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月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周末)
专栏:文化长廊

像方荣翔那样……
宋爱录
再现著名裘派传人方荣翔一生德艺双馨的8集电视连续剧《净魂》(济南电视台、山东省京剧院、浪潮集团公司联合录制)同观众见面了。你可知道这部剧作问世的过程吗?
苦苦觅戏魂
方荣翔过早辞世,曾使多少人痛惜不已。作为与其有过接触或交往的剧作家,刘庆元、张家滨和方肇瑞更是按捺不住强烈的创作冲动,决意将方荣翔的感人业绩搬上屏幕。他们不畏酷暑严寒,遍访方先生的亲朋故旧,查阅了大量资料,调看了几乎全部方先生的录像,取得了丰富生动的素材。为了深化对方先生的认识和理解,原本并不十分喜爱京剧艺术的编剧,居然痴迷到一天不听他的唱就像少了点什么似的境地。他们虽几易那盈尺剧稿,还是感到缺乏那种撼动人心的力量。为什么?他们经过苦思冥想,反复研讨,才渐渐对人物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人们之所以崇敬方荣翔,完全是出于对其高尚品德的景仰。他们终于找到了“人”这个戏之魂!
严翔勇担纲
较为理想的几名影星因故不能出演,结果开机在即,还是没有找到演方荣翔的演员,急得剧组上下团团转!一天,有一人突然喊“找到了,找到了……”,说完将一本刊物展放在导演面前:“您看,他的眼睛多么像方老师啊!”端详着那双有神而深邃的眼睛,导演阿因喜出望外,但又一想:这位以徐义德一角(《上海的早晨》)一举夺得了“飞天奖”和“金鹰奖”男主角桂冠的严翔,眼下正是导演竞争的“红星”,再说他又没演过戏曲演员……可时间逼人,他还是硬着头皮奔上海。不想,推却了几次片约准备同家人欢聚的严翔读过剧本,竟不畏北方的严寒与生活的不习惯,慨然应允了。
事后才知晓严翔是怀着对方荣翔的崇敬之情来拍《净魂》的。因此,他也同方先生一样,执艺如痴,一丝不苟,唯恐在艺术上稍有疏淡而愧对观众。剧中方先生的唱段不仅量大而又板式变化繁多,严翔竟把口型对得严实合缝!他的声音造型,使人如闻方先生之声。难怪方荣翔的亲属、弟子和熟人对严翔啧啧称赞!
甘愿做绿叶
如果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参加演出”的名单中有的演员压根未在屏幕上露面。像蜚声剧坛的“梅花奖”得主薛亚萍、裘派花脸的后起之秀孟广禄等,他们只担任了配唱的任务。至于连个“参加演出”名份都没有的演员就更难以计数了。大家表示“拍方荣翔就要学习他高尚的品德和奉献精神,需要谁谁就上,任何人也不能讲价钱,争名位!
“上帝”的回报
对影视艺术有所了解的人,都深知群众场面的组织和拍摄是件相当麻烦的事。但是,尽管《净魂》有很多群众场面的戏,却拍得非常顺利。人们一听说拍“方荣翔”,都争先恐后参加,剧中英雄山下为“泉城儿童基金会”义演的场面,就是群众自觉自愿参加的。特别是“老年大学”的学员们,不但提前到场,听从调度,而且感情投入,有时因拍摄而误了他们做饭、接孙子也毫无怨言。
(附图片)
(图为方荣翔与妻子为琴师修补被造反派砸碎的胡琴。高进军摄)


第8版(周末)
专栏:

血脉相系手足情深
——访台见闻
黄式宪
暮色四合中,我们所乘坐的“华航”班机,7月1日晚间9点29分,降落在台北桃园机场。我和陈飞宝、蔡洪声一行有幸作为大陆首批跨海访台的电影学人,终于梦幻成真,双脚踏在宝岛的土地上。此行,是由李行先生推动,以金马影展执委会、台湾电影资料馆、台湾影评人协会、台湾电影导演协会联合举行“中国电影历史与90年代中国电影展望”学术研讨会的名义,发出的邀请。在抵台后首次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将一幅“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的横轴赠予李行,以表达敬意。台湾中国时报记者宇业荧更幽默地将李行比作当代“愚公”,赞扬他“移山”成功。
作为主题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台北电影资料馆,先后主办了有关海峡两岸电影的3场座谈会。各场座谈会,台上台下融成一片,气氛热烈、坦诚,虽迭有论争,却谈笑风生。李行先生还在会上发出呼吁,两岸应携手同步,早日编著出一部翔实、公允而完整的中国电影史来。
我们专门拜会了李行、李嘉、张彻等前辈导演,并对李行的创作道路与艺术风格进行了录音采访。正如李行所说:“我的文化,我对中国的认识,无不与我在大陆从童年到青年那19年的记忆密切相关,无不与我在上海读初、高中时的观影经验以及所受到的电影文化启蒙密切相关。”谈起上海“文华”公司的作品,如《假凤虚凰》、《太太万岁》、《夜店》以及曹禺编导的《艳阳天》,还有费穆的诗电影《小城之春》、汤晓丹的《天堂春梦》、张骏祥的《还乡日记》等。只见他情发于衷,仿佛把我们也带进了40年代中国电影的高涨期。
我们拜访了中影公司和台影公司的负责人,访晤了黄卓汉、邱复生等著名制片家和蔡扬名、陈俊良等著名导演,拜会了张永祥、黄仁、王清华等资深剧作家和知名学者,访问了陈松勇、杨惠珊、苏明明等名演员,处处让人感受到一种“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
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有到中影公司及其文化城、中华电视台和年代公司等影视制作机构做实地参观,并观摩了在战后台湾电影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台语片《王哥柳哥游台湾》(1958年,李行执导),还有加长版本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阿呆》、《黄袍加身》以及新人徐小明导演的《少年咁,安啦》等。
我们一行3人还冒着大雨去高雄以西的美浓小镇,访问了已故台湾乡土文学巨子钟理和的旧居(即电影《原乡人》的原型),看到81岁高龄的钟台妹(小说和电影里称“平妹”,由林凤娇饰演)。谈话间,她突然问起我们,当年她和丈夫在北平开煤炭店的那条靠近北海的小街,不知是否还是老样子,并十分动情地说,哪一天“三通”了,她就直飞北平,重踏旧地,了却她和理和共同的一桩心愿。在学术会议的间隙,我们还到了《悲情城市》的外景地九份、金瓜石,又专程驱车沿海滨公路赶到淡水,对电影《小毕的故事》中的“眷村”旧址以及小毕清晨叫口令的海滨、爬墙头的日本式住宅一一踏勘,俨然是在寻找台湾新电影的历史“年轮”。
访台期间,我们看到,作为“侯(孝贤)、杨(德昌)后”的一代新人正在崛起,给90年代的台湾影坛输入新的血液和勃勃的生机。一个以《台北孤儿》(写追逐金钱、享乐而缺少目标感的青年一代)、《喜宴》(写纽约年轻一代华人移民面对的人生课题)、《青少年哪吒》(写台北繁华街区西门町青少年的精神困顿)为前锋的90年代“新生代”电影的潮声,仿佛已经隐约可闻了。


第8版(周末)
专栏:

事出无奈
——陈佩斯作导演
向兵
“影片一开映,我就一直呆在门外,没敢进去看一眼。”陈佩斯说。里边上映的是他第一部自导自演的影片《爷俩儿开歌厅》。
这是陈强、陈佩斯爷俩儿主演的喜剧系列片——“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第5部影片。老奎和二子开着“老爷车”闯荡深圳归来,又出新招在北京开了家“你乐”歌厅。歌手林小依是歌厅的“摇钱树”。她似乎爱上了二子,却又总跟老奎出外逛街、购物,还和一位海外来的“大款”眉来眼去。于是乎,父子之间,夫妻之间无端生出种种叫人啼笑皆非的事儿来。结果,歌厅砸了,朋友吹了,二子也出走了。
“咱当导演是被逼上路的。”在电影局、北京电影公司为该片举办的首映式上,陈佩斯如是说。这个系列片前几部片子,都是剧本写出来后四处找导演,求人家“请您捎带手将就导一回。”中国眼下没有专拍喜剧片的导演,自然也出不了高手,于是陈佩斯这回就自个儿干上了。
“咱过去只演电影,一旦片子不好,咱就说那是导演没导好。”陈佩斯说他这回才知“导演这碗饭还真不好吃”。影片的演摄美服化道各个环节他都得考虑,连字幕用什么字体也得琢磨,刚拍完戏坐下,又得设计出下一场的分镜头,“真累”!
不过,好歹片子拍出来了。虽讲的仍是大潮中小人物的命运,但这回故事更沉重,却也更逗乐。作为导演的陈佩斯对此心中有数:“影片细节比以往好,喜剧味足,但细节在全片的位置、分量,却没都把握好,跟我第一次演戏一样,不是过了,就是不够”。陈佩斯如此归结他的第一次导演经历:“收获特多,遗憾特多。”
“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系列片还要拍下去,老奎二子爷俩儿要去上海炒股票,或干点别的什么,但导演不一定是陈佩斯了。
(附图片)
(图为《爷俩儿开歌厅》剧照)


第8版(周末)
专栏:艺苑撷英

“傻小子”陈宝国
一村
中国儿艺演员陈宝国,前些年曾因在影片《老店》中饰演那个心比天高,却又不得不屈从于命运的杨明全,一时声名鹊起。今年他又在《北洋水师》中出演历史人物邓世昌。
步入中年的陈宝国说,他不喜欢选择重复,总希望能不断地变换色彩,变换性格,希望能演反差很大的角色,通过屏幕和舞台来锤炼自己,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这回陈宝国一改过去刘思佳、玻璃花、杨明全这些用他的话说是“带点邪气”的形象,而选择了邓世昌这样一个正面的悲剧人物。有许多朋友劝他,李默然老先生已经在《甲午风云》中把邓世昌塑造出来,站立在银幕上几十年啦!宝国你何必去冒这个险?
劝阻归劝阻,陈宝国却自有他的道理。《北洋水师》刻画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在那样昏庸腐败的社会中有那样一群杰出的人,那种精神着实让他感动,让他产生了非演不可的冲动。他说:“现在的观众需要的是一个活生生的邓世昌,而不是仅仅被人仰视的神。”
陈宝国相信现代的观众对历史新的欣赏角度,也相信不同气质的演员对角色理解塑造的不同。他说他就这样把人物拧着花地来演,他要表现的邓世昌既是一个民族英雄,一个直到现在还有人把他当成神来崇拜的英雄,同时他也应是一个人,有血有肉,发乎于情的人。经过这样的反复琢磨以后,如今出现在观众眼中的邓世昌这个形象还真有些不一样。
《北洋水师》是冬天拍的,陈宝国说他从没有拍过那么艰苦的戏。在冰凉的海水里一泡就是几个小时,人都麻木了。有一场邓世昌与一条狗在海中挣扎的戏,他咬着牙在海中泡了两个小时,可那条军犬到最后说什么都不肯下水了,谁赶它就咬谁,疯了一般。狗也怕凉啊!“好不容易拍好了,要不是赶紧抛过来的救生圈,我也就沉下去了。”
戏演到这份上,陈宝国也确实豁出去啦。真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着火力壮”。不过,他说以后碰到他喜欢的角色,他还得这样。
(附图片)


第8版(周末)
专栏:欣赏指南

评剧《香妃》搬上舞台
中国评剧院一团新近推出评剧《香妃》(编剧张宏文,导演于真),将清宫中一段奇特美满的恋情搬上了舞台。乾隆皇帝在平定叛乱后,纳维吾尔族少女伊帕尔罕为贵人,是为香妃。香妃入宫后,受到皇后无端猜忌,加之皇后之兄雅尔善的陷害,险些酿成大祸。经过宫中风风雨雨一场较量,伊帕尔罕与乾隆更加懂得民族和睦、边陲安宁之重要,情爱也更深了。剧中香妃由名旦谷文月饰演。(宜文)


第8版(周末)
专栏:欣赏指南

山东“72贤士”上荧屏
由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策划、山东电视台摄制的大型电视系列片《追求》,近期将与观众见面。此片以山东72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典型生动的事迹,反映了拔尖人才艰苦卓绝的创造性劳动和一般劳动无法比拟的特殊贡献,形象地表达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真理。(文一)


第8版(周末)
专栏:欣赏指南

优秀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再展芳华
蜚声剧坛的民族歌剧《党的女儿》近日在北京重展芳华。总政歌剧团把这台优秀作品安排在天地大厦国际剧院,以便让更多的热爱歌剧的观众能一睹其风采。剧中扮演田玉梅的演员由孙丽英、程桂兰承担,桂英则由鲁娜饰演,苏驼、张海伦、汪俊为导演。(潘文)


第8版(周末)
专栏:名人近影

唐江和《长征组歌》
王振凯
多年来,他一直担任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第一指挥,辛勤耕耘在声乐园地。在1965年,他创造性地完成《长征组歌》,从谱曲到舞台的综合排练,为确立《长征组歌》在中国合唱艺术中的地位作出了贡献。最近,这部杰作又经加工修改,再次被搬上舞台,而总导演仍是唐江。
这位被周总理称为“红小鬼”的老指挥,还指挥过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音乐舞蹈《椰林怒火》和大型声乐作品《毛泽东诗词组歌》、《红太阳颂组歌》等。近十年,他没当挂名的艺术指导,从音乐舞蹈《风从太行来》到《亚运村之夜》文艺晚会,从合唱节的《军旅剪影》到《长征组歌》的复排,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
唐江同志指着舞台告诉我:《长征组歌》是一部成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型声乐作品。著名歌剧《茶花女》在我国的舞台上已经是第10代演员在演唱了。这就告诉我们,作品的生命力纵然在于其自身的价值,而流传却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们的《长征组歌》也要培养下一代演员。否则,将是我们这些“老家伙”的终生遗憾。他又说,《长征组歌》搁置了15年后重排,这就要求不应是简单恢复,而应在恢复基础上的创新。只有再创造,才能使作品有生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观众的审美要求。
他带领大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在原音乐组歌形式和原主旋律基础上,作品要修改,表演要突破,舞美要出新,演唱、演奏要提高”的复排方案。
老战友们都记得,他曾和《长征组歌》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洗礼。他和战友歌舞团一起,带《长征组歌》随周总理访问欧洲,但在“文革”时却被无端隔离审查时,是周总理保护了他,说:“唐江同志我知道,他是红小鬼嘛。他指挥的《长征组歌》很有感情,很好嘛!”在1975年庆祝长征胜利40周年的演出中,他顶着“四人帮”的压力和“不停下来就要犯错误”的恫吓,坚持指挥《长征组歌》20多场,赢得了人们的敬佩。
观众现在看到的《长征组歌》,从指挥到演员到舞美设计,都是新人。但我们发现,作品加重了音乐的形象感,加强了合唱的厚度和乐队的交响性,舞蹈的表现力更为强烈,舞美手段也多方创新,注入了时代的审美感觉。在这个“新版本”中,凝结了唐江等老一代《长征组歌》创作、演出人员的许多辛劳。
(附图片)
(图为《长征组歌》演出。白景生摄)


第8版(周末)
专栏:

滚石群星在北京
丁宁
应中国电影家协会的邀请,台湾知名唱片公司——滚石公司旗下的4位王牌歌手将于本月10日至12日在首都体育馆亮相,为中国电影节集资义演。
4位歌手李宗盛、陈淑桦、周华健、赵传,都是目前在台湾走红且在大陆拥有很高知名度的艺人。
其中李宗盛是台湾最负盛名的唱片制作人、词曲作家之一,制作的唱片几乎张张畅销,而其中许多作品,如张艾嘉的《忙与盲》、潘越云的《旧爱新欢》、陈淑桦《梦醒时分》等,更已成为佳作。他为电影《油麻菜籽》、《我有话要说》的出色配乐亦使影片成为台湾名片。同时李宗盛又是一位出色的歌手,作品十分生活化,演唱风格真诚坦荡,并首创念白式唱腔。他的个人专辑《生命中的精灵》、《爱情少尉》都有很大影响,而新作《凡人歌》更是在排行榜上遥遥领先。此次他将奉献《和自己赛跑的人》、《油麻菜籽》、《凡人歌》等代表曲目。
陈淑桦是歌龄已有10余年的歌坛长青树,出版了20张个人专辑。她一贯以唱都市女性的心声而闻名,其亮丽的外形及强烈的个性更是塑造了台湾新一代女性的典型。她以一首《恋》起步,而以《女人心》专辑确立了演唱风格,之后的《明天还爱我吗》、《美丽与哀愁》和《亚瑟潘的四个朋友》为她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1990年起,陈淑桦的事业进入巅峰:《梦醒时分》专辑连续15周雄踞排行榜首并在香港获得空前成功,同名主题曲《梦醒时分》更被广为传唱。1991年,《一生守候》专辑发行两天就售出10万张,其中收有女作家三毛作词的电影插曲《滚滚红尘》。她将在义演中唱的《梦醒时分》、《滚滚红尘》、《明明白白我的心》,都是在卡拉OK中被点唱频率很高的作品。
来自香港、成名于台湾的周华健,也是台湾明星之一。他是米店掌柜的儿子,经不懈努力终于以广告歌曲《心的方向》受到欢迎,一首《阳光游子》则在歌坛上树立了一个英俊爽朗、有着一身神采的形象。《我是真的付出我的爱》确立了他的歌坛位置,其中《寂寞的眼》一曲为他获得了商业性的成功。在《最真的梦》中,同名主题曲和一首《这城市有爱》被评为1990年“最佳歌曲”,而1992年《让我欢喜让我忧》推出后引起狂热,一直高踞各大排行榜首,使他成为最成功的男歌手之一。这张唱片在大陆发行后风靡一时。周华健擅长词曲创作,为人也随和宽厚,是歌手中很有人缘的一个。不久前,他又成立了“摆渡人”工作室。此次除了演唱《寂寞的眼》等名曲外,他还将同大陆歌手范春梅合唱一首《今宵相聚》,并带“摆渡人”全体成员为观众表演。
大陆观众非常熟悉的摇滚歌手赵传,素以唱风悲壮激昂、感人肺腑而著名。以《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一炮而红的他,出版的《我终于失去了你》、《我是一只小小鸟》都大受欢迎。而最新唱片《粉墨登场》中他尝试把京剧与摇滚结合,获得一致好评,是1991年台湾出色的唱片。赵传曾多次来京演出,此次携“音乐殿堂”工作室的“红十字”乐队再次赴京,除演唱代表作外,还推出一批新歌。
(附图片)
(图由上至下依次为李宗盛、陈淑桦、周华健、赵传)


第8版(周末)
专栏:心之桥

“德”字为何少一横?
夏淳同志:
您好,久慕您的大名。近日我们去看了“人艺”的演出,果然名不虚传。不过,看后我们有一个小小的疑问,冒昧地向您提出:剧中门匾“福聚朿”的“朿”字是否少一横?还是中国书法上另有讲究?请您在百忙中告知为盼。
很希望再欣赏“人艺”的精彩演出!
热心观众张元行苏娟
张元行、苏娟同志:
来信收到了。你们看戏看得那么仔细,令人十分感动。戏中匾上的字是从老“全聚德”的旧匾中拓出来的,至于为什么德字上少一横已无法考证了。不过据我所知,当时写匾的人定是个书法家。中国字常无定论。随书家信笔挥毫,不拘小节,是常有的。即使名家写的也无人究其实了。
夏淳


第8版(周末)
专栏:直言录

脱口而出的“遗憾”
宜元
不久前,有幸在电视屏幕上欣赏到一次“知识竞赛”。其间,当问及正在进行的奥运会比赛中我国代表队已获几块奖牌时,一位参赛者应对如流,满场喝彩。但遗憾的是,竞赛节目的男主持人却另有一番喜悦,脱口而出:“可见电视转播的威力之大。”好在那位女主持人随机应变,即刻补上一句:主要是奥运会牵动人心。尚算得体。
电视威力大不大?缘何而大?不言自明,但也不能忽视其它宣传媒介的作用,更不能忽视报道对象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亿万人对奥运赛事了如指掌,实则正如那位女主持人所言,是奥运会自身的吸引力。倘若没有奥运节目,电视机前的观众恐也不会那么多,更不至于通宵达旦地争睹为快。谓予不信,则请看看与奥运竞技同时播出的其它电视节目,观众有多少?吸引人的内容又有多少?传播工具和传播内容毕竟是两回事!
两位节目主持人,同是脱口而出的两句话,却大相径庭。这并非一般的口误造成的差距,而是两种心态的反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