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月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多姿多彩的画卷
——评建军65周年摄影展览
刘铁生
由总政治部主办的纪念建军65周年摄影展览,展出的300幅摄影作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军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保驾护航”的勃发英姿,显示了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崭新风貌,是军事摄影的又一次收获。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像和煦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也使军营春意荡漾。三军将士大局在胸,坚韧不拔,积极推进自身的改革和建设,支持、参加和保卫国家改革开放大业。摄影作品《向党中央汇报》、《护航》、《奋战炉旁》、《托起大地的人》表现了他们崭新的英姿。
当洪水吞噬祖国大地,人民面临危难时,我军摄影工作者迅速、及时记录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灾难和军民伟大的抗灾活动,反映了中华儿女与洪水搏斗的凝聚力和子弟兵跟人民生死相依的关系──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摄影作品《众志成城》,表现了在激流洪水中,一个战士一根桩,组成千难万险也摧不垮的长城。《淮河,呼唤着英雄的名字》画面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英雄周丽平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淮河呜咽,苍天落泪。
军事摄影要求“军味”浓,“兵味”足。这就要求军事摄影工作者了解战士,熟悉战士,喜其所喜,爱其所爱,才能拍摄出具有干部战士崇高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的作品来。摄影作品《乃堆拉的婚礼》、《养猪状元龙成祥》、《边关相会》、《国事、家事》,它们炉火纯青而又恰到好处反映了指战员的心灵、爱好、情操。《乃堆拉的婚礼》描绘的是地处西藏高原的4900米边防哨卡,那里“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氧气吸不饱,风吹石头跑,六月雪花飘,四季穿棉袄。”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举行超凡脱俗的婚礼,这珍贵的瞬间,凝聚着作者的艰辛,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蕴藏着作者的追求,体现了作者的艺术造诣。
士兵的生活普普通通,线条加方块似乎单调,但正是这十足的“兵味”有着的特殊的韵律。《雪天正是练兵天》、《紧急出动》、《绿浪滚滚》、《腾飞》、《夜行军》等摄影作品像军旅雄风,创作了军人的阳刚之美。
军事生活是军事摄影的源泉,如果不勤于深入,就拍不出好东西来,摄影展览中的许多作品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贴近生活、贴近连队,贴近战士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来,摄影作品《秦川牛李润虎》、《养猪状元龙成祥》,那真实的心态,那动人的情感,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虚情假意,传真纪实,传情寓意,不是模式和图解,生动、和谐的画面反映了新的一代军人生活翩翩风采。
从喜马拉雅山麓到海南之滨,从长白林海到天涯海角,都有军事摄影工作者跋山涉水,顶风冒雪,不畏艰辛,不怕困难的足迹;随处都留下他们辛勤的汗水。《穿林海》、《沙海苦练》、《永暑礁的早晨》、《墨脱印象》等摄影作品,就是见证。
或重纪实,或取意境,或寓哲理,或传诗情,是这次摄影展览中摄影作品的追求。真实可信的摄影魅力,反映生活,展示生活,使近年来军事摄影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第8版(副刊)
专栏:

  启功的书法艺术
乃和 柏生
启功教授是怎样成为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访问了他。
他一生作教师,教学深入浅出,语言生动,同学爱听;讲文学史覆盖面广;讲书法,纵横捭阖,有理论,有源流,有讲解,又有实际书写示范,同学听得入神;讲诗词,能以简驭繁,课堂举例,背诵如流,声调抑扬。原来他书法特点,即具有学者气质,所谓有书卷气,就是因为他的“生平学养,已俱见于点画之间”了。
由于他多年览阅书画,在书本上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鉴定书画知识和才能,是著名文物书画鉴定专家。他尤其擅长书法,他对书法史了如指掌。熟悉文字源流,字体递嬗,对各朝书法和书家,都有深入的钻研,更精于碑贴之学,旁及竹木简椟,这些都与他书法艺术成就不可分割,使他的书法撷取了各家之长;他知文、习史、能诗、善画,使他的书法注入文史诗画的神韵和精髓;使他的书法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他的行草如行云流水,笔势雄奇,挥洒流畅,纵横婉转,神采飞动。写真楷,则结构清秀,笔法刚健,点画圆润,凝重端庄。他对书法理论,也有独自的见解,有所创新。他认为,学习书法,应以墨迹为师,不应以碑刻为法。因为碑版是刀刻的,所反映的是刀痕,墨迹是笔写的,体现的是笔法,石刻的斧镌刀痕,锋棱凿迹,笔写的圆转自如,生动真实,二者相较,墨迹当然更能体现艺术精妙。
启功为人尊师重道。为了感谢陈垣教师的栽培和教导,去年他将义卖字画所得的163万多元人民币,捐赠给北京师大,作为“励耘奖学助学基金”,励耘是陈垣的书斋名。目的是学习陈垣恩师的爱国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老师辛勤耕耘、严谨治学精神,用此款奖励和培养后进,推动教学科研的成果。(附图片)
启功和他的老师陈垣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木霁弘、陈保亚等写的《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近日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介绍了滇藏川三省区交汇“大三角”地带的神秘风采。 (官晋东)
△由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和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传统音乐研讨会最近在京举行,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二百多位学者讨论传统音乐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黄)
△中国音乐资料馆近日在中国音乐学院成立。此馆以中国音乐资料建设为特色,馆藏关于中国音乐文化的各类资料。(黄一)
△由《解放军歌曲》主办的“队列歌曲征歌”活动已于日前揭晓。《军队节奏》、《当兵谣》等五首歌获优秀奖,《我为春天护航》、《军人的脚步喀喀喀》等十部作品得优良奖。(邵文)
△郁正光花鸟画展在北京音乐厅画廊举行。(高文)
△山西省青年作家冯建国、雷建德合作的《白话西厢记》一书,最近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尚凯)
△周来祥、陈炎合著的《中西比较美学大纲》一书近日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周)


第8版(副刊)
专栏:建设之歌散文特写征文

  酉河渡口
彭鸽子
长方形的竹篾篷渡船,缓缓切开如一泓深潭的碧绿河水,把我们送往对岸。
这是湘、黔、川三省交界处的酉河渡口。一河之隔,山色、房屋、风情却各不相同。茶洞这边平坦开阔,对岸的四川洪安却是山峦层叠一派山城风貌。
下了船,沿着石阶逐级走上那成斜坡状的窄街,茶洞那边白脸长身的少妇不见了,街上多是身材瘦小、语音急促的川妹子……
不是逢街天,很冷清,几家杂货铺、小吃店的顾客也很少。我后悔不该过这四川地界来,这与茶洞那边临河的吊脚楼,那长满青苔的古老边城、那满街是各种小吃的热闹场面相比,这边太寂寥了,一水之隔怎么差异这样大?
“回去吧!”有人走了几步,就想折转身。
我也同意。
突然,一位老作家说:“慢点,那边有个书店呢!”
同行的多是喜欢书的人,一起拥入了店堂。
正在柜台后面整理书籍的一位年轻妇女,立即热情地问:“买书吗?欢迎!”
这书店约有二十来平方米,柜台上端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年画和对联;书柜顺墙摆成丁字形,玻璃明亮,书籍也排列得整齐,地上刚扫过,还洒了水,店堂虽小却干净整洁。
柜台里摆着一叠散文书,当中却有台湾女作家罗兰的散文《雨中的丁香》。我高兴地说:“呵!有我喜欢的书呢!”
老作家颇感诧异:“这小地方怎么会进这种抒情散文?看来有读书人。”
卖书的年轻妇女只是抿着嘴笑,轻捷地拿着书,不吭声,一双眸子沉静地打量我们。
她望着老作家鬓角的白发,似乎颇感诧异,这老人怎么这样喜欢罗兰的书?她沉吟了一会才说:“还有两本,是我留着,准备自己读的。”
“是吗?”老作家很高兴,这年轻的售货员还是个读书人呢!
她又笑了笑,“我也爱读罗兰的散文,她写得朴实清新,感情真挚……”
买书人与售书人却讨论起散文,同行的朋友都笑了。
若不是同行的朋友提醒,还要折回去看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里曾描述的老渡口,我们还不知要聊到什么时候。
临行前,她才从抽屉里把自己收藏的两本罗兰散文拿出来,仔细包好转让给我。
要分别了,她把书店托给门口一位老人照看,送我到渡口,她也不说话,只紧紧搂住我的肩。
我们并没有相互询问其它的事,却又觉得是这么熟悉,我们都感到,喜欢真诚的散文的人,也一定是真诚的人!
渡船启动了,船尾泛起一簇簇白色水花,站在码头上的她眼睛湿润了,不停地向我挥动手,泪水也从我脸上滴下;渡船把我们隔得越来越宽,她的身影渐渐缩小、模糊了。
我对老作家说:“这洪安小镇不错。”他点头:“对,有读书的人!”
(作者单位:昆明市群众艺术馆)


第8版(副刊)
专栏:建设之歌散文特写征文

  春在溪头
吴兴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沧海桑田,天翻地覆。辛弃疾的忧愁,烟消云散;辛弃疾的梦幻、繁花似锦。诗与地点的巧合,激发我引用了“春在溪头”作为抒写对南国著名侨村──福清市溪头村旧貌换新颜,勤奋奔小康的欣慰之情的命题。
玉屏山麓、石湖岭下,有一块小小的半丘陵式的盆地。一条清澈见底的罗汉溪,从北到南,贯穿于这块盆地。这块小小的盆地就是如今的阳下乡,管辖本乡的24个村,其中溪头村地居盆地的中心,散发着诱人的莲花芬香。
改革开放的春潮涌入溪头村,当年钉螺孽生地──罗汉溪经过溪头村地带的大面积溪滩,草埔,而今成了花园式的环岛湖,那一环柔情的湖水,款款流淌着,低吟着《送瘟神》的乐曲,畅诵着改革开放的新篇章。湖中心的人工岛将建成“湖上花园”,而今湖四周已是花香鸟语,名树葱葱,那即将竣工的人造瀑布,映衬着亭榭楼阁,典雅风韵,令村民们赏心悦目,悠哉乐哉!
生机勃勃的田野镶进了一颗颗宝石,让青翠葱碧的绿原,亮烁着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斑烂,熠熠生辉。昔日的“遗矢”之滩,如今的聚宝之盆。君不见溪头人凭着赤贫的双手,引进了外向型经济,那栋栋高楼,那排排厂房,鳞次栉比,顺着时间蒙太奇构筑起现代化的雨衣厂、包装厂、造纸厂、皮革厂、拉链厂、五金厂、手袋厂、鞋帽厂,高额的创汇犹如那罗汉溪源头流下的汩汩山泉,甘甜、爽口由小到大、川流不息。它滋润着溪头村的全面奋起,展翅腾飞。
溪头的民宅住房,几乎除却了旧貌,一片崭新。外层是工厂企业,中层是医院、学院、影院、俱乐部,福利院,里层才是造型别致的小洋房,幢幢相峙,气象万千。水泥道路纵横交错;程控电话直达环球。有人说溪头人福气,有侨资的扶持,发展快,率先叩响了新世纪的大门。然而,创业容易守业难,1990年8月,当历史罕见的“怪风”袭击侨乡的时候,溪头村陷入了“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的险境。新建的现代化大桥被洪水冲垮了。它与全县各地一样,村村稻苗被毁……溪头人在这危在旦夕的时刻,团结在党支部的周围,抗洪救灾,苦熬了三昼夜,击退了洪水猛兽,保住了美丽的家园……
(作者单位:福建福清市文联)


第8版(副刊)
专栏:

中国铁路文工团歌舞团日前在北京演出了四幕民族古典舞剧《长城魂》。舞剧讴歌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抵御外侮、反对战争、艰苦勤劳的奋进精神。图为该剧剧照。徐春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