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2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旅游札记

  黄山归来不谈山
本报记者艾丰
“黄山归来不看岳”,那是因为黄山太美。
“黄山归来不谈山”,那是因为“山外”之事也蛮有兴味。
老街的氛围
黄山市领导机关所在地——屯溪市区有一条“老街”。近两华里长的街道,大都是建于明清时代的店铺。类似这样的“一条街”,全国有几个。若论保存完好,据说当属此处。
傍晚我到老街一游。一幢幢高高的徽派建筑,一个个古色古香的店铺门脸,大石块铺成的人行道路,还有那三三两两进出于各个商店的顾客,组成了一幅名不虚传的老街图画,似乎时间一下子退回了几百年。
大部分商店经营的是文房四宝,最引人注目的当数砚台。这里是世界著名的歙砚的产地。屯溪有40多家砚台商店。砚台大的像磨盘,小的可手捧。粗犷者天然少雕饰,细腻者玲珑又剔透。我看了一块又一块,向售货员询问其价值所在,得到的总是细心的内行的回答。当我一块也没有买就走出店铺的时候,他们也总是用微笑和“再见”欢送。
我走进一家挂着“三百砚斋”匾额的店铺,店铺的最里面,一块上好的石料摆放在精制的木框之中。那石料上起伏的波纹,若明若暗的色彩,仿佛就是一幅绝好的沐浴在晨曦之中的大海海面的摄影。
“这块石料,一个外商给两万元,我都没有卖。”店主人是三个“下海”的文化人。他们绘声绘色地向我介绍各种歙砚的名贵之处,言谈举止,儒雅含蓄,恰和商店陈设形成了一个宜人的文化氛围。
我觉得,这条老街,古建筑保存得那样的完整,自然是难能可贵,但现代经营者与之相适应的素质和气质,也是很可称道的。如果是一些满口粗话、动不动就瞪眼的人站在店铺里面,那将是很倒胃口的。这也是旅游区的一种很重要的配套。
民宅的内涵
黄山脚下,有个潜口民俗村。人们把这一带一些古民宅集中移建到这里。有一般百姓的住宅,有阔人家的住宅,也有达官贵人的住宅。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些建筑的某些特点所包含的当地、当时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内涵。
徽派建筑的房屋墙壁都很高,且墙上不开窗户。这就同此地人大多外出经商有关。明清时期,“徽商”与“晋商”并称,当地有所谓“生在徽州,从小一丢”的说法。徽州人从不大的时候,家里就不管他了,只有靠自己外出经商去谋生。正是因为男人们常年在外,家中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妇女,所以这里的房屋一般都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墙高,不开窗,以防坏人。
那么采光怎么办呢?用天井。更有意思的是,所有房屋的流水檐都是向天井内倾斜的,一下雨,水就往院子里流,称为“肥水不落外人田”。这又是很符合商人心理的。
我不懂建筑,但觉得,古代建筑融进了当时生活的内涵,我们现代的建筑,如何融进今天生活的新内涵呢?徽派建筑之所以至今有其观赏价值,很重要的是它同当时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未来的人研究我们今日的建筑的时候,也能从中很好地发现这种联系吗?
不仅是建筑家们,似乎每个“造屋者”,都应该这样想一想。
牌坊的启示
在黄山风景区的东南,有一个村庄,名叫棠樾。著名的古牌坊群就在这里。不用进村,即可看见,七座石牌坊,由东北向西南列于村口:鲍向贤尚书坊、鲍逢昌孝子坊、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鲍灿孝行坊、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慈孝里坊。
据今人鲍树民等所著《坊林集》一书考证,南宋建炎(1127年)以后,歙县的鲍氏迁至这里,后来竟发展成一个家族的村落。经宋元两代的开拓,至明清达到鼎盛。鲍氏家族读书出仕、赴外埠经商的人渐多,达官巨贾不乏其人。他们往往集商、儒、官为一身,三者互补。正是出于他们的这种切身体会,感觉有一种大力宣传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的需要。这些牌坊不过是以建筑的形式树立的忠、孝、节、义的“典型”,令其万古流芳,以求众人效法。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牌坊是一种较常见又是很独特的东西。它的作用,与其说是在实用方面,不如说是在精神方面。它往往是某种文化、思想、道德的象征。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结合来看,牌坊的出现和发展,是封建时代建筑趋向成熟的一种标志。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情况。
在我们今天的建筑上,怎样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地凝聚在一起呢?这还是一个新课题。
文化的遐想
我想提出“黄山文化”这样一个新词,不见得公允。
有的外国人觉得在中国旅游单调,说:“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这批评自然有其片面性。但我国的许多旅游胜地,大都离不开庙,庙里又大都是那些神,倒也确实。
在黄山,我的感受大不相同。这里不是“神的世界”,而是“人的世界”。黄山上,没有什么庙和寺之类的东西。这在我国诸多名山中,是很少见的。更重要的是在黄山周围我见到的那些文化,都是围绕“人”和“社会”展开的。这是否可以称为“黄山文化”现象呢?
也许历史学者对此更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但我至少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我国封建时代后期,这里商业发达,资本主义有了萌芽发展,是否在文化上也就有了这样的相应表现呢?
这种土壤造就了许多优秀历史人物,但新的经济形态却终究没有替代旧的封建生产关系,这同这种文化又有什么关系呢?中国封建社会“长生难死”之谜,能否从这里得到一把解开的钥匙呢?
从旅游工作说,进一步发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将会使“黄山的牌子”更响亮、更深厚,更具有魅力。这种文化内涵的发掘,也还会对我们建设新社会带来多方面的启示。发展旅游不只是修庙、修古迹,还应该包括这种文化内涵的发掘和用现代人可以接受的方式的展示。这样,我们今天的工作成果又可以成为后代的有价值的“古迹”。我们民族的文明将得以更好的延续。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一家之言

  增收与“转业”
吴酩
在农村工作中,眼下有两件事最为迫切,一是把不合理的负担尽快减下来,一是保证农产品收购不再打“白条”。
但从实现小康的战略目标看,只做好这两项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减轻负担、不打“白条”,只能保证农民应得的利益不受侵害,却不能使农民增加收入。去年,全国农村人均收入是784元,就是一分钱“白条”不打,一点儿税、费不交,农民收入也多不过“784”去!而这个数儿离“小康”还远着哩。
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真正实现小康,主要得靠增加收入。而增收又靠什么呢?
有人从近几年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进一步扩大的实情出发,认为应提高农产品价格。这可以算一条,但实际上,提价的余地已经很小。经过几次提价,我国许多农产品的价格已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近或持平,有的甚至略高。且不说提前与国际价完全并轨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也不管国家财政是否承受得了,就是全提到国际价的高度,农民也多得不了多少钱。因为我国每年生产的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得首先满足近9亿农村人口本身的消费需要,能换成现金的,仅是卖给3亿城镇居民的那一小部分。1000多亿公斤商品粮,即使每公斤价格提5角(实际与国际市场价相差没那么多),农民人均不过增收几十元钱。看来,靠提价实现不了小康。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一条重要而现实的增收路子。不少地方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实行间作套种,扩大适销优质产品生产,依靠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收入;还有一些地方延长生产链条,大搞养殖、农产品加工,把出售原料变为提供成品、半成品,依靠增值增加收入。这些经验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必须注意制约因素。高产、优质,通过人的努力,可以实现;高效却不那么简单,它更要受制于市场。如果市场的有效需求没有随着优质产品的增产而同步扩大,那么“高产、优质”的回报很可能是低效。供大于求,必然跌价,价值规律使然。从农产品生产消费大结构上讲,8亿多农村人生产,3亿城镇人消费,这种状况不改,农业的整体高效就很难实现。
从根本上说,农民增收,奔小康,得靠“转业”,或者说要靠充分就业。目前,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只有耕地3亩多,播种面积5亩左右。据匡算,年平均亩投工大约15个劳动日。农业劳动力全年投入农业的劳动日不足100个。也就是说,农业劳动力每年有2/3的时间是闲暇的;换一种算法,如果务农劳力都达到较理想的土地经营规模,那么,现有的农业劳动力至少有1/2是剩余的。这种劳动力的过分滞留,农民的潜在失业,正是农村收入低而又增加缓慢的症结所在。
巨量的潜在失业,不仅阻滞了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影响集约化水平的提高,而且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可是时至今日,许多人还囿于传统的重视农业观念,一味担心务农劳力外流,想方设法把农民全都“稳”在田里。孰不知我国耕地面积已比50年代减少了两亿多亩,机械化水平也提高了一大块,可务农的劳力却比50年代增加了1倍!农田并不是无底的蓄水池,过量的劳力已经屡屡发出决堤的警报,近几年民工“春潮”变为“常年潮”,而且涌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就是突出的表象。
1989—1991三年,由于乡镇企业发展受到抑制,劳动力回流农业,尽管农产品全面丰收,可农民增收甚微(年均0.7%)。而去年,农村二三产业的大步发展,带动了剩余劳动力的大转移,创下了一年吸纳970多万劳力的历史新纪录,同时,农民收入增加也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大幅度——5.9%。这些事实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加快农民“转业”步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当然,农民“转业”是个经济发展的渐进过程。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农民都只有在新的就业岗位上,有了充分的稳定感,才会最终与土地脱钩。留在田里的农民,也才会安心地大显身手。但是,是继续强调“劳力归田”,还是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农村剩余劳力“转业”,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取向,其结果也必然大不相同。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人物素描

  唤起人心
王振祥
泰州水泥厂曾走马灯似地换厂长,两年换了5个,直到1989年,陈焕明接任的时候,厂里已亏损360万元,至于人心涣散自不必说了。
面对此情此景,陈焕明首先想到,要救厂,必须唤起人心。可真正做起人的工作,难度可不小啊!
就说他从一线工人中起用能人吧,这第一着棋走得就不顺当。他提拔10名中层干部的方案一出台,名列其中的大部分人却避而不见。生料车间工人范庆林是厂里公认的“土专家”,让他担任这个车间的主任,他却怎么也不肯。陈焕明第一次登门相请,吃了个“闭门羹”。第二次登门,总算遇上了,在老陈再三诱导下,小范终于吐露了:“我前段时间做过点小买卖,没好好在厂里干,当车间主任怕没说服力。”“那不能怪你。”陈焕明恳切地说,“就那点工资还打折扣,又没奖金,谁不要养家糊口!?”理解引发了心灵的碰撞。当陈焕明第三次登门相请时,小范便乐意接受了。
陈焕明趁热打铁,跟业务骨干们一道,对烘干系统、生料磨机等关键设备逐项进行检修。当年产量从每月千把吨上升到5000吨,设备运转率从40%很快上升到90%。
1990年,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硬挤出11万元买了一台铲车。至今,陈焕明还记得铲车进厂时的那热闹场面,在一片欢呼声中,工人们燃放起自费购买的鞭炮……
人心齐了,干劲足了,厂子也越办越兴旺。各车间、班组月月超额完成指标,产品合格率达100%,企业销售额、利润率连续3年翻番,除还去陈债246万元外,去年还结余18万元。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和利润又比去年同期增长40%以上。
厂子翻身了,陈焕明也出名了,他先后捧回了“市优秀党员”、“扬州市建材行业优秀厂长”等奖状。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海外归来看市场⑤

  中间商非有不行非管不可
李海燕
在西欧的每一个城市,你要买房、租房,或者你要卖房、出租房屋,你不必自己一家一家去找,有专门的房屋公司可以给你帮忙。对租房的人,这种公司一分钱不收,甘心情愿开着车带你不厌其烦地满城到处跑,去找你满意的房子;公司带你去看的都是事先已经在他们那里登记了想出租的房子。一旦房东和房客签订租房合同,公司就从房东那里取走第一个月的房租。如果是买卖房屋,公司帮助买卖双方作成了交易,它就按卖价的百分比提成。这种公司就是不动产市场上的中间商。
西欧是外贸发达的地区,每天都有大批货物从海上进出口。在那些进出口企业里,每天都有一家又一家的船务代理商找上门来。他们就马不停蹄地去给你找船期合适的船,替你办海上保险,替你办报关手续,既迅速又周到。当然,他们代办的每一件事都要收佣金。这是海运市场上的中间商。
不止是在不动产市场、海运市场上有中间商,在西欧每一个种类的市场上,都活跃着大批的中间商。在消费品市场上,有一大批商人,他们或是和生产企业有熟悉的人际关系,或是国外有广泛的联系,或是具有某种商品的专门知识,总之是有能力充当生产厂家、进口商和批发商之间的牵线人。他们花时间、精力,花钱打电话、发传真,就靠生意做成后能提取一笔佣金。在某些特定的市场上,交易还必须通过中间商进行,如证券市场。作中间商,在许多市场上是有特定条件的,如证券市场上的经纪人,必须首先通过大学水平的专业考试,包括证券交易的有关法律等。其他行业的中间商,虽然不像证券市场上对经纪人的要求那么严格,但是都必须登记注册,既有自己的银行帐号,又有自己缴税的号码。他们的佣金也必须转到他们的帐号上,不允许以现金或支票私相授受。
但是,我从西欧回国后,不止一次、两次在商店买东西的时候,听到顾客中的老太太、小媳妇在互相打听:“你有罗纹钢吗?”“我有三合板,你那里有人要吗?”也听到有中学生模样的孩子在电车上互相交谈:“有人想要一批茅台,你有办法吗?”他们是知道介绍成了生意肯定有利可图,才如此之热心地互相打听。但是,老太太、小媳妇们有罗纹钢、三合板的专业知识吗?电视上报道,一个钢材市场所卖的钢材全是假冒伪劣钢材。经营者是中间商,他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他根本没有钢材质量的专业知识,也根本没有检测手段。事实上,今天能在中国当中间商的人,有相当一批是手中握有权力的官员、企业的头头脑脑,或是与这些实权派有私交的人。他们把人民委托给他们,让他们替人民办事的权力,用来做商品交易了。这种中间商,不论他打着什么旗号,吃亏的是谁,得利的是谁,人人心里都明白。
市场经济需要中间商,离不开中间商。但是,中间商必须登记、注册,必须有相应的法律管理、约束。不然,假冒伪劣商品就由中间商促销开来;税收就从中间商那里流失;腐败就假中间商之名而行;市场秩序就被中间商搞乱。难道不是吗?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

  粤北,那一片绿色
李丽辉
地处粤北的韶关,林海浩瀚,无际的绿色屏障,小心地呵护着珠江三角洲。人们在惊叹广东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这片迷人的绿色也越发关注。
风景这边独好
韶关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典型的山区。它有森林2100多万亩,覆盖率达到60%以上,是当今世界同一纬度线上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这里有2座国家森林公园,4座省级森林公园。
走进大森林里,空气开始变得清香而带甜味,完美的生态环境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长场所,这里分布着300多种动物和2000多种植物,堪称是一座天然生物基因库。森林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资源,也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奇异景观,通天箩阱底森林就是其中最绝的。通天箩是一个深90多米、洞口直径为73米、底部直径为140多米的瓮形阱洞,在阱底,生长着一片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原始森林植物群落,针叶树和阔叶树长得又瘦又高,直径仅20厘米的树高度却达到30多米。像这种积年见不到阳光而植物生长茂盛的“阱底森林”,目前中国仅发现这一处,世界上亦属罕见,已引起了中外科学家的兴趣,纷纷前来考察研究。
股份制引上山
俗话说靠山吃山,但要想吃山,首先就得养山。韶关今天能有这么大一份森林家业,是当年积极种植、严格管理的结果。
最初是山林分包到户,由一家一户管。各自为政给山林的种植与保护都带来了不少困难:一座山分给十几户,今天你要烧荒,明天他要砍树,把座山弄得东一条西一道,像个西瓜皮。后来政府部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引进股份制,农民以山林作为股份入股,山林由林业部门经营管理,统一树种,有计划种植,年底按股分红。这样一来,山林比以前管得好,农民收入提高,种林更主动更配合了。
通过几年的努力,韶关绿化了400多万亩的荒山,1991年提前两年通过广东省绿化达标,成为全省第一个绿化达标市,有64.7%的地区达到了发达国家的绿化水平。
大森林的回报
森林不仅使韶关获得了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得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除了森林旅游外,韶关的活立木蓄积量和木材年产量雄居全省首位。近年来,韶关改变了以原木生产为主的状况,许多乡镇的联办林场都自己建立了刨花板厂、家具厂、木地板厂等,对木材进行深加工;同时,韶关还积极引进外资,与外商合作建立年产10—15万吨的大型造纸厂,生产高档纸出口。
由于对森林开发实行轮作,避免了竭泽而渔,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使韶关的林业步入了综合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形成了板材、造纸、林产化工和竹木工艺的生产体系,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的林业综合开发试验区。
林业还带动了畜牧和果品的发展,牛羊满山,果实满枝,农民钱口袋也日渐充盈,林区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从过去300多元增加到了1900多元。“山林是咱们的‘摇钱树’!”这已是山里人的共识。
森林的回报是丰厚的,但不是无偿的,人保护自然,自然也会庇护人。韶关人,看守好这片迷人的绿色。(附图片)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新产品信息

  天然果茶生产难题得解决
我国果茶产品问世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风味征服了广大消费者,但美中不足的是果茶生产过程中为解决果肉沉淀、分层及防腐、色泽等问题,而必须加入一定量的化学添加剂,这些化学添加剂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北京市益康保健饮料公司最近研制成功的华贝全天然果茶从技术上解决了果茶生产工艺中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该产品采用国际先进的高温瞬时杀菌技术和成品喷淋杀菌工艺,从而避免了对水果天然色素的破坏,保质期达到一年以上。
(祝永昭)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新产品信息

  我国锅炉脱硫技术有突破
在我国众多的工业锅炉、工业窑炉中,能消烟除尘者众多,而对SO2排放污染大气问题未能有效治理。北京绿洲环保公司卢慎敏总工程师带领技术人员,经过两年多努力,终于使PS/TS脱硫脱氮新技术问世。
经专家鉴定,其综合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我国的环保行业和治理大气污染填补了一项技术空白。测试结果显示,该技术设备比国外同类产品脱除率高3.6—16个百分点,而单位费用仅及国外同类产品的1/16。 (张小玲)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

不对路徐进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

京城商摊统一“着装”
煎饼车(左图)设计细致、周到,从小烟筒到火炉、饼铛都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科学合理。上街是个漂亮别致的活动售货亭,收摊回家又可以严严实实地锁好放起来,干净、卫生又安全。香烟车(左上图)与报刊车(上图)也是异曲同工,即便于展示摆放所售物品,又便于移动行驶。
由北京市工商局出面搞的这次商摊统一“着装”,使京城数以万计的煎饼摊、烟摊、报摊一下子显得正规美观多了,对北京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家,意义自不待言。北京工商局的一位同志介绍说,统一“着装”还有一层意思,即便于监督和管理。只有持有营业执照的商贩才有资格“换装”,而且必须“换装”后才能营业,这样街头摊贩有照无照,一目了然,广大消费者也可以凭外观来识别摊贩身份,让无照“游击队”无所遁形。
(百合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