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4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域外散记

  墓碑上的雕塑艺术
——莫斯科新圣母公墓浏览
李俭朴
莫斯科的雕塑多。广场上、公园里、地铁车站中,处处可见。但墓碑雕塑则集中在新圣母公墓。
离克里姆林宫西南四公里的莫斯科河畔,有一处幽静的城堡式古老建筑。远远望去,棕红色的城墙里古木参天,绿荫中露出斯摩棱斯克教堂的五座金光灿灿的圆顶。这便是修于一五二四年的新圣母修道院。修道院里辟有一块墓地,教会的上层人物和一些贵族葬在这里。彼得大帝的姐姐苏菲亚公主在这里出家并葬在墓地。
十月革命后,自一九二三年起,根据莫斯科颁布的一项法令,将许多著名人士的遗骨和墓碑陆续迁到这里。墓地重新设计扩大,修缮一新,便成为今天莫斯科著名的名人公墓。
我买了门票,又买了一束白色的鲜花,走了进去。墓地寂静无声,游人寥寥。茂密的树丛中,几百座墓碑参差排列着。安葬在这里的有俄国著名文学家果戈里、契诃夫、阿可沙柯夫,现实主义画家列维坦、赛罗夫,诗人赫列巴尼可夫;有苏联英雄、科学院士、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
墓地第一座艺术造型的墓碑,是一九一四年为莫斯科沙维斯卡雅艺术剧院的一名女演员建造的。随着雕塑艺术的发展,墓碑已不单为寄托哀思,而成为一种体现人物性格及特点的艺术创作。每一座墓碑都是一件精美的雕塑艺术品,整个墓地如同墓碑雕塑的露天展厅,令人叹为观止。这大概也是莫斯科文物局将这里列为文物保护区的原因之一吧。
墓碑雕塑突出人物性格,着力刻画内心世界。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著名女英雄卓娅的墓碑全身铜像,取她受尽酷刑,在敌人绞架前即将英勇就义的形象。她双手被紧缚在背后,衣衫破碎,挺着裸露的胸膛,双腿微曲,头高高地向后昂起,全身处于大幅度弯曲的痛苦的、奋力的挣扎中。看到这震撼人心的艺术造型,仿佛听到卓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力呼喊:“不要哭!斯大林同志会来的!消灭法西斯!”卓娅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性格,得到充分体现。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碑是一幅半身侧面浮雕像。主人公虽是双目失明,削瘦的脸上透着坚韧不拔的神情,他瘫痪在病床上写就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给予中国读者以巨大影响,书中的名句至今被广泛传诵着。
一些墓碑旁,常有实物模型作衬托。一位炮兵元帅的墓碑旁立着一尊喀秋莎火箭炮模型,令人想起这种威力巨大的火炮在卫国战争中发射的排山倒海般的火力,对这位反法西斯老战士顿生敬意。一位海军元帅的墓前摆着一只小型铁锚,锈迹斑斑的锚伴随着这位老水兵走完生命的全部航程。在一位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空军试飞员墓上,银光闪闪的不锈钢塑像底座前,停着一架高速歼击机模型,揭示主人公充满危险与神奇的飞行生涯。
雕塑风格迥异,绝不雷同。有的是在黑色大理石板上以流畅、简练的线条勾勒出人物肖像,有的设计成一幅画框,而“画中人”则是一位正在作画的壁画家。
雕塑寓意丰富,引起人们联想。赫鲁晓夫的墓碑由黑白各三块大理石互相交叉构成,中间镶有石雕头像。墓地埋葬的人中,赫鲁晓夫曾担任的职务最高,他去世时讣告称呼却很简单——“养老金领取者”。对于这样有着复杂的一生并风云一时的人物,雕塑以截然对立的黑白两色作为墓碑基调,为人们评价赫鲁晓夫的历史留下深深的思考余地。
一位科学院士、外科医学博士奇特的墓碑引起我的注意。这是一双玻璃钢塑就的巨大手臂,手中捧着一大块鲜红透明的水晶般的有机玻璃。我不由得赞叹雕塑家独具匠心。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最令人怀念的莫过于他精湛的手术技艺和对病人救死扶伤的水晶般纯洁的心。当他用双手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的时候,不也正是向病人捧出自己赤诚的心吗!我想,这双手,这颗心,人们是永远难以忘怀的。
夕阳西下,嫣红的余晖涂在教堂顶、灌木丛和墓碑上。走出墓地,我想起一位俄国朋友的话:“一座墓碑就是一部历史,而每一部历史,又是通过艺术再现的。”我以为这句话说得很对。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共体工联会呼吁成员国
执行趋同标准确保经济复苏
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1日电欧洲共同体工业联合会3月31日发表声明,呼吁各成员国政府“严格”执行经济趋同标准,以确保欧洲经济的复苏。
在欧共体1991年12月通过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规定,为推动各成员国之间的趋同,保证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建设并最终实现统一货币,欧共体各国均需制定经济趋同标准,严格执行《马约》为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失业率、财政赤字和国家债务所规定的各项指标。
联合会主席卡洛斯·费雷尔在声明中强调指出,各国政府必须严格执行经济趋同标准,“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马约》所制定的“经济和预算政策”。他说,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成员国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经济趋同计划,给一片不景气的欧洲经济带来了“令人鼓舞的信息”。
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在31日举行的会议上认为,在完成经济趋同计划的制定后,各国政府“现在就应动员一切政治力量来贯彻落实”。执委会要求欧共体国家根据经济趋同标准“逐步降低利率”,为欧洲的经济复苏创造“良好的环境”。
最后,联合会还希望成员国政府继续做出努力,保持汇率机制的稳定,降低通货膨胀率并净化政府财政。


第7版(国际)
专栏:

  阿根廷“秋季计划”取得成效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4月1日电记者管彦忠报道:阿根廷政府从1991年4月1日开始实施以奥斯特拉尔(阿币,去年1月1日改为比索)和美元自由兑换为主要内容的“秋季计划”,迄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阿根廷货币保持稳定,消灭了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率下降,因而经济在稳定和恢复的基础上开始增长。
两年来,政府通过增加税收、精简机构和私有化等措施,实现了消灭财政赤字的承诺。1992年财政盈余达到31.34亿比索(约0.998比索兑换1美元)。
阿根廷放开市场和价格之后,通货膨胀率由1990年的1343.9%降低到1991年的84.1%,去年又降到了17.5%,今年头3个月估计为2.5%。经济部长卡瓦略说,最近12个月的通货膨胀率为13%。
由于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和抛出美元的办法维持汇率稳定,两年来,阿币与美元的比价没有超过兑换的法律规定。中央银行的外汇和黄金储备达到119亿美元,支持了基本货币的流通。去年外部流入资金93亿美元,比上年度大幅度增加。
根据经济部的统计,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9%,其中工业生产超过15%,固定总投资增加35%。汽车、石油等工业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农牧业处境较为困难。
此间一些经济学家在肯定调整经济的成果后指出,目前阿根廷经济面临的问题是,由于美元比价偏低,对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因资金、能源等成本较高,影响了工业生产的效益,也不利于吸引投资。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界卫生组织亮黄牌
热带病迅速蔓延全球
据新华社华盛顿电(记者徐勇)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出警告,如果不立即采取新的措施,5种热带病在全球范围造成的死亡人数将迅速增加,从目前的每年200万人上升到2010年的每年400多万人。
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联合发起的热带病研究计划在华盛顿发表报告,列举这5种主要热带病分别是疟疾、利什曼原虫病、非洲嗜睡病、淋巴丝虫病和血吸虫病。
报告指出,这些疾病死亡率上升的首要原因是人口增加,其次还因为疟原虫产生的抗药性、人口迁徙、环境变化和战争等。而由于有效治疗方法和药物的运用,另外3种主要热带疾病——麻风病、南美洲锥虫病和盘尾丝虫病——的死亡率则可望在今后10年间迅速下降。
研究表明,在全球54亿人口中,有一半人生活在热带病的感染区域内,有5亿人至少患有8种主要热带病中的一种,其恶果不仅是生命的毁灭和健康的丧失,还有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德国批准“统一互助公约”前后
谢川
德国执政联盟、反对党和各联邦州领导人经过激烈争论,于上月中批准了旨在向东部提供巨额财政支持的“统一互助公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自1995年起,每个德国公民缴纳其工资收入的7.5%作为“统一互助税”,提高财产税、汽油税等;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制定新的财政均衡政策,每年为东部提供558亿马克的地方财政支持;投资东部劳务和住房市场,促进就业和住宅建设;增加对托管局的借贷,以促进对东部国营企业的整顿;精简政府机构,减少政府开支;削减部分社会福利开支,等等。
德国统一以后,科尔政府在东部实行以私有化为核心的经济政策,成立了托管局,负责出售东部国营企业。两年来,东部经济虽有好转,但远未摆脱深刻的危机状态。托管局仍有1/4的企业卖不出去,这些企业连年亏损,失业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10万。联邦政府对东部经济的扶持每年高达1000多亿马克,远远超出当时估计的350亿马克,但整个东部经济尚无“回升的迹象”。与此同时,背上包袱的西部经济也处于持续衰退之中,西部企业纷纷撤回在东部的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政府于去年12月对尚未私有化的东部国营企业给予政府投资,以此来启动东部经济的复兴。
接着,科尔总理在新年献词中提出在联邦和各州两级政府、企业和工会之间订立一项“统一互助公约”,共同分担对东部的支持费用。作为对科尔主张的补充和解释,前财长魏格尔也提出了一项“联邦整顿大纲”,其主要内容包括:从1995年起通过增收“统一互助税”和提高其他税收,以及通过一系列包括缩减社会福利开支在内的紧缩措施,每年集资1100亿马克支持东部建设。
科尔和魏格尔的计划一出台,立即在德国朝野掀起轩然大波。工会和最大反对党社民党表示愤慨,经济界对此提出尖锐的批评,甚至三党执政联盟内部也出现了公开的争议。焦点集中在是否增税和削减社会福利等项上,有人担心增税违反了科尔政府在统一之初作出的承诺会损害现政府的信誉,危及1994年的大选。社民党则认为削减社会福利无异于牺牲社会弱者的利益,是不可取的。
尽管争吵激烈,但联邦政府借“统一互助公约”解决东部经济问题的决心已定。今年1月中旬,经过互相妥协,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经济界及工会在共同遵守“公约”原则上达成基本一致。2月4日,联邦政府经过艰苦的工作,争取到工会作出重大让步,把公用事业部门230万职工1993年的工资涨幅定为3%。3月7日,联邦和各州政府的经济领导人在波茨坦举行会晤,就支持东部资金数目的分配初次摊牌,决定改变现行的营业税在联邦和各州的分配形式,联邦少收8个百分点的营业税,各州则原则支持联邦的统一互助计划。
在此基础上,3月10日,德国朝野各主要党派、联邦和各州政府领导人在波恩举行“政府危机会议”。依照联邦政府实行的财政均衡政策,联邦和西部各州每年应分别拿出880亿和210亿马克支持东部,但西部各州抱怨自己的负担太重,要求重新分配统一费用,最后双方在联邦多出180亿和各州少出100亿的前提下达成妥协。科尔和魏格尔宣称,此次会议将成为“东部复兴的前奏”。
“统一互助公约”被批准后,受到了德国朝野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接受。但一些人士指出,“公约”的达成只是朝野各派互相妥协的产物。它并没有克服德国社会内部在东部重建方面的深刻矛盾,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东部经济难题。


第7版(国际)
专栏:

▲圣马力诺外长会见中国画家代表团圣马力诺外交部长加蒂2日在圣马力诺亲切地会见了由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副理事长、画家邓林率领的中国画家代表团一行。
加蒂外长表示,近年来两国领导人都进行了互访,双方的合作是富有成果的。邓林说,希望中圣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欢迎圣马力诺艺术家去中国访问。(本报专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国长江流域投资洽谈会代表团结束访韩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人王文东率领的中国长江流域投资洽谈会代表团结束对韩国为期一周的访问,4日离开汉城回国。这是由中国政府组织在韩国举办的首次长江流域跨省市投资洽谈会。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印技术展览研讨会在新德里开幕为期3天的中印技术展览研讨会1日在新德里开幕。双方展出了农业、化工、建材、医疗和环保等10个领域里的实用技术,探讨加强合作的途径。
来自印度、中国、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的150多位科学家和企业家参加这次展览研讨会。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洲国家组织建立“科技知识共同市场”美洲国家组织教科文理事会第24届年会3月31日在乌拉圭埃斯特角闭幕。会议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宣布正式成立“科技知识共同市场”。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匈、保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匈牙利和保加利亚3月29日分别签订了一项自由贸易协定。这两项协定将在匈、保两国和自由贸易联盟7国批准后于今年7月1日起生效。(据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

3月28日,美国纽约至休斯敦输油管道在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发生泄漏事故,约有33.6万加仑柴油漏出,其中约1/3流入波多马克河,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图为漏油现场。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