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兵味·山味·海味
彭泽成崔波
兵味是主旋律
浓烈的“兵味”,是海南军区基层文化活动的基调,“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的业余演唱活动遍布军营。军区战士业余演出队创作的组歌《大特区卫士之歌》、男声表演唱《练兵场上》、小品《南沙高脚屋》、《看儿子》,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军营的火热生活和战士的高尚情操。某师战士业余演出队编排的女声表演唱《军官的婆姨们》,通过来队家属的“牢骚”,讴歌了基层官兵的无私奉献精神。在1991年广州军区业余文艺演出会演中,军区业余演出队的9个节目,以其浓烈的“兵味”夺得了10块奖牌。军区战士业余军乐队在海南享有盛誉,逢大型庆典都少不了它。笔者在某团有幸观看了闻名全岛的“常委一台戏”,团长清脆的笛声,政委幽默的小品,参谋长激昂的爵士鼓,政治处主任奔放的舞蹈,后勤处长抒情的二胡,以及后来的一曲军歌联唱,悠扬,流畅,抒发出海岛卫士的情怀。
  接纳“山风”,借用“海浪”
五指山是一座艺术山,五指山区是黎苗族同胞的聚居区,这些同胞创造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优秀民族文化。驻地官兵“近水楼台先得月”,也跳起了竹竿舞、打柴舞、板鞋舞,对起了山歌,爬上了椰子树,为“直线加方块”的军营文化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大岛边的小岛,小岛旁的沙滩,沙滩边的蓝色海洋,孤寂中也颇有诗情画意。小岛官兵从海里捞起海螺、海贝、海石花,在营房里建起了“海底世界”,制作了一盆盆珊瑚盆景,还经常开展沙滩排球、海上放风筝、沙滩竞走等富有海岛情趣的文体活动。1992年5月,一支排球队听说三亚军分区守备营的“沙滩排球”闻名岛外,便上岛欲与官兵决一高低,几个回合下来,选手们不得不伸出大拇指:“佩服!佩服!”
  特区风格,美在其中
高级影碟、激光音响、组合彩灯、马赛克地板,舞台上配有爵士鼓、小号、黑管、电吉他等各种乐器,这是某仓库的卡拉OK歌舞厅,在驻地海口算得上一流。该区部队驻守在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他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新的文化活动形式,使各种电声设备遍及军营。许多连队还成立了书法、摄影、美术小组,一批“书画连”、“根雕连”、“盆景连”、“矿石兴趣小组”等活跃在部队基层。某部二营六连官兵利用业余时间种植花草,每人制作盆景都在两盆以上,摆放在阳台和走廊上,并专门设置了盆景场,把连队美化得如同花园一般。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风雪高原万里行
戴胜龙邵甲福
在青藏高原上,活跃着一支全军有名的“高原文艺轻骑兵”——兰州军区后勤部某分部战士业余演出队。
30名队员的平均年龄只有19岁,他们都是后勤部队的汽车驾驶员、仓库保管员、卫生员和炊事员。组队6年来,他们坚持“小队伍、小装备、小节目”和“时而分散,时而集中”的方针,先后40多次翻过乌鞘岭,横穿戈壁滩,攀登日月山,跨越唐古拉,行程37万公里,为高原军民演出460余场,观众达15万多人次。他们为高原军民服务的故事,就像盛开在昆仑山上的雪莲一样美丽动人。
“牧马人”的欢笑声
1992年7月底,演出队的同志们行程1000多公里,深入河西走廊的山丹军马场进行慰问演出。由于驻地偏僻边远,军工们十多年来没有面对面地看过文艺演出。得知这支曾荣获“全军优秀业余演出队”称号的文艺队伍到来的消息,大家奔走相告,礼堂挤满了5000多名观众。晚会长达2小时50分钟。女战士孙卓因高原性感冒,鼻血不止,她用棉花塞住鼻孔,坚持演完了2个小品和3个舞蹈。土家族战士歌手覃立华扁桃体发炎,到马场后便被送到卫生所输液,他听到晚会已经开始,不顾医生的再三阻拦,自己拔下针头,上台为军工们演唱,礼堂内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比日月山的传说更美丽
当年,文成公主进藏和亲路过日月山,留下美丽的传说。今天,演出队的战士们却给日月山的军民留下了比古老的传说更美丽的故事。
1991年春节期间,他们到日月山下某仓库进行慰问演出。有一名哨兵当时正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哨所上值勤。队长杨俊岑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带领小分队冒着风雪,登上山腰,为这名哨兵进行了30多分钟的“专场”演出。演出结束后,他们又从哨兵口中得知,山顶上还有一个尕村庄,交通闭塞,村民们几十年看不上一场戏。同志们不顾旅途和演出的疲劳,又匆匆赶到这个海拔3700多米的村庄,在寒风中、雪地上,为400多位藏族同胞们演唱了两个多小时。演出一结束,藏族同胞们一拥而上,你争我抢,把他们请回了自己的家里。
独具特色的“综合服务队”
几年来,演出队始终坚持演出、培训、服务三位一体的活动方式,热情地去部队和驻地的工厂、学校、牧场、道班教唱歌曲,培训文艺骨干,辅导排练文艺节目,修理文娱器材,为官兵和群众理发、洗衣服,替哨兵站哨,到炊事班帮厨等,赢得了官兵和各族群众的广泛赞誉。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先后为基层连队、哨所和地方培训各类文艺骨干460余人,修理文娱器材850多件。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导弹阵地的“文化长廊”
张玉华
夜幕降临深山峡谷。二炮某导弹阵地年轻的官兵来不及抖落发射场的风尘,便涌入灯光闪烁的俱乐部。
台球案上,彩球撞击出欢声笑语;游艺室里,铜管乐伴着迪斯科的舞步;音乐厅里,卡拉OK的歌声抒发着火箭兵的心曲;图书室里,1500册图书、几百本杂志和十几份战士家乡的报纸,像磁铁吸引着书迷们……
在这个二炮文化工作的先进单位,所有连队都建立了漂亮别致的俱乐部。几年来,各级机关共集资上百万元改善连队文化生活,每条居住士兵的偏僻山沟里都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天线。战士们在这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削平山头,在层峦叠嶂之间建起灯光球场,宛若明珠悬空;他们挖山凿石,修建假山、石林、喷泉,把荒凉的军营装扮成“山林公园”。导弹阵地成了别具特色的山沟“文化长廊”。
初冬的夜晚,伪装网下的训练场,又一次迎来了战士们日夜盼望的业余演出队。“山沟歌唱家”吴向东面对直刺苍天的导弹亮开了歌喉,为战友们献上一曲《导弹与小伙》……
崎岖的山路上,14人文化服务队在行动。“电器维修站”的招牌下,技师何文坤忙得满头大汗。发射连的露天电影场上,立体电影中的“美人鱼”不时飞过战士们的头顶。服务队长张志远少校熟练地操作着放映机,文化干事林基建却跑到哨位上替哨兵站了3个小时的岗。
那是1992年金秋十月,在首都的人民大会堂,导弹旅政委李同茂大校代表全旅官兵捧走了全国群众歌咏大赛的“特级大奖”金匾。他的旅无愧于这一荣誉,因为全旅的连队个个都是百歌连。听到这一消息,部队的文书仁将军说:我们要建设上百个百歌连!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每当耳边响起《我是一个兵》的曲调,我们的心中就耸起一座长城。王建民1992年7月摄于北京文艺会演现场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如飞泉,似鸣凤,心曲齐奏,莫小看了这双握惯钢枪的手。张新京一九九二年夏摄于北京军区某集团军部队驻地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天苍苍,野茫茫,戍边有我好儿郎;
夕阳斜,照毡房,一曲歌舞诉衷肠。
张雅心1992年秋摄于二连浩特边防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今天是士兵,明天将是将军、工程师和有文化的劳动者。杨振伟、李前恒1992年12月10日摄于广西南宁郊区空军某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