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两会专页)
专栏:

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发言摘编
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鼓舞人心
张宝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 报告对过去5年的总结实事求是,鼓舞人心。报告全面体现了党的十四大精神,对今后5年的工作安排,既统筹全局,又突出重点,对农业、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的改造和发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在投资和项目安排上都予以优先考虑。报告中关于今后5年的经济发展目标,是留有余地的,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一定能实现。
沙海林(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过去5年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综合国力有了迅速提高。不仅是数字的提高,而且是质量的提高,结构的优化,效益的提高。去年上海引进外资超过过去12年的总和,证券市场交易额也达650亿元,而今年发展速度更快,头两个月已近700亿元。有理由相信,报告中规划的年均8%—9%的发展速度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张蒙纳(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 5年内我国要实现“八五”计划并为十年规划打基础,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身上责任重大,开好“两会”意义重大。八届政协有几个明显特点,一是规模比以往大,委员数量增多;二是委员平均年龄下降,年轻的委员多了,有利于实现新老交替和合作;三是香港、澳门委员增多,这对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重要意义;四是增加了非公有制方面的代表;五是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政协委员;六是政协的构成由32个界别增加到34个界别,特别是增加了经济界,反映了政协构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精神。新一届政协的这些特点,使政协能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
叶佩英(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我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脉搏。一是报告在建设速度上强调了不攀比、不搞一刀切。二是政府机构改革突出了职能的转变并带动机构的精简。三是报告吸纳了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反映了人民的意愿。
黄语扬(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统战部部长,广西区政协副主席)等 我们听了李鹏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很受鼓舞。报告有以下几个特点:1.体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贯彻了中共十四大精神,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2.体现了实事求是精神,既肯定了5年来的巨大成绩,又提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恰如其分。对成绩不夸大,对缺点不含糊。3.突出了小平同志提出的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争取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战略思想。报告提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由每年6%调到8%—9%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一定可以实现。4.针对性很强。报告重申1997年中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提出港英当局违反基本法决不是要不要民主的问题,而是阻碍1997年的平稳过渡。
张志公(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政府工作报告科学地阐述了科学、教育、知识分子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很强的说服力。报告对知识分子的评价很高,这对知识分子既是鼓舞又是鞭策,作为知识分子要达到报告所提出的高度并非易事,我们要有强烈的使命感。报告反复强调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出现的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即使是小问题也应充分重视,防患于未然。只要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坚持不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王孝行(澳门保利公司董事长)过去的5年,由于紧紧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很快。我们每年从澳门回内地,看到市场丰富,经济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长,都感到鼓舞。
曹其真(澳门立法会议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要继续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发扬务实作风,这非常好,希望能够认真落实。中国人的聪明程度不比外国人差。只要政策对头,国家就大有希望。
郭东坡(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紧紧抓住历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机遇,搞好经济建设,搞好国内自己的事情,非常重要。
张惠卿(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编审) 我们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发展是了不起的,关键是紧紧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建国40多年来,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感觉,只要我们重视抓经济建设,就必然重视知识,重视科学文化和教育,重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日子就好过;而不抓经济建设,以阶级斗争为纲,知识分子的日子就不好过。我们国家再经不起折腾了,如果不搞好经济建设,就确实有危险。
刘庆奎(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经济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这方面我们交过学费。现在形势好,大家热情高,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要抓住有利时机,把经济搞上去。
李国忠(中共辽宁省委常委、省工会主席)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问题提得很好。但是现在的国有企业很不景气,特别是老工业基地,亏损面更大,入不敷出。如何使国有大中型企业搞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现在政策有了,关键是不落实,给企业的各项权利没有到位。
陈康林(江西上饶横峰纺织器材厂厂长)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讲了许多年,可事实上却起色不大。根子到底在哪里?现在有两个问题使我们很苦恼:第一,中央给国有大中型企业很多政策,但并没有到位,如国家规定国有企业的所得税要降到33%,可我们还是55%;第二,要是政府官员、商人两顶帽子一起戴,势必产生许多弊端。
杨维书(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厂长)国家实行两级财政管理,对调动地方积极性是好的。但从另一方面说,一些地方财力不足,也干了很多力不从心的事。资金从哪里来?当然是向企业摊派。按理说地方对中央企业没有收费权,可是各种税费名目繁多,企业应接不暇。就我们厂来说,一年各种税费达600多万元,占企业利润的1/4。如果上告到有关部门,“官司”可以打赢,但胜一次之后可能要付出失败99次的代价。企业真是苦不堪言。
宋永津(大同矿务局局长) 企业办社会问题是企业背的一个沉重包袱。背着沉重的包袱,搞活企业谈何容易!希望政府部门要尽快转变职能,对企业少干预、多服务,加强城市对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使企业能集中精力搞生产。
徐锡澄(江苏省总工会主席)等针对目前一些企业存在的职工生活困难问题讲道,在农村曾经出现的打“白条”现象,目前已经扩展到工业企业。有的亏损企业不能按时发工资,医药费长期不能报销,这种“白条”现象影响了企业职工的情绪。少数职工家庭的贫困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党和政府对此要有足够重视,要像对农村扶贫一样解决这个问题。
肖国金(民建湖北省副主委、湖北省政协副秘书长) 对国有老企业,需要专门建立“包袱”基金,以利国有老企业轻装上阵;停止对老企业竭泽而渔,要给以营养,让其休养生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分类排队,一个一个地进行综合“会诊”。落实《条例》,争取在1995年将这些困难的老企业的2/3搞活。
刘树林(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代经理) 目前相当数量国有大中型企业效益不好,困难很多。国有大中型老企业在历史上对国家作出很大贡献,国家财政靠这些骨干企业支撑,而这些企业一般都设备落后,产品档次低。竞争时需要投入,许多国有大中型老企业急需改造,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效益,加快调整企业结构步伐,就必须解决当前困难。
陈永年(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经理) 企业现在有经营自主权,好多了,然而负债沉重,无法增加投入,政府应给予低息贷款和优惠政策,减轻企业包袱。另一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又急需资金,国家应下决心,给足资金,一步到位。对有好效益的项目,国家要加强资金投入。
张文达(本溪钢铁公司经理) 现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竞争能力差,就本公司而言,钢铁产品虽然走俏,但成本高,质量差,走向国际市场很困难,所以必须改造企业,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竞争力。另外,应减轻企业赋税和负担。
赵海宽(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 政策性银行就是按政府的产业政策办事的银行,不管赔赚。现在专业银行有两重任务,一是政策性,一是商业性,两者混同。打白条很长时间一直存在,这属于政策性业务,必须把政策性业务分离出来单独成立银行,才能解决打白条问题。政策性银行应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政府贷款,二是政策性项目,三是财政部本身的信贷业务,四是人民银行二级银行业务。
唐仲文(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我从工业部门感受到政策性银行建立的必要。国内现有银行双重功能实施困难,资金分散,真正扶持时又无资金,因而只有建立政策性银行,才能加强宏观调控,否则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空话。
王珏(中央党校教授) 有人认为实施股份制时,公有股权不能转让,否则国有财产变为私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公有制基础被挖空,这是一种误解。股份制的根本问题在于产权社会化,财产在社会范围流动。若国有资产不能上市,产权则被封闭起来,这种股份制毫无意义。市场经济就是产权的市场化,但不让国有资产进入市场,是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是一种扭曲的市场经济。
廖泽云(澳门中华总商会常务会董) 发展中国家一般是低税制,以鼓励投资,发达国家是高税制、高福利。我建议我国也实行低税制,刺激经济发展,同时要完善税制,堵塞偷税、漏税、逃税的洞口,保证国家税收。
崔世昌(澳门经济学会会长)现在国家应加快培养会计师、审计师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应对税收法规加以审订,不让人钻空子。
李静(湖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常委)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的数量还不太多,发展不够快,发展的环境也不够理想,例如“红眼病”、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政府应该充分重视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希望私营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环境能进一步改善。
热比娅·卡德尔(新疆阿克达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准备拿出1亿元资金办企业,但两年了,地皮还未批下来,可有的外资才投资二三百万,就办得很顺利。现在有的地方对引进外资提供许多优惠条件,而对国内的私人投资就不放在眼里。这种情况不改变,怎么能保证国内资金不流向国外?
庄荣昌(河北清河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对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经济要一视同仁,不管哪种所有制,谁的贡献大就表彰谁。有的地方办私营企业相当艰难,敲竹杠的很多,吃了亏也不敢讲,怕穿小鞋。
欧云远(福建省工商联副主委) 要保持基本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国外担心我们的政策会变,我们应当通过办好现有的三资企业表明我们不仅不会变,而且会进一步发展。吸引外资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项目导向,使国家、地方、投资者都能受益。在引进外资中要讲真话,不能搞假,要允许投资者货比三家。要克服办事效率低,手续繁琐的现象,改善投资环境。
韩伟(大连韩伟企业集团董事长) 私营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原始积累阶段(家庭式、家族式、庭院经济等),国家可以不必多限制,任其发展、扩大,而在其发展的第二阶段(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时)就要用相应法律来规范其发展,即实行私营企业股份化,这样可以解决困扰其发展的许多问题,使私营企业上台阶、上档次。
农业存在忧患 必须高度重视
韩培信(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给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一些新问题,比如,农民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市场不了解,一下子进入市场,面临许多困难。要解决这些困难,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一是要强化农村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二是应尽快建立一批农村信贷市场,搞好期货合同。
蒋民宽(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农业问题很重要。我认为,抓农业,抓粮食是个重要问题,有了粮食才能奔小康。但是,要再上新台阶,首先还是人的问题,特别要注意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很多工作要他们来落实。我建议,首先在农村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上,多投些资,使他们思想素质有一个更大提高。其次是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严尧卿(民进湖南省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深化农村改革就是要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发展农业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梅向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我们既要看到大好形势,也要考虑存在的问题,这其中就有防止地区间、城乡间的两极分化的问题。国家就此采取适当的宏观调控措施是重要的和必须的。
张怀西(无锡市副市长) 为促进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和某些向不发达地区倾斜的政策。无锡市与陕西汉中市建立了对口联系,双方互派干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这对推进两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有很多好处。
解峰(河北省原省长)等 在经济建设中起着基础作用的农业一定要加强。农业发展仍是目前工作的薄弱环节,存在潜在危险。过去没粮吃,现在却卖粮难。农村乱摊派没有数,打“白条”不兑现,农民种粮食、棉花挣不到钱,积极性从哪来?假冒种子、化肥、农药严重打击农民种粮种棉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资料不能保证供应,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问题同样也妨碍着农业的发展。过去孔雀东南飞,现在麻雀也东南飞了。“白条”不是太难解决的问题,价格却是深层次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粮食、棉花两大问题不解决,农业很难上去。
陈耀邦(农业部副部长) 由于市场经济比较利益的驱动,不重视农业生产的倾向越来越严重。前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1700多万亩,去年减少2400多万亩,今年减少3000多万亩,想用“三高”(高产、高质、高效)弥补播种面积的减少,目前看也不可能。今年由于播种面积的减少,粮食就会减少产量75亿公斤,如再遇上自然灾害,一年歉收二三百亿公斤是很容易的。今年棉花播种面积减少1800万亩。粮棉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粮棉产量一减,市场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繁荣。商品价格上浮,社会就会动荡,社会安定的基础将会动摇。因此必须从深层次,用经济的手段,加上政府行政干预及法律的作用保护农业及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此,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支持农业:一是在舆论方面要支持农业。不少地方的领导是好了伤疤忘了痛。目前有些地方对农业采取轻视态度,到处插开发区的牌子。二是在改革上的支持。在农业政策上不要乱出花点子,重要的是落实。例如,减轻农民负担要从根子上解决,现在农民拒绝不了不合理摊派。我们要组织农民积极参与流通。另外还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这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在投入上支持农业,目前投入量不够。四是服务方面的支持。服务体系的建立,国家不支持,靠向农民收费是不行的。另外产前产后的服务也很不够。流通领域要建立新的经济实体予以充实。
王祥林(喷施宝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 现在,对造假农药、假化肥的罚得很轻。建议国家制定相应法规,制止这些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
容汉诠(宁夏农学院教授) 农业、教育、科技都离不开投入,我们也能理解国家这方面的困难。但是,这几年也出现不重视农业的现象,有些地方搞开发区大量占用良田,今后动用农田开发房地产应立法,不能盲目占用耕地。
康泠(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 农业基础比较脆弱是一个方面,当前农产品的流通困难也已经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下去看到有的产粮区粮食堆积如山,甚至霉变,卖粮难成了干部群众最苦恼的事;土地撂荒,原因是卖粮只能拿到“白条”,农民非常反感,认为一年的辛苦白费了。目前买粮地区和卖粮地区没能建立起正常的、受法律保护和制约的关系,买粮者怕收不到粮食,卖粮者怕收不到钱,流通不畅;农业剪刀差问题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因工业产品价格的上涨更趋严重。农民种地赚钱太少,辛苦一年,一亩地赚100—200元就算多的,有的只赚10多元钱,有的甚至还亏本,严重影响农民积极性。希望各级政府认真对待农业问题,实实在在地解决当前农业方面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郑晶莹(台盟广东省副主委) 现在广东南海市农民把田地变成了钱,以为手里有钱就能买到粮食。如果一个省的口粮全靠到内地和国外去买,能维持长久吗?
徐乐义(安徽省政协副主席) 在加快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负面效应。如粮价放开后,稻谷在安徽最低价0.36元一公斤,如一亩地按500公斤计算,一亩地一年的收入仅等于一条红塔山香烟的钱。如再扣除投入和农民负担,一年等于白干,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另外,工业投入多,农业投入少,弃农经商、弃农经工现象严重。这些都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沈祖伦(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 现在,土地减少,人口增加,只依靠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到本世纪末,全国要实现粮食总产量达5000亿公斤的目标,难度很大。建议把“以粮为主,食物多样化”作为解决90年代食物供给问题的战略方针。充分利用广阔的国土资源,全面发展农林牧渔副各业。包括发展肉、蛋、奶、瓜、果、菜、食用菌、藻类、可食的昆虫以及各种饲草的生产。要把这件事真正作为实现小康的战略措施来抓。
黄枢(林业部原科技委副主任) 近年来我国林业建设有较大进步,人工林资源达5亿亩,居世界首位,但森林覆盖率仅13.6%,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许多方面还处在落后地位。林业不仅仅是植树造林,还包括森林工业、林产工业和多种经营等。当前林业与发展经济、改善环境的要求不相适应,必须重视发展优质高效的林业产业。
张子仪(中国农科院研究员) 生态农业很重要,要好好研究,认真组织实施。光用化肥,缺少有机肥,很难实现持久的“两高一优”,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是逐步改善传统农业,而不是将其打乱。要农畜结合,搞生态农业,如果打破自然和传统饲养方式,后果不堪设想。
傅万保(彝族,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 国家应重视土地的管理与利用。目前人口越来越多,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而荒废土地的情况又很严重。要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土地,并切实做到依法管理。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范新发(台盟中央常委、上海市副主委) 我们国家每年有2万项科技成果,但是转换为商品的不多,原因是投入太少。我们要改变旧观念,大量增加科技投入。我们应与台湾加强合作交流,以台湾的资金结合大陆先进的科技是一条可行之道。
宋振骐(山东矿业学院矿山压力研究所所长)科技人才不用就是浪费,用好了就是宝贝。中国的优势就是人。教育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师队伍稳定了,父母也放心,学生下个世纪都是国家建设人才。
严宏谟(国家海洋局局长) 多年来,我国资源开发只限于近海,外海开发是最近才开始的。例如海上石油的开采,我国年产才300多万吨,我国的海洋开发,如采矿、采油等方面的技术还非常落后。我国领海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1/3,海洋资源开发有很大潜力。重要的就是要用高新技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不要盲目建立开发区
周同善(民建中央咨议委员会副主任) 李鹏总理指出开发区要统筹规划,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和滥占耕地。去年,沿海、沿江、沿边以至内地一哄而起建立开发区,占用耕地达1.2万平方公里,其中80%是耕地。实际开发的面积很小,大多数原来的耕地或菜地都空闲起来“晒太阳”,浪费了土地资源。建议对新建的开发区进行一次清理。今后应严格限制审批权,并逐步建立土地市场机制,正确评估地价,以保证国土的保值和增值。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吴慧(赫哲族,黑龙江省饶河县县长) 这几年,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比以前有所发展,但速度不快。由于沿海地区经济大发展,使民族地区的经济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不是缩小而是加大了。治国需安邦,国强需民富,不重视边疆的安定,不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治国和强国都是空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国家应采取特殊的倾斜政策,使之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科学技术落后,是因为人才缺乏。最近5年间,我们县只分配来了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连这一个人也走了。对民族地区的教育经费,国家应该有一定的倾斜政策,我们要真正培养出一些扎根边疆的科技人才。同时,要解决好少数民族地区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在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问题上,国家也应采取特殊的政策,使少数民族干部尽快地成长起来,这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关键。
冯元蔚(彝族,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 民族散居与聚居区在经济、文化方面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四川省的三个民族自治州的经济、教育发展缓慢,与全国其他30个自治州相比,仍处倒数位置。三个自治州的人口总数为800多万,但没有享受到自治区的优惠政策。
盘俊(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桂林地区联络处主任) 要尽快颁布有关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的政策法令,给杂居的少数民族地区与自治区同样的优惠政策。国家重视少数民族聚居区,而给杂居区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少。广西有些杂居区的少数民族仍处于贫困状态。
泉博顺(鄂伦春族,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政协副主席)
 少数民族地区落后不是人落后,而是文化、科学技术落后。民族地区资源很丰富,但人才很缺乏。 (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