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月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海外游踪

里海东岸今昔
曾坤胡锡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于里海东岸的土库曼斯坦小城克拉斯诺沃茨克来说,“仙”是对面一望无际的里海,“龙”是背后甩出的绵延千里的中亚大铁路。有了里海和铁路,哪怕从地图上看一眼,那个小圆圈也会在你的心头扩出几层波澜。
5月初,我们有幸成为踏访小城的第一批中国记者。小城夹在里海和一道褐色石山之间,只有6.3万人口。不出一个上午,我们就在土库曼斯坦通讯社女记者玛丽娅的陪同下,三拐两转,走完了斜铺在山坡上的130年:各种颜色的二、三层俄式小楼,长不过百米的“古老”商业街,据说由日本战俘修建的城市文化宫,以及只有5间展室的历史博物馆……在已经荒弃的旧日码头上,一座白柱红墙的牌坊尤其引发了我们的兴趣,玛丽娅说,这就是历史上相当有名的“中亚之门”。事实上,中亚南部近代史上发生的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1714年,全盛时期的彼得大帝为了打通经伏尔加河到达中亚的“商路”,获取传说中的“沙金”,首次派亚力山大公爵率探险队抵达里海东岸。亚力山大公爵绘制了第一张里海东岸地图,并且证实了另一个传说:位于中亚的阿姆河曾有一条通向里海的故道。只要让阿姆河与里海相通,伏尔加河水系就可以同阿姆河水系连成一片。以后的一个半世纪里,俄国军舰和商船不断驶向里海东部朝阳映照下的红水,扩充、新建东岸的军事要塞。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俄国对中亚北部地区的征服,经水路与中亚南部“通商”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俄国“中亚特别委员会”于19世纪60年代认定,必须在土库曼海岸新建一个有军事保护的大型“商站”。经反复推敲,军人和商人们共同选中了克拉斯诺沃茨克湾。于是,1869年,“红水中的城市”——克拉斯诺沃茨克诞生了。
在以后的世纪之交,无数头带礼帽、身穿燕尾服的俄国商人从“中亚之门”下走过,带来俄国资本主义的工业品,换走中亚人的棉花、羊毛和兽皮。大批斯拉夫移民也从这里走向中亚沙漠的绿洲。19世纪80年代,一条横贯土库曼的中亚大铁路以惊人的速度建成,并把土库曼同整个中亚连接在一起。铁路使克拉斯诺沃茨克成为里海东岸唯一的水陆交通枢纽以及所有中亚军事地图上的战略重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座城市果然成了中亚大后方支援高加索前线的唯一军港。1941年至1945年,小城共向前线运送3200吨弹药和各种军需品,被人们骄傲地称为“子弹搬运工”。此外,1941年底每天在小城上岸的难民竟达1万多人。
里海的波涛,至今依然拍打着城市的四岸,那浪头虽然不高,却让观海者萌生出对40万平方公里水面风风雨雨的感悟。捧起一把里海水,果然是咸的。玛丽娅动情地说,里海虽然被陆地包围,但在小城人的心目中,它就是真正的海:海风、海浪、海的风险、海的呼唤……
站在城市的最西端极目西望,里海显得有些空旷,天水一色的远处只有一只白色的船影。玛丽娅说,在船影的背后,几百公里之遥就是阿塞拜疆的巴库。几十年来,巴库的轮船源源不断驶往小城,运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而如今,这一切正在结束,一切都在重新开始。
环里海政治地图的变迁,使克拉斯诺沃茨克更加重要了,成为独立后的土库曼斯坦走向大海的唯一国门。据玛丽娅介绍,小城正在冲破地势的限制开辟新居民区,引进外资更新码头设备,中亚的大部分棉花将重新从这里运往欧洲。这位乌克兰移民坦诚地告诉我们,她已经是真正的土库曼斯坦人,丈夫是海员,与里海为伴。他们随遇而安,哪也不想去了。
“我们只希望‘中亚之门’重新繁忙起来,成为土库曼斯坦的‘欧洲之门’、‘世界之门’。”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数字式无线电广播
易菲
目前,无线电信号在遇到高楼、丘陵、大山、隧道和地铁时,会减弱、失真甚至消失。西方正在研究的一种高技术,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这一新技术的关键是对无线电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其主要优点是:
能进入盲区。隧道、地铁等区域是无线电信号的盲区。过去,无线电信号只有在改变原来频率的前提下,才能通过雷达辅助天线进入盲区。现在,数字式无线电信号在盲区就能直接收到。
声音逼真。经过数字式无线电信号处理的广播,声音逼真。尤其是用激光软盘放出的调频立体声音乐,声音高保真,不会走样。
成本低廉。一般的无线电信号若想在地铁、隧道内收到,必须增设昂贵的屋顶天线,数字式无线电广播则无此必要。鉴此,英国广播公司专家伊恩·蔡尔兹称,数字式无线电广播的问世是世界无线电史上的一场革命。
目前,西欧、北美各国及日本都在积极研制数字式无线电广播。其中,西欧迈的步子最快,已投资7000万美元。今年6月,来自欧洲、北美、日本的广播专家在瑞士蒙特勒召开大会。会议决定:将数字式无线电广播系统称为DAB;把甚高频88—108兆赫的无线电频率定为数字式无线电广播频率;拟于1995年正式推出第一座具有激光软盘般音质的数字式无线电广播电台,并力争在21世纪将其推广普及,成为无线电广播的主流。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环球科技

用维生素饲养家禽
水源问题,对于澳大利亚家禽饲养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为这里的水资源贫乏,一般都是通过自流井里的水来供应养禽场,可是当地的自流井通常又都盐渍化了。而长期给家禽饮用略带咸味的水会影响产蛋鸡的分泌腺正常工作,造成蛋壳十分易碎。为解决这一难题,悉尼大学医学系专家最近找出一种办法:在饮用水中补充能中和食盐有害作用的维生素C。只要在产蛋前不久的一段时间里给这些家禽补充上维生素C,就可以保证母鸡产蛋的质量。不过,由于老母鸡的分泌腺已经被食盐损坏,就是用维生素也无法医治。(沈东)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在世界最大的“黄金叶”拍卖市场
温宪
以烟草质量闻名世界的津巴布韦,素有“黄金叶”之称。其烟草可向八十多个国家出口,每年四月至十月开市的哈拉雷烟草拍卖市场世界第一,早已成为吸引游客的哈拉雷一景。
一进入占地近三公顷的哈拉雷烟草拍卖市场大厅,就像到了一个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流水作业的大车间。因为电灯光影响买卖者对烟叶颜色的正确判断并对烟叶质量有不良影响,所以整个大厅内没有一盏电灯,全靠透过白塑料屋顶的自然光照明。厅内分为四个卖区,每区二十行,每行排列着四十包烟叶。津巴布韦烟草销售委员会每天都根据全国烟叶产量、烟农在规定时间内的打包能力和拍卖市场的销售能力,安排第二天的销售计划。烟农们首先将一包包最多一百一十五公斤、最少三十五公斤的烟叶运到拍卖市场收货处,经过计算机处理,他们立即收到一个回执,并被告知他们的烟叶将在第二天的某区某时卖出。进入拍卖大厅的烟包首先被打开,上面摆着从烟包四个角和中间抽出的五把烟叶供检验员过目。经过检验的烟包上放有一个标签,上面标有烟草的产地、颜色、质量等级等。
大厅内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在四个区同时进行的拍卖交易。每个区内的卖方行列中站在最前面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报价员,他必须具有向面前的烟包望一眼便可立即报出其基本价格的本领。跟在他后面的,依次是反应敏捷的拍卖员和两名记价员。与卖方面对面的是由八人组成的买方行列,分别代表着在津巴布韦注册登记的八家烟草公司。报价员报出价格后,拍卖员便站在这包烟前开始像说绕口令似地高声唱价,同时两眼左右不停地观看着买方的动静。买方的八人或借手势、或以眼神、或用咳声及其它只有拍卖员才懂的语言暗示自己的出价。拍卖员认为已经得到最后价时,就唱出买方的名字和每公斤合多少津巴布韦分的最后价格。随后,两名记价员便在标签上记下买方公司的代号和价格。这里每十五分钟卖出一百五十包烟叶,每天平均卖出烟叶一万六千包。拍卖价格确定后,只有烟农自己才有卖或不卖的最后发言权。每个烟农都有由拍卖市场聘用的代表。如果烟农认为价格不合理,经过和烟农代表协商,他可决定取消刚刚进行的买卖。反过来,如果买者发现已买烟叶中有疵品,可将烟叶提交销售委员会仲裁。拍卖后的烟包很快被缝口拉走,通过传送带运到不同公司所在的货场。电瓶车又将待卖的烟包一行行地拉进来。卖后烟包上的标签即刻被送到计算机房进行数据处理,人们很快就可以拿到各种最新交易资料。这一套程序进行得紧凑迅速,有条不紊。
一般情况下,烟农们总是先卖好烟叶,最后卖的是烟梗。因此,在半年的拍卖期中,烟叶的质量呈弧度下降。在去年二十七周的拍卖活动中,哈拉雷烟草拍卖市场以平均每公斤十一点六津元的价格共卖出十六万六千多吨“黄金叶”,再一次为津巴布韦赚取了大量外汇。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病童托儿所
在世界各国,几乎所有的托儿所都不收患病的孩子。如果孩子有了病,托儿所便让父母把孩子带走,在家照料或送医院。日本大阪府梅方市的一位儿科医生保坂智子独出心裁,于1969年开设了一所病儿托儿所,生病的儿童在这里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料。
保坂智子的创举不仅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还受到地方政府的鼓励。因此,这种新型的托儿所很快发展壮大起来。目前,除大阪外,在首都东京、广岛和青森等市又涌现出了12家病童托儿所。由于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这13家托儿所的设施日臻完善,所内不仅有一批服务周到、业务熟练的阿姨,而且还有一批合格的儿科保健人员。
前不久,这13家托儿所的工作人员组成了“保育界协会”。该会呼吁各地政府和民间组织给新兴的病儿保育事业以更大的支持与帮助,使病童保育事业制度化,列入各级政府的日常工作之中。
日本厚生省已响应该协会的呼吁,专门成立了“抚育病儿研究组”,负责指导各地病童托儿所的工作。目前,该研究组正在编写一本病儿保育手册,供全国病儿保健工作人员参阅。厚生省还准备为各地病童托儿所新配备一批医生和护理人员,做到一般病症不出所即可得到及时治疗。
(宋秀生)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世界新事

白领男士“轻装上班”
唐若水
自上一世纪中叶以来,欧美白领男士在进行业务交往和社交时的“规范服装”一向是西装配领带。但最近在美国,情况出现了“戏剧性”变化:公司、企业、银行、商店等纷纷作出“全新”的规定,准许男性职员“轻装上班”,即允许他们上班时不穿西装,而以运动衣、T恤衫、夹克、牛仔服等“便服”取而代之。
去年秋天,拥有数十万员工的美国铝制品公司率先决定,破例允许向某慈善机构捐款的员工,在两周内“上班”可穿得轻松、随便些。不料男员工反应异常强烈,以致公司最后不得不宣布,所有员工在此后“任何日子”都可以不穿西装、不戴领带上班。
著名的花旗银行推销部不甘落后,也立即规定男职员可“旧貌换新颜”,而且还鼓励他们在“换装”后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方式开展业务活动和待客接物。
在这场席卷全国的“轻装上班”运动中,美国电子工业的基地硅谷的年轻人起了“领导新潮流”的作用。时下,硅谷的中青年白领男士几乎无一例外地对传统的西装领带“敬而远之”,他们身着的便装款式新颖多样,颜色五花八门,很快便成为工商界同龄人的仿效物。
甚至连一些老年男士也力争在这股新潮流中迎头赶上。美国铝制品公司副总裁、57岁的霍夫曼先生一改几十年的“白领形象”,穿上了圆领T恤衫,天稍冷时再外加一件尖领羊毛衫。他说,他手下的年轻职员异口同声地认为他变得年轻、更富朝气、显得更为随和了,无疑这可使上下级关系更为融洽。他还认为,男职员的“便装化”使之工作起来往往不拘于繁文缛节,与客人和同事的交往更为心心相印,因而在客观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五颜六色的便装驱赶了西装色泽的单调,使男士们更加情绪宽松,有干劲。
当然,美国白领男士衣装的巨变也是与商界的推波助澜分不开的。近来,身着牛仔服、手提精致公文包在公司出入的“潇洒型”男士的形象,几乎天天在电视广告中出现,便装的推销市场也日益扩大。一家布裤公司的营业额5年内达到8.5亿美元,而且还在与年俱增。与此相反,西装的制造和销售在不断下降,不少西服公司接连减少生产量并关闭代销店。不过,西装至少在1/3的美国公司里仍被认定为“唯一的规范服装”,即便是那些“开禁”的公司,也要求男职员在办公室的衣柜里留一套西装,以备外出接客时“急用”。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域外社情

德国:司机饮酒问题严重
朱启
最近,德国围绕着“汽车司机饮酒后能否开车”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原民主德国制定过各种法规,其中也包括禁止司机酒后开车的法令,多少年来一直对汽车司机实行这项严格的禁酒法令。为贯彻此法,许多公路两旁的路标上都十分清楚地写着“禁止驾驶员酒后开车”的标语。同时,警察在检查车辆时也对司机进行严格检查,任何司机的血液中,都不能有一点酒精的成分,否则,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但是,原联邦德国只有汽车司机在开车时最多允许喝一杯葡萄酒或两杯啤酒的条款,然而,汽车司机往往在喝酒时超过这一规定的数量。
今年2月初,雷克灵豪森市警察局在一次较详细的调查中发现,凡是年龄在19岁左右的青年人只要喝1.6升的罗姆酒,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就会达到5‰,尤其是汽车司机,如果血液中有这么多的酒精非常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而德国《特别快车》报发表的一项统计资料却表明,德国统一后,国内纯酒精的年需求量增加很多,现已达人均14公升,在世界上占第一位。如今,德国人平均每分钟要为酒类产品支付10万马克。在德国,特别是青年司机的饮酒人数日趋增多,据统计,在被警方扣留的醉汉司机中,年龄在18岁至25岁的青年人占37%。现在,德国国内约有250万酒精中毒者,每年仅由于醉汉司机驾车引起的公路交通事故就造成1500人死亡。
可是却有人认为,司机血液中含有少量的酒精成分,并不是造成德国交通事故增多的主要因素,有许多事故是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的。持这种论调的原因是,由于国内数以万家各式各样酒馆的老板都以经营酒类为主,他们每年的经济收入可达到500亿马克,他们当然不愿减少收入(而国家财政部每年的酒类产品税收却只有65亿马克)。更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在德国仍存在着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风俗习惯:有不少人认为,开车前喝点酒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除此之外,德国警方对众多司机酒后开车行为的监督检查也不严格,警察们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对违章者进行罚款,警方通过这种办法可从中获得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
汽车司机饮酒的情况有增无减,此问题越来越困扰着德国有关当局。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会走的仙人掌
在南美洲秘鲁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会走路的仙人掌。其秘密在于它的根,这些根由软刺构成,随着沙漠风的吹拂,便会一点一点地向前移动,使在贫瘠干旱的荒漠中觅取水分和养料的仙人掌,能够在遇到适宜生长的地方时才“安家落户”。(若愚)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下图三代人陈宝生摄于法国
 右图夏威夷海滨司徒海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