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文莱苏丹说期待中国之行
希望文中关系进一步发展
新华社斯里巴加湾11月1日电文莱达鲁萨兰国苏丹哈桑纳尔·博尔基亚今天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现在中国的经济又发展得很快,很想亲自去看一看,十分期待着即将对中国的访问。
博尔基亚陛下是在皇宫会见专程前来向他辞行的中国驻文莱大使金桂华时说这番话的。
他说,文中建交时间虽然很短,但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却发展得很快,对此他感到很高兴。他希望文中关系进一步发展。
金桂华大使在会见时首先向苏丹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对他的亲切问候。他说,当前中文关系很好,中文建交以来两国间的高层往来不断。苏丹陛下即将对中国的访问将有力地推动中文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
博尔基亚陛下请金大使转达他对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的亲切问候。
应江泽民主席的邀请博尔基亚陛下将于11月4日至8日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罗地亚总统提出和平新建议
克政府与克拉伊纳塞族谈判中断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1月2日电(记者杨成明)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2日晚在萨格勒布电视台宣布他提出的关于解决克罗地亚联合国保护区和波黑问题的最新“和平建议”。
图季曼在“和平建议”中提出,克罗地亚共和国政府准备在15天内同克境内的塞族代表签署停止敌对行动协定,并保证塞族地方自治权利。
图季曼强调指出,克罗地亚政府准备同塞族代表立即就涉及领土完整和主权以外的所有悬而未决的政治问题进行谈判。
图季曼在谈到解决波黑危机时指出,在波黑宪法体制方面迄今已就建立3个民族共和国联盟达成协议,应在此基础上重新召开日内瓦会议。他认为,除日内瓦会议两主席外,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土耳其和英国代表应当参加会议。
图季曼认为,新的日内瓦会议应当以制裁为条件,迫使波黑冲突3方在14天内签署无条件停火协议;3方必须就接受建立3个民族共和国联盟协议签署宣言;其他有争议问题必须经过双边谈判解决;立即交换所有战俘。他建议,由北约部队取代目前联合国维和部队在波黑实施和平计划,并授权北约部队可以使用武力。
图季曼还建议,为保证前南斯拉夫地区实现持久和平,该地区所有国家必须就相互承认独立、主权和边界签署宣言。
本报贝尔格莱德11月3日电记者胡锡进报道:克罗地亚同克拉伊纳塞族政权1日起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秘密谈判,但谈判第二天便宣告中断。
据“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方面证实,克拉伊纳总统哈季奇与克罗地亚国防部长沙里尼奇率各自的代表团,1日起就结束塞—克冲突、恢复克罗地亚与克拉伊纳塞控区的交通和经济联系等举行谈判。塞族方面称,谈判开始后双方立场曾有所接近,后来克代表团接到克总统图季曼的“新指示”,克代表团态度转向强硬,包括将克拉伊纳视为克的一部分等,遭塞族方面拒绝,谈判宣告中断。克拉伊纳方面宣布,塞族代表团已于昨天离开奥斯陆,回到贝尔格莱德。
克拉伊纳是前南最早爆发战争的地区之一,也是联合国向前南最早派维和部队的地区。克罗地亚军队今年以来与控制该地区的塞族武装多次爆发大规模的冲突。观察家普遍认为,克拉伊纳问题比波黑问题更难解决。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方中止与以色列会谈
巴解要求在被占领土部署联合国部队
据新华社开罗11月2日电据埃及中东通讯社报道,巴以加沙—杰里科委员会的巴勒斯坦谈判代表今天宣布,由于以色列在第四轮会谈中所持的强硬立场,他们将无限期中止与以色列人的谈判。
巴以加沙—杰里科委员会中的以色列代表团成员在巴勒斯坦人宣布中止会谈后也于今天离开埃及边境城市塔巴回国。
巴以加沙—杰里科委员会第四轮会谈的主要议题是商定以色列12月13日开始从加沙和杰里科撤军的细节问题。据报道,双方争论的焦点是部署在定居点附近的以士兵是否有权经巴勒斯坦人控制的地区进入其他定居点的问题。
巴勒斯坦代表团团长沙阿斯和以色列代表团团长沙哈克今天早上举行秘密会谈,但未能弥合双方的分歧。沙阿斯在会谈后说,以色列人并没有谈撤军问题,而是在谈重新部署军队问题,这是分歧的根本所在。
本报突尼斯11月2日电记者赵章云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政治部主任卡杜米今天在此间正式发表声明说,为了“推动正在进行中的巴以和谈和保证以色列撤出后整个地区的稳定”,巴解紧急要求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人进行“国际保护”,并在被占领土部署联合国部队。
卡杜米说,最近几天来,被占领土上的“以色列犹太移民集体对赤手空拳的巴勒斯坦居民及其财产进行袭击,是巴以协议具体化道路上的重大障碍”。
他认为,拆除被占领土犹太人定居点和撤回移民是巴以协议具体化道路上的首要事情。


第6版(国际)
专栏:

  柬国王批准王国政府内阁名单
新华社金边11月2日电柬埔寨王国政府第一总理诺罗敦·拉那烈今天在这里说,诺罗敦·西哈努克国王已签字批准了王国政府内阁成员名单。
柬埔寨王国政府内阁已于10月29日组成,并获得国民议会的通过。国王签字批准后,王国政府将开始运转。
国民议会议长谢辛、王国政府第一总理拉那烈和第二总理洪森以及国民议会长老宋双等今天乘专机从北京回到金边。他们是10月31日前往北京看望病中的西哈努克国王,并请他批准王国政府内阁名单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布隆迪为遇害总统哀悼一个月
新华社金沙萨11月2日电据扎伊尔之声电台广播,布隆迪从今天起为上月21日军事政变中被害的恩达达耶总统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全国哀悼。
广播说,布隆迪总理基尼吉上月31日在法国驻布大使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了这一决定。她和一些政府部长在布隆迪发生政变后一直在法国大使馆避难。恩达达耶的正式葬礼将于本月12日之前举行。
据消息灵通人士说,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已开始缓慢地恢复平静,但部族冲突仍在其他地区时有发生。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共和党在纽约市等地方选举中击败民主党
新华社华盛顿11月2日电在美国一些州市2日举行的选举中,共和党竞选人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在纽约市长的竞选中,共和党人、前联邦检察官鲁道夫·古利安尼击败民主党人、现任市长大卫·丁金斯。在民主党选民比共和党选民多4倍的纽约市,这是民主党25年来第一次在市长选举中失利。
在弗吉尼亚州州长的角逐中,共和党人乔治·艾伦赢得胜利,从而结束了民主党控制该州州长席位长达12年的局面。
一位女共和党人克里斯蒂·惠特曼在新泽西州击败现任州长、民主党人詹姆斯·弗洛里奥。
美国舆论认为,民主党在这些重要地方选举中败北反映了选民们对民主党政策的不满,给民主党在明年中期选举活动抹上了阴影。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布隆迪政局动荡
徐德文
10月21日,布隆迪发生军事政变。这起政变由布隆迪前总统巴加扎和武装部队参谋长让·比科马古策划和指挥,参与政变的部队包括布隆迪武装部队第11装甲营和一支伞兵特遣队,以及前总统巴加扎领导的部队。在这次政变中,总统恩达达耶和几名政府部长被捕后遭杀害。政变部队还逮捕了许多高级官员。现在,布隆迪政府总理基尼吉和大多数政府官员,以及恩达达耶总统的家眷仍在法国驻布隆迪大使馆避难。
政变后,布隆迪局势混乱。支持恩达达耶总统的胡图族人与政变军人所属的图西族人之间相互残杀,已造成数千人死亡,约60万布隆迪人被迫背井离乡,逃往国外避难。
布隆迪的混乱局面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非洲以及欧美国家政府纷纷谴责这次军事政变,支持恩达达耶合法政权。在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下,政变军方领导人比科马古曾在10月23日宣布愿向政府交权,但以赦免所有参与政变人员为条件。这一条件已遭到布隆迪总理基尼吉的拒绝。
这次军事政变是布隆迪独立后的第五次政变。布隆迪是一个面积只有27834平方公里、人口550万的小国,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南侧,有“非洲心脏”之称。它主要由胡图族和图西族两大部族组成,胡图族占全国总人数的85%,图西族占13%,历史上两族之间积怨颇深。布隆迪于1962年7月1日宣告独立后,胡图和图西两族之间曾多次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使国家长期处于动荡之中,由此造成布隆迪经济一直很困难。布隆迪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在这次政变中遇害的恩达达耶总统,是今年6月在民选获胜后的布隆迪第一任文官总统,也是占多数的胡图族人第一位国家元首。他上任后宣布大赦,积极推动民族和解,任命图西族人西尔维·基尼吉女士为总理,并要求胡图族人不要向图西族人“算旧帐”。自独立以来,布隆迪一直由人口占少数的图西族人掌权,身为胡图族人的恩达达耶总统执政后能以大局为重,不计前嫌,这种开明主张受到国内外普遍欢迎。
目前,布隆迪种族仇杀事件仍在不断发生,许多地区实际上处于无政府状态。卢旺达、坦桑尼亚、扎伊尔三个邻国10月29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发表联合公报,表示三国政府准备派军队前往布隆迪,制止种族残杀,协助布隆迪政府恢复秩序。但据消息报道,政变军方反对非洲三国派兵进入布隆迪。布隆迪的动乱局面仍在变化之中。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美就移交作战指挥权达成协议
新华社汉城11月3日电(记者张忠义)韩美双方今天就“平时作战指挥权”在1994年12月1日前移交给韩国达成协议。
这一协议是韩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李养镐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萨利卡什维利在今天举行的韩美军事委员会会议上达成的。
目前,“战时”与“平时作战指挥权”均由韩美联合司令部司令即驻韩美军司令掌握。
按照上述协议,1994年12月1日后,“平时作战指挥权”将由韩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行使。
在本次韩美军事委员会会议上,双方还表示将继续维持韩美联合防御体制。
韩美军事委员会是1978年建立的韩美最高军事协商机构,每年召开一次会议,解决韩美联合司令部的运营及其它军事合作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批准军事学说基本章程
称不将任何国家视为潜在敌人
本报莫斯科11月3日电记者丹林报道:叶利钦总统2日主持的俄罗斯安全会议批准了《俄联邦军事学说基本章程》,这一章程是拟议中的俄安全总构想的组成部分。
据负责起草该文件的安全会议副秘书马尼洛夫介绍,这一学说规定俄武装力量的职责是“防止战争和政治冲突战争化,保持俄罗斯的主权、完整和独立,保护俄罗斯的自然资源”。
俄罗斯新的军事学说宣称,“俄不将任何国家视为潜在的敌人”,“除俄国或其盟国遭到武装进攻外,绝不使用武力”。“俄国忠于和平解决领土争端和国家边界不可侵犯的原则”,“俄国不触犯、破坏其它国家的利益”;俄国与其它国家的相互关系只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据介绍,刚批准的文件由政治、军事及军事技术原则三个部分组成。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首相与美国防部长会谈
日本首相细川护熙2日在东京会见了美国国防部长阿斯平。据报道,日美两国领导人就朝鲜半岛核问题、日美安全保障、东北亚局势以及日本参与战区导弹防御计划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今后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加强合作。关于日本参与战区导弹防御计划问题,双方同意进行事务级磋商。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塔巴会谈为何中断
本报记者刘水明
巴以协议生效后,加沙—杰里科委员会在埃及塔巴已举行过三次会议。11月1日,双方第四次会议开始。按照原定计划,这次会议主要讨论以色列军队从加沙和杰里科撤出的具体步骤,会期三天。但会议还没开满两天,巴勒斯坦代表团决定,鉴于以色列方面在撤军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暂时中止塔巴谈判。
塔巴谈判的中断,意味着巴以关于加沙和杰里科自治协议的实施暂时搁浅,因为巴以协议的落实首先从以色列撤军开始,如果撤军问题达不成协议,那么其他问题都无从谈起。
目前,巴以在撤军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据巴方代表团发言人哈桑·阿斯福尔介绍,11月1日,以方向巴方提交了一份“从加沙撤军计划”,它实际上是一份重新部署以军的计划。其目标是,将加沙80万巴勒斯坦人居住的村镇分割成一座座“孤岛”,中间用犹太移民点和交通干线隔开,由以色列军队巡逻。此外,以军还要占据地中海沿岸的军事哨所,并控制当地的水资源。以色列的这一计划遭到巴方拒绝。巴方强调,以军必须全部撤出加沙和杰里科地区,改由巴方警察取而代之。
为了缩小分歧,巴方代表团团长沙阿斯和以方代表团团长沙哈克11月2日举行了单独会谈,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沙阿斯批评以色列在和平道路上设置障碍。他说,巴以协议明文规定了以色列从加沙和杰里科撤军的条款,可在本次会议上,以方避而不谈撤军一事,却只谈如何重新部署军队,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继续占领。
此间人士认为,巴以塔巴谈判突然中断与加沙局势恶化有关。
近日,加沙等地由一名犹太青年被杀而引发的骚乱已持续多天,并酿成了暴力冲突和人员伤亡。“犹太人起义”的组织者声称,他们要用伊斯兰抵抗组织“哈马斯”运动的方式“以牙还牙”,造成混乱局面,迫使拉宾政府面临两难抉择:要么武力镇压犹太人的“起义”;要么从加沙—杰里科自治协议上退却,目的就是要挫败巴以协议的实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带有狂热复仇色彩的“犹太人起义”,正中少数反对中东和平进程的人的下怀。巴以塔巴第四次会议就是在被占领土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冲突升级的紧张气氛中进行的。
在加沙等地发生骚乱的同时,身为政府总理兼国防部长的拉宾遭到以色列国内不少人的指责。他们认为,拉宾的政策给他们带来了直接危害,释放被押巴勒斯坦人是鼓励暴力犯罪等等。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拉宾不能不更多地考虑“国内安全问题”,特别是被占领土定居点内约10万犹太人的安全。据分析,这可能是导致拉宾决定暂缓从加沙撤军的因素之一。(本报开罗11月3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泛非大强调有条件停止武装斗争
阿扎尼亚泛非主义者大会(泛非大)强调,只有南非政府解决了白人武装右翼极端主义者的恐怖活动,泛非大军事组织才准备停止武装斗争。这是泛非大军事组织——阿扎尼亚人民解放军司令员萨贝罗·法马2日所说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兰和土耳其签署友好合作协定
波兰共和国总统瓦文萨和土耳其共和国总统苏里曼·德米雷尔3日在华沙签署了两国友好合作协定。这是自1923年以来,两国签署的第一个友好合作协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加州南部大火死灰复燃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上周数县发生的大火刚刚得到控制之后,2日因风势加大而死灰复燃。新火灾区主要在洛杉矶附近地区。该地区多为高级住宅,大火已烧毁许多住宅。有报道说,大火已造成1人死亡,10多人受伤。目前消防人员在飞机洒水喷药的配合下,正全力救火。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非多党谈判同意建立民族团结政府
南非多党谈判委员会2日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会议上同意,明年4月南非举行第一次多种族大选后将建立一个民族团结政府。有21个党派参加的多党谈判委员会中,阿扎尼亚泛非主义者大会(泛非大)反对这项动议,阿非利加白人人民阵线持保留态度。谈判委员会还同意新南非设总统和两个副总统职位。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文莱是伊斯兰国家。图为坐落在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中心的政府宗教事务部大楼,融伊斯兰与马来建筑风格于一体。
新华社记者丁宝忠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