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中国匹克杯精短散文

  峡谷飞人
  张永权
大怒江从唐古拉山脉流来,在群山峻岭中横冲直闯。进入云南高原后,更以它狂怒的性格,把一座座大山切割成了400里长的怒江大峡谷。峡谷一线天,峡谷深无底。当我置身于大峡谷腹心时,整个心胸都似乎被重重大山压抑着,感到气闷难受。也许怒江就以此而怒,以此而狂。它要冲出去,冲出去;于是怒气卷起千堆雪,白了高黎贡山,白了碧罗雪山,峡谷便有了它惊险神奇的风景。
我无心欣赏这令人气闷的峡谷景色。然而,当我们的汽车沿江驶到一个较开阔的岩岸时,怒江上空那一幕奇绝的“空中飞人”,却叫我们停下车来。
江底涛声如雷,怒浪千丈,排空冲出峡口;笔立万仞的绝壁上,白云一晃而过。阳光下,两条闪着寒光的铁溜索飞越过江。溜索上,有一对傈僳族男女正滑索过江。他们像舞台上耍杂技的“空中飞人”,更像迎击风浪奋飞的山鹰。他们从对岸飞来,从蓝天白云和狂涛怒浪间飞来,一江惊险,一身绝技,不过十来秒钟,便稳稳地飞落在我们面前。
好一对漂亮的傈僳族青年!20来岁的年纪,男的一脸英气,一身整齐的绿军装。女的花衣彩裙,水灵灵的大眼闪着热情。我问男青年:“你叫什么名字?这儿是什么地方?”他告诉我:这儿是阿尼瓦底渡口。他叫密露益,当过四年兵,还立功当了班长。那姑娘叫斯琴妞,是他的恋人。今天是古灯乡街日,他们要去卖油桐籽。他指着岸边那些装得满满的麻袋说:这些都是他家今年收的,可以卖好几千元。我问:“这桐籽也从溜索上运来吗?”他点了点头,又指着江心说:“你瞧,阿爷过来了,人在前,桐籽包在后。我们就是这样把货带过江的。”话刚落音,他阿爷就溜到了我们跟前。老人高兴地取下酒葫芦:“请喝一口我们的咕都酒。”我喝了这略带酸甜的土酒,老人爽朗地笑了:“托党的好政策,我们才大种油桐,阿傈僳的生活好过了,才有这喝不完的咕都酒。哈哈。”朗朗笑语,在峡谷荡起久久的回音。小密接过话说:“我们有钱了,在政府帮助下,正准备修一座过江大桥呢。”小伙子接着又向对岸招手呼唤,不一会儿,只见一位穿红衣健美裤的姑娘,在一个小伙子帮助下上了溜索。她慢慢地滑行着,不知是胆怯,还是出了啥事故,滑到江心便站着不动了。我们正为她着急时,对岸的小伙却飞溜到她身边,轻轻推着她滑了过来。
小密笑着对姑娘说:“表嫂,你今天有进步,再过几次,就可以单独飞过来了。”被他称做表嫂的,原来是上江的一个汉族姑娘,他表哥在那儿当武警时恋上的。表哥复员了,姑娘也追来了。我问她:“来这峡谷过得惯吗?”她腼腆地一笑回答:“这里有好山好水好人,如今也是电灯电话,有啥不惯的?以后修起了大桥,就更好了。今天我们就要到县上看大桥设计图。”姑娘有高中文化,嫁到这儿后,成了乡里的科技员,峡谷人关于科学上的事,都愿找她。我在县上就听说过,阿尼瓦底有个汉族姑娘,嫁到那里领着大伙科学种油桐,很有名气。想不到今天在这儿碰见了她。
我们说着话,只见江上又飞过来好些人,他们有的带着猪羊飞,有的背着山货飞,有的抱着娃娃飞。一时间峡谷两岸,飞人来往,彩裙飘荡,这原始的过江飞溜,仿佛成了人们表演空中飞人的道具。于是,我打心眼儿里祝福这些峡谷飞人:展开你们的翅膀奋飞吧!去追赶外面的世界,跟上祖国飞速前进的步伐。望着眼前的一切,我想,他们告别飞溜,在宽阔的江桥上自由来往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因为,他们都是一个个勇于奋进的“飞人”。
               (作者单位:《边疆文学》)


第8版(副刊)
专栏:

  心灵的绿洲
  李文珊
很早以前就听说,作为日本文化精髓的茶道,就是礼仪之道,是接待宾客、交友恳亲的特殊礼节;表演沏茶、品茗的技艺,是一种很典雅高尚的艺术。去年7月间,我们应邀参加了日本昔话(民间传说)学会平成四年度年会,在将要离开京都的前一天夜晚,著名的文学博士福田晃教授特意安排我们参加了一次茶道表演。
那天的茶道表演是在一个名叫“西阵织会馆”的三层楼上举行的。我们冒雨乘车赶到这里时,仪式尚未开始,只见高高的平台上已经布置好一个“茶室”式房间,作为墙壁的天幕上还镶嵌着一个巨大的黄色扇面。地下铺着两块猩红色地毯,靠右边的地毯上跪坐一大二小主仆三人,面前摆放着茶釜等各种茶具。中间那位美女年约三十岁左右,人称“大游女”或“太夫”。她身着艳丽无比的红色和服,腰缠葱绿色宽带,发髻大如斗,珠环翠绕,姹紫嫣红,显得极其雍容华贵。跪坐在她左右两边的是两个不满十岁的小女僮,也都穿红色和服,只是头发未加装饰,都是娃娃头。三人的面部全涂为刺眼的粉白色,且将嘴唇点成樱桃小口,看上去宛如绢人,十分典雅。福田晃教授解释说:她们必须受过古典音乐和舞蹈的系统训练,通晓和歌、俳谐、茶道和插花等一切艺道,连仪态都得是传统的。
这天夜晚同我们一道参加茶道观光的人,约有二三百,大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日本人,也有不少欧美游客。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经过有关人士协商,一致推举我以“达官贵人”的身份上台接受大游女的“点心仪式”和“茶道礼法”。作为河北省文学艺术界代表团团长,我觉得这样安排有些不便,想婉言谢绝,可福田晃教授连连说,这是表演性质,不必介意。
跪坐是日本人的基本功,对我们来说则十分不习惯。按主持人的安排,我跪坐在靠左边的那块红毯子上,未过几分钟两腿便麻木酸痛。主持人大概看出了我的尴尬状,便悄声说:“您是尊贵的客官”,可以随便。
这时,一红衣小僮端着精致的小漆盘走过来,恭恭敬敬地给我献上茶前点心。两块工艺精巧的点心,合起来不够一口,作为一种仪式,必须慢慢地小口品尝,才显得有风度。就在我细嚼慢咽地享用这两块小点心时,古典乐曲声起,大游女已经煮水完毕,开始表演沏茶技艺。她伸出纤细的双手,端起华丽的茶碗一遍又一遍地洗刷,像是表演,做得却极其认真。洗刷毕,将两木勺绿茶末倒进茶碗内,用开水冲泡,再用一圆形的空心篾器在茶碗内搅拌,然后双手捧碗,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地慢慢转动。这一系列规范化的动作大约用了一二十分钟,待全部完成后,大游女将茶碗小心翼翼地放入托盘,交给小僮,小僮又恭恭敬敬地捧起托盘向我走来,献上茶,跪下,行深鞠躬礼。
送到我面前的这碗茶呈深绿色,浓如豆羹,也像中国“茶七饭八”的礼节,仅半碗多一点。按照已经知道的规矩,我没有急于饮用,先举碗过额,再端起茶碗观赏碗上的花纹,然后才转着碗慢慢品茗;饮茶时还啜啜有声,表示由衷赞赏主人的好茶。不过平心而论,这碗清香略苦的绿茶也的确称得起上品,饮后很长时间口中仍余味无穷。
我捏着一把汗终于演完这场戏,出乎预料地受到了主持人和观众的热情鼓励。作为日本昔话学会的代表,福田晃教授对这次茶道表演非常满意。他说:据我所知,饮茶之风早在公元8世纪即奈良王朝时期,便从中国传到了日本。公元9世纪初,留唐的学僧永忠又把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种植,京都就是全日本著名的茶叶产地之一。到镰仓时代,饮茶之风逐步盛行,到15世纪便形成了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基本精神的茶道,并且成为联络感情、陶冶性格的手段。对福田晃先生的论述,我深表赞成,我说:经过今天的亲自实践,已经感受到这富有艺术性和礼节性的特殊饮茶活动的意义,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小小的一杯清茶常常被人称作“心灵的绿洲”。


第8版(副刊)
专栏:

  风唤竹山青
  谭智勇
位于黔北的习水,所产竹种颇多,有楠竹、斑竹、慈竹、水竹等数十种。然而,高山之巅生长的箐竹却是十分珍贵,有竹中勇士之称。因为,竹子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下的温湿地区,而箐竹长于高寒山区,历尽风吹霜打,大雪冻压,一般只有两米多高。但是,箐竹竿细而直,枝繁叶茂,密密如丝,相连成片,覆盖山岭,延绵不断。箐竹笋也很奇特,不是长在冬春,而是在秋末出土,寒露到来就不再出笋。出土的鲜笋嫩脆鲜美,誉为山珍。我们下车走向竹林深处,只见一堆熊熊的篝火旁,采笋的人们围着一只大砂锅,沸腾的锅里正煮着一片片鲜嫩的笋子。大伙捧着一大碗米饭,用竹筷夹着砂锅里的笋片,蘸着糊辣椒,真是清香扑鼻,令人口涎欲滴。
登山望去,云雾缭绕,群山巍峨,竹林无边,鲜笋如潮。此情此景,我不由想起革命老人董必武的一首诗:“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随着运送笋子的大车,我们盘山而下,来到了位于温水镇的习水县罐头厂。这里又是另外一番繁忙景象。年轻的厂长何卫荣带着我们步入窗明几净的生产车间,只见源源不断的笋子运进厂里,切头剥壳、预煮、漂洗、复煮、杀菌、配汤、密封,一听听符合国家标准的竹笋罐头就排列在包装车间集合待命,好似一朵朵盛开的秋菊,使人心旷神怡。何厂长告诉我们,习水竹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天然箐竹林地达3万亩。箐竹学名方竹,属单子叶植物的禾本科,竹亚科,方竹属。全球约有15种方竹,我国有4种,即方竹、金佛山方竹、瓦山竹和寒竹。习水境内的方竹属于金佛山方竹。箐竹笋又叫小竹笋,是一种高蛋白,粗纤维,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具有防癌治癌功能的绿色天然食品。这种竹笋生长于原始丛林,不施化肥,没有受到农药的污染,完全是天然野生,故保持了肉厚、实蕊、质好、脆嫩、清香、味鲜的自然特征,堪称竹笋之冠。从何厂长的介绍中得知,习水罐头厂的“鸿雁牌”小竹笋罐头问世近十年,产品质量经多次市场抽查均符合国家标准,如今,该厂定为全国罐头代号出口厂,其产品已销往日本、新加坡、菲律宾、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供不应求之势。仅1991年,就出口小竹笋200多吨。
“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香。”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吟唱,道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竹笋的重要地位。东方风来,唤醒了赤水河畔沉睡千年的深山,给习水罐头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据何厂长透露,省政府已立项,将习水罐头厂扩建形成3500吨的规模,成为贵州最大的罐头厂和绿色食品基地……听着,看着,我突然领悟到了“雨后春笋”这句普通成语的真正含义。(题图:罗雪村)


第8版(副刊)
专栏:

  东瀛折鹤
  周鹤
少年时
依傍一盏油灯
我折叠纸鹤折叠平和吉祥的象征
(那精灵双翅扇动洁白而轻盈)
爱是它不逝的升力
每每从我梦中
飞向沼泽海滨
伴随芦花飞舞
迎接苇乡的一个个黎明
跨海叩访东邻
又见日出之国少年折鹤
折叠我儿时的情境
一样眼神炯炯
一样执著而专心
一样心境宁静
我发现希望和过去
似乎都并不遥远
思绪飞进同一片天空
少年折鹤
平和吉祥
永是不老的风景


第8版(副刊)
专栏:书林一叶

  《穆木天研究论文集》
  蔡清富
穆木天是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30年代又成为左联领导下中国诗歌会的带头人。从20年代到40年代,他创作了《旅心》(1927年)、《流亡者之歌》(1937年)、《新的旅途》(1942年)三部诗集,撰写了大量诗歌评论。三部诗集采用了不同的创作方法。诗论中对象征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等问题,都作了相当深入的论述。
由于历史的原因,穆木天的作品几十年来都未重印过,因而许多人对其不了解或知之甚少。
最近时代文艺出版社推出了《穆木天研究论文集》(索荣昌、黄湛主编),较全面地介绍了穆木天的生平和在翻译、教学以及外国文学研究等方面的贡献,并着重对他的诗歌和诗论进行了探讨和评价。


第8版(副刊)
专栏:

野风派画家张朝翔在国内外多次举办联展和个展。几十次获大展赛奖,一些作品被国外收藏家收藏。画家还将一百幅家藏的佳作赠给了中国残疾人基金会,该会向画家颁发了国家副主席王震签发的荣誉证书。
右图为张朝翔国画《家在花丛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