影响部门生产和产品生产的发展。譬如,国家在税收政策上规定向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投资兴办企业,在所得税等方面给予优惠,就有利于基础工业的发展。
(二)调节分配。税收对于分配的影响,应求其平均化。税收通过调节各种经济形式的收入,来调节各种经济成份的物质利益关系。税收调节企业的级差收入,使企业的利润水平与其主观努力大体相当。税收收入量影响财政的预算分配量和结构。针对目前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偏低的实际情况,应当适当提高财政收入(其中主要是税收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以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三)调节流通。在商品流通领域,税收不仅可以发挥间接调节作用,也可以直接调节流通。征税使商品具有广泛流通的合法依据。税收还可以给商品流通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限制投机、假冒和非法牟取暴利。同时,国家还通过实行对进口商品征税、对出口商品退税等政策,提高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利益,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调节消费。税收是以增加或减少人们的购买力来调节消费。它可以从供求两方面调节消费结构,影响消费水平,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开征消费税,可以适当调节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开征个人所得税,可以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保持合理的比例。
税收调控总供给与总需求
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上,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一)总量调节。适度的税收总量是发展经济、保证供给的首要前提。税收包含税收收入和税式支出两个方面。税收收入的量一方面制约着预算支出,另一方面制约着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因而必须适度。适度而后使积累与消费成比例,供给就能较快增加。
作为税式支出,它既是税收收入的对立面,又互为消长,并与财政支出相配合而发挥作用。因此,适度的税式支出总量也对宏观调控起着保证作用。
(二)结构调节。也就是调节经济结构和生产结构,以调节总供给的构成,因而也就调节了消费结构。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即使在价值总量上基本相当,也还有一个实物构成上是否基本平衡的问题。因此,就有必要利用税收来调节社会总供给的实物构成,这就是为什么要利用税收来调节经济结构和生产的基本原因。
税收的结构调节是通过一系列的税收政策来实现的。而税收政策的制定又是以国家的产业政策为依据的。因此,税收分配的方向和结构必须以保证产业政策的实现为前提。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今后经济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而政策的调控又是这种调整的主要手段。一些具体政策表达了国家对产业或产品的支持、限制和禁止的意见。而其中,税收政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这里,税收分配起着轻税负的鼓励作用和重税负的限制作用。当然,税收分配还要顾及到地域经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状况差别很大,为了促使各地扬长避短,亦需适当进行税式支出。
(三)要素调节。要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不仅有赖于总量上和结构上的合理,而且也有赖于诸要素的合理。这就需要一种更深层次的税收调节。社会总供给系统和总需求系统有许多要素。从供给方面看,它包括硬商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软商品(科学技术)、资金、劳务和旅游资源等。从总需求方面看,它包括工资、薪金收入;承包、转包收入;劳务报酬收入;财产租赁收入;技术转让收入;投稿、翻译取得的收入;利息、股息、红利收入;其它个人收入;企业各种基金、银行贷款、政府购买支出和出口需求等。可以运用税收的调控作用来促进供给要素的科学配置,需求要素的合理流动,使供给和需求发生有机联系,从而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奠定基础。
(四)规模调节。也就是调节投资规模与消费规模。一方面使它们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比例关系,另一方面使它们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相适应。这主要从控制社会总需求的过分膨胀的角度来发挥调控作用。在生产力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纳税人税收负担的轻重直接决定着积累基金、消费基金的多寡。
(五)参数调节。税收是一个变量,它随着总的经济情况的变动而变动,发挥弹性调节作用。在经济扩展时期,由于税收基础的增长,税收收入就自动地趋于上升。这时,税收产生了一种拉力,使经济扩展缓慢下来;在经济紧缩时期,税收又会产生一种推力,使经济活动的下降缓慢下来。所以,当经济扩展或紧缩时,即使不开征新税,不改变税率,税收收入也会自动地发生变化,使经济趋向稳定。
综上所述,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税收是经济手段,但它又具有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特点,从而形成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杠杆。


第5版(理论)
专栏:沿海·沿江·沿边地区·改革开放研究征文·

  内陆地区要善于吸取沿海地区的经验
邹本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但与沿海的发展差距比较悬殊。缩短这一差距的途径之一就是,内陆地区要抓住当前的大好机遇,积极吸取沿海地区的经验,发展自己。
转变观念是关键
纵观各方面的原因,内陆地区经济落后于沿海地区,主要是观念落后。邢台虽然具有明显的地域、资源优势,但由于传统的旧观念影响很深,使机遇一再错过,经济发展不快。如政府仍按照直接管理企业的方式,使企业形成等、靠、要的思维模式;产品经济体制仍然在起作用,片面追求产值速度而不注重效益;封闭保守,只求自我平衡,陶醉于微小的进步,缺乏大目标意识。这些陈旧思维与观念造成宏观调控不力,微观上管得又死;贯彻《企业法》、《条例》落不到实处;考核企业仍习惯于注重产值数量而不注重经营效益。因此,内陆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首先抓住转变观念这个关键问题,学习沿海地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经济的经验,调动各级干部和群众把精力放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一方面,各级党组织及各级政府对重大经济问题,关系全局的重大经济项目和经济发展战略等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作出决策;另一方面,要把那些有事业心、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用起来,造成一种干经济光荣、干实事受尊重,干事业受爱戴的社会风尚。只有这样,经济才能搞上去,抓机遇才能落到实处。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加大改革力度才能真正抓住发展的机遇。内陆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近年来,邢台市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这包括由单一的产权形式变为租赁、股份、转让、拍卖、领办等多种形式;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鼓励国有企业引入三资、个体、乡镇企业的灵活经营机制。为此,政府对国有企业采取“实、压、帮、培、促”的宏观调控。实:把企业虚盈实亏变为明盈明亏,消灭潜亏,切实提高企业效益。压:分别与亏损企业签订限期扭亏目标责任书,使厂长经理承担法律与经济责任。帮:提供市场、技术、项目、人才、资金等方面服务。培:为企业培训专业人才,使企业以法管理,科学经营。促:在企业广泛进行适应市场的改革,把企业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通过一系列改革,去年,由上年全市工业企业亏损1129.8万元到实现利润903万元,开发出了65项省级以上新产品。
扩大开放是沿海地区实现经济高起点、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内陆地区封闭导致落后,只有开放才能腾飞。目前,内陆城市对外开放的首要工作是强化基础,改善软、硬环境,筑巢引凤,增强开放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为此,我们因地制宜,利用驻军机场,军地联合建设民航机场,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实现国内、国际通讯程控自动化。我们还制定使用人才、吸引人才的有关政策,积极引入人才、借脑兴市。由于改善了扩大对外开放的软、硬环境,一年多来,已有100多家外资企业前来邢台签约,今年有50家可建成投产。这将为邢台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刺激和带动了全市经济加速发展。
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当前就要以市场为杠杆加以调整产品结构。邢台市产品结构中最大弱点是产品老化,反映在产销率低,滞销、平销产品达60%,导致资金利税率低,成本利润率低,经济发展起点低。我们的改进措施是:通过压缩产成品库存把资金压下来;对大幅度增加库存的长线平销产品要限产;对无市场的产品坚决停产;对效益好的畅销产品要促其开足马力生产;切实抓好产品的销售和催收贷款;调整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把小规模劣势变成集团化优势,围绕名优产品,依托大中型骨干企业,形成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改造旧技术旧工艺,提高技术工艺水平,加快新产品开发,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
(作者为邢台市市长)


第5版(理论)
专栏:沿海·沿江·沿边地区·改革开放研究征文·

  扬长避短与化短为长
赵永吉
在经济发展中,区域条件总是各有长短。欠发达地区尽管也有长,但往往不明显,而短却较为突出,有时甚至掩盖了长。这就需要以辩证的思维、全新的视角,从短中见长,化短为长。
发现并用好自己的有利条件,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要在不利条件中发现有利因素,就不那么简单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透过不利条件,从中找到有利的方面,并把注意力和工作着力点集中到有利的方面来,奋力拓展,才可能有出路。一般地说,这类地区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没有国家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大的发展难。但是,大企业少只是一个相对的劣势,还要看到小企业多也是一种优势,行动更灵活,天地更广阔,可以“以优以多取胜”。一方面,要立足于多,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上不片面追求新上大项目,而把着力点放在发展众多的中小企业上,着眼于发挥群体优势,集小成为大成;另一方面,多中求优,改变对企业均衡用力的传统作法,以改求活,激励竞争,闯出一条化短为长的发展路子。
要扬长避短、化短为长,就要在立足于原有基础、因地制宜求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开辟新路。地处偏远山区的辽源市东丰县中育乡过去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乡镇工业几乎是空白,要资源没资源,要交通条件没交通条件。一位农民到县城租用了闲置厂房,办起了特种耐火材料厂,先后开发出白钢玉、棕钢玉、砂轮等产品,一年可实现产值6000万元,从而改变了全乡乡镇工业落后的面貌。这说明,资源相对贫乏、现有工业基础又不强的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放开视野,把资源配置和发展途径放在国内国际大市场上来考虑运筹,不断拓展新的发展领域。
在充分调动内部条件的同时,还必须能动地运用外部条件,以开放促发展。有人曾认为,在既不沿边也不沿海的地区,对外开放“道不顺路不畅,身在陆地难行船”。但近年来一些地区发展的经验说明,欠发达地区只要破除思想障碍,在视野上跳开地理区位界限,善于从经济上寻求和拓展与“边”、“海”、发达地区的联系,就可以找到开放的途径。如可以采取曲线开边、迂回通海的办法,直接或通过第三方搭桥建立起与沿海和周边国家的经贸协作关系。还可通过扩大联合,以“联”促“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要赶超先进,实现发达,就必须更注重“联”,靠联合起来的力量与强者竞争,扩大优势行业和骨干产品的生产规模,开辟更为广阔的销售市场。要拓宽联合的路子,既要广开“他来联我”的渠道,又要开辟“我去联他”的途径。总之,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只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扬己所长,又善于捕捉有利条件,勇于改变不利条件,化短为长,经济不够发达的内陆地区就一定能够加快发展的步伐和走向发达的进程。
(作者为中共辽源市委书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