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2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一改“除夕在家团圆、年初访友拜年”的习惯,不少市民戴着BP机,扶老携幼走出家门——
  海口:节日餐馆爆满
鲍洪俊
鸡年春来早,花似人不同。辞旧迎新之际,一些海南人一改“除夕在家团圆、年初访友拜年”的习惯,戴着BP机,扶老携幼走出家门。他们去哪里过年呢?
“三十晚上,我们一家去琼苑宾馆聚了一餐,花了近1000元钱。”担任一家公司副老总的姜玲女士轻松地对我说,“这钱花得太应该了!辛苦一年,到了除夕之夜,全家老小还要围着灶台忙一晚,多累啊!”说不准除夕有多少家庭去餐厅吃了夜饭,反正这一夜海口市地处闹市的宾馆家家宾客如织,户户火树银花。
除夕午夜,打电话拜年,又成时尚。记者当时就接到10多个电话。海口126寻呼台的江先生告诉记者:初一初二,通过他们打出的“恭喜发财、春节愉快”电话,就有1.5万多个。对此,省政府一位处长表达了他的见解:“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亲朋好友已不需要通过礼物载体来表达感情深浅。关键是你心里记着人家,这就够了。市场经济让我们都变得实际起来,那种形式多于内容的礼物往来搬家,又有多少意义呢?”
或许是电波拜年的效应所致,过年这几天,椰城的大街小巷似乎少了串门走动的行人。可东郊椰林、兴隆温泉、天涯海角风景区等旅游胜地,却挤满喜笑颜开的游客。私人旅游,成为今年海南新年文化的一笔重彩。三亚金陵度假村的总经理黄秀光先生对记者说:“从除夕到初四,酒店客房天天爆满。我们帮客人到南中国大酒店、麒麟大酒店联系住宿,那里也一样爆满。投宿旅客除了40%的港澳台、欧美游客外,大都是岛内外公司的散客和成群结队的家庭游客。”
度过了喜气洋洋的4天年假,海口人在正月初五重新汇入上班的人流。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东西南北

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一日起,福州市禁止在市区销售、燃放烟花爆竹,为了使喜庆节日过得文明而不冷清——
  福州:礼仪爆竹磁带上市
江宝章
对于福州市民来说,今年的除夕夜无疑是千百年来最宁静的。去年底,福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了《福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从1992年11月1日起,禁止在市区销售、燃放烟花爆竹。
入夜,大红灯笼与春联在寒夜中透出无边的喜气,热腾腾的饭菜与浓浓的亲情,营造出一个又一个温馨的世界。记者骑车穿城而过,往年烟花飞舞、爆竹喧天的街市,竟难找到一片鞭炮的纸屑,空气中也没有了呛鼻的硫磺味。
福州市政府领导告诉记者,前几年市民婚丧喜庆不惜花费巨资,燃放爆竹,以求“红火”,尤其是除夕,燃放烟花爆竹竟至通宵达旦,震耳欲聋,满城硝烟,积屑盈寸,由此而引起的焚屋、伤人事件每年均在数十起,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十至上百万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市人大才顺应民意,做出禁放烟花爆竹的决定。
第一次面对如此宁静的除夕夜,也有人不禁怅然若有所失。“太安静了,缺少了一点节日气氛。不过也好,往年这时满街烟火,让人无法行走”,几位老太太在街头议论着。“还是不放鞭炮好。烟花乱窜,灼伤人的衣服身体不说,还容易引起火灾,殃及四邻”,一位退休工人这样表示他的看法。“能否允许人们在特定时间、范围内燃放呢?”有人心存希冀。
为了让福州市民的春节过得既文明又不至冷清,细心的福州党政领导与精明的商人想到一起了。从去年年底,一种“礼仪爆竹”磁带迅速在全市几百个图书音像销售点上市了。临近春节这几天,每个摊点的日销售量均在几十盒。
子夜时分,仿佛是最后的告别,福州城区还是响起了稀疏的鞭炮声,但毕竟与往年大不相同了。市民意识已大大增强的福州市民或许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真正摆脱传统的影响。这一夜,往年疲于奔命的福州市消防支队没有接到一起因燃放烟花爆竹而引起的火警报告,各大医院也没有接诊一个被烟花爆竹灼伤的人。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布达拉宫脚下的“太阳神卡拉OK快餐店”,除夕夜放弃了可有上千元的盈利,把这方温馨的小屋让给援藏的单身大学生观看电视台春节联欢节目——
  西藏:藏汉互贺新年成规矩
熊金超
每到藏历新年,汉族同胞都要向藏族同胞恭贺新年;而每到汉族的春节,藏族同胞也要给汉族同胞恭贺新春。这在西藏已成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大年三十一大早,一些单位便纷纷把在岗的汉族同志替下来,以便他们及早归家,与亲人团聚。入夜,汉族同胞刚吃罢团圆饭,一些左邻右舍的藏胞便纷至沓来,与汉族同胞相互问候,互祝新年。而且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各级藏族领导向坚守工作岗位的汉族同胞表示关怀和慰问的时节。
1月22日晚,巴桑、丹增、列确、泽仁桑珠等自治区领导分别前往西藏广播电视厅、电业管理局、电信局等看望了在那里坚持工作的干部职工。在与守卫广播电视厅的武警官兵座谈时,区党委丹增副书记了解到警卫部队的住房困难。他当场表态说:“这个问题春节之后我们要尽快拿出方案,力争在年内解决。”
大年三十,对于一些装修豪华的餐厅及卡拉OK店来说,确是赚钱的好机会。然而,除夕晚上8点,坐落在布达拉宫脚下、每晚生意最“火”的“太阳神卡拉OK快餐店”却停止了营业。原来,店主为了把这方温馨的小屋让给援藏的单身大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毅然放弃了这晚上千余元的盈利。不但如此,作为店主之一的索娜女士还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小礼品,在子夜时分,又给大家献上一份丰盛的“连夜餐”。当大学生们纷纷举杯向店主表示感谢时,索娜女士说:“大家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在生活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支援我们工作,应该感谢你们。”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每年到乡下演出一百五十多场,有的剧目演了十几年,观众兴趣始终不减,今年春节更盛——
  东北:二人转久演不衰
李安达
腊月二十三,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来到长春郊区三道镇演出。演出还未开始,七百多座位的礼堂,吵吵嚷嚷进去一千多人。过道里,密密匝匝挤得很难找到一点空隙。进不去的人,只好站在窗外隔着玻璃往里瞧。
镇党委书记说:“去年我们乡里粮食丰收,乡镇企业发展。今天开总结表彰大会,根据大家意见,请来省民间艺术团,演一场二人转,乡里人爱看二人转,让大家乐和乐和。”
表彰会后,演出开始。《马前泼水》、《猪八戒拱地》等传统节目和《离婚夫妻》、《老男老女》等新编节目,赢来满场阵阵掌声。演员的说、唱、做、逗,使观众笑得前俯后仰。两个多小时的演出,全场气氛热烈。
演出中,记者问省民间艺术团江团长:“你们每次演出都如此热烈?”江团长介绍说:“二人转发源于吉林省,乡土气息极浓,气氛欢乐豪放,道具简易方便,很受群众欢迎,尤其是农民看后感到很过瘾。这个剧种在我们东北很普及,群众称它为文化生活中的‘基本口粮’,吉林省很多乡都有业余二人转剧团。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很快,请我们演出的地方越来越多。我们团每年都要到乡下演出一百五十到二百场,观众达到一二百万人次,演出收入十多万元。一年中有两个演出旺季,一个是农民锄地后的挂锄季节,另一个是春节前后。特别是今年春节,邀我们演出的乡镇更多。年前年后一直排到元宵节以后。有些剧目演了十几年、几十年,群众看了不知多少遍,但兴趣始终不减。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近十几年来,全省创作和演出的节目达三百多个,最高的剧目已演出了六千余场,现在仍很叫座。”
演出结束后,出人意料地又出现了一个新高潮:群众纷纷涌到后台,他们说:“过去我们只在广播、电视里听到看到韩子平、董玮这些著名二人转演员演出,没看到过真人。今天看一看真人,也了了一桩心愿!”
晚上十点多了,演员散场蹬车回城了。兴致勃勃的农民仍围在车前,鼓着掌,挥着手,目送着车到很远很远……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文苑杂咀

  最大的开放在哪里?
周庆
要在现代的中国寻觅古国文明的影子,最好从民俗中寻找;要从改革的中国看到深刻的变化,莫如去看人们的文化心态。
从春节到元宵,正是寻觅古国文明、认识民众文化心态的最佳时机。
老少喜安定,城乡乐丰盈。走进北京的王府井大街,满眼是“财神爷”之类的招贴画;来到南国的农贸市场,年三十下午仍有细嫩的好菜等着您。节日的经济意识,从未见这般强烈。
几点雪花几点雨,半含冬景半含春。领略迷人的风光,神游故国,从南到北,从官到民,衍成风气。岭南儿女,千里远行到东北看冰灯;北国游子,合家广东度良宵,不知多少人把守岁的温馨换作旅游的爽朗。
在庙会,你可以看硬气功表演,顺便买根鸡年红腰带;徜徉超级商场,你可以推着手推车自己从货架上挑拣心爱之物,顺便买一包荷兰奶酪尝尝。看衣着,宽裤腿、窄裤腿,穿裘衣、裹长裙,老披红、少着青,悉听尊便——开放的中国,最大的开放出现在人们的头脑里。
人心思暖,鸟语辞寒。这是一个中国人最值得写意的时节,是一个雪里红梅笑、风中翠竹摇的奇特时节,也是一个可以喘口气、歇歇脚,准备开展新一轮拚搏的留给忙人偷闲的时节。读者不妨留出一点时间多品味品味。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北国之春,冰封雪锁。节日活动,室内增多,过年的观念正在转变——
  乌鲁木齐:家庭娱乐渐兴
曾坤
春节元宵期间,乌鲁木齐冰封雪锁的北国气候虽然限制了人们的户外活动,但群众性的室内自娱自乐却丰富多彩。除有京剧、秦腔界联谊会分别组织爱好者自拉自唱外,拜年串门的人大大少于往年,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自娱自乐活动的人多了。许多家庭围坐一起,打牌、下棋、看录像,享受天伦之乐。还有一些家庭全家外出旅游,或异地探亲访友。人们过年的观念已开始由注重吃转向注重娱乐,从组织集体娱乐转向自娱自乐活动。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公鸡玩具、公鸡头饰、鸡年红腰带成了北京龙潭庙会最耀眼的商品。
刘振祥摄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辽宁盖县高跷队进京表演,观众如云。 沈进摄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老外父女观庙会,兴致不让中国人。
王东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