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3月3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搏击“瘟神”的斗士
——记广州军区空军优秀共产党员张宜俊
孙茂庆刘佳张晓程
谁也没料到,一个普通的中国军医研制成功促肝细胞生长素,风靡了全国,而且已经跻身国际医坛,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第一个一类生化新药证书的主人。他,就是空军广州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师张宜俊。
(一)
每当耳闻目睹因重型肝炎而使国家失去统帅、事业失去精才、家庭失去亲人的悲剧重演一次,张宜俊的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
早在7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就在重型肝炎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使重肝病死率由90%下降到60%。而我国重肝病死率仍在80%左右徘徊。
这20个百分点的差距,犹如20根钢针扎在张宜俊的心上。
面对这座险峻、高耸的科学大山,张宜俊下定决心向它冲刺。
踌躇满志的张宜俊向院领导主动请缨,组建了“肝炎病防治研究室”。然而,一只只“拦路虎”纷至沓来,横阻在他的面前:主攻方向在哪里?实验设备从哪儿来?失败了怎么办?
对于一个吃“皇粮”的部队医院来说,领导上除了能给他一间17平方米的洗澡间和几件旧仪器之外,再也无力为他提供更好的条件了。
张宜俊深知:等待是没有出路的。
他决意走一条艰苦创业之路。
(二)
没钱买二氧化碳培养箱,就用蜡烛放进有机玻璃罩里产生二氧化碳;没有净化室,就在由洗澡间改装的实验室再隔出一小间;有的实验项目做不了,就到其它科研单位寻求帮助……
在那动乱的年代,科技资料奇缺。张宜俊冒着被戴上“里通外国”帽子的风险,悄悄写信向海外的亲友索要技术资料,及时掌握了国际上对重肝防治研究的最新动态。
后来,他从资料上得知,国外学者已研制出有利于增强肝脏免疫力的药物——胸腺肽。但由于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加之药物的分子量高,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广州某屠宰场里,散发着熏人的血腥气味。在这场磨练意志和毅力的探索中,张宜俊的目光着迷似的随着屠夫手中的尖刀在一只只猪的身上开膛破肚,殷红的猪血溅到他的眼镜片上也全然不顾。有时,腥臭把他熏晕了,他走到门外,吸几口新鲜的空气再返回;有时,蚊虫叮咬得实在受不住了,就干脆用塑料布裹住全身,只露出一双眼睛,继续观察。在那些日子里,他凌晨2点起床,连续一星期蹲在屠宰场,终于掌握了猪胸腺的提取方法。
不知道攻克了多少道难关,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失败。经过两年艰苦奋斗,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种胸腺素面世了。经专家鉴定,它不仅比国外的同类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而且成本降低了3倍。成果诞生后,国家有关部门很快向全国推广应用,使成千上万重肝患者摆脱了死神的纠缠。
(三)
1987年10月,张宜俊应邀参加全国第五次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一位学者介绍应用人胎肝细胞悬液治疗重型肝炎已取得明显疗效的情况,但由于材料来源困难,药物的活性又难以保存,因而很难推广应用。
张宜俊那智慧的灵光受到启发。经过几个晚上的论证,他提出了完整的设计思想,决定从乳猪肝脏中提取有效成分。
他从屠宰场买来了乳猪肝,经过冲洗、捣碎、加热、过滤、灭菌、分装,一个月后,第一批药品制备出来了。他兴冲冲地送去进行活性鉴定,结果是:没有活性!
没有活性,药品就没有效用。
满脸懊丧的张宜俊不相信这个失望的鉴定结果,他拿上注射器到动物实验室,准备再亲自作动物试验。恐惧的大白鼠发现了“敌情”,凶狠地咬住了张宜俊的手指。他疼痛难忍,助手旋即拿来了“立时贴”给张宜俊包扎。“立时贴”……张宜俊心头一亮,马上联想起来:如果把活乳猪直接拉到实验室宰杀,猪肝取出后立即投入制备,活性不就可以大大提高了吗?
半年后,一种具有较高活性的促肝细胞生长素在艰难的探索中研制出来了。随之,他又钻进实验室进行动物试验。药液,缓缓地注入大白鼠的血管中;时针,一秒一秒地跳动着。一会儿,白鼠全身抽搐,眼眶发红,体温骤升。
不好!药物中的致热源还没有消除。
苦思冥想,冥想苦思。忽然一道光亮掠过他的脑际:问题会不会出在制备工艺上呢?他高兴极了,迅速叫来课题组的其他同志,重新对制备工艺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检查、改进,再检查、再改进,并再次进行试制。这一次,他们成功了!
旅居香港的内弟说:“姐夫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我劝他带着成果出国办厂,同享荣华富贵,可他死活不肯。”
张宜俊痴心肝炎王国20载,以获得13项重大科研奖的累累硕果,把中国人的名字铭刻在世界医学圣坛上。他在搏击“瘟神”之路上留下的一串串脚印,闪烁着一个共产党员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光华!透射着一个知识分子科技强国、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
人民在呼唤健康!
祖国在呼唤富强!
张宜俊——搏击瘟神的斗士,又有了新的目标。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徐老板请书记
孙是炎杜飞进
在出席全国八届人大会议的代表中,有位来自浙江东阳市名气不小的乡镇企业家——横店集团董事长、总裁徐文荣。会议之暇,这位徐老板对记者讲述了他前不久到市里为企业请书记的故事。
当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徐文荣带领乡亲们办起了丝厂。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他们依靠集体的积累,采用“母鸡下蛋孵小鸡”的办法,以厂办厂,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一九八七年工业产值超过亿元,横店镇成为浙中地区第一个亿元镇。今天的横店集团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八家行业集团和工业总公司的综合型企业集团。
徐文荣五十年代就干上政工这一行了。多年来,他一直注重党的工作。随着企业经营领域的拓宽,行业增多,规模扩大,职工人数增多,徐文荣身兼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数职,他要跑市场、跑项目、跑投资;他要与外商谈判、接待来访、参加会议;他要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又要为企业明天的发展操心。年近花甲的徐文荣,尽管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但苦于分身无术,很多党的工作、群众工作要做、想做,深感力不从心。因此,他迫切需要有一位同志能协助他把这方面工作抓起来。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了解,内部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徐文荣想到,这几年集团引进了大批科技和管理人才,为什么就不能“引进”个书记来?
说办就办,徐文荣跑到了市委组织部,又找到市委副书记楼国华,恳切要求市委给派一个专职党委副书记,协助他专门来抓党务工作。楼书记爽快地答应:“好!一定给你找一个!”经酝酿,初步定下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加登。
过去,横店集团引进人员、办理手续、同有关部门沟通、需要找市委领导的,凡是需要组织部出面的,李加登都是一路绿灯,全力支持。在多次交往中,徐老板知道,李加登为人正直、作风正派,有着几十年党务工作经验,对党群工作非常熟悉。这些情况说明,这个人选再合适不过了!
去年五月,李加登来到了横店,担任了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党委办公室主任。
李加登通过调查研究,在徐老板的支持下,大胆整改,使公司党建工作出现新的起色,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面貌。
看到这一切,徐老板满意地笑了。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来信

  基层党支部要重视团的建设
编辑同志:
在农村普遍实行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一些地方的基层党支部认为基层团支部和农村团员不起多大作用了,从而忽视了农村团员的发展工作。目前农村团员青黄不接、团组织有名无实情况严重。如我镇27个村,在村级组织建设中,有10个村因无团员尚未建立村团支部,占总村数的37.1%,8个村无适龄团员,由超龄团员组建村团支部,占总村数的29.6%,由在初高中学校正在读书的学生挂空牌建立团支部的村5个,占总村数的18.5%,建立正规团支部的村才5个,仅占总村数的14.8%。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重视培养和发展农村团员,建立健全农村团的支部委员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希望引起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贵州织金县三塘镇委通讯组 高荣明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服务局长
翟启运周道安
在河南省新乡市,有一个被企业称道的局长。他叫王树森,当劳动局局长、党委副书记满打满算3年时间,却博得个“还权局长”、“服务局长”的雅号。
王树森下定“还权企业”的决心,还得从吃“官司”说起。3年前,新乡冰箱厂给市里打报告要求将200名临时工转为合同制工人。劳动局以招工“方式”有问题,迟迟不予办理。事情闹僵后,企业将问题反映到市长那里,结果以劳动局败北而告终。这件事给刚刚走马上任的王树森很大震动,于是他和党委书记郜俊友果断地提出了“马缰归主,还权基层”的口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劳动制度的全面改革。劳动局相继出台了还权于企业,服务于基层18个文件,凡是能给下面的权统统放掉。政策落实到位,企业如鱼得水。全市各企业都实行了优化组合,实行了干部聘任制,其中有1576名优秀工人被选拔为中层以上领导岗位。各企业有了招工权、用工权和分配权,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马缰”归了“主”,王树森一心抓服务。去年4月,伴随着制订的《转变作风,强化服务》5条意见的出台,在全局开展了争创“一流服务”的竞赛活动。王树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和局领导一起,坚持实行公开联合办公制度,每周一、三、六3天为集中办公时间,将待业登记、招收调配、技工交流、保险交费等十多种手续,进行统一办理,实行“一条龙”服务。对能办的事,马上就办,不能办的事讲明原因。
如何安排被优化组合下岗的职工,是政府和企业最头痛的事。王树森和副局长付伯香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同企业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他们一方面动员企业开辟经营项目,多渠道进行内部消化,一方面帮助劳动服务部门建立和发展两个生产自救基地,以“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兵”的形式,为待业职工重新就业创造条件。去年全市优化组合下来的职工9900人,现已通过各种渠道安置的就达8300余名。
王树森以其“服务企业”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当局长三年,市政府为他记了两次功、荣获了市“五一”劳动奖章。他所领导的劳动局,荣获省劳动系统最高奖——“劳动杯”赛第一名。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济南军区驻鲁某部经常在驻地开展科技爱民活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图为该部队官兵给驻地农民送去科技信息。
武兴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