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引进国外资金 合作开发水利
我国大型水利工程实行开放建设
本报讯 为了加速水利的发展,水利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实行全方位开放,多层次、多渠道引进外资,开展国际合作。
我国水利十年规划总投资预计为2000多亿元,除了国家增加投入,社会筹集资金外,资金缺口仍很大。为了缓解国内水利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水利部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引进外资,积极发展对外合作关系。
目前,世界银行、日本海外协力基金协会等,对正在执行的12项大型水利工程贷款已达近13亿美元。在科技合作方面,水利部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紧密联系。今后3年内将有黄河小浪底工程、太湖治理、两湖水利、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四川武都引水等5大项目获贷款达11亿美元,其中,已动工兴建的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第一期投资4亿美元。
现在一些颇具经营头脑的外商看准供水、水电等项目的良好经济效益,积极向水利领域投资。一日本财团有意向在甘肃搞一个水电站和一个灌溉工程。海外华人尤热心于在家乡发展造福乡里的水利事业。香港商业巨擘霍英东最近集资3000万港币,在广东省修建黄竹坪水电站。现已动工,将于1994年完工。
据悉,一些大水利项目,如南水北调、大柳树工程、大藤峡等大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尚未落实。此外,全国400多个大中城市中,有300多个缺水。山区至今有8000多万人吃水困难。一些对扶贫、改善环境极有帮助的中小型水利项目的投资也有待解决。为此,水利部专门成立了“利用外资办公室”,积极吸引外商采取合资、独资或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水利,包括参加整个河流流域的开发等。 (郭允苓)


第2版(经济)
专栏:

  怎样对待农村劳力流动?
——访《中国人口迁移新探》一书作者
本报记者 夏珺
“百万川军奔广东,十万民工下浦东。京广线告急。京沪线告急。车站爆满。列车爆满……”
从1989年到1993年,农村劳力流动的浪潮年复一年,成了每年春节过后的“保留节目”。潮头过后,人们又渐渐将它淡忘。有心人却在追踪、观察、思考这个社会问题。曾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的离休干部田方同志就是这样一位有心人。
75岁的田方同志,从40年代在延安时就开始调查、研究解放区的移民问题。解放后,他继续追踪,离休后,更加集中地研究人口迁移问题。近年来,他与人合作,陆续出版了《中国人口迁移》、《中国移民史略》、《中国人口迁移新探》等5本专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流动日趋活跃。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23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日均流动人口已达千万以上,流动大军至少5000万人以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支队伍还会继续扩大。田方同志说,流动人口的增加对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无疑有好处,但同时也给城市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不能不加以重视。田方认为,每年春节后的“民工潮”,表现为铁路、交通问题,但根子是一个人口流动、迁移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只着眼于解决交通、疏散人流,虽可缓解燃眉之急于一时,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他认为,人口迁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他呼吁各级政府决策部门都来关注、研究人口迁移问题,尽快把它真正摆上议事日程。
他认为目前对农村劳力流动的引导工作乏力,劳力输出省区和劳力输入省区衔接得不够。一方面,城市、农村中有许多事情没人做,一方面,农村、城市里又有许多人没事可做。因此,他建议政府应有一个或几个部门把这个问题管起来,开展区域性劳务协作,根据劳力输入省区的需求和劳力输出省区劳力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输出剩余劳动力,这样可以避免农村劳力流动的盲目性,减少负面影响。
另外,有计划地组织劳务出口也是一条疏导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劳务出口的总水平还很低,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还不足十万分之六,而且输出结构单一。地区狭窄,对独联体、东欧的劳务市场开拓得不够,这方面仍大有潜力。
据测算,我国农村至少有1.2亿剩余劳动力。这样庞大的队伍只靠输出(包括出口)是难以消化的。因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更主要的应在就地消化、转移上下功夫。
田方认为,农村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的途径还是比较多的。他列举了以下几点。第一,强化农田基本建设,主攻方向是抗旱、防洪、防涝、治理盐碱与土壤侵蚀,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搞长年农田基本建设。这样,既可以消化大批剩余劳动力,又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一举两得。第二,向荒山、荒坡、荒滩、江河湖泊进军。目前全国仍有可垦荒地数亿亩,荒山荒坡11亿亩,草山草坡6亿多亩,淡水水面上亿亩。这方面的发展潜力很大。第三,发展乡镇企业和加强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已经吸纳了1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的加快,必将吸收、消化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小城镇是一个很好的人口“蓄水池”,将来农村的大批劳动力主要不是进入现有大城市,而更多地是进入小城镇,建设小城镇,繁荣小城镇。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第2版(经济)
专栏:

  “下海十年话甘苦”
——访全国政协委员葛子平
本报记者 肖荻
在天津政、企界,提起“葛老板”,可说无人不晓。这位率领88家企业、勇于跨出国门参与商战的立达(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葛子平,12年前就辞官下海,硬是在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条件下,闯出一番按市场经济运作的事业。尽管很难说其每一企业、每一招法全都十全十美,但,即便包括冷眼挑剔他的人,都不禁说一声:葛老板,奇人也!奇在哪里?
(一)
奇就奇在,想当年“官本位”观念尚十分牢固之际,他竟放着天津经贸委副主任、正局级大好前程不要,坚决辞官经商。亲朋好友茫然不解:这是痴了?傻了?还是财迷心窍了?
“我下海那年已54岁。”他向记者敞开心扉……
从燕赵冀中平原抗日烽火里成长起来的葛子平,进城后在政界和财贸战线摸爬滚打,练就一种熟谙经济、社会的洞察力。这使他后来奉调去香港华润公司工作13年的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糟粕与精华进行了透彻的观察与思考:弹丸之地香港何以如此繁荣?日本经济靠什么快速发展?我们为什么只有单一模式的官办公司,以致市场的广大空间没能占领?1973年,他因胃病加重调回天津,单位派大卡车、小轿车去接他,满以为他“洋家当”累累。但他仅有一只箱子、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一台黑白电视机。他有的是干一番事业的志向和思路:中国经济要加快发展,要搞外向型,要搞多元化,多渠道,多模式……
1981年改革大潮风乍起,他毅然递上辞呈。经两年游说,善解人意的胡启立市长终于拍板:“好,你葛子平要干,就要大胆走出一条新路来!”
官职没了,小车没了。他的事业是骑着那辆凤凰牌自行车开始的。过去是人来求我的“实权派”,现在则为一件事要一遍遍去求人,阅尽冷暖炎凉,跑得腰酸腿疼。“下海,不易呀!”
(二)
第二奇,就奇在前些年在姓“资”姓“社”之争搅得人踌躇不前之际,葛子平却甘冒风险,大胆引进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下海后,他在天津开办了第一个引进各国精品的国际商场,推开了第一个跨省、跨国的连锁店、第一个发行了股票,现在又着手在全国第一个办起跨国经营的综合商社。葛子平在超前思维中塑造着他的风险人生。
但,那第一个螃蟹岂是好吃的?冷嘲热讽、善意怀疑以至检查诘难,常常是连袂而至。“外资谈判亏了本”、“卖洋百货肥水外流”、“搞股票是瞎折腾”等等不一而足。1985年建国际商场时适遇紧缩信贷,联建单位纷纷退出,立达独立承担这个1.4万多平方米的大商场,最后葛子平挽起袖子跟大家一起打磨地面,职工们看到两鬓斑白的公司总经理这般干劲,感奋不已。
毕竟西湖6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改革开放大潮为葛子平这样的有志者创造了大气候。迄今,国际商场在示范、启迪、促进国产品上档次上效益卓著,并相继在太原、天津开发区以及白俄罗斯明斯克、呼和浩特等地发展了7个连锁店。雄心勃勃的葛老板更把他的精力投入跨国经营的综合商社。早在香港工作时,他就看准了在国外称之为发展外向型经济“航空母舰”的这种国际化综合企业。10年来,这家当初仅有3人、租房7平方米,贷款500万元的小公司,现已发展到3000人经商大军,兴建国内独资、合资、合作企业28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48家,在美、日、意、厄、俄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办合资海外企业12家,在贸易、金融、信息、投资、协调等方面逐步具备了综合商社的多功能。
(三)
年逾花甲而心态年轻,这要算葛子平又一奇处。记者访问他时,他才从日本洽谈合资、处理跨国商务回来,风尘仆仆却无倦色。谈及当前国际经济局势给中国的机遇,以及邻国跃跃欲试争相前进之势,充满紧迫感。记者请教他在风险和拚搏中,有何人生哲理的感悟?他略加思索说:
“我们的行动不一定成功,但不行动永远不会成功。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这就是我和立达的信条!”
毕竟葛老板是经过抗日洗礼的共产党人,他熟读《论持久战》、《孙子兵法》,也咀嚼哈默、松下幸之助的传记。古今中外多元文化铸就了他的经营头脑。在公司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大胆吸收了资本主义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在公司内部实行聘任制、轮换制、离任审查制,意见相左者也有人干脆另谋高就,但闻声而来的大学生却更多。原因是他律己更严,尽管去年全公司创营业额47亿元,利税比上年增60%,但他一如既往只取工资及处级工资。也许最为惊人的是他最后向记者说的这句话:“我要给国家和人民留下点什么。但综观一生,我在事业上还算不得成功者。”他诚恳言之。我深沉思之。
或许,这正是他朝气充盈之所在。


第2版(经济)
专栏:

  “短斤缺两”殃及企业
物料交接“亏吨”甚多
本报讯 据今天出版的《市场报》报道:最近,国家技术监督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大宗生产资料和能源计量状况进行调查表明,企业与企业间进行贸易时所引起的计量纠纷问题十分突出。据初步统计和估算,每个大中型企业在原材料交接中发生的计量“失准”事件平均每年达30起以上,有的多达近百起。
目前,我国的大宗物料贸易一般是以发货单作为贸易付款的依据,但企业普遍反映,发货单上标明的发货量与实际收货量相差很大,造成企业亏损严重。如武汉钢铁公司1991年购进矿石54万吨,实际收到45.6万吨,亏损金额1100多万元;购进洗精煤360万吨,实际收煤346.6万吨,亏损2171万元。仅此两项,年亏损3200多万元。被调查企业反映,大宗物料的严重“亏吨”是个普遍问题,由于煤、石油、钢材、矿石、化工原材料等大宗物料交货量大,企业亏损金额很高,加上这些物资都较紧缺,企业一般不敢提出索赔。
目前大宗物料的交易往往不是由买卖双方直接进行交接,而是通过运输部门间接交接。由于缺少供、需、运三方大宗物料计量交接责任处理的规定,接收企业只好吃哑巴亏。
企业“亏吨”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原因在哪里呢?
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司王吉来司长分析说,除大宗物料仍是卖方市场外,尚有几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大宗物料计量允差和装卸、运输允耗的统一规定,因而无法为解决纠纷提供仲裁的依据;缺少关于大宗物料交接过程中责任规则和社会计量公证和监督仲裁机制;计量器具产品质量差。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国银行向首钢日电转贷104.1亿日元
本报北京3月8日讯 中国银行向首钢日电电子有限公司转贷日本输出入银行104.1亿日元贷款签字仪式,今日在京举行。
首钢日电公司将用这笔贷款从日本NEC公司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发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该项目是我国“八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投资大,期限长。中国银行继去年10月为该项目提供5340万美元现汇贷款后,此次又负责转贷日本输出入银行的海外投资贷款。据悉,这笔巨额日元贷款期限为15年,条件优惠。
(心真)


第2版(经济)
专栏:

  引导农民走向市场
——临河市乌兰图克乡的调查
俞学民
面对变幻多端的市场,内蒙古河套平原上的农民们既惊又喜:惊的是担心所种所养找不到市场。喜的是面临致富的新机遇,临河市乌兰图克乡因势利导,为农民走向市场办了三件实事。
头一件实事,帮助农民找市场。乡里首先帮助农民按市场需求安排种植计划。在保证粮食稳步增产的前提下,他们逐步扩大了经济作物的比例,同时引进适销对路的番茄、枸杞、红花、甘草等11个高效益品种,使经济作物品种达20余种。同时,为解决农民们的卖难问题,乡里组织了乡贸工农总公司,成立了流通协会,在村一级建立了市场信息小组,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去年的近1000万公斤粮食、650万公斤油料、1600只家畜都找到了销路。他们还为“二道贩子”正名,鼓励农民经商,组织100多名“倒蛋部队”,挨家逐户上门收购粮食、皮毛和其它农副产品。
第二件实事,大力促进增值增收。他们实施生态农业战略,进一步加快粮食转化增值。全乡去年粮食总产2750万公斤,乡里大力发展效益型畜牧业,实现了“一人一猪、一亩0.7只羊、户均20只禽兔”的目标,使1000万公斤粮食得到转化,转化增值率达30%。再就是办好乡镇企业,使当地产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去年,他们通过入股、引进、贷款等形式筹措资金170万元,办起了炒货厂、面粉厂、饲料厂、榨油厂等乡办村办企业,仅瓜子的加工能力就已达155万公斤,增收10万多元。
第三件实事,培养家庭技术员。他们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出发,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建立培训网络,抓住特点多形式培训,努力为全乡4300多个农户家家培养一名家庭农科技术员。这几年,每年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主要劳力每年培训4次以上,全乡已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家庭技术员676人,有1100多农民具备了领取“绿色证书”的资格。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加紧起草《房地产法》
本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据建设部房地产业司负责人透露,《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法》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起草工作,可望在年内出台。
我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提出了一些亟需靠立法来调节和规范的问题,如:土地供给的总量控制、开发区和开发公司的管理、商品房价格的标准、房地产市场和涉外房地产的规范,等等。有关人士指出,尽管到1992年6月底,全国已有房地产方面的法规500余个,但是,起草并颁布《房地产法》对我国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使房地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房地产法》的起草从1988年起即已开始,据悉,已列入国务院1993年立法计划。建设部去年12月成立了以部长侯捷为组长的起草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在七易其稿的基础上,召集了来自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局、建设部及各地区的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加快了立法步伐。


第2版(经济)
专栏:

  伸出十指弹钢琴 哪样赚钱干哪样
襄汾粮食部门下海搏浪
本报讯 记者潘岗报道:山西省襄汾县粮食部门面对粮食购销价格全部放开的新形势,伸出十指弹钢琴,哪样赚钱干哪样,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截至目前,全县粮食部门除搞好粮食收购管理和粮食议购议销外,已办起粮油食品的深加工、精加工,以及采矿、选煤等多种经营项目50个。
位于临汾盆地的襄汾县,是全国粮棉生产基地县之一,年生产商品粮近亿公斤。去年当地全部放开粮食购销价格,使一向靠财政补贴过日子的粮食部门陷入“无事可做”境地。怎么办?他们首先组建起粮油贸易总公司,除留40%的人员继续搞粮食的收购管理、从事粮油议购议销外,挑选得力人员从事粮油食品的深加工、精加工,为居民一日三餐服务。同时,开展跨行业经营,开发多种经营项目;搞对外贸易,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襄汾县粮食部门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围绕粮食行业,他们先后建起10个面粉厂、3个挂面加工车间、两个饮料厂,开发出群众喜爱的系列面粉、系列保健醋、酸枣饮料、食用油脂4大产品。
结合本县优势,他们大胆跨行业经营,在塔山办起5个小铁矿,一个小型选矿厂;在干线公路旁建起5个加油站,在古城涧滩办起6个炼焦选煤厂。


第2版(经济)
专栏:

  在华外资金融机构逾300家
本报讯 我国金融界改革开放正不断发展,目前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了239家代表处和70家营业性分支机构。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童赠银副行长日前在正大国际财务公司开业讲话中透露的。 (吕网大)


第2版(经济)
专栏:

  新型焊接逆变电源问世
本报讯 北京时代新技术总公司最近研制成功“时代ZX7—160”新型焊接逆变电源。该产品逆变频率可达3万Hz,无噪音、体积小,稳定性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杨敏)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外合资致美斋食品有限公司挂牌
本报讯 由广州市副食品公司与香港王集团合资经营的广州致美斋食品有限公司,于2月27日成立。 (谭柏基)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外“关贸总协定”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 3月3日,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和北京国际银燕技术信息有限公司邀请20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在京举办了中外“关贸总协定”研讨会。 (李德金)


第2版(经济)
专栏:

  宜宾车辆厂新产品走俏
本报讯 四川宜宾车辆厂瞄准农民对农用运输车需求的潜力,开发新产品。去年,这家主要生产农用运输车的工厂实现产值2200多万元,创利税130万元。今年农用运输车产量可达2500台。
 (施卫东)


第2版(经济)
专栏:

  通马手表出口猛增
本报讯 通马电子手表厂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翻新款式、降低成本,使企业很快扭亏为盈,去年出口数量达70万只,今年首月出口量再破同期记录。 (贵民)


第2版(经济)
专栏:

  宝应橡胶厂产品畅销海内外
本报讯 江苏省宝应橡胶厂瞄准国内国际市场,不断研制新产品,他们研制生产的浅色砻谷辊筒、阻燃输送带、强力畚斗带、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汽车橡胶地毯等110多种系列新产品。目前已覆盖全国25个省市,并出口亚非欧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戴宗明 何清江)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国际喷雾包装技术展将举行
本报讯 中国包装总公司将于今年9月举办’93北京国际喷雾包装新技术新产品交流展示会,美、法、德、意、英、日等国的40多家公司及国内上百家企业将参展。 (费伟伟)


第2版(经济)
专栏: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用户调查结束
本报讯 历时半年的全国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用户调查近日结束,18种产品被选为最受用户欢迎的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此活动是由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中国农牧业机械总公司、中国农机化报社联合举办的。
 (李云)


第2版(经济)
专栏:

  浙江渔业连续9年丰收
本报讯 来自浙江省水产局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去年该省共生产水产品169.72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产量均增13%以上,淡水渔业产量增长7%,成为连续第九个丰收年。(张顺正)


第2版(经济)
专栏:

“复关”书刊热销
随着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时间不断迫近,各种各样“关贸”书刊越来越受青睐。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单位未雨绸缪,纷纷通过认真学习,开展“复关”研究、探索“复关”对策,争取顺利“复关”。
图为宁波书报刊公司正准备将大批关贸书刊发往各地。
张和平摄


第2版(经济)
专栏:

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林业局蒙古族青年干部毕力贡达赖停薪留职后,潜心研究,终于制出了其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手工工艺品“蒙古马鞍”。
秦文秀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