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大阪湾中的“航空母舰”
——建设中的日本关西国际机场
当你乘飞机从日本中部城市大阪上空飞过时,你会远远望见在大阪湾湛蓝的海面上,静静地停泊着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它下部没有通常所见的船体。这到底是什么呢?它就是通过填海造地于1991年12月填筑完成的人工岛——未来的关西国际机场的平台,有人形象地称它为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
这个面积为511公顷的长方形机场平台,其水下填筑深度达18米,相当于六层楼的高度,工程难度可想而知。之所以选择在海上兴建机场,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和其它污染对城市和环境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目前,平台上的各种建筑设施正在建设之中,已有一部分基本建成。其中由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设计的旅客候机大楼正在紧张施工。这座面积30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其外形犹如一只展翅飞翔的鸟,“鸟”翅两端的跨度达1660米。楼内分为四层,一、二层分别为国际和国内航线进港厅,三层设有商店和餐厅,最上层是国际航线离港厅。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旅客候机楼之一。
与候机楼相邻的附属建筑是设有许多商店、餐馆、展厅及一个400间客房旅馆的“航空城”。86米高的飞行控制塔已经耸立在机场上,其中的雷达控制系统已在今年初开始安装。这一系统将与现在的大阪国际机场雷达系统联网,成为关西地区空中管制的中心。
机场首期先建一条3500米长的跑道,每年可起降飞机16万架次,运送旅客3200万人次、货物140万吨。建成后的机场将24小时开放,每天接纳90个国际航班、70个国内航班,通航地区可达50个国家的90个城市。如果机场将来还要发展,可继续填海,将平台面积增至1200公顷,这样可以再修建新的跑道,使每年飞机起降数达26万架次。
连接海上机场和本土的是3.75公里长的双层桥梁。桥的上层是6车道的高速公路,下层是与本土上铁路网相连接的双线铁路。从大阪乘新干线列车到机场只需55分钟。
这艘巨大的“航空母舰”预计于1994年9月建成并启用。届时,它不仅将取代东京成田机场而成为日本新的空运中心,而且也将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空运中心之一,并将带动与之相邻区域的开发和建设,促进日本关西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世界小丑节
徐建国
每年3月12日至17日,英国苏塞克斯郡的滨海小镇博格诺雷吉斯总是热闹非凡,来自世界各地的小丑云集这里,欢庆一年一度的“世界小丑节”。
平时,小丑们分散在世界各地,很难有机会相聚在一起。为了掌握马戏发展的最新动向,提高小丑们的演出技巧,6年前由“英国马戏协会”牵头,在博格诺雷吉斯举行了首届“世界小丑节”庆祝活动。自此,每年的这个时候,世界各国马戏团的小丑们都要赶到这里来聚会。他们各展所长,交流演技,评选“世界最佳小丑”。值得一提的是,该项活动不得公开报道,会场除小丑外,其他人禁止入内,颇有一点神秘色彩。
周末的狂欢活动将小丑节推向高潮。白天,小丑们身着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服装,拉着风琴、翻着斤斗,成群结队地在街头徜徉,全镇的交通往往为之中断。夜晚,小镇的中心广场灯火辉煌,小丑们各自拿出自己的绝活,有的上下翻飞,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幽默滑稽,使人捧腹大笑。
在去年的“世界小丑节”上,美国人出尽了风头,他们那支由450人组成的庞大的小丑队伍格外引人注目。据说,美国今年参加“世界小丑节”的人数将超过去年,达到500人。博格诺雷吉斯镇的金色沙滩和绿荫草坪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天然舞台,美国著名丑角比尔·奥杰斯感叹地说:“在这里,我才真正感受到小丑艺术的奥妙无穷!”
如今,博格诺雷吉斯这个弹丸之地已不仅是世界各地小丑们每年欢聚的地方,一些国家的民间艺人也不远万里光顾这个小镇,竞相登台献艺,为节日助兴,给这个独一无二的小丑节增添了另一番情趣。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俄是否会出售艺术珍品
陈义
俄罗斯的爱尔米塔什博物馆以收藏艺术珍品丰富驰名世界。这个旧俄宫廷博物馆是一七六四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下令建立的,二百多年来搜集了各国名画及其他精美艺术品达三百万件。
这座外表富丽的建筑物因受全国经济恶化影响,经费严重不足,无力进行整理和维修,内部已呈窳败之象,一九九二年曾停止对外开放约一年之久。最近政府虽已批准拨发今年经费五亿卢布(折合八十七万美元)另加修缮内部款三点五亿卢布,但博物馆馆长彼德罗夫斯基说这远远不够。他说馆内的防盗设备已陈旧,迫切需要安装现代化的安全系统,因为已经发生盗窃和毁坏事件。
为了使博物馆内部得到较彻底的装修,彼德罗夫斯基馆长已设计了一些开发项目,希望能从西方获得硬通货。他已向一家美国公司联系改造展览厅的问题,还打算在馆内附设咖啡厅和商店并出版专门书刊,邀请外国公司赞助。他已着手安排将一部分馆藏精品运到西方国家展览。爱尔米塔什博物馆拥有七百位技术专家。彼德罗夫斯基决定到国际市场上转让他们的技术以换取硬通货。西方国家一些人士认为最容易而且经济效益最高的办法莫过于出售一批名画。但是彼德罗夫斯基馆长不同意。俄罗斯的报刊也不断报道出售名画的小道消息,但都被彼德罗夫斯基馆长否认了。英国的《经济学家》周刊说前苏联在二十年代经济困难时就曾将二十一幅名画卖给美国大资本家安德鲁·梅隆。这家周刊认为仅靠出售门票、开办咖啡厅和到外国举行展览会所得的收入是绝对不敷支付修缮和改建费的,不如舍掉一小部分来保全绝大部分。对于西方这种“善意”的劝告,俄罗斯正面临艰难的抉择。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世情小议

  警惕“发展中国家病”
冯昭奎
“韩国病”,这是近来韩国以及某些国家报刊上频频出现的一个新鲜词儿。
据韩国宣传媒介解释说,韩国病的主要症状是:劳动热情减退,消费过度,“集团利己主义”,经济社会秩序混乱,纪律松弛……
众所周知,韩国号称亚洲“四小龙”之一。七八十年代韩国经济增长较快,从而在较短时间内跨进了“新兴工业国家”行列。
不过,近年来韩国经济确实出现了不少问题:通货膨胀加剧,国际竞争力下降,经济增长减速,1992年经济增长率从前几年的10%以上(1986—1991年的年均增长率)骤降到5%左右,而这种经济滑坡现象被认为是与韩国病有着密切关系。
韩国病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常说的“发达国家病”有相似之处,诸如追求享受,工作热情减退等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韩国病是一个尚未跨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发展中国家提前出现的“发达国家病”。
一位日本经济学者曾对笔者谈起过韩国经济问题,他说,韩国经济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本国特有的技术专长,因此,当它原来拥有的廉价劳动力优势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而逐渐丧失之后,它的经济增长势头就不可避免地趋于减弱了。
其实,这位专家的分析具有超出韩国问题的普遍意义。因为发展中国家在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的同时,其廉价劳动力优势必然要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减弱,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展中国家能否打出自己的技术强项,确立自己的优势产业,就成为能否继续追赶发达国家的关键所在。
现在,阻碍韩国培养本国特有的技术专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仍与所谓的“韩国病”有关,正如一位韩国经济界人士所指出,韩国的科技人员往往不愿深入生产实践,致使许多优秀研究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不能在生产现场开花结果。
还需指出,当今的发展中国家是在面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本国高出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发达国家开放的条件下“追赶”发达国家的。这种条件使发展中国家既获得了引进发达国家高效率的生产文明、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等的有利条件,又面临着发达国家那种与它们的经济条件相适应的高消费乃至奢侈的生活方式的难以阻挡的影响。消费享受学起来总要比生产、技术容易得多,这就难免导致发达国家的生产、消费文明传来的不平衡(前者的传入速度大大超过后者),导致发展中国家中产生一种“消费享受的节奏是迪斯科式的,而工作、生产的节奏是太极拳式的”不平衡。这恐怕是某些发展中国家中提前产生“发达国家病”的一个重要背景。
总之,韩国病可说是一种值得那些有志于追赶发达国家的所有发展中国家警惕的“发展中国家病”。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印度的专业捕鼠队
谢志国
印度的老鼠泛滥成灾,为害甚烈,每年要毁掉差不多全国粮食产量的1/4——这些粮食足够印度9亿人口吃上3个月。早些年,印度政府曾广泛开展毒杀老鼠运动,收效不大,还污染了环境,不时发生人畜中毒现象。
为了保护庄稼,鼠口夺粮,80年代初艾鲁拉部落的人成立了一个徒手捕鼠队,该队队员个个熟悉老鼠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洞熟各种鼠洞的构造。捕鼠队员搜索田间地头,眼观耳听,寻觅鼠洞,或用火熏,或用水灌,在老鼠逃生的出口处张网以待,遭烟熏水淹,头昏目眩的老鼠往往自投罗网。对侥幸未落网的老鼠,捕鼠队员则闪电般出手,将逃鼠一一生擒。接着捕鼠队员挖开鼠洞,将不能爬行的鼠仔一锅端。每个队员平均一天可抓到三四百只老鼠。艾鲁拉人捕鼠队的高超本领及赫赫战果名扬全印度,各地纷纷雇请他们前去捕灭老鼠。印度科学技术部为3年灭鼠运动提供75万卢比经费。艾鲁拉人捕鼠能手头一年仅在青格尔卜特区就活捉了9.8万只老鼠,平均每捉一只老鼠才花费1.5卢比。若用鼠药毒杀,每消灭一只老鼠要花费15卢比。
艾鲁拉人将捉到的一袋袋老鼠带回家中,用咖喱酱烹煮鼠肉,做成十分鲜嫩可口的咖喱鼠肉。有的艾鲁拉人直接把鼠肉放在炉子上烤香来吃。田野地头,捕鼠人肚子饿了,就在田头点上一堆火,将抓到的老鼠烧熟就吃。对艾鲁拉人来说,捕捉老鼠是一举两得的美事:既保护了庄稼,同时又获得了鲜美的肉食改善生活。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欧洲餐一瞥
若水
在欧洲诸国中,法国餐最享有盛誉,法国人中的美食家比例也最高。法国菜的最大特点是由该国的多种地方菜融会而成,做工特别精致,品种也特别繁多。
比起法国餐来,德国餐显然要单调得多了。德国民族以“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而著称于世,很少讲究烹调技术。唯一的例外是德国的蒂斯奈火腿——不仅奇香无比,而且可以切得比纸片还薄,堪称德式菜中的精品。德国餐的另一特点是酸,几乎每样菜都离不开醋。正因为德国人嗜酸,连正宗的德国啤酒也带有酸味,异国人喝起来难免皱眉。
英国人则热衷于喝下午茶,主要兴趣在边喝茶边吃蛋糕等甜食上。英国人也爱上小酒店边喝边聊,因而下酒菜倒十分地道,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种奇特的现象:甜点心、下酒菜和种种小吃压过了正餐,成为“典型”的英式食品。此外,英国人嗜糖成性,人均耗糖约为欧洲其他国家的3—4倍!
意大利的匹萨饼在世界各地“无孔不入”,已成为最热门的快餐食品。通心粉则被意大利大厨师们视作“美味的来源”,据说有位厨师可烹调出26种不同风味的通心粉来!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独联体各国新货币
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各国在宣布政治独立的同时,相继开始发行本国货币。
乌克兰是最早宣布发行本国货币的国家。乌克兰政府原计划于1992年发行新货币,但由于各种原因只发行了与卢布同时流通的代用券——库邦。库邦与前苏联银行发行的卢布面值相同,它是在法国和西班牙印制的。由于代用券没印有特殊防伪标志,因此发行不到几周便出现大量假库邦。乌克兰已决定不久将发行本国正式货币戈里夫纳,它将完全取代卢布。1918至1920年间戈里夫纳一直作为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和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货币单位。
白俄罗斯国家银行从1992年5月开始发行货币结算券“卢别里”。结算券上加印了十分可爱的小兔、松鼠和野公牛图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白俄罗斯国家银行宣布,所发行的货币结算券与卢布同时流通使用。
俄罗斯并未急于宣布卢布仅作为本国的货币单位,而是建议将它作为独联体各国的储备货币。然而苏联国家银行解散以后,俄罗斯中央银行取而代之,开始发行面值为5000卢布货币和1992年纪念硬币,并且50和100卢布硬币上印有“俄罗斯银行”标志。前不久俄罗斯中央银行行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宣布“俄罗斯随时可能发行本国货币”。
哈萨克斯坦已宣布发行本国货币。新货币单位是“丹古”,它将同卢布同时使用和流通。
爱沙尼亚已发行本国货币“克朗”。1992年6月20日爱沙尼亚开始货币改革,克朗成为爱沙尼亚境内唯一流通的合法货币。爱沙尼亚银行发行了5万枚面值100克朗纪念硬币。尽管克朗并非十分坚挺,但爱沙尼亚银行的储备在所有独联体国家中却位居首位:美元储备1.2亿、黄金储备11.3吨。
拉脱维亚与立陶宛尚未发行完全意义上的本国货币,而是采用过渡方式。例如,拉脱维亚目前发行一种称作拉脱维亚卢布的货币。1992年下半年拉脱维亚开始用拉脱维亚卢布取代俄罗斯卢布,等到拉脱维亚卢布趋于稳定并使财政经济转入正轨以后再发行本国货币“拉特”。
立陶宛未急于向发行本国新货币“立特”过渡。但为了稳定国家货币流通,立陶宛政府临时发行了货币代用券和“瓦戈诺尔基”(由立陶宛总理格·瓦戈诺留斯名字而得名)。它们并不是真正的货币,而且防伪性能较差。据悉,最近出现了大量200和500的大面值假代用券。
阿塞拜疆1992年1月1日发行了新货币“玛纳特”。在阿塞拜疆,工资、退休金和补贴有一半是用新货币“玛纳特”来支付的。阿塞拜疆银行尚未发行新货币的硬币。(海滨聪舒)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英印钞公司生意兴隆
陈封
当英国经济连续三年滑坡之际,伦敦的德拉罗钞票印制公司的生意却非常兴隆。这家印钞公司,挟其印刷设备的优势,垄断了全世界私营印钞市场的百分之七十。它的主要对手美国钞票公司,也不得不承认德拉罗是“印钞行业中的大象”。
除印制银行钞票外,德拉罗公司还承印护照、旅行支票和其它精细的证件。一九九一年以后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接二连三建立起来的新国家都需要发行新钞票和使用新护照,于是德拉罗公司的顾客猛增。该公司的伦敦总厂加上设在马耳他、新加坡、香港和斯里兰卡的分厂以前的印钞总量每年约为七十亿张,每张索价四美分。现在为了赶印超常数额的订货,不但增加了印刷机,工人还要加班加点地工作。
德拉罗公司不愁没有生意,因为它的常年印钞主顾为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钞银行(钞票在流通中损耗,必须随时补充),另外还为六十多个国家的外交部印制护照。最近即曾为立陶宛印了五百万本新护照。
德拉罗公司不仅在世界印钞业中保持领先地位,它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铸币机和印钞机供应者。据说已有六十个国家购买了德拉罗公司生产的精密印钞机和铸币机。它在一九九一年获得利润一点一九亿美元,比前一年增百分之三十,一九九二年的利润数字尚未公布,估计增长的幅度会更大。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共享 张在璇摄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左图为俄罗斯中央银行一九九二年发行的面值为十、二十、五十、一百卢布的硬币。
左图为乌克兰代用货币——库邦。
右图为白俄罗斯结算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