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3月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新潮启示录

  大亚湾的诱惑
——九十年代的淡水旋风
程贤章廖红球
“九十年代看淡水”
春节前,我三次来到大亚湾,每次都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到深港码头,到被称为“黄金海岸”的虾涌,到淡水新城区,日色都那样明丽,冬日融融,轻风拂面,大亚湾碧波万顷,浓情似酒,醉得令人舍不得离开。
“天官赐福”,苍天和上帝在百里方圆之地赐给广东人一个深圳湾,又赐给广东人一个大亚湾。早先,大亚湾为世人瞩目是因为我们国家在那里建设了一个发电功率百万千瓦的核电站。至于大亚湾——淡水经济开发区,因建立的时间短,广东省之外,特别远离南方的北方人,还不知道广东大亚湾畔在短短两年间又奇迹般从荒原上平地耸立一座雄伟多姿的现代化新城——淡水。
两年前,惠州市委一位领导对我们说:你知道惠阳县城迁淡水了吗?应该去淡水看看。如果你有兴致,或置房产、或买地皮,我们可以优惠。后来我从惠州乘车来到淡水,所看到的,除了零星几座楼房,淡水依然一片荒原。
一眨眼功夫,两年过去了,我又从省城来到淡水。我眼前出现的是难以令人置信的奇迹与神话:原来不足3平方公里的淡水镇现在已扩展到20平方公里。人口从不满3万发展到20余万。这种惊人的速度,使人想起80年代毗邻的深圳。
应该提一提淡水镇委几任书记:一位是黄光,年轻潇洒,开拓型干部,现在是大亚湾开发区的常务副书记;一位是李汉强,行伍出身,却有儒将之风,求才若渴,现已调任惠阳县委常委兼公安局长。而今我要多用点笔墨写一写镇委书记张添才,这位1962年出生的帅小子,虽不是个踩地有声的山东大汉,却完全是斯斯文文、说话轻声细语的“土著”干部,也许是因为斯文,他显得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改革开放的阳光与土壤,栽培出了我们伟大事业干部中的新嫩苗。
这位年轻的镇委书记语出惊人,满腹韬略。他说,淡水才刚刚起步,但它现在已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点,海外多个财团和众多客商包括中银香港有限公司、香港实力(国际)电子集团、香港四海旅行社(集团)公司、香港李锦记有限公司、香港恒华国际有限公司等都先后分别在这里投入超亿元巨资。香港汇丰银行4年来未在酒店方面向大陆融资,也于3月份贷款2000万元给淡水四海大酒店。另外,香港远生实业、庄士集团也计划在几年内,将投资30亿元搞工业和房地产开发。
张添才对我们说,国际性投资淡水,使淡水有可能成为国际性的城市。无疑,淡水需要面向世界,参加亚太经济圈的经济竞争。淡水处于广州、惠州、深圳、大亚湾新经济格局的中心,方圆百公里内,两个机场两条铁路两条高速公路,加上大亚湾深水港,将来,足以把淡水建成第二个小香港。
到淡水投资的海内外客商对这位张书记和刘镇长是这样评价的:香港朋友称他们为“信得过合作伙伴”;国内人士则称他们率领的淡水干部,从上至下都是一群“小老虎”。
张添才说:“现在申报批准并开始动工兴建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就有40多座。”
“钱呢,资金呢?”我们仍带有几分疑惑。谁都知道,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身上囊空如洗,别说建设新城,就是改造老城区也寸步难行。
张添才笑了,他说:“老惠阳穷,也没有特区的优惠政策,建设新淡水,主要靠引进外资,靠让利,让利求发展,靠良好的投资环境,靠天然深水港大亚湾的依托,靠以诚待人,感情投资,还有你们的‘专业’——宣传淡水的投资环境。”
且看,惠阳县去年5月份在香港举办的洽谈会,有三条显眼的标语:
今日淡水面向世界;
40亿美元投资热点;
100万人口的国际化城市。
真是大家风度,出手不凡,语言朴素却又如此震撼人心!
我想起来了,在淡水期间,无论港、澳、台同胞还是外国朋友,都异口同声这样对我们说:“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淡水。”足见大亚湾和它的中心区淡水,对于投资的智者们,的确充满一股神秘的诱惑力。
淡水,真是一片神奇的热土。
天时·地利·人和
采访张添才真不容易。他说:“记者同志应该找市长李近维、县委书记郑永和和县长林惠纯,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什么事也办不成。”还说:“如果说淡水的工作算有起色的话,应归功于镇领导班子的团结和全镇干部职工共同努力。我个人只是其中一分子,一朵浪花罢了。”
去年1月初,淡水镇在香港举行新闻发布会,当时碰到了很大的困难,有些传媒扩散了消极因素,影响了外商对淡水的信心。人们都在焦急。无论人们如何焦急,大学本科轮机系毕业的郑永和却显得比较沉着。他说,这是残酷的市场战中对淡水和惠阳的一场挑战。无疑影响了淡水新城建设的和平与安宁。大家都主张:走出去,正面宣传淡水的良好投资环境,消除港商外商对淡水投资的疑思,直接挽回损失。这任务,便落在当时的年轻镇长张添才身上。
以乡镇一级主持新闻发布会,罕听罕见。在香港,张添才不分昼夜,向香港的各界朋友宣传到淡水投资的优越条件,果然奏效。先后前来洽谈签约的港商、台商、外商有40多家,投资总额高达数十亿港元,有人问张添才和李汉强,一个乡镇,有什么能耐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把众多的商业巨子吸引住?张添才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可谓天时;  大亚湾有天然深港,百里方圆有一条铁路,两条高速公路,两个飞机场,此乃地利;淡水不是特区,没有优惠政策,迫着我们改善投资环境,给外商让利,给外商各种方便,形成感情磁场,便是人和。古往今来,凡成大业,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淡水这两年的崛起,正是我们把在香港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变成投资洽谈会,利用吸引外资的感情磁场,熔天时、地利、人和于一炉的结果。
“广东,有一个良好的大气候。即使在邓公南巡前,广东的改革步伐虽然缓慢一点,但步子一直往前迈。淡水镇就是起步于治理整顿时期。中国幅员这样大,情况千差万别。一个文件管一个这样大的国家,到底是太困难了。整顿治理期间,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都到大亚湾淡水视察,他们都鼓励加速大亚湾淡水的开发,所以淡水大亚湾的起跑是因为有良好的改革大气候。”县委书记郑永和对记者如是说。
除了天时,大亚湾淡水的腾飞,也有赖于良好的地理位置即地利。淡水,往西50公里是深圳,往北37公里是惠州,离香港只有47海里,而大亚湾畔澳头港,坐落在淡水以南12公里处。这样一种位置优势,在广东省也不多见。其实,从美国熊猫汽车公司投资10亿美元开始,人们就发现了这块退可以安居、进可面向世界的投资宝地。广州虽有停泊万吨轮的黄埔港,随着商务的繁华,早已显得过分密集拥挤。只有大亚湾具有天然良港的条件。凡国际性的商业都会,都离不开可以停泊万吨轮的深水码头,以比陆路运输省时省钱的运输量和吞吐量,向世界交换产品。香港如果没有维多利亚港,岂不成为孤岛?
我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采访郑永和与张添才,都发现他们在简政放权、政企分家、安排消肿后的富余人员搞实业或第三产业上,早已走前一步。
我们几次到淡水镇政府大楼。这座新型建筑物,绝大部分都成为企业的“写字楼”。企业家、个体户、港商外商,在政府大楼进进出出,停车场放置的高级轿车,也都是他们的。张添才坐的是1988年启用的日产皇冠;淡水房地产公司经理曹伟力使用的是丰田工具车。张添才的司机小胡在驾驶室里对记者说,这是辆旧车。我们虽没说什么,但我看到驾驶室正前方的挡风玻璃已被石块击成一眼爆炸花。而张添才却非常自信自豪:“我坐的车是旧一点,但豪华车里坐着的外商和个体户一样对镇委镇府尊重。因为,我们有实业,有实力。”
人才引进,是淡水的重要决策。小杜,镇工业办的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女强人,是从湖南应聘来的。就在我采访她时,推门进来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中年人。张添才站立相迎,热情地对他说:“老田,你来得正好,从北京、广州来了几位作家和记者,你们是同行,从现在起,接待任务交给你了。”回头又对我们介绍:“田洲安同志,淡水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武汉大学哲学系毕业,出了大学校门,却到了湖北一个大型企业,后来听说大亚湾建熊猫汽车城,便来到淡水。搞哲学的当了高级经济师。我不知道是历史的误会,还是学非所用。”
老田说:“两种情况都存在,反正,我是淡水人了。”
老田不比小杜,他1990年来淡水,参与淡水垦荒与开发。沿途参观,从淡水到虾涌,到深港码头,他都充满感情地向我们介绍,如数家珍。想不到张添才给我们找来了一个理想的导游员。
老田完全像个“老淡水”。去他家作客,在新分的三室一厅公寓里,受到他夫人和女孩的热情接待。
问老田,淡水有多少知识分子投奔来了。老田答不上。还是镇长刘利强在一旁回答我们:“有职称的不少,但高级职称的专家还不多,我们正设法到各省招聘人才。”刘利强又说:“内联企业,不但带来资金,而且引进了人才,引进了技术和先进管理。对淡水这座新城的建设,给了很大的支持和促进。你看,昨天,我刚接待皖军;今天,川军又到了。这几天,还有湘军、陕军要来,真是五湖四海哟。”
用餐时,司机小胡送来一张报纸,张添才把报纸递给我,原来是《深圳特区报》刊登的“广东惠阳县淡水新阳城建设有限公司”一整版广告。我顺手抄下一段:
“本公司是香港实力国际集团(香港股票上市公司)与广东省惠阳县淡水镇人民政府属下的淡水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经营企业,合作期为20年。宗旨是把淡水旧城改造为新阳城,使之成为淡水镇(惠阳县城)之中心及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后勤黄金据点,贯彻惠阳县委、镇委的‘现代化、高标准、大都市’的指导思想。
“淡水新阳城第一期工程占地50万平方米,在美丽蜿蜒的淡水河两岸兴建一个大型的商住康乐综合区。宏大规划需要出色人才去实现,出色的人才须在尊重人才、善用人才的公司去发挥。借此公司转入工程开发阶段,现诚聘下列人才,共创宏业……”
以下是图案,每张长靠皮椅上,都有套红小标题写上他们招聘人才的要求:有行政人事部、营业部、工程部、财务部经理,总经理秘书;工程师、会计师、美术设计员……这对于急于脱贫致富寻求小康的中国人,具有多么强烈的诱惑力。但愿投资者载富而归,求职者施展才华!
同志加朋友,心灵不设防
在淡水,见县委书记郑永和并不太难,可就是没有交谈的时间。好几次刚坐下,正准备聊聊,电话里又有什么紧急事情把他叫走了。
我对惠阳县几位副县长非常欣赏。年轻、英俊、潇洒,说干就干,都像一头小老虎。唱卡拉OK,一个比一个有瘾头,歌喉也不错。我真暗地里羡慕:郑永和够有眼力,挑选了这批年轻力壮的工作班子。
在一次采访中,郑永和对我们说:“挑选干部,除了知识化、年轻化,肯干实事,甘于奉献,我还加了一条——同志加朋友,既是同志,又是朋友,条件不高吧!”
怎么说呢?在市县一级领导干部中,平易近人者不寡,但“官威”厉害的人也不少。这些人的下级怕他,还以为干部群众服他,错把威风当威信。
郑永和同志给人的强烈感觉,是毫无官气,或者“官念淡薄”。
在淡水镇招待所二楼小会议厅,我们正看郑永和与公安局长李汉强、常务副县长黄锦辉讨论问题。
郑永和手里扬着《惠阳县三和高科开发区(太阳城)总体规划说明书》站起来,指着坐在一边的副县长黄锦辉说:“锦辉,要快,快,项目定了,就抓一个快字。”
黄锦辉几乎没等郑永和说完,就把话题抢去了。他陈述最近去湖南招商,去安徽、浙江、西安招聘人才的情况。
“淡水对他们就是有吸引力,无论皖军、湘军、陕军、东北军都十分希望和我们合作。我们还到北京请教黄老、钱老,酝酿办一间民办大学,造就本地各类人才……”黄锦辉一口气说个没完。
公安局长李汉强立即插上去:“郑书记说的对,要快,双方有意向,就签协议,手续尽量简化,先立项目再说。无论外引内联,合作者最讨厌的是手续繁多,盖不完的公章。”
这是一种家庭式或文学上所谓“沙龙”式的促膝谈心。郑永和说:“我们之间就像老朋友,讨论问题的时候,心灵不设防,大家都讲真话。”而他,县委书记郑永和,也像一张海绵一样听取和吸取了各种不同意见。
话题又提到淡水镇。记者问县委书记有关淡水这两年财政收入情况。郑永和嘿嘿一笑,把头靠拢过来,小声说:“你去问添才,但无论如何,他都占全县的大头。去年上报数为5000万。”事后我问张添才同志,他环顾左右而言他。说修至杭梓(宝安)的48米大道去了若干,修环城大道去了若干,修建中心幼儿园去了若干。筹建中的现代化医院又要若干。说到医院,张添才来劲了:“我提过,医院这些公共设施,要建就要建一流的。门诊大楼、住院部一流的,医疗设施一流的,医生要一流的,切莫停留在赤脚医生的水平。”
当然,今日的淡水,还是投入阶段,产出还尚待时日,还不可能日子过得宽裕。所以,张添才多次对我说:“看淡水应看明天,今天写淡水,我看为时还尚早。”百万人口的城市,要多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比如水资源、电力、交通,真是缺一不可。没有电力,工厂再多也开四停三或开三停四,酒店再多也是浪费能源。饮水更要紧。无论访问郑永和还是张添才,对一水一电我们都穷追不舍。郑永和在他起草的县委全委(扩大)会上的报告提得很明确。张添才对记者的提问更为具体。他说:“10万千瓦的燃油发电厂和21万伏、11万伏的两座变电站可满足淡水的供电需要。库容量为2000万立方米的沙田水库,日提供6万吨用水,连同新建的三太子水厂日供水能力10万吨;为保证100万人用水和工业用水的4000万立方米的又田水库和西岐江引水工程正在筹建……”听到这些明确回答,记者才松了一口气。否则,“淡水旋风”能旋到什么时候、什么程度就很难说了!
底层卷起的旋风
那天,我问张添才:“淡水投资的热旋风可不可以说是从大亚湾畔刮起来的?”张添才说:“不单从大亚湾,也从淡水底层深处卷起来。”我又进一步直截了当地问:“有没有个体经济一份功劳?”
“当然包括个体经济在内。这句话,不是哪个人说的,而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政治报告中说的。报告指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淡水情况怎么样?”我问。
“百闻不如一见,我带你看看。”
有一天,张添才终于邀我到个体企业家朱先生家里作客。
车子进入院宅停车场,一下车,我发现门口停了好几部皇冠、奔驰等名牌小轿车。一进屋里,宽阔的厅堂和豪华的装修,使我如置身“皇宫”。
这位朱先生,很年轻,才27岁。白皙清瘦的脸,轻声细语的谈吐,一点也看不出是腰缠万贯的企业家。他有多少资产呢?光这幢豪华的三层别墅,价值也不轻。及至喝了茶,他才带我们上楼顶。这时,四周顿然宽阔,视野随之扩大,灯光熠熠的淡水夜景,在轻寒的夜风里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
“你们周围看到的夜景,是淡水城的1/3。”朱先生一边说,一边指着远处没有灯光的高楼,告诉我们:“那是我快建成的12层酒店。还有幢33层大厦,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置那么多产业,你准备留给谁?”明知问得很幼稚,我还是忍不住要问。
“自己也享受,但大部分是留给社会,留给人类。那么大的楼,将来能搬哪里去呢?”这回答使我兴奋。因为,这不就是张添才刚才所说,他们也在发展生产力,创造人类文明吗?
“你们也许感到淡水发展得不够快,可是,建一幢屋子也得好几年啊,何况建一座百万人口的现代化都市。”朱先生继续说,这情深意切的话,大概是作为淡水公民身份向记者阐述他对淡水新城建设的看法。
朱先生一边说,一边把我们领回水晶宫灯悬吊四壁生辉的大客厅里。
大亚湾碧波万顷,淡水城春日融融。在这片诱人的大地上,无论是日是夜,是雨是晴,终日里灰尘滚滚,机声隆隆。新的高楼,新的街道,新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将在震天的号子声和轰隆的机器声中诞生。
让90年代的淡水旋风刮得更猛吧!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梦中的海湾
叶文玲
从来痴迷山海,常恨不能变作秋叶,托清风飘至最向往的处所,任我与其亲昵缠绵;
曾经拥有万千美梦,最渴想化为小船,或泊守海滩,或驾潮搏浪,朝暮追寻大海的风骨。
果然心想事成!践梦的处所,就在福建。
当我深夜辞别牵袂相挽的惠安文友,执意前往那俗名“小兜”的古城时,24公里行程一路漆黑,助我胆魄的,唯一腔翩飞的神思;当在这淤泥、砂礓又犬牙交错的石路上“迪斯科”了一个半钟头后,多亏胖墩墩的身架,我还算完整,而呻唤了一路的车子,却一到镇口就“瘫”了。
夜幕中寻着一幢乳白色小楼,疑为摸进了西方古堡,一旁红亮亮的海峡歌舞厅的角灯,却很神气地嘲谑我太缺点现代意识。
枕着涛声沉沉入眠,又被海潮早早唤醒。蓦然面对,立时惊呆了:呵,梦中的海湾,苦恋痴想的境地!
似龙蜿蜒的城墙,竟为泉州古渡平添这等雄风!滔滔无涯的连天碧波,却是与台湾最切近的一衣带水!如此壮阔瑰丽,如此清幽隽奇,岂非教先前跋涉的山水都见陋见俗?人间有这等仙域,真教人的赞叹都成为平庸多余。
难道还用细细分说这古城的光荣?它的众家百姓曾怎样在戚继光亲手整编下大败倭寇,而郑成功又怎样据此基地麾师东渡,收复台湾,正因自古崇尚武备,故易镇名为崇武。
难道还用絮絮描绘28.8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和意趣横生的21处景观?当在形神毕肖的礁岩上观赏白鹤升天谛听滴水弹琴时,当在落日如画的黄昏,看一群群抬着满筐满篓生猛海鲜的渔家女,沿着美妙的细沙踏月归来,连问答呼唤的喉嗓都沾了山海的丰润鲜甜时,你怎能不觉得即使在这“西沙银蛇,半月沉湾”的小镇做一名石工渔妇,也会快快活活一辈子!
也许新来乍到的我,又在傻冒书生酸气,这悠悠古城,绵绵海湾都告诉我,要成为崇武新潮的石工渔姑,也断非易事。
君不见岬角的大岞,就是有名的惠安女聚居区;人皆知鼓浪屿深情的女诗人,早将她们喻为风景和传奇,无怪当我为求青睐为博一粲苦追不舍地从清早伴至日暮,从石头小屋直寻到海滩时,羞答答的她们总算稍稍仰起低垂的插花斗笠,在我的相机里留下了婷婷倩影;而当我着魔般痴立街角,看着蓝衣黑裤银练束腰的惠安女,或拖拉又大又沉的运石车,或轻骑铃声急脆的自行车,英武非常地穿梭渔港大道,翩若惊鸿地飞驰在镇上最繁华的“台湾新街”时,我终于深识了她们体魄与精神的灵异:惠安女艳如山花的容貌和娇俏如燕的身影,是开放的春风盈盈吹拂,更是辛勤劳作的俊美创造!
最使崇武驰名的石雕,更毋庸我这外来客饶舌:厦门集美的“鳖园”,北京人大会堂的仿古脱胎狮模,台北龙山寺的四对大龙柱,全国各地的堂馆碑塔,永远铭刻着他们的骄傲。
因此,当我亲见画家洪世清又在海湾殷殷于他的大地艺术,一锤一凿地创造出20处海生动物的岩雕,使这里也和玉环大鹿岛一样成为海湾奇观时;当县委干部说到鸡年金秋,崇武将举行最隆重的石文化节,约请海内外著名人士富商巨贾一瞻古城改革开放焕发的灿烂奇迹,见识见识如笋林立的石雕厂生产的大至几吨的狮龙浮雕小到飘水不沉的荷花盘碟等艺术品,怎样在东南亚供不应求的洋洋盛况时,我只是点头微笑,痴呆得连应有的祝贺都忘了。
如何能不痴呢?梦游似地在这海湾徜徉,酣醉般地在这古城留连,我怕从此连梦都未必再有,连品酒尝海鲜也都难得入味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