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7月1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澜沧江上“小太阳”
——漫湾水电站散记
冯牧
电波传来了让我昼思夜盼的消息:漫湾水电站胜利发电了!从此,澜沧江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在一个月以前,我曾经在澜沧江漫湾水电站工地上生活过几天。我在那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豪言壮语是:“让澜沧江这个小太阳,照亮整个大西南!”看来,人们的这个豪迈愿望真的要实现了。
在流经云南的几条主要的大江大河中,澜沧江是一条以其水流湍急、狂暴不羁而著称的巨龙。这条长达4500公里、水量充沛的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在横断山脉的峡谷中奔腾前进,流经云南境内将近1300公里,江水落差竟达1800米,蕴蓄着高达1800万千瓦以上的可开发的水电能源,因而,人们把它称为“小太阳”。但是,千万年来,它的奔流不息的狂涛巨浪,不但从未造福给云南人民,而是挟带着人民的苦难和血泪,白白地流进了远离国境的南海。
如何制伏澜沧江这条苍龙,是云南人民的一个梦,也是全国几十万水电工作者的一个梦。为此,他们早在50年代就开始了有关开发澜沧江的全面勘探和考察,而且作出了开发澜沧江水电资源的振奋人心的规划:计划在云南境内的澜沧江上修建一系列梯级电站;特别是在中下游的几百里江流地段,修建五座发电容量从百万千瓦到五百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到那时,桀骜不驯的澜沧江就会成为一条变害为利、化祸为福的江河,成为如人们多年来所企盼的可以无穷尽地向整个西南输送光和热的“小太阳”。
刚刚建成并且开始了一期发电的漫湾电站,就是这一系列电站的头一座,是澜沧江的惊涛巨浪所迸发出来的第一道彩虹。等到它所安装的六台机组全部发电时,它所提供发电容量是150万千瓦——这将使整个云南的发电量翻上一番,而且,这个数字,是近年来国内建成的水电站中名列首位的。
从北京到漫湾去并不容易。到了昆明以后,我才得知,我们还要在高山公路上颠簸行进500多公里,才能到达漫湾这个至今在地图上还没有标记的地方。当我们攀上了3000多米的无量山主峰,穿过云封雾绕的原始森林,然后在蜿蜒如带的陡峭公路上如同飞机降落般地下降到澜沧江边时,我至少已经产生了一个难忘的体会:在这样边远荒僻的地带进行现代化的工程建设,不要说在运输上(比如要把大量重达几十吨的机器和器材运进来)比起内地任何施工场地都要增加成倍的困难,就是让成千上万的职工的日常生活得以维持下去,也决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
但是,我很快就感觉到:这里的生活和劳动,好像一部庞大的机器一样,一切都在紧张然而有条不紊地正常运转着。原来密布着丛莽密林的峡谷两岸,都由来自各地的承包不同工种的职工按照各自的风格建起了鳞次栉比的市镇和村落。山谷中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炊烟冉冉。地上的辉煌灯火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最能使人心情振奋的,当然是那座有史以来第一次使澜沧江俯首就缚的拦江大坝。这座即将竣工的高132米、宽418米的庞然大物,像一座设计宏伟而精巧的摩天大厦似地巍然峙立在两山之间的江上;在它宽阔的胸怀中隐藏着的紧密相连的厂房中,工人们正在夜以继日地对那些使人眼花缭乱的机器进行发电前最后的装配和调试。当我站在大坝的正面并且为它的魅力雄姿感叹不已时,当我看到澜沧江水从大坝左侧的泄洪道中喷射出瀑布般的水柱,并且在空中折射出道道彩虹时,当我看到被截流的江水仿佛已经失去了狂暴的势头,平静地无可奈何地流向下游时,使我心潮更加澎湃,想得更多的,是那些在我身边不停地忙碌着的工人们:他们有的正在100多米的高空进行操作,有的正在开着十吨卡车运送着石料,有的正在闷热的隧道中敲击着石块,有的正在地下厂房中进行着精密的技术安装……他们大都沉默不语,汗流如注,却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专心致志地作着自己的不同奉献。没有他们所发出的光和热,在我们的天空就永远不可能升起任何的“小太阳”。
我们在漫湾水电管理局局长贺荣和副局长陈荣华的引导和陪同下,在这片令人应接不暇的工地上进行了七天的使人深受感动的访问。在这七天中,我们听到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些故事应当写成一本厚厚的书。我们几乎整天都在工地上跋涉和攀登着寻觅着建设者们的足迹。我们时而爬上大坝顶端的缆台,观看一罐罐混凝土络绎不停浇铸着坝体的最后部分。时而钻进大坝左面的高达19米、宽达16米、总长将近一公里的两条导流洞;人们告诉我,为了提前挖好这些对于截流分洪是必需的巨大隧道,工人们在洪水和酷暑的威胁下,在速度和重量上都创造了被专家称为“奇迹”的全国纪录。时而又乘车攀上江右岸的悬崖;在那里,为了提供大坝所需的“粮食”,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已经被切割成十几个层块,一车车的石料,沿着山径,依靠各种机器的粉碎和传送,把各种不同规格的砂石流向江边,形成了一道砂石瀑布似的奇特景观……
当然,最使我们赏心悦目的,是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我们可敬的建设者们一同站在大坝的正面或是反面,端详着这座壮美无俦的大坝在怎样以可以看得见的速度在走向完美和完善。这座仪表威严、深邃莫测的建筑,使我随时都感到它也许是我一生中所看到的最富有活力和魅力的一座建筑:这不仅仅因为它的庄严雄伟的身姿,更主要的是由于它可以使人生动地感到,在它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空间和每一方混凝土当中,都凝结着无数人的滚热的心血,都蕴藏着一种无比坚强无比忠诚的改天换地的精神力量。我把这种精神力量叫作“漫湾人精神”!
从漫湾工程管理局长贺荣身上,可以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这种精神力量。贺荣今年刚到50岁,是一个性格内向、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长年累月和大江大河的拚搏生涯,使他的鬓发过早地染上了白霜。我从他的条理清晰的叙述中很快就感觉到:除了他在长达七八个寒暑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好学、多思、勤奋、冷静等可贵品德以外,他的出众才干更主要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新事物具有一种勇于探求和实践的敏感和胆识。在全国许多正在兴建的大型水电工程中,漫湾工程是头一个打破了“国家投资、地方修建”的传统体制,实行了国家和地方共同集资,在施工上采取了招投标的办法;整个工程的主要部分,就是由四家独有专擅的水电部门投标承包的,人们对此称之为“四龙治水”。这种作法,虽然遇到了重重阻力,却大大地加强了施工过程中的竞争性和积极性,彻底改变了许多水电工程过去难以克服的长期延搁现象。贺荣对此一再强调说,如果没有能源部和云南省委的大力支持,漫湾电站是难以上马的。但是,我们大概也可以同样地说:假如没有贺荣和他的一班人的勇气、胆识、毅力和坚持改革的精神,人们是不可能在短短几年中降服澜沧江这条苍龙的。
贺荣总是喜欢对我们讲述他们所遭受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他时常感叹地说:“我可以说,水电站的修建,没有一个是顺产儿!”从他谈起的几次几乎使工程搁浅的困难,使我看到了他性格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有一种善于把一切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的凝聚力,从而促成一种一定要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压倒的强大动力。贺荣和他的伙伴们,正是依靠了这种精神,才战胜了不断遭遇到的有时可以称之为灾难的难关的。1986年,这一带曾经遭受了特大的洪灾,一连下了四个月的暴雨,整个工地和外部整整隔绝了42天;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然以惊人的毅力和忘我的拚搏精神,调动和组织了一切人的积极性,迅速修好了公路和桥梁,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导流洞的艰巨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和提前完成。另一次灾难性的困难,发生在即将浇铸大坝前夜的1989年初;由于极其独特的地质构造原因,峡谷的左岸发生了严重的滑坡现象,几乎使整个工程陷于停顿。从全国各地请来了专家来共商对策;正在众议纷纭的紧急时刻,贺荣及其战友们果断地采纳了一位来自部队某科研所的总工程师刘云堂的既富独创性又有严谨的科学性的整治方案,在部队支援下,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使整个局面转危为安。在困难面前,他们总是以这种攻无不克的精神拚搏前进的。
人们都说:越是在最紧张最危难最有风险的时刻,就越能使人更加清楚和鲜明地从贺荣及其伙伴们身上看到这种在困难面前几乎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战斗精神。这就是漫湾人精神。
我想,我应当把自己发自衷心的赞颂,奉献给澜沧江上的光明使者——英雄的漫湾人。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友谊”之梦
杨晓萍
楚地多豪杰,而我眼前这位商界人物却了无豪气,他儒雅地笑着,将一脸精致的五官友好地展示于人——真难相信,长沙商战的风云,竟是以他为轴心。
“今年以来,我们友谊商店平均每天的销售额都在100万左右,有希望进入全国商界十强。”轻轻松松地爆炸一个新闻。竞争“十强”,全省史无前例。胡子敬果然了不起,竟以难得的勇气和执著,不断实现着新的梦想。
十几年前。酷暑炎热的闹市,一位年轻人拉着满载鞋物的板车在长沙街头挥汗奔走。忽然,他的速度慢了下来,机敏的目光在一双双脚上扫描:轻便松紧鞋,1975年流行趋势!他当即向他所在的鞋店经理汇报:松紧鞋有戏。于是,一位小小的搬运工,以其超前的市场意识为鞋店赢得了上万利润,也赢得了伯乐的器重。
他当上长沙市南门口百货商店经理后,一次,从《上海工商报》中缝觅得信息,“上海洗衣机厂与合肥洗衣机厂准备联营……”第二天,他便挤车直奔合肥。厂家看见他好不吃惊:“信息这么快,投产还得两个月哪!”
“两个月我们等。但第一批双缸‘水仙’要给我。”“这个……?我们得搭销仓库积压的单缸‘百花’……”。
他脑袋一转:双缸抢手,单缸支农,互补销售,仍可得利。
“行,我们签合同。”他好干脆。
厂家乐了:“够朋友!”
紧接着,他又把厂家压库的另一批产品也带销出去,皆大欢喜。厂长拍着胸脯道:“今后,我们的‘水仙’优先供应长沙南门口百货商店。”
“南门口”经理胡子敬从此愈发如鱼得水。
正欲再跳龙门,冷不丁接到了一纸调令。那是1989年12月28日,组织上要他去生意潦倒的长沙友谊商店当总经理。他木了。从搬运工到鞋柜柜长到商店经理,他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他不怕吃苦,而是有苦难言。殊不知:友谊“乃昔日皇帝的女儿”,即便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呛了水,也依然公主脾气,他有魄力驾驭么?更何况年关将近,若来不及组织货源,应付旺季销售,第一仗就很可能败走麦城。
“天上有路,地上有河,去向那里由自己把握。”他在已经打烊的“友谊”前徘徊,他想起了第一次嚼槟榔,又辣又麻,头晕心跳,但却是一种崭新的刺激……
第二天,胡总经理出现在“友谊”职工面前。就职演说10分钟,一个主题:突出抓春节营销。台下,掌声零落,反应冷漠。
57次列车哐当哐当,摇碎了一车好梦。胡子敬拾起梦中碎片,拼成他的心事,商店亏损太多,年终开支将成画饼。但他经过多方捕捉信息,了解到今年春节前夕彩电将会走俏,于是他贷款100万南下去进货,颇有点“破釜沉舟”的决心。
车到深圳,他马不停蹄,连夜找货,连夜发车,来回四天,便发回了400多台彩电。果然买者踊跃,很快销售一空。元月份,“友谊”竟盈利47万元,往日沉闷的商店里终于有了笑声。
第一炮已经打响,下一步怎么办?习惯于依赖计划经济的“友谊”刚刚断奶,底气不足。有门路的,设法跳槽;没来头的,也只愿无可奈何地过。
胡子敬天生就是个不安分的人,他认为商场就是战场:“店与店的竞争能搞活市场,人与人的竞争能兴旺企业。”他与党委书记郑文立一合计,决定把商战引发到企业内部,转变“友谊”原有的经营机制。比如在用工方面,他们推行了“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等原则,并在扩大店堂的同时,向社会招收了一批合同工参与竞争。这下,那种“一坐一大片,扯谈扯半天”的场面顿时收敛了;但闹别扭的,发牢骚的,说情的却塞满了胡总的办公室。
那帮平时见面哈哈哈的职工冷不防成了互相竞争的对手,心理上一时承受不了,话也就难听了:“在我们中间淘汰一个,这岂不成了你死我活吗?”胡总轻轻一笑:“合理用工只是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并不是以淘汰为目的。”
另一位则先发制人:“如果哪个敢抢我的饭碗,我今晚就坐到他家里去。”
胡总仍不愠不火:“人应该要有点自信嘛,干嘛要等着别人来抢呢。再说,到别人家去混饭吃并不合口味的。不信,你先到我家来试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其实也是个互相依赖、促进的过程,应该把它当作动力,而不是当成洪水猛兽。”胡总依然好脾气地侃着哲理。从此,“友谊”局面日益看好,职工的凝聚力也大大增强了。今年4月,有的人最高报酬竟拿到1180元。
今年4月底,朱镕基副总理前来“友谊”视察,胡子敬不无得意地汇报道:“以前‘友谊’留不住人,现在人人恋‘友谊’。”
朱副总理听罢连连点头,说:“职工收入那么高,谁还舍得走嘛。”
胡子敬笑了。“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他认为,支撑也是一种竞争……
装修一新的友谊商店通体光亮。3200平方米的钢蓝色玻璃幕墙形成了长沙一大景点。楼内,1.2万平方米的营业大厅晶莹璀璨,自动扶梯、中央空调、豪华灯饰,不折不扣的现代风格。
很快“友谊”便异峰突起,抢尽风头。长沙商界的几位巨头被震动了。有的带着部下前来“微服私访”,有的则派出管理科长登门取经。来而不往非礼也。有人向老胡提议:“我们也派出几个人日夜盯梢,牵制他们的市场。”老胡笑着摇头,“商战不是斗脾气,耍技巧,而且要比特色,赛实力,我们‘友谊’一定要以自己的个性取胜。”
今年春天的一天,胡总根据顾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购货心理,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商品促销现场直播会,将系列家电产品一一给顾客进行现场操作表演。六台电视摄像机同时摄像,厂家、商店、顾客任意交流。
顾客问:“小天鹅洗衣机性能如何?”
厂家答:“省电、省时、磨损少……不信可以试试。”
当天,库存的“小天鹅”全部卖光。
第三天,到货200台,3天卖完。
“小天鹅”成为宠物,驰名全省。
紧接着,乐华彩电,中意冰箱也掀起销售高潮……
为占取市场竞争优势,胡子敬这一出戏未唱完,又马不停蹄地准备下一个战役:“每周一星评选”、“登门服务车队”、“名牌系列宣传”……
1993年1至6月份,友谊商店实现销售额2.02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出色的效益引来长沙市一商局领导们到店考察。
“听说有的百货店被你们逼得要炸楼了。”有人指着他们的近邻打趣。
“不是我们逼的,是战局逼的。我们也快被逼得睡不着觉。”胡总的眼角堆满了疲倦。
“长沙商战的大哥大,非君莫属哇。”人们冲他直竖大拇指。
胡子敬谦虚地一笑:“我们‘友谊’有今天,离不开大家的友谊扶持。”他说着,紧紧握住了市一商业局局长向翰香的手,多亏了这位领导,胡子敬才有今天的成熟。
旁边有人问:“胡总,赚了钱,不想去炒股炒房产吗?”
“不想。”他很洒脱,“股票、房产、期货能发财,但那是短期效应,我们经商的要有长远眼光,这也是一门艺术。”
一次,胡子敬颇带感情地对我说:“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梦,有梦的浪漫才有圆梦的风光。”他的眼神开始柔和,仿佛进入了意境,“我们已与潇湘电影制片厂签约,双方投资在东塘兴建一座高20层,营业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大厦。我们还打算筹建服装厂、鞋厂,产销一体,我们……”
梦,总是迷人的,胡总的梦和着他的歌,奔放热情地向我们奔来,我情不自禁起身鼓掌,为他的不断进取、开拓精神,也为了“友谊”新的梦想,鼓荡起远航的风帆。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梁平三绝
——川东农村即景
张仁平
灯戏
锣鼓还没敲响,大家就在晒坝里挤成甘蔗林了……
叶子烟吧嗒吧嗒地含在老爷爷嘴上。
胡子拉喳的包谷酒香飘在大伯伯脸上。
你猜一猜——我害羞的手想放在哪样的男人手上。
锣鼓还没敲响,那个戏迷就被大家逗得一扭一扭地唱开了:“梁山调,端公调,拉拉扯扯嘻笑闹。哼一句,栽秧打谷腰不痛。看两折,一年四季呀,风调雨顺心不焦。”
T恤衫绷紧在挤来挤去的小伙子身上。
玫瑰红涂抹在东张西望的大姑娘唇上。
你猜一猜——我发烫的脸想贴在哪样的男人肩上。
锣鼓刚一敲响,丑脸表演的滑稽就把大家滑溜得站不稳了,甘蔗林在风中甜蜜地摇摇晃晃……
你想来看看台上台下的戏吗?十月吃柚子的季节来。来了,送新娘的唢呐就会火辣辣地告诉你——川东妹子的心连在了哪样的男人心上。
竹帘
面对中外闻名的梁平竹帘,幻想中就浮现出早先织帘的她们——那些竹子一样生长在山中的女人。
那些山村女人一样普通的竹子啊,随便把它们往屋前屋后一插,就生长成一蓬蓬挡风遮雨的风景。随便把它们往灶孔里一塞,就燃烧成劈里啪啦的柴火,就煮熟有野兔香味的日子。
那些竹子一样清香的女人啊,是山里男人横吹的笛,竖吹的箫。是山里男人古老而实在的欢乐。
当汗水泡涨了竹子般的山里女人,她们就从自己的生命里,抽出一根根素净而多情的神经,编织迷人的梦——
年画
梁平人发财了——
梁平人把失业已久的古代英雄,招聘为合同制门神。挥刀守财,舞剑驱邪。
老寿星纷纷从传说中杵棍而来,随便走进一家就开始安度晚年。
那骑红鲤鱼的胖娃儿真鬼,他怎么知道我是养鱼状元?骑着鱼像游进水塘一样,直直地游进了我的眼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