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辽阳:着力转变社会风气
本报讯辽宁省辽阳市把各级领导班子勤政廉政建设,作为转变党风、社会风气的突破口,从而把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目前全市涌现出378家文明单位和50个军民共建示范点。
辽阳市近几年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今年伊始,这个市一改过去注重抓环境卫生、美化市容,转移到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社会治安上来。为鼓舞全市人民的斗志、学有榜样,这个市对拒腐倡廉做出成绩的太子河区委、市农委、辽阳县委,以及太子河区监察局刘玉清、金华子地区检察院齐贵香等先进事迹,大张旗鼓进行总结表彰。全市市民精神为之一振。于是,一个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树立新的行业形象”的新风尚,很快在市公用事业和执法部门兴起。市建委千方百计解决低压区吃水难、市民换煤气罐难、平房维修难;电业局挖潜革新降低农村电费;卫生局解决医护人员收受“小红包”;公安局加强警力、依靠群众,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据统计,今年1至10月,他们为群众排忧解难和做好事5.7万多件。
为使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发展,这个市由老干部、老教师和解放军官兵组成的3万多个学雷锋、扶危助贫送温暖小组,常年扎根于街道、农村、学校和集贸市场,组织开展争创文明单位、文明市民竞赛活动,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有效地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歪风。同时,还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10多万件。(王廷秀)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常熟: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本报讯“发展市场经济需要人才,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潜移默化的教育,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江苏省常熟市各级干部、群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识。
为了塑造与90年代经济大发展相适应的常熟人的崭新形象,常熟市委、市政府围绕“团结、拚搏、求是、创新”的常熟精神,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为主线,发动各行各业、各界人士为常熟两个文明建设献计献策。各乡镇、各系统、各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围绕树立好的行风、厂风、街风、企业精神和岗位形象,纷纷组织小型座谈会、演讲会。不少市民在讨论中提出:90年代常熟人不仅要团结求实,更要开拓进取,为名城增光添彩,建好小环境,优化大气候。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这是常熟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特色。他们经过自下而上推荐,经过市民投票,树立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标兵,有教书育人、为培育下一代呕心沥血的园丁,有悉心照料身患绝症孤寡老人的青年工人,还有自学成才的全国优秀书法家等。市委、市政府召开十佳表彰会,编印《奉献者之歌》,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大力宣传先进标兵的事迹。为了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模范乡村保健医生姚明华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了“学习姚明华事迹,当好人民白衣战士”系列活动。最近,市精神文明委员会和妇联正在开展“当代阿庆嫂”评选活动,激励妇女为振兴常熟建功立业。
(秦卫星李文俊)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专论

  精神文明建设是城市之魂
王开炳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跨世纪的系统工程。在沙市城市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绿化是城市的外衣,建筑是城市的脊梁,环境是城市的容貌,素质是城市的灵魂。要把城市硬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紧紧围绕着“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素质”的基本思路,着力于“三大一提高”(大教育、大文化、大环境,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大教育为主体,以大文化、大环境建设为两翼,实行教育、文化、环境配套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的综合素质。
抓好系统教育,提高人的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矛盾和冲突。在新形势下,最根本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我们在全市建立了以党员、职工和青年为主要对象的政治教育体系。
一是建设市、局、企业三级教育阵地。市级教育阵地有市委党校、团校、讲师团、职工政治思想研究会、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企业党委书记工作研究会;局、街道及大中型企业均有业余党校、业余团校、青年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学校、居民学校等。
二是培训三支队伍。首先是抓好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近几年来,我们组织全市党员、干部系统地学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文件,仅去年就轮训党员、干部17000人。
我们十分重视对职工队伍的系统培训。每年集中群众最关心的一两个热门话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形势教育,有效地改善了干群关系,提高了职工当家做主争作贡献的精神。
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力量和接班人。我们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探索和形成了德育管理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三是优化单位细胞。为了使多项教育扎根基层,落到实地,我们从优化单位细胞入手,在湖北众兴股份有限公司总结推广了“第一要素工作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重视文化建设,启迪人的心智
——将教育、文化设施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从1985年以来,我们采取多种途径,保证了教育经费逐步增加,全市90%的中小学新建了标准化的教学楼,课桌椅更新率达90%以上。同时,我们还通过多种筹资渠道,先后扩建和兴建了科技宫、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图书馆、体育馆等文化体育设施38个,街道文化站(室)124个,总面积达23.5万平方米,人均文化场所超过了1平方米。
——在全市建立起幼儿教育、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干部教育四位一体的文化科学教育网络,基本上形成了市民终生教育体系。
——开展不同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培养市民的现代意识和文明生活方式。我们依托三级文化设施,实行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街道文化、家庭文化并举。依托专业文化团体、文联、体育部门和工会系统,组建了歌咏、舞蹈、书画等11类60多个协会,精心组织春节汇演、元宵灯会、风筝会、龙舟会、中秋赏月会、职工艺术节、国庆艺术节……基本上做到高潮迭起、常年不断。
——培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群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城市精神。几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征集、评选厂歌、校歌、市歌、市标、市花、市树等活动,大力培植“团结、务实、拚搏、奉献”的城市精神,推动和促进了我市经济文化建设。
优化城市环境,满足人的需要
我们确立以“创优美环境有舒适感,创优良服务有亲切感,创优良秩序有安全感”为主要内容的优质城市环境的实施方案,努力创造与沙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环境。
在创优美环境方面,我们从1979年起,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做到了老区改造与新区建设协调发展,实行了工业区、生活区、服务网点、文教设施配套建设。城市环境按绿化、净化、香化、美化的要求,向创建花园城市的目标迈进。涌现了一大批花园式工厂和单位,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人均绿地提高到5.7平方米,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绿化先进城市。
在创优质服务方面,我们坚持开展并不断深化“满意在沙市”活动。以十大窗口行业为重点,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优质服务竞赛和民主评议活动,促进全市的职业道德建设上下结合、分层实施,相互促进,使城市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在创优良秩序方面,我们从弘扬社会正气入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社会局面。从1988年起,我们就设立了“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基金会和新风奖理事会,对先进模范人物进行宣传、表彰,弘扬社会新风、增加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同时,深入开展社会治安责任区活动,加强对社会治安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落实。
加强党的领导,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机制
加强和改进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是搞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
我们要求各级党委和行政部门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党政一把手亲自抓。
我们将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采取目标管理的办法,按6个方面定出43个量化指标,层层分解,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和任期责任制,使精神文明建设既有定性的要求,又有定量考核的标准,由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
(作者是湖北沙市市委书记)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双拥列车”四季春
本报讯全国首列“军民共建双拥列车”,在西(安)延(安)铁路线上行驶一年多来,受到乘客们的交口称赞。
西安至延安319/320次列车从去年8月1日运营以来,驻西延线两端的解放军323医院和34医院就与车队签订了“军民共建双拥文明列车”协议书,把“弘扬延安精神,传播文明新风”作为这一活动的宗旨。双方商定:被兰州军区命名的34医院“爱民模范女兵班”,利用先进集体的优势为旅客提供各种优质服务;323医院则发挥医疗技术先进和老专家多的特长,为旅客医疗咨询送医送药,每次两家在乘上下行列车相迎的中间站——秦家川车站交接换乘。
“军民共建双拥列车”活动开展一年多来,旅客留言表扬达1500多条,赠送表扬锦旗、牌匾20多面。400多个日日夜夜,这趟列车没发生过一起旅客被盗、被抢等问题,被郑州铁路局评为先进单位。今年,在客运段3次综合大检查中,该车队得分次次名列榜首,解放军323医院和34医院也分别被当地政府树为“双拥先进单位”。(岳启华孟西安)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连续报道

  本报一则消息引来一项义举
本报讯本报三版11月30日消息《战士尹星亮勇斗歹徒负重伤,3000元医疗费至今无人承担》,在上海锦江集团引起强烈反响。集团所属振华汽车服务公司专门电告本报驻上海记者站,表示了他们愿意承担尹星亮的3000元医疗费,并对这一事情的发生深感遗憾。
上海振华汽车服务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近年来,他们坚持“义利相悖先取义”的经营思想。1988年就规定驾驶员“路遇危急病者必须及时急送医院并不收车费”,被市民誉为“流动救护车”。
今年,公司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公司又集资50万元设立了上海第一个“学雷锋奖励基金”,用于表彰公司内部和社会上的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好人好事,以弘扬正气。
(孙家俊萧关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