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

  认真学习,努力开创新局面
张国光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根据小平同志关于“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指示精神,我们市委联系沈阳实际,反复学习这一理论,坚持用这一理论统一全党思想,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收到一定效果。
一、把握理论精髓,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新局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一理论的精髓。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这一理论产生的思想前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之后,选取什么样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既有成功经验,也走过了曲折的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模式,不能脱离国情,超越社会发展阶段。邓小平同志正是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著名论断。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科学的思想指导原则,就不会有这一科学理论。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实践是这一理论形成的现实基础。邓小平同志的理论不是书斋里的学说,而是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带领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开拓与探索。没有改革开放的实践,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这一理论的主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诸多观点、原理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路线、方针、政策都渗透、凝聚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第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保持我们的思想、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法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市委坚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启动和推进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总开关”和突破口,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破除阻碍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旧的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沈阳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都出现了可喜局面。
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加快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贡献。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要抓住这一重点,深刻领会和掌握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概念、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我们的体会主要是,①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就使我们在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为我们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③不仅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概念,而且还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相似,但也有不同。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反映和体现市场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对西方市场经济中的一切合乎市场规律和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好经验、好办法,都要努力学过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它同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又有不同,因此,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实际,走自己的路。
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因此,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加快改革力度,加快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认为,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是十分重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对我们的实践活动更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一是主体自主性。搞市场经济,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企业必须是能独立自主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为此,就必须明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产权关系。二是市场导向性。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所需生产要素通过市场交换获得,产品价值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好坏,由经济效益的高低来评价。三是开放与平等性。就是依循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建立全面开放、畅通无阻、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相对接的统一的大市场,不同性质的所有制企业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四是市场行为法制化。市场经济是有序的法制经济。因此,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运用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规范各类市场的行为。
沈阳市是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多,历史负担重,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难度大。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换脑筋,从沈阳的实际出发,付出更大的努力,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使我市的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把握“重点论”和“全面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坚持“两手抓”,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深刻认识“两手抓”的科学性与必要性,提高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
根据沈阳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要使“两手抓”的方针真正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得到加强,必须注意以下五点:
第一,要牢固树立“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观念。
第二,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任务。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学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统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内容。
第三,以提高全体市民的综合素质为重点,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方针,推进智力开发工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重视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重视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知识普及和提高人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种能力。
第四,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为重点,发展具有沈阳特色的地方文化,推进文化建设工程。
第五,加强宣传文化事业的宏观调控,努力形成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社会风貌和社会环境。
(作者为中共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


第5版(理论)
专栏: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黄火青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抚今追昔,作为一个曾跟随毛泽东同志多年的老战士,我非常怀念过去的斗争岁月,也更深深感到我们坚持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重大意义。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纪念毛泽东,不仅仅限于缅怀毛泽东同志个人的光辉业绩和他所倡导的党的优良作风,更应根据当前和今后的国际国内形势,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在长期革命岁月里,毛泽东同志是我们的领袖,是我们亿万人民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的象征,无论是在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人,还是新中国建立后成长起来的青年,都是长期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前进的。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我们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也为我们今天的开拓前进奠定了基础,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所讲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38页)
灾难性的所谓“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我国的国民经济,违背了党的组织原则和优良传统,践踏了国家法制,伤害了大批干部群众,特别严重的是搞乱了人们思想,造成是非颠倒,社会上出现了不良风气,非常令人痛心。粉碎“四人帮”之后,如何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如何对待社会主义事业,成为当时摆在我们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关键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使人民从迷惘中看清前进的道路。当时有人主张“两个凡是”观点。它脱离实际生活,违背历史客观规律,当然不能服人。也有人感情用事地主张仿照赫鲁晓夫一棍子打死斯大林的办法,全面否定毛泽东,说什么毛泽东已经自己否定了自己。这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们当然也不能接受。还有人说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超越时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未经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经历,搞社会主义太早了。当此时刻,邓小平同志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捍卫毛主席,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他说:“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要看到这个全局。”“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小平同志首先支持并领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潮,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地正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功过,阐明了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重要性。他说: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回想在1927年革命失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为了正确认识建国以来党走过的历史道路,科学地总结党在这个时期的历史经验,客观地评价毛泽东的事业和思想,科学地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又亲自领导《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工作。他组织了强大班子,历时年余,九次发表指示,动员全国几千人参加讨论。决议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同志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犯的错误”。这样评价毛主席,完全符合革命历程,令人诚服。全党全国人民渴望着听到这样的声音,国际朋友们也期盼着中国共产党对毛主席和“文化大革命”的看法。决议统一了党和人民的认识,明确了今后奋斗的目标,增进了团结,鼓舞了人心。历史事实表明,邓小平同志是当之无愧的继承、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楷模。人民、历史永远不会忘记邓小平同志亲自领导、精心制定这一决议的伟大的历史功勋。
决议关于毛泽东思想专列篇章进行总结论述,共十个问题。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精辟概括,清晰明确,读之如饮甘醪,润人胸怀,百读不厌。它是领会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提纲。建议同志们重温一下这篇重要文献。


第5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要重视对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
赵曜
邓小平同志在同外宾谈话中多次指出:中国几十年历史经验有许多条,但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也就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紧紧抓住了这个基本理论展开的。邓小平同志还不止一次地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也就是说“没有完全搞清楚”。这句话讲得很有分寸,既不是“完全”搞清楚了,也不是“没有”搞清楚,而是“没有完全搞清楚”。马克思、列宁都没有社会主义的实践。他们只能预测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特征,不可能提出和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方案。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任何经验、方案可资借鉴,只能按照前人的指引,在实践中一步步探索。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包括斯大林、毛泽东以及他们同代人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如果完全搞清楚了,在我国,就不会发生1957—1976年20年间“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重大的失误。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也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晚年的悲剧,实践上的重大失误,归根结底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没有完全搞清楚或误解造成的。所谓的“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既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不符合中国国情。在“大跃进”遭致挫折以后,毛泽东冷静下来,开始进行反思,他要求全党领导干部在认真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部分)的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现在看来,这两本书并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而是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反映,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理论表现,读这两本书,并不能开阔人们的思路和视野,使认识达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后来,毛泽东也没有“写出新的著作”。
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特别是他的核心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对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中华大地发生历史剧变的最深层次原因。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他的理论活动是多方面的,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第一,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在他看来,“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在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第二,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邓小平同志一方面坚持不能丢“老祖宗”、我们“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没有丢毛泽东”,另一方面更为重视的是针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不拘泥于原有结论,锐意创新,善于提出新课题,阐述新观点,形成新思路,制定新战略,使用新语言。第三,着眼于全局和未来。他以“政治家的风度”,总是“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从不在微观问题上作文章,纠缠于具体事物。第四,重视基本路线。这方面,他和毛泽东很相似。他在分析现阶段我国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路线和理论并不矛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也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它的核心内容,是更为重要的理论。实践证明,过去15年我们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它,今后要想取得更大的胜利也只能靠它,别的都是靠不住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明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小平同志并没有人云亦云重复前人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论述,而是以新的视野,从宏观和本质两个方面去论证它。首先,从宏观上论述什么是社会主义。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必须社会富裕、国家富强,人民过着富裕、美满、幸福的生活。因此,“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既是对“四人帮”所鼓吹的“贫穷的社会主义”的拨乱反正,也是从宏观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科学论证。其次,从本质上论述什么是社会主义。小平同志对此有个认识过程。最早,在80年代中期,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将其归结为两个:“一个公有制为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就突破了以往的纯粹公有制和纯粹的按劳分配的传统观念。到90年代初,小平同志进一步把它升华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他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后达到共同富裕。”这五句话、三个方面都很重要,既不能割裂,也不能并列。社会主义本质包括目的和达到目的的途径两个方面。途径有二:在生产力方面,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就突破了社会主义只有发展生产力,没有解放生产力的陈旧观念;在生产关系方面,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又与资本主义相区别。目的是最重要的,是更高层次的问题,就是“最后达到”的共同富裕。这样,小平同志就把“什么是社会主义”从理论上讲清楚了,讲透了。
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小平同志总的是遵循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一向认为,“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新时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经历了准备和酝酿、提出和形成、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更高的层次上、更准确的方位上作出新的科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发展道路、所处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九个重大问题。这个概括,把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说得一清二楚,它反映了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更加自觉的阶段。这九个问题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坚持改革开放,因为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完成比中国第一次革命更加伟大的第二次革命的途径。如果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是属于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宏观层次的问题,那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各项基本内容则属于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中观层次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提出三个重大课题。(1)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怎样领导广大群众去夺取政权,这个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2)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经过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总的说来没有解决好,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和演变就是明证。(3)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怎样领导劳动群众去夺取政权。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填补了第二项课题的空白,回答和解决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可以说,它是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本总结,也是21世纪社会主义的希望所在。中国是一个具有12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当前,社会主义处在低潮,但是,“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到21世纪中叶,当我们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的时候,我国的综合国力将大大增强,从政治大国上升为经济大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将得到充分的体现。那时,社会主义必将重新振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