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7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热点追踪

  中国企业大串行
生产企业搞广告广告公司搞房地产房地产公司搞出租车对此有人赞赏有人忧
李巍阎平
记者最近在沿海和内地的七八个省份采访,已很难找到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固守一个行当、“一条道走到黑”的厂家几乎绝迹。跨行业、多元化开拓经营,已成为企业走向市场的一个显著特色。
在产品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由国家计划指定,原材料和产品也由国家统购包销,企业既无串行的压力和动力,也没有可能自作主张地“跳槽”。如今,市场竞争激烈无情,迫使企业四处出击,壮大实力;转换经营机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的转换,又为企业广舒长袖创造了条件。南京造漆厂总经理崔兴盛说,我们造漆厂经营出租车、房地产等行业,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新的机制,企业才能自主决策。
实行串行经营,是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这一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的现实选择。海口制药厂总经理韩宇东说,靠一个产品养活一个企业,是旧体制下的“懒汉”现象,作为现代企业,应当有一组拳头产品,拥有一批可以创造利润的经营项目。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该厂已经成为生产和经营药品、精细化工产品、保健品、化工原料、建材、金属材料、机械产品、纺织品及房地产开发的大型集团企业。
市场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要经历从鼎盛到衰落的演变过程,谁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因而,有远见的企业也把打破行业界限、实行两条腿甚至多条腿走路,作为居安思危、回避风险的自觉行动。无锡市洗衣机厂在“小天鹅”仍畅销不衰的时候,又创办了泰式火锅王和海南经营部,并抓紧时机开发一些高附加值产品。
但是,串行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弊端。一些企业不考虑自身的特色和可能性,盲目地跟着市场走,看到干什么赚钱自己就上什么项目,甚至不切实际地乱撞,缺乏长远眼光。近几年有的厂家正是因此而逐步走入困境的。比如一看电子琴热销,便纷纷转产电子琴,耗巨资引进生产线,谁知市场总是偏爱捷足先登者,沉重的买方市场状况压得后来者一蹶不振。同时,“一窝蜂”地涌向利润率高的行业也从一定程度上造成资金的不合理流向,助长了某些投机行为。海南金融界一位权威人士分析说,在炒风甚烈的房地产市场,获利最大的是炒家,最终吃亏的将是真正的用户,其中大多数为企业。他希望一些实力并不雄厚的企业莫被眼前现象所迷惑,不要等到“泡沫”破灭之后才警醒。
由于一些行业的高额利润,掩盖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薄弱。厂领导忙于铺摊子,没有精力练内功,抓技术进步。该热的热不起来,造成原有企业资产的浪费和亏损;有的企业则由于跳槽,丢弃了原有的行业地位和独特优势。
经济界人士指出,企业在全方位开拓经营的同时,切不可忽视了发挥原有行业的优势和苦练内功这一基础工程。探讨经济领域里你想打进去、我想打出来的“围城”现象,企业不应当忘记还有“行行出状元”这句古训,先扎扎实实地下一番经得起摔打的苦功夫。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经济)
专栏:

  盗窃分子制造祸端天理难容
扑火勇士临危而上可敬可钦
1993年6月23日,华北油田霸33井井口堆砌的十多吨重的水泥预制块,被不法分子用千斤顶顶开,私接两个弯头,放喷天然气,偷窃凝析油。突然,随着强烈的爆炸声,井场变成一片火海,一场国内罕见的特大井喷发生了!
6月27日,40余台消防车由200台水罐车、泵车配合,进行强行降温后,来自北京、天津、廊坊及华北油田的11台干粉消防车呈扇形在上风口一起喷射。顿时,白色干粉遮天蔽日,经7次进攻终于将燃烧了84小时的大火扑灭。7月13日,发疯咆哮达21天之久的霸33井特大井喷终于被制服。据粗略估计,仅喷油气直接损失达1500万元到2000万元。(附图片)
上图:井喷现场。左上图:齐心协力降火“龙”。左图:疲惫不堪的消防队员。王春平摄


第2版(经济)
专栏:给您提个醒

  谁都想漂亮想年轻想长寿
不过购买这类商品请您——
千万别良莠不分
金犁
要说如今这市场什么商品最走俏,最受宠,有人一定会说,“美容化妆品”,“减肥食品”和那些能让人延年益寿的“营养液”。此话确有道理。每天只要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这些商品的广告就会扑面而来,什么专家推荐,消费者赞扬……如果厂家没赚了大钱哪能摆出这般气势!
美容品、减肥药、营养液市场走俏,有人认为是靠广告硬煽火起来的。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以前,人们的生活目标是吃饱穿暖。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天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青年人渴望变得漂亮,中年人希望活得年轻,老年人则想求得长寿。美容品、减肥药、营养液的走俏正是消费者这种需求变化在市场上的必然反映。而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类商品的热销还会持续升温。
值得注意的是,当市场上“美容品”、“减肥药”、“营养液”展开了一场场大战之时,有那么一些生产厂家和销售商,趁机鱼目混珠,他们利用消费者青睐这类商品的心理,在广告上大做文章,什么“根治”,“特效”,“99%的有效率”;还有“八天给你一个新容颜”等,吹得天花乱坠。也的确有一些消费者轻信上当,受到愚弄。
一位朋友幽默地说:“现在卖营养液的,花10万元买来红糖水,只要花90万元作广告,硬说红糖水是一种延年益寿的营养液,准会有大批人相信。反正红糖水不会使人致命。”
他的话未免说得有点过火,但的确有那么一些厂家,不认真在产品的质量上下功夫,把过多的精力和资金花在作广告上,用于广告的资金和用于生产的资金很不成比例。
这些生产厂家千万别忘了“欺人一时,不能欺人一世”的常言。消费者经过一段试用,发现效果根本不像广告所说,他们不仅会对某种商品,甚至会对这一种类的商品产生不信任或反感。因此,厂家还是不要只图一时赚钱,应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些。


第2版(经济)
专栏:

  盛夏:商家为“水”而战
李丽辉
前些年,水在人们心目中并不金贵,哗哗长流的自来水在生活中并不鲜见。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的价值与妙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于是以“水”为营生的商人们越来越多,成为商界最具活力的一族。
卖水之战
饮料市场是商业为水而战的最早与最直接的战场。最初广东的“高橙”、“健力宝”、“奥林”在易拉罐市场捷足先登,一炮打响;继而四川“天府可乐”、石家庄的“维力”也曾以其特色而在全国小有名气。与此同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洋水”长驱直入,于是形成了“洋水”、“国水”并驾称雄的局面。
其后矿物质丰富、科学营养的天然矿泉水又挤进市场,并受到顾客青睐,成为销售量仅次于汽水的大宗饮品。矿泉水畅销,生产工艺简单,使生产厂一哄而上,在泉城济南,仅瓶装矿泉水就有十几个牌子。
矿泉水大战还未见分晓,近传市场上又出现了“太空水”,名字起得很超前,但水怎么个“太空”法尚未领教。
杯壶之战
直接“卖水”不易,脑筋活络的商人们便另辟蹊径,在“水”的外围迂回作战。
杯与壶,本来只是普通的盛水器皿,但商家使它摇身一变,不仅可以装水,而且可以对水进行处理。普通自来水,在壶里走一回就成了矿泉水;平常的开水,在杯里闷一会就成了磁化水;更有五花八门的冷冻杯、净水器等,瞄准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
矿泉壶大战始于去年,几家壶主在京城摆开战场,我在电视剧里做广告,你租“卡迪拉克”车队招摇过市;最后发展到在广告词里互相攻击揭短;其战斗之残酷可见一斑。但终究矿泉壶还是打开了市场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目前全国生产矿泉壶的厂家已增加到几十家,还有近百家拉起队伍,准备进入市场一搏。早于矿泉壶问世的各种磁化杯,竞争也日趋激烈,近来市场上已发现“哈磁杯”的侵权假冒厂家就达200多,看来,“剿匪”任务不轻。
冷热之战
前几年就已进入竞争白热化的家用热水器,至今势头依旧不减。尽管因其质量或使用不当而造成伤亡的消息时有耳闻,但消费者依然抵不住“在家洗个热水澡”的诱惑,纷纷掏钱买心跳。
热水的文章有人做,冷水的主意也有人打。北京的大商场里,售价几千元钱的水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种国际流行的水床,温柔体贴,可以控制温度,亦暖亦凉,同其他的床相比,很有优势。但是它的价格并不是家家都买得起的,于是一种小巧而实用的“水垫”便应时而生。垫中的水加进了化学物质或中草药,无论天气多热,垫子总保持阴凉,坐在或躺在上面十分舒适,这东西一上市,卖得挺火。
商家为“水”而战的结果,丰富了市场,适应了社会需求,但也有一些厂家见利忘义,在广告上夸大其辞,干以假充真、以坏充好的勾当,进行不公平竞争,这倒值得消费者提高警惕。(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