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毛主席走过的地方征文

  今日文家市
本报记者吴兴华
在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66周年前夕,记者来到了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地——位于湘赣边境的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
文家市集镇,坐落在文华山下,北面是个大平川,四周环山;四周山麓下和平川上,村庄星罗棋布。位于集镇上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旧址——里仁学校展现的历史原貌,把人们带回了历史的岁月:1927年9月9日,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湘赣边境举行了秋收起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三支起义部队在向长沙进军途中严重受挫。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同志当机立断,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名义,通知起义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集结。9月19日,各路起义部队会师文家市。当晚在里仁学校后栋教室召开的前敌委员会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分析了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提出起义部队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积蓄和发展革命的力量。这一主张得到了前委会大多数同志的支持。第二天清早,在里仁学校操坪里,毛泽东同志向集合在这里的1500多名工农革命军官兵作了向山区农村转移的动员后,满怀信心地说:“我们最终能用小石头,打烂蒋介石的大水缸,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毛泽东讲完话,便率领工农革命军,告别文家市的群众,高举红旗,踏上南下的征途。
66年过去了,毛泽东同志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始终鼓舞、激励着文家市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前进。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家市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据镇上的老人介绍,解放前的文家市集镇,只有一条狭窄的街道,店铺稀稀落落,街上乞讨、要饭的人成群结队,常年不断。当时农民租地主的田,一亩打二三石谷,要交一半的租。秋收不久,就要靠挑脚挣钱,晚上买点米回家。那时,点煤油灯的都少,大多是照水篾。
今日的文家市集镇,有了5条街道,近5000名常住人口。主街人民路,是宽阔的水泥大道;两旁绿树成行,装饰得色彩缤纷的商店鳞次栉比。街上身着五颜六色衣服的行人熙熙攘攘,人声鼎沸。镇工商所副所长李建平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镇上有国营、集体和个体店铺200多家。这里是湘赣边境的边贸重镇,年成交额在2000多万元以上。
缺水,曾是长期困扰文家市农业发展的问题。如今,这里水库、山塘星罗棋布,渠道纵横,渡槽横空,过水隧道穿山。我们来到黑石嘴渡槽。这个渡槽长330米,高29米,飞架两山之间,渡槽里清澈的水正在哗哗奔流,雄伟壮观!这些工程是文家市人民艰苦奋斗干出来的。全镇修过水隧道16个,除一个过石头山的隧道请人用风钻钻的外,其余都是人工挖的。英雄的文家市人民凭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修建了1座中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380多个骨干山塘、36处电排站和16公里标准渠道。现在,全镇蓄、引、提水量达到1000多万立方米,旱涝保收面积达80%。去年,全镇粮食亩产830公斤,比1978年增加208公斤。
文家市镇有农业人口30710多人,只有耕地14353亩,人均不到5分地。过去,搞“以粮为纲”,农民收入低。改革开放以来,文家市人民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现在全镇办有以生产烟花鞭炮为主的乡镇企业2600多个,去年,乡镇企业产值达10305万元,比1978年增长17倍,占当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93%。镇里办起了3个出口花炮厂,去年出口创汇160多万美元。全镇有工业、运输商业等私营企业2500多户。目前,全镇14000多个劳力,已有7200多个从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1990年至1992年,农民仅从乡镇企业领取的工资共2700多万元,全镇农业人口平均每人每年近300元。全镇村村通了公路,开通了国内直拨电话,使文家市镇在激烈经济竞争中如虎添翼!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家市人树立了“要想富,必须学习文化和技术”的新观念。他们艰苦奋斗,发展教育。仅1990年以来,镇政府就挤出资金38万元,群众集资,捐助47万多元办学。现在,全镇17个村,办起了19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在籍学生巩固率达到99.73%;镇里办起了两所中学。
改革开放,使文家市人民告别了贫困。去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624元,为1978年的6.6倍。全镇大部分农户对土木结构的房屋进行了改造,20%的农户盖起了新楼房;95%的农户用上了电灯;彩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录像机等高档商品进入了许多农户家庭。镇里建起了影剧院、舞厅和电声、铜管乐队等。入夜,文家市镇笙歌阵阵,劳动一天的农民在这里或翩翩起舞,或看电影、看戏、听歌。
记者来到苍前村向阳组,走进村民杨启宏家的新楼房。他今年36岁,除种田,又养猪外,还办了一个建筑预制件场,家里5口人,年纯收入8000多元。新楼房里摆满电视机、组合柜、席梦思床和皮沙发等高档用品。杨启宏满面春风对记者说:“毛主席和革命前辈为我们打下了江山,开辟了通往幸福的道路。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们应发扬革命的传统,努力发展经济,把国家建设得更好,把文家市建设得更美好。”
(附图片)
一九五六年,毛主席参观展览会。本报稿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才溪换新颜
本报记者江宝章
林冬姑老太太76岁了。尽管时光已经带走了她生命中的如花岁月,这位当年的少共宣传队员仍然清晰地记得毛主席来才溪乡调查的情景。
在调查中,毛主席热情地赞扬了这个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在经济建设、民主建设和支援革命战争等方面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号召全苏区几千几百个乡向才溪乡学习,“使之成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
斗转星移60年。最近,记者来到才溪,只见才溪到处大兴土木,8000多平方米的商品住房正破土而出;以商业街为中心,几条水泥路向四方辐射,门诊大楼、电话中心大楼、灯光球场,使才溪乡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的山区集镇。只有才溪畔上的光荣亭、列宁台,以及乡苏维埃旧址墙上依稀可辨的革命标语,仍在无声地叙说着当年的光荣岁月。
1929年秋,“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才溪80%的青壮男子当了红军,1000多人血洒疆场。建国后,在幸存的才溪人中,有9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才溪以“将军之乡”而闻名。
然而,由于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加上封闭的地理环境,才溪人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1978年,才溪人均口粮才286公斤,人均纯收入54元。1980年,总人口不到3万的才溪乡,仍有2万余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穷则思变。改革开放为才溪人打开了致富之路。1982年,一个名叫王兆先的才溪农民首先拿起鎯头、斧子,来到刚刚诞生的深圳特区。这个当初穷得连锅盖都买不起的农民依靠自己的勤奋和聪明,成为才溪乡率先富裕起来的人,并带动全乡3000多名青壮年闯入深圳,利用才溪传统的建筑技艺,承担了从打井到铺设给排水管道,以及建造大中型水处理厂的业务。目前,才溪人抢占了特区2/3的打井工程,以及广东南部城市80%以上的用水排污工程。
当年,才溪“三千儿郎当红军”,是为了求解放,今天才溪又有“三千儿郎闯特区”,是为了挖掉穷根奔小康。在他们当中,已经出现了5个千万元户,100余个百万元户以及300多个10万元户,才溪农民的人均收入达到830多元。
10年间,80%的青壮男子陆续走出山门闯世界去了,家中老幼谁抚养?田里庄稼谁耕耘?漫步在才溪的山间田野,极目而望,都是沉甸甸的金色稻穗,晨风中有稻香隐隐。随行的乡党委副书记江锦民说,才溪1.5万多亩的耕地没有一寸抛荒,这都多亏了“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老人)。
60年前,才溪乡77个妇女生产教育组带领全乡妇女耕地开山,生产增加10%,“群众生活的改良创百分之百以上”。今天,才溪村村都成立了各种形式的妇女帮耕队、服务队,保证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改革开放前,才溪每年要吃15万公斤国家返销粮,现在才溪每年卖给国家公粮100万公斤。就像战争年代支持红色政权一样,才溪人丰收不忘国家,连续10年都是一季就完成国家征定购粮食的任务,也是全县唯一不要层层分配国库券认购任务的乡。
尽管今天的才溪农民中已不乏百万、千万元户,但才溪的干部们都还过着简朴的生活,来来去去,安步当车,让人依稀看到当年苏区干部的影子。
那些率先致富的党员、团员也没有忘记哺育他们成长的这块红土地。共产党员孙灿军富裕后看到乡敬老院的伙食标准还较低,主动给每位老人每月增加了10元伙食费,并把40万元资金投到家乡,与乡政府合资兴建一座300多千瓦的水电站,改善家乡的经济和生活环境。今年29岁的共青团员王养华,1991年捐资5万元铺设了通往才溪中学的水泥路。去年春,他见乡小学教室简陋,又拿出25万元兴建了教学楼。他们不愧为新一辈的才溪人。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果硕茶香思亲人
本报记者龚永泉
“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呀关心咱,
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又问吃来又问穿……”
南京栖霞区十月村的群众唱起这首歌感到特别的亲切,因为毛主席来过十月村,经过情形就跟歌里唱的几乎一样。且听几位“十月人”抚今追昔的“录音”:
何昌椿(61岁,当年的社长):1956年1月11日上午,我正在区里开会,区委书记急急忙忙找到我,说有领导到社里参观,让我赶快回去。我骑上自行车就往回赶,快到村口,只见已围了一大群人,走近一看,哎呀,是毛主席来了!我走上前去,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毛主席问我“今年多大了”,“入党了没有”,我一一作了回答,情绪才渐渐稳定下来。当时的田垄高一块低一块,大一块小一块。毛主席一边走,一边对我说:“要把土地平整好,要准备使用机器生产”。毛主席环顾了一下四周,用手指着北面的山坡问:“那里有没有栽树呀?”我回答:“新栽了一些桑树”。走上山坡,毛主席眺望着周围的几个山头,兴奋地挥动起右手,说:“把四周的山都种上树更好,让荒山变果园,荒地变良田”。
那天晚上,我在床上前思后想,一夜未睡好觉。第二天一早,就带领社员来到村南平整土地,挖的挖,挑的挑,把小田变成大田。北山上的荒坡上,青年女社员挥锹挖坑植树造林,并把这片山林命名为“妇女林”。
后来,社委会制定了奋斗目标:“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马路铺柏油,喝水摸龙头,走路不小心,果子碰了头。”这些,现在均已实现。
唐秉荣(50岁,现任村支书):毛主席视察我们村时,我才13岁。几十年来,毛主席视察已成为我们村一笔无形的财富,可以说整整激励了一代人!我体会,毛主席视察我们村的谈话,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农民生活,二是文化教育,三是荒山绿化,可以告慰毛主席的是,这些在我们村都已变成了现实。
在农民生活上,当年人们盼望的,都实现了,当年想也不敢想的,现在也习以为常了,比如,看彩电、装电话,家家户户用上液化气等。现在,全村有精细化工厂等12个企业,去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万元大关。农业上,由于水利设施完善,可以说做到了旱涝保收,耕、耙、割、脱已全部实现机械化,“挖不用锹,割不弯腰,运不用挑”,农业成了绿色的企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近百人从事运输和服务业,全村仅小轿车、面包车、大卡车就有30多辆。在教育上,我们村有个好传统:家长认为孩子没文化不行,学生认为读书要读出个名堂来。为了抓好儿童早期教育,村里办起了幼儿园,儿童入园率在90%以上。1980年后,村里考上中专、大学的每年都有好几个。村办企业里,除了聘用了外地的技术人员,还把好苗子送到大专院校委培深造。
现在回过头看,在绿化上是走了一段弯路的,早在1958年,几百亩荒山就基本实现了绿化,但因栽的都是速生的刺槐等,经济效益并不高。后来,又栽过苹果、梨、桃子等,因为土质原因,加上虫害难治,苹果产量一直上不去。直到改种了茶叶才算找到了理想的“绿化树”,杉木、马尾松也逐步取代了刺槐。目前,茶园已发展到500多亩,村里办起了茶厂,进口了制茶机,年产茶叶5万多公斤,收入1000多万元,桃子等果品年产1.5万公斤。
吃水不忘掘井人,每当山上果硕茶香的时候,我们就格外怀念毛主席他老人家!我常想:要不是毛主席到村里来视察,村里荒山肯定不会绿化得这么快,这么好!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安国不忘领袖情
王晓
一九五八年八月五日,毛主席到河北安国视察。我作为一家地方报的记者随同去采访,人民领袖伟大平凡的形象和人民群众对领袖的炽热感情,至今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当时的安国,实现了农业合作化以后,又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实现了园田化、水利化,成为全国农业先进县。人们以极大的热情盼望毛主席的到来。
上午十时半,定州打来电话,说毛主席已下火车,向安国进发,先到下边去看看,后到县委。八月,骄阳似火,暑气难当。我们到达田边时,毛主席早已下车。主席上身穿白色衬衣,下身穿黑白色合织的斜纹布裤,脚上是暗红皮鞋,上衣扎在腰带里,宽宽的前额,红红的脸庞,精神矍铄,身体显得很健壮。
毛主席顶烈日,冒酷暑,看高粱,看玉米,看棉花,看红薯,兴致勃勃,边看边谈,他的头上滚着汗珠,衬衣被汗水浸透。一位给棉花整枝的农民把一顶草帽递了过去,毛主席高兴地接过草帽,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叫高增福,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说:“你这个名字叫得好,增福增寿。”老农民高兴地笑了,布满皱纹的脸像绽开的花,连连向毛主席祝福、问好。在一个苇席窝棚里,毛主席停下来,坐在那里休息,县里的同志汇报了农业社的情况,毛主席说:“你们的农业社就像《三国演义》里头一句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毛主席得知身边的保定地委书记李悦农的名字时,笑着说,悦农悦农,你喜欢农业,农业是基础,放松不得。
毛主席在田间停留了近两个小时,便驱车到县委机关。中途路过始建于宋代的药王庙时,毛主席问县长焦家驹:“药王爷是谁?”焦家驹回答不上来,毛主席幽默地说:“你这个县官光管人不管神呀!”毛主席告诉他,全国有很多药王,你们这儿的药王叫邳彤,是汉光武帝刘秀的二十八员大将之一,此人为官清廉,酷爱医学,为黎民百姓采药、种药、制药、行医付出很大心血,死后葬在这里,修庙是纪念他。毛主席在县委大院和机关干部们见面,一一和大家握手,尔后来到会议室,这是三间大的平房,里边没有沙发和电风扇,毛主席接过湿毛巾擦过脸,便坐在木板椅上,听大家汇报工作,再次强调要重视农业,重视粮食生产,希望安国在北方带个头。毛主席和大家一起吃着西瓜,喝着大碗茶,会议室里气氛融洽、热烈,人们请毛主席吃饭,他说:“吃了你们几块西瓜,不吃饭了。”在这里稍事休息后,毛主席一行便离开安国,继续南巡去了。
三十多年来,安国三十七万人民一直把毛主席视察这一幸事作为前进的力量,他们勇于改革开放,全力发展经济,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较一九五八年翻了近两番。这里有“药都”之称,药业发展很快,一九九二年种植面积达十六万亩,药材产量四千余万公斤,占全省年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一九九一年五月撤县建市,进一步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在毛主席视察的地方,一座占地二千亩,集贸易、生产、科研、医疗、文化娱乐、旅游于一体的“东方药城”正在崛起,国内外六百多家客户融资二亿多元在这里开发建设,交易大厅、药都大酒店、综合服务楼大厦、毛主席视察纪念馆等建筑正在紧张施工。力争三五年内,把安国建成经济发展、市场繁荣、药文化特色浓郁、工贸结合的新兴城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