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3-12-01

1993-12-01新闻联播 文字版

德国人作起京剧来——观《夜莺》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德国人作起京剧来<br/> ——观《夜莺》<br/> 永永<br/> 一日,我学生时代的老师约我一起去看戏。对于戏剧,我一向是没兴趣的,尤其是京剧。记得七八年前,我丈夫嫌业余生活过于单调,买了两张长安大戏院《白蛇传》的票子,要我去看戏。那天,坐进戏院没多久,也就刚刚辨清谁是许仙,谁为白蛇,我的眼皮就开始打架,再不久,我便在激越、铿锵的锣鼓和喝彩声中睡着了。一觉醒来,台上出现了个和尚,知是法海已出场,戏接近尾声了。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至今历历在目。<br/> 大概是前年吧,1991年,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逝世200周年,一个世界上著名的歌剧院来北京演出莫扎特最有代表性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以示纪念。《费》剧的演出地点是建筑在北京十条立交桥路口“芦笙”型现代化大楼底层。我和我的丈夫也来了。为了吸取当年看戏大失风度的教训,我暗自叮嘱自己,千万别睡着了。演出开始了,费加罗和苏姗娜开始拖着长声大段铺陈。当然,用的是西洋语。伴奏的音乐非常有气势和宏亮。开始,我对于这种氛围产生了一种新鲜感,尽管台上唱的什么我一句也听不懂,可我在听,在看。这次,先睡着的不是我,而是平日夜晚最来神的我的丈夫。但过了不一会儿,我也用手托着腮,假作闭目聆听的样子睡去了。剧间休息,我们醒来,决定到门口去透透风。自此,我再也没有去看戏。<br/> 这次是陪同老师一起去看一个德国人创作的京剧。临出发我忧心忡忡,唯恐自己睡着。幸好,老师说:看吧,不好就回来。戏是根据安徒生的童话《夜莺》改编的,情节很简单,一个国王得到外国人贡献的一本书,书上说有一种鸟叫夜莺,此鸟唱歌极好听。国王想得到夜莺,命侍卫(太监)在宫内宫外搜寻,结果没找到。一个村姑揭榜,说知晓夜莺的所在。国王命她捉来,她说只能到山里去看。国王历尽艰辛找到夜莺,听了夜莺歌声,感动得落下眼泪,夜莺也感于知音之情,随国王回了宫。夜莺入宫后,批评国王不理朝政只管自己享受,渐渐失宠于国王。有人献国王一机器夜莺,这夜莺只会唱人们编给它的赞美词,国王听了很满足。有了机器夜莺,国王忘记了真的夜莺,真夜莺趁机回了山林。很快,机器夜莺坏了。国王因此感悟到还是真夜莺好,他思念成疾。真夜莺从山林中赶到皇宫驱走了缠住国王的判官和小鬼,国王复活了。国王非常想让夜莺日日陪伴他,但最终还是放夜莺回山林了。戏看完了,我没睡着。戏间又笑又鼓掌。我还看见,左左右右的外国人,也借着字幕上的英文不断地笑,不断地鼓掌。<br/> 本来用西洋字写的故事非要改成中文,本来属于中国的曲子非要由外国人来谱写,演员的脸谱、行头、扮相、唱腔是中国传统的,乐器、音乐、舞蹈、念白也是传统的,只有故事是丹麦人安徒生的,作曲是德国人贡德曼的。还在戏进行当中,我就想起丰子恺老先生一小段杂感来:中国画描物向来不重形似,西洋画向来重形似;但近来西洋画描物也不重形似了。……中国画向来重线条,西洋画向来不重线条;但近来西洋画也重线条了。……中国画笔法向来单纯,西洋画笔法向来复杂;但近来西洋画笔法也单纯了。……自文艺复兴至今的西洋画的变迁,可说是一步一步地向中国画接近……。真是的呢,丰老先生说的西洋人接近中国艺术,年轻的德国人贡德曼可算是又一例证。细想起来,中国人也有不少接近西洋人之处呢。丰老先生本人就画过石膏素描,之后以为那种依样画葫芦有诸多不足之处,因之改画了那种源于西洋,却东方味十足的漫画。想到此,我向我的老师要来说明书,看到那上边赫然印着两个字:融合。人类文明要向高级发展的,西方人可受到东方人的启示,东方人也可受到西方人的启示。比如贡德曼感慨京剧音乐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因此感动得花费十年功夫创作出第一部由外国人写的京剧。先前看过的《白蛇传》过于传统,《费》剧又过于西洋。此次的《夜莺》有传统有西洋,更融汇各家之长和时代气息,所以像我这样众多的业余的偶观戏者没睡着。或许可以说融合得适当,就是向高级迈进呢。

小城别样红

第8版(副刊)<br/>专栏:纪念毛泽东<br/><br/>  小城别样红<br/> 谢胜瑜<br/> 永新县城位居湘赣边界井冈山下。一代文豪郭沫若曾为小城赋诗云:<br/> 领袖亲征三度来,前驱人物费培栽。<br/> 长征逾万三千者,烈士八千磊落才。<br/> 因为这种缘分,小城无人不晓领袖嗜吃红烧肉。而且,小城还有一说,风传领袖喜好田螺。记得是今年盛夏,小城突然冒出个田螺夜市,直闹得红红火火,名声儿响四方。<br/> 每到华灯初上,星光微露的时候,小城的田螺小吃便张罗开了。一把大篷伞,三两张小圆桌,十几条板凳或折椅,极随意地往街道旁一摆,颇似南国都市的大排档食摊。<br/> 天高云淡的日子,街心晚风浩荡,清气润肺。晚饭后,人们或独自踱步,或挽情人携家眷伴知己,陆续来到街心。人潮渐满的时候,小吃摊点也就挤挤挨挨地连成了片。你数不清到底是二十家还是三十家。一口口大锅就静静地支在煤炉上,热气腾腾,芳香氤氲。<br/> 你随意地傍一张圆桌坐下来。自然,桌面是一尘不染的,凳子也是抹了又抹。待你坐定,一股淡淡的海腥味扑鼻而来,你看见满满一盘田螺正由一双纤手优雅地托到你的面前。剪去螺丝锥顶的田螺似一只只蛊惑的眼,你来不及回答摊主的问话,便赶紧伸了手去抓……<br/> 桌面上是放着牙签和筷子的。但夹田螺用筷子是外行,用牙签挑螺肉更是显得笨拙。小城人吃田螺只用两根手指一夹,放到嘴边轻轻一吮,“嗞溜”一声,螺肉便落了肚。小城人炒田螺先要用清洌洌的禾河水浸泡七天七夜去泥气,然后用香油、蒜薹、生姜、八角茴香、火红辣椒、三湾老酒等十多种佐料烹制,可谓色香味俱佳。好奇的你想探问个中细节,摊主却又讳莫如深地一笑,说这是小城人的“专利”。<br/> 更有别出心裁的,在前方设一个露天电视卡拉OK厅。那歌却是特定的《十送红军》、《井冈茶歌》、《东方红》……一曲连一曲,直唱得小城一片红。一群群俊男靓女或男女成对,或好友相聚,早早就占了位置,一边吮吸着略带泥腥味的乡土小吃,一边在现代都市的美妙旋律和缤纷色彩中聆听似远似近的历史,从唐朝歌女许和子到贺子珍,从毛泽东三湾改编到江总书记视察莲花坪村,一口气下来,有板有眼有声有色,说书人一般。也有举家出动的,多是一家三口的年轻家庭,两口子相对而坐,低声细语秋波暗送。一旁的“小皇帝”则一面喝着桔子水,一面用螺壳小心地垒他的小“宝塔”。你有心问他们:“怎么不买了田螺,自己回家做了吃?”对方准会爽快作答:“八小时的工作太累人,难得轻松。再说,以前吃的是温饱,现在吃的是情调。”<br/> 你觉得这话也如你口中的螺肉,很朴实,很有味儿。林立的高楼里有跌宕的音乐之潮从四周涌向你。你不再言语,顾自环视着一街的繁华和美丽,静静地察看街头各色脸颜万种风情,默默地怀想小城别样的辉煌和灿烂……

作家的画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作家的画<br/> 高莽<br/> 作家进入画苑,如同画家闯入文艺其它领域,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可惜这种现象一度淡薄。近年,凭借众艺术家们的辛勤努力,这种传统有所回升,且得到了发扬。这是可喜的丰收预兆。<br/> 八集电视剧《汉正街》在全国的播映,使广大观众忘不掉那熙熙攘攘的充满改革气息的市场,那火热的竞争意识,那复杂的感情起伏与交锋,也忘不掉该剧主要作者之一周翼南。金秋季节,这位武汉作家带着他的国画作品,来到首都举办展览。欣赏他的画,如同看他的电视剧、读他的小说与散文一样,令人神往。<br/> 周翼南作画时,用名“易难”,颇多自我坦露,也颇具哲理概念。<br/> 易难自称他“画山水、人物、猫和花卉”。他的山水画笔墨泼辣,洒洒脱脱,无拘无束。看来,他善于博采众长,而又使大家的影响不框住自己的意志。他的人物画,多属戏曲人物。酣畅的线条,迷人的色彩,简单的构图,特别是飞扬的神采,使观众能够透过画家的眼睛,观察世界,观察人生,也观察自己的灵魂。题词与画的巧妙结合,充分显示了作家的本领。一幅武戏画的题词是:“儿时看舞台上杀来杀去,煞是有趣。今日方知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另一幅《三岔口图》上写的是:“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各想各的,于是乎就打将起来。世事常如此也。”易难不只是看戏与作画,而是反思历史,剖析人生了。<br/> 易难画猫甚多,有憨睡的、小憩的、困惑的、待捕的,千姿百态,令人喜爱。观众中有人说:“世间有鼠辈,岂能无猫乎?”我不知道他是在诵读画上的题词,还是由衷地赞叹。但,这句话无疑含意深远,使画猫的价值大为提高。<br/> 易难的小品,除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诱发你思考。一幅画上画了一株梧桐,伸出一条细枝,枝头挂着一粒种籽,题词曰:“生命存在着延续着……”可能是作家在写作休息时,隔窗望见此景,顿有所悟,于是入画。这是一幅充满哲理的散文式的画。<br/> 从画展中,我深为他对楚地历史文化遗产的赤情、对家乡绮丽风光的恋情、对美好事物向往的钟情所感动。正是这些美好的感情,使他摆脱了精神上世俗的桎梏,挥毫写情,不求廉价的吹捧,但愿听到一声知音的呼唤。<br/> 临别时,我问他:“现在在创作什么?”他说:“正在写一部30万字的表现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我估计,他对自己的绘画就难以答得如此具体,他把绘画视为业余之作、兴致所使。正因为如此,他才会画出一幅幅使人心灵颤动的作品。

深秋的滋味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深秋的滋味<br/> 孙昕晨<br/> 水的凉意是音乐的节奏,<br/> 从我的脚趾爬上来。<br/> 雷暴雨浓缩成一颗葡萄,<br/> 静静地躺在掌心里。<br/> 这就是秋天了,<br/> 一个奶水丰沛的季节。<br/> 天空因为土地的沉重而高远,<br/> 我们的感情也染成紫扁豆的<br/> 颜色。<br/> 学会飞翔或者伫立,<br/>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br/> 如同大雁或者向日葵。<br/> 秋天,正是用这种姿势,<br/> 和我们交谈着,<br/> 它使我们懂得——<br/> 如何吮吸天空和大地。<br/> 白露、寒露、霜降,<br/> 我们一件一件加衣裳。<br/> 坐在黄昏的天井里,<br/> 看季节的趾爪,<br/> 从北屋爬上南墙。<br/> 月渐渐冷了,<br/> 夜渐渐白了。<br/> 是迁移还是固守?<br/> 我和一棵树争论不休的时候,<br/> 雪花的手掌<br/> 已经悄悄 <br/> 搭在了我们的肩上!

山居图(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山居图(国画)周翼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