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美术)
专栏:画坛人物

  笔下生风万马腾
——记著名画家阎飞鸿
邢耀章
翻开装帧精美、新近面世的《飞鸿中国画集》,一个神奇浩瀚的马的艺术世界跃然眼前。你看:有的鬃毛抖动,四蹄腾骧,急驰如飞;有的眷恋草原,依依相顾,静如处子;那狂奔的群马似潮水骤涌,大有一泻千里之势;那啸傲驻足的骏马,虎虎生气,正欲跃上万里征途。画册收集的110幅作品,其马的造型姿态各异,神形兼备,洒脱奔放,真可谓展示了古人所描绘神往的“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情境。
从古至今,马一直成为世代多少丹青妙笔矢志描绘的艺术形象。今年42岁的阎飞鸿先生毕业于北京中国画院,他对中国画广泛涉猎,精益求精,先是画鸡、画虾、画钟馗,画荷花,后来,随着审美情趣的变化和时代脉搏的感应,他又一往情深的迷恋上画马。为之,他潜心琢磨历代名家名作,废寝忘食耕耘在尺素天地之中。1989年,全国举办一次中国画大奖赛,阎飞鸿以饱满的情绪,数易其稿,画成大幅《双骏图》,画作笔墨酣畅豪放,两匹骏马如箭离弦,狂奔不息,整个画面洋溢着挣脱束缚,奔向未来的大无畏精神,充分体现了生命力的迸涌与义无返顾的执著追求,因而被大赛评委会评为特等奖并由国家收藏。由于他钟情于马,以其豪逸雄浑的笔力,极尽马的神态与韵致,马自然也深恋其“主人”了,它驮着画家驰骋画坛直至冲出国门。近年来,阎飞鸿的作品已有30余幅被国家收藏,有200余幅被选送到国外参展,《我名鲲鹏》还被收入《中国现代书画名家名作集》,由于他的画艺精湛,成绩卓著,被选为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成为研究员和国家一级画家。
艺术来源于生活,阎飞鸿先生总是将生活视为铸造自己灵魂的熔炉,积累艺术感受的必经之路。他为了更好的体验浓郁的草原风情,精进画艺,几度赴内蒙古草原,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正是在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上,一座座散发着古风和现代气息的蒙古包,一个个善良纯朴,敦厚结实的牧民,一群群如飓风席卷的万马奔腾的雄阔场面,像火一样点燃了他的创作激情。去年盛夏,他专程前往自治区那达慕大会,现场创作了题为《腾飞》和《草原之子》两幅画作。由于他感受深刻,观察细腻,因而成竹在胸,临纸握管,一气呵成。在收笔之后,他深有感触地说:“古人有语,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观蛟龙。我曾多次来内蒙古写生,草原上的骏马和具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的草原人民,给予了我不尽的艺术灵感。”
“我爱马,更爱画马;画马难,画出自己的风格更难。”为了寻找并熔铸自己的表现手法与风格,他坚持不懈精研国画理论,深琢历代名家画马技巧,在继承传统画艺上领悟其精髓。对于他十分崇尚喜爱的像古代宗师徐渭、石涛,近代大师如齐白石、徐悲鸿等,他几乎从未间断过学习借鉴,从中吸收丰富自己艺术思维和表现力的营养。为了画出马的神韵气度,增加艺术形象的内涵与感染力,从运笔到墨色,从结体到布局,他都不断探索,力争求新出变,为此,他每年烧掉不满意的作品近千件。他常说:“我希望我的每一幅作品都能画出我自己的个性来。”(附图片)
草原的记忆(中国画)阎飞鸿


第8版(美术)
专栏:画廊流连

  绚烂的艺术彩屏
在画家的心目中,云南是一片永具神奇魅力的红土地,它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他们深入其中去探索、开掘和创造。
最近,云南画家新创作的276件各类体裁的作品走进了中国美术馆的大厅,它犹如孔雀飞来,绽开艺术的彩屏,放射出神奇、热烈和充满生机的光彩。
此次《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云南美术作品展览、云南画院作品展》,得到了首都观众的好评,一些美术界人士在看了该展后认为,云南画家的画风朴实、不浮躁,体现了那里的画家在借鉴传统和探索作品风格的多样化所作的努力,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那些既有鲜明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又具强烈时代特征和艺术个性的作品。
80年代,那里曾孕育了著名的云南画派,今天,通过这个展览,我们看到一个新的生机勃勃的艺术群体已经形成,而云南丰富的民间艺术传统和多彩的民族生活是他们的作品面向时代、走向世界的根基。(雪村)(附图片)
暮归(油画)刘南
绿乡(中国画)高锡印
有朋自远方来(油画)林迪


第8版(美术)
专栏:

汕头特区青年美术作品选登
大海与螺(油画)蔡喜潮
潮乡十月(水彩)陆晓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