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2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探访录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书”
——访北京出版社社长朱述新
蒋元明
“点·线·面·体”全方位战略
蒋:在我的印象中,北京出版社一向以“稳”著称,不显山不露水,没想到近几年不断产生轰动效应。《少年天子》、《穆斯林的葬礼》、《黄河东流去》摘取茅盾文学奖桂冠……
朱:先说说北京出版社吧。其实,我们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资深的大型综合出版社,建社37年,下属六个专业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古籍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文津出版社)和三大杂志社(十月杂志、父母必读杂志、少年科学画报杂志),以及十几个独立的编辑部,全社有高级编辑近60人。近年,每年出书刊在1000种以上,获奖图书200种以上,平均日出书刊三、四种。单是列入“八五”规划的就有1000多种,列入国家重点的也有18种,其中《中国野史大系》80卷左右,《西藏艺术全集》、《北京古代艺术全集》大型画册,20卷上下。
我们还和日本、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港、澳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直接的密切的业务联系。我们的方针是立足北京,覆盖全国,走向世界。
蒋:听说目前出版界普遍喊日子不好过。你们在出版方面有些什么高招?
朱:高招谈不上,办法还是有一些。我们的宗旨是多出好书,不出坏书,讲“两个效益”,在出书上推行“点、线、面、体”的全方位战略。“点”,就是重点,保证重点,保证质量。不是好书不能列为重点;把每种图书都作为重点来筛选、经营和制作;用抓重点来带动书刊和编辑队伍的建设;每个编辑、每个编辑室都要有自己的重点,整个出版社也要有重点,即“拳头产品”,所有出版的选题均要通过总编办公会议来审定,把好质量关。去年我们出版1000多种图书,再版书就达55%以上。有质量,就有效益。“线”,即每个编辑室在“点”的基础上形成系列——丛书、套书、系列书、文库。比如十月文艺出版社,就有长篇小说系列、当代作家传记系列、古典名著系列、翻译文学系列、泥土文学丛书等十几个系列。有“线”才有气势,才有规模。“面”,每个专业出版社和编辑室都有几个、十几个系列,形成一个面,一个方面军,在各自的领域里扩大、充实、开拓、发展。“体”,从点、线、面形成总体规划,不单一,不畸形,五光十色,多姿多彩。去年我们光获各种奖的图书就达200多种。其实,我看有些没有获奖的不一定就比获奖的差。
书呆子·文字匠·名编辑·社会活动家
蒋:看来,各家都有各家的办法,不然,在激烈的竞争中难求发展。我还风闻你们出版社也搞承包了?
朱:不改革,出版行业照样没有出路。我们实行全员聘任制,已经开始二级承包试点,以后再进一步深化内部体制改革。不能吃大锅饭,但也要一步一步来。
出好书,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奖!在外边获了奖的,出版社再给一次奖,并且贴喜报,张榜表扬,记录进业务档案,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出好书,得有好的编辑。我们很重视编辑队伍的建设。我们有一个青年编辑研究会。这里老编辑多,新手也不少。老的有经验,年轻的思想活跃,互相取长补短。在编辑中提倡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强调用高质量的图书赢得读者,用名牌打入市场。出版社必须由单一的出书型、单一的计划体制、单一的生产型,转变成既生产又销售的生产经营型。编辑不能当书呆子,也不是单纯的文字匠,而应向社会活动家、名编辑发展。可以肯定,经过改革,许多编辑的积极性会大大调动起来。
作为社长,心中想的首先是社会效益。目前图书市场混乱,正常渠道的订数越来越少,有的书,即使是好书,订数几百本,甚至几十本。一些乱七八糟的书对市场冲击太大。更有些不法分子盗版,盗出版社名义,损害作者和出版社的利益,坑害读者。我们呼吁:要依法出书,公平竞争。要为读者负责,也为子孙后代负责,为国家民族负责,做有良知的出版家,别只顾往钱眼里钻。“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书”!


第8版(副刊)
专栏:热点透视

  电子游戏热的思索
张信
琼瑶热、岑凯伦热、金庸热、篮球热、扑克热、股票热,随着一阵接一阵的热浪袭过后,曾几何时,电子游戏室正在街头巷尾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正向各方领域渗透着。
镜头一:某集体宿舍晚上已打熄灯铃,六个“小不点”点着蜡烛,躺在床上摆弄着“俄罗斯方块”,真可谓“挑灯夜战”。
镜头二:一天晚上10点多了,某机关附近一家电子游戏室,8个小青年正围着4台游戏机操弄“现代化武器”,聚精会神杀得正酣。
镜头三:一繁华街道,路旁最热闹之地莫过于那种门面并不起眼的电子游戏室了。星期天,进到一家去看看,房间很小,围着墙四周却放了十几台游戏机,里面挤满了人,一堆小男孩正眼直手颤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玩一次得花多少钱?回答说:玩三两小时,少则三四元,多则十几元。
“俄罗斯方块”便宜的四五十元,好点的要八十、上百元。而电子游戏机那就要翻番了。不少家长为满足孩子的愿望,舍得花这笔钱。而孩子们在玩游戏机上也舍得花时间。可以说是废寝忘食,乐此不疲。据来自日本的消息说:已有120位日本人在玩电子游戏机时犯癫痫性痉挛,其主要病因是画面不断发出过亮的光线,对视力极为有害,轻者头昏,头痛,食欲不振,四肢无力;重者四肢麻木,导致瘫痪。在西欧有的国家,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患羊痫风,其中4%的患者是属于光敏型的羊痫风,即由闪光图像所引起,这种患者在玩游戏机时有可能发病,而十几岁的少年比任何年龄的人更容易受害。在日、美、英、法等国都有因玩电子游戏机致羊痫风的报道。而据国内的报道,因长时间玩游戏机许多学生视力下降,成绩下降。
有些人认为,玩游戏机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可以增强思维反应能力,可协调手、眼、脑的密切配合。玩游戏机果真能开发智力吗?人工智能专家、某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说: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电子游戏机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智力型,二是教育型,三是娱乐型,四是混合型。然而最普遍的是娱乐型游戏机,玩者只要机械地敲键盘,充其量只是锻炼了机械反应能力,这种锻炼对人大脑的帮助远远比不上打乒乓球、下象棋、围棋等体育运动。
这种现象应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的重视。当然,也是很关键的一点,那就是青少年自己把握住自己,克制自己,努力使自己的兴趣、爱好转移到学习文化知识上去,同时,多培养些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这样,才有利于健康成长。


第8版(副刊)
专栏:漫谈

  小汽车与教师工资
黄建国
据报道,“辽宁省委宣布,拖欠教师工资的县政府不准购买小汽车。”读了这则消息,引起了我一连串关于小汽车与教师工资的联想。
去年春天,一位在家乡当乡长的亲戚,坐着小汽车来我家拜访。我把乡干部坐上了小汽车,看作是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一个证明,潜心高兴了一段时间。然而,不久又听到,在家乡一带工作的教师,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了。这使原来的高兴为之一扫,变成了深深的忧虑。后来,从几家报纸上看到,四川、东北等地,都有拖欠教师工资的事发生。有的长达七个月之久,说明拖欠教师的工资已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年过九旬的著名作家冰心老人,听到了这些消息,认为“这是中国近年来最耻辱的事”。
有钱买小汽车,无钱给教师发工资,说明了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有些人,至今根本没有把教育放在眼里,至多不过在口头上,或在文件上“落实”几句而已。这也许就是福建省委副书记袁启彤感慨的“这个‘热’,那个‘热’,唯独没有教育‘热’”的根本原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把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这是中央已定的方针。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地方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然而中央的精神,总是触及不到某些领导者轻视教育的“病根”。谁要提出增加一点教育投资,他们会振振有词地讲出一套套经费如何紧张的理由,可买起小汽车来,他们却有克服“困难”、挖掘潜力的超常本领。笔者从一个材料上看到,这些年来我国用于买小汽车的钱已超过千亿。如果坐视这种买小汽车不惜花掉“血本”,重教育则停在口头的现状继续下去,那么,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华大地上,就可能要出现大片的“文化沙漠”!一些地方青年文盲的重新出现,不是已经敲响了警钟吗?
辽宁省委试图把解决拖欠教师工资与遏制乱买小汽车的歪风结合起来,其思路是应当肯定的。需要提醒的是,轻视教育的思想,在某些领导者身上已成痼疾,光靠做个决定,而不一抓到底,仍有落空的危险。何况解决拖欠工资,毕竟只是在尊师重教方面做了最起码的事,离真正把教育放在重要地位来抓,还有很远的距离。


第8版(副刊)
专栏:茶楼

  弥勒——外来和尚
舒平
灵隐飞来峰摩崖佛龛,颇可观赏。在许多摩崖石刻中,最叫人欢喜的,要数那尊大肚弥勒造像了。孩子们摸他的肚皮;姑娘们蹲在它肩膀上拍照;老人们也以其笑口常开为吉祥如意而摄影留念。我沿涧走去,在那年代最久远的后周造像前,在那最精美的“三头八臂”造像前,在那骑着狮子气概非凡的多闻天王造像前,都没有停下来,却情有独钟地在这弥勒像前找个石礅坐下来,看得有点出神。
未几,来了一群烧香老太,也学我样在许多石礅上坐下来,聚精会神地看着大肚弥勒。恐怕是有点同气相求吧,我冒昧地问烧香老太们:你们为啥都看它(指弥勒造像)?有位老太风趣地说,那些菩萨都是外国来的,还是这个中国菩萨亲。
弥勒是中国菩萨?非也。佛经上说他继承释迦牟尼而成佛,当然是外来的,只是很多中国寺庙里刻的塑的弥勒,却总是面庞憨厚,肥头丰颊,大腹便便,坐倚布袋,喜笑自若,充满中国的文化气质而已。这个弥勒菩萨形象的模特儿,据佛教史书中说,是我国五代时明州(宁波)奉化的布袋和尚。烧香老太们一般不曾研究过佛学,她们大约是从民族文化气质的角度自然地直觉出来的。但这“中国菩萨”四字,倒也让她说对了一半。
从用中国布袋和尚做模特儿塑造外来的弥勒菩萨这件事,就可以想见,古往今来的中国佛教徒和佛学家们学习外来东西的机灵和大胆。他们还把佛教的“十六罗汉”扩充为“十八罗汉”,将这个布袋和尚也加进去,成为唯一的中国罗汉。他们还把中国的五台山、普陀山、峨嵋山、九华山这四大名山,分别定为佛教四大菩萨文殊、观音、普贤、地藏现身说法的道场,使佛事活动带上了浓厚的中华大地的乡土气息。他们还在“西天”取来的“经”中,融进了“东土”的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使佛教成为一种能适应中国传统思想和世态民情的外来宗教。带创意地学,而不是刻舟求剑,学在刃口上而不是只学其皮毛,正是中国佛教徒和佛学家们学习外来东西时的独到之点。
这大概就可以叫作佛教的中国化吧!外来的东西,中国化了,才有生命力。一些曾经冷清过几十年的佛教寺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环境改变和政策调整,又处处香烟缭绕,信女善男络绎不绝,正是这种生命力的表现。那位烧香老太心中想望“中国菩萨”,也正有此意。


第8版(副刊)
专栏:

  大沽口炮台雄风犹在
潘研
一座饱历沧桑、高高的方形土台,在距天津东南六十公里海河入海口,面朝渤海默默沉思……这就是屡遭列强进犯而始终巍然屹立的大沽口炮台么?这就是与中国近代风云息息相关的海门古塞吗?
难怪有人要把它比喻为中国近代史的关塞,因为从这里可顺流而上直抵天津威胁京都,所以帝国主义便一次次用成吨的炮弹轰击它,从一八五八年到一八六○年,英法联军三次攻打大沽口炮台,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一九○一年,八国联军又威逼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拆除大沽口炮台。国门失禁,让野兽和强盗长驱直入,这是它痛苦屈辱的一页。但它也铭记着中华民族抗暴斗争的业绩。一八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闻名中外的大沽口保卫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抗暴斗争极其辉煌的一页。
庚子年间,义和团勇士和守卫炮台的清军爱国将士在大沽口民众的支援下,与八国联军进行了英勇的鏖战,大沽口守将罗荣光提督和无数将士为国捐躯,气壮山河,至今这里仍流传着他们奋勇杀敌的故事和传说。
被史学家称为“津门之屏”的大沽口炮台始建于明代,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驻守在这里的解放军战士成了义务导游员,他们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各地的三四百名游客。当我们被引导着参观陈列在这里的两门当年清代铁炮时,我看到水泥砌的炮座上有两行战士们写的“古塞雄风今犹在,牢记历史勤练兵”诗句,它像燃烧的火焰在闪烁,在跳跃,它不但镌刻在古炮台的遗址上,也永远镌刻在每一个来此谒瞻的人们的心际。


第8版(副刊)
专栏:

“文化市场” 洪顺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