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上海健康指标紧逼发达国家
上海市卫生局统计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去年上海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男性为73.50岁,女性为77.90岁;婴儿死亡率为11.3‰;孕产妇死亡率为28.52/10万。这些指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提前达到了卫生部提出的到2000年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奋斗目标。
上海目前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500家,16万医务卫生工作者。去年一年共完成诊疗总次数7909.1万人次。传染病发病率降至265.71/10万,为历史最低水平。全市郊区有98%的行政村实行了以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医疗保健制度,做到预防在基层、小病不出村。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工作也得到重视,委托医学院校为农村定向招生370多名,县级医院600名住院医师全面进入住院医师制度化培养。各级妇保院开设母婴同室床位500多张,还开设了家庭化分娩、康乐待产等服务项目。
(3月18日《健康报》张建中陆培明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神州风采》栏目的由来
《神州风采》系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报道栏目,该栏目集中华奇观、史话趣闻、民风民俗、风采人物、奇山异水、艺术珍品、中华之最等于一栏目之中,熔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炉,巧妙地把风采、风情、风俗、风貌和风流人物汇集成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型的报道。
《神州风采》产生于1988年4月,当时正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期间,很多代表和委员出于对社会动向、群众思绪以及国家未来前途的关心,也出于对电视这一形象化教育手段的力量的重视,建议在电视中加强爱国主义内容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节目。当时有64位政协委员与广播电视部和中央电视台座谈,座谈会上委员们积极提出建议和设想,不少老专家还自愿做节目顾问,根据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提出的意见,中央电视台有关部门在连续召开会议后,逐步形成了这一节目的格局,明确提出要有浓浓的祖国情、民族魂,要有科学的历史观、现实观;节目要短小精悍,以神贯穿,有一定的震撼力……栏目宗旨确定后,节目就定名为《神州风采》。经过半年多的准备,《神州风采》于1989年3月18日晚上与观众见面,播出时间破例安排在新闻联播之后的黄金时间,以《如画江山》作开篇,接着《国旗、国歌、国徽》、《天安门颂》等,节目播出后反映强烈,开始一周播出六次,后来改为一周七次。四年来一直坚持播出至今。
(1993年第3期《青春岁月》曹广来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生态时装”风靡于世
“生态时装”将成为90年代世界时装发展的新趋势。
由西班牙时装设计中心设计的生态时装,其面料多采用棉、麻、毛、丝绸等天然织物,以绿色和蓝色作为基本色调,象征着广阔的原野、森林、蓝天和大海。花纹图案设计则模仿山川丛林的景观或花鸟虫鱼的造型,以展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专家们认为,生态时装不仅可以时刻提醒人们关注世界环境问题,而且有助于人们松弛神经、消除疲劳、心情舒畅。
无独有偶。香港时装界推出了一系列“环保时装”,令人大开眼界。如棉质衣服采用印度传统方法培植出的有色棉花为原料,这样棉纱无需印染加工。衣服上的金属配件如拉链、别针等都采用不锈合金制成,不需电镀,以避免产生大量有害残余物。而钮扣的制作更是别具一格,采用的是将废旧玻璃瓶磨成粉末后烧制而成的“玻璃钮扣”,或者用广布美洲的象牙椰子壳雕成的“椰壳钮扣”。新服装的漂染过程也很特别,不必经过漂白程序,便可直接染色,如此能节约60%的水和50%的电,还能减少废水中所含的染料成分。
(3月18日《中国环境报》王小波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云南的花宴
云南的春天里,山上到处是姑娘们采摘鲜花的笑声。纳西族用开水煮白色的杜鹃花吃,味佳香浓;白族姑娘喜欢边摘花边吃,真是香嫩脆甜……
4月初到西双版纳游览,还可以见到傣族在泼水节前夕,家家户户忙于采集金黄色的石梓花,然后晒干磨粉,再掺糯米粉搅拌,做成“毫糯孛”,用芭蕉叶包裹、蒸熟,这一香甜的美味,是当地民族过年必不可少的花肴。用羊耳朵花浸出的水煮糯米饭,不仅满屋飘香,饭粒金色悦目,且具有浓厚的吉祥喜庆氛围。
云南少数民族常吃的花菜有一百多种。仅杜鹃花中,就有16种可吃。将花瓣放入开水中煮二三分钟,取出洗去涩味,就能凉拌、爆炒、开汤。苦剌花、芋头花、紫藤花、木浆子花等等,经烹调后都能保持花的原味。鲜牡丹花、白玉兰花、南瓜花以及丝瓜花的花瓣,沾上面粉和鸡蛋油炸,摆上餐宴待客,香味诱人。(3月15日《扬子晚报》郑福才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春来又闻野菜香
春暖花开,正是野菜旺发季节。野菜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药用价值高,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药食兼优的佳蔬良药。
我国人民早已摆脱野菜果腹的历史,但据营养学家分析,野菜能提供大量的氨基酸和种类齐全的优质蛋白。野菜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钾、钙、镁、铁、锰、锌等多种矿物营养元素。
野菜还是防病治病的良药,荠菜味甘性平,入心肺肝经,有利尿、明目、降压、健骨、和肝、消炎等诸多功效。民间有“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说法。薇菜具有清热、降压的作用;马齿苋消炎、清凉、解毒,有预防痢疾的效果;蕨菜具有清热利湿,消肿安神、活血止痛的功效;马兰菜有清热解毒、止血、利尿、消肿的功效,对牙龈出血、吐血、肝炎、痢疾、小儿高热惊风等也有一定疗效。
(3月20日《农民日报》陈新森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国家统计数字从何来
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买什么东西,买了多少,这月和上月比,哪项支出多些……这一切只有精明的主妇能说得清。国家统计局公布:“1992年11月,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比上月上涨1.5%。”有人说,从没人调查过他,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上来的?还说这跟我们家的感觉并不一样嘛!
国家统计局制度方法司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的统计部门采用四种统计制度:一、定期报表制度。二、重点调查制度。三、抽样调查制度。四、普查。
经常在各大报纸露面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资料,使用的就是定期报表制度。定期报表由国家统计局统一自上而下发至最基层的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主管部门,由他们按期填写,层层上报,最后由国家统计局科学整理、归纳,向社会公布。
重点调查。如要调查全国甘蔗、桔子等的收购数量和收购价格情况,只调查南方几个主产区就可以了。重点调查具有收效快和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的优点。
抽样调查所依据的原理是概率论和大数定律。一般适用于实际工作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而又需要了解其全面情况的事物。所以只要选出有代表性的家庭进行调查。比如北京市就选出500户做调查,常年记流水帐,大至冰箱、彩电,小至火柴、油、盐。统计局现行的抽样调查按内容分为农产量抽样调查、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城镇住户、农村住户、物价、人口变动情况六大项抽样调查。
普查是为了了解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种全面性调查,它需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才能进行。国家统计局自1978年以来,共进行过5次全国性普查,如全国基本建设项目挖潜、革新、改造措施普查;全国科技人员普查;全国工业普查和二次人口普查。
这位负责人说:为什么统计局的数字跟一些个人的感觉不一致?因为老百姓只看到或听到自己和周围人的想法,只计算少量商品的价格;而统计局的数字则要通过基本统计、业务统计,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重点地区,各时期、各个商品流转环节、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主要商品价格资料,计算各种商品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以及不同季节的比价和差价,并用科学方法进行换算。
(2月24日《中国企业政工信息报》迟素音文 李贞刚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我国农村出现“四化”
一、经济市场化。农村经济改革最显著的功绩之一,就是启动了农村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目前,我国农产品社会收购总额中,市场价格已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上千种农副产品中,国家统一安排种植、统购的不到十种。国内已经形成初级市场为基础,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远期市场为主导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
二、产业综合化。“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是当代农民对农村产业综合化的深刻理解。经过八十年代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我国农民已彻底告别导致贫困的单一农业结构。目前,农村工业产值已占农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之六十,林、牧、渔业产值也占农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农村第三产业也在小集镇迅速崛起中得到发展。
三、集镇城市化。中国集镇城市化浪潮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工业化浪潮正把发达的公路、电话、厂房、银行、酒店、保险公司、商业中心送往交通方便的小城镇。在中国经济改革中先行一步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分不出乡村城市,甚至小城镇的生活比大城市还方便。
四、人口流动化。农村工业化浪潮和小城镇的崛起,带来了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和人口迁移。今天,中国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区域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是历史上空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有四百多万外省打工仔、打工妹。他们为家乡赚回大量资金,还传播了商品经济信息。
(三月十二日《信息快报》于树海文 沈培兴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搞市场经济应坚持“双手”理论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朱力针对经济效率上去了,不公平现象自然会解决,这一观点说: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利剑,它可以通过竞争的压力促使经济效率的提高,但也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它对全社会利益的调节作用有局限性,会伤害脆弱群体,不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双手”理论。一方面,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和成员创造平等竞争的条件,在初次分配中坚持效率原则,多劳多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他们发挥价值导向和传递带动作用,提高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与此同时,发挥国家“看得见的手”的调控作用,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以弥补市场调节之不足,并通过市场将各利益群体局部利益结合为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在社会再分配过程中,防止贫富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月10日《南京日报》小莹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公元1736年,乾隆皇帝出游卢沟桥,对桥上每根柱子顶端雕刻着的石狮子赞不绝口。他询问左右,桥上共有多少只石狮子?大家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乾隆传问当地县官,县官说:“此桥自宋朝筑造以来,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据说700多年了还不曾有人数清过。”乾隆听罢不信,立即命几个太监去数。结果,太监们报来的数字各不相同;换了人再数,仍然各异。于是乾隆亲自从桥东数到桥西,是408只。他唯恐有错,又转身从桥西数到桥东,这次却是439只。再次用马鞭挨只点数,结果是451只。
那么,卢沟桥上究竟有多少石狮子呢?1961年北京文物工作队在调查研究中,对全桥狮子进行清点,点出总数为485只,并认为已经把“数不清”的狮子数清了,不料,后来再调人力和有关专家来清点时,又发现“躲”在大狮子胯下甚至掌中之玲珑小狮总数多达210只,加上原来已清点正确的大狮子288只,总数达到498只。但是,当地一些老人认为,肯定还有一些小而又小的幼狮深深地“躲藏”着。
(1993年第2期《风景名胜》陈文敬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广货与洋货试比高
到广州,买洋货。这是多年来外地人出差、旅游或做生意所共有的一个“保留节目”。
如今,这个节目的内容正在发生变化。想买洋货的人们实际上买回了不少广货。
新大新公司的鞋业专柜。几位操川音的小伙子在选购运动鞋。“要买就买洋货”,小伙子们商议着,一副挣了不少钱的样子。300多元一双,试穿,正合适,挺舒服。“好,就这鞋,每人来一双!是进口的吧?”售货员莞尔一笑:“是广东东莞生产的。”
南方大厦西装专柜,数百元上千元的各色各式西装一排排、一列列。一位顾客试穿后,相中了一套笔挺、帅气又新潮的全毛料,标有“DGD”商标的“洋装”,一翻商品牌,赫然写着,产地:广东汕尾。
摩托车专柜。一批红漆锃亮的摩托车吸引着许多顾客,细观之下,原来是广州生产的“五羊”牌。
更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所有大商店的空调器、电冰箱、洗衣机、燃气热水器等专柜,都是清一色的广货名牌:“美的”、“华宝”、“容声”、“万宝”、“威力”、“金羚”、“神州”、“万家乐”等等。
目前,洋货在广州市场上,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南方大厦去年洋货只占15%,今年初又降到了7%,广货所占的比例则直线上升,已达80%以上。
眼下,物美价廉的广货不仅能在国内与洋货比高低,而且还大步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角逐。
(3月17日《光明日报》盛一平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只好啄你(二月二十七日《经济日报》谭代雄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