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经济)
专栏:

  青岛地下商业街开工
本报讯国内规模最大的地下商业街——青岛市人防地下中心商业街,近日由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三处和北海舰队二工区投入正式施工。该工程将青岛市最繁华的中山路和辽宁路两大商业街连成一体,全长一公里,工程分三层,顶层为自行车通道,其他层均为商场。(文才 汉发)


第3版(经济)
专栏:

  “霞飞”两产品受欢迎
本报讯由商业部和中国市场调查所举办的“92全国大中型商场最畅销产品”评选活动日前揭晓。评选组织者对全国各地六百零三家大中型商场经销的八十五类商品,六千六百种品牌的销售额和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进行了消费者调查,评出八十五个第一名中,上海“霞飞”牌特效增白粉蜜和“霞飞”牌奶液榜上有名。(丁建)


第3版(经济)
专栏:

  中华学习机又添新成员
本报讯陕西省计算机公司日前推出长安CEC─G型中华学习机。该机除具有长安CEC─I、CEC─E型中华学习机可进行科学计算、辅助教学、办公自动化等所有功能外,又增加了游戏机功能,集二机于一体。(景康)


第3版(经济)
专栏:

  三笑牌磁性牙刷获专利
本报讯江苏省扬州市大桥牙刷厂研制开发的三笑牌磁性保健牙刷,填补了我国治疗保健型牙具的空白,并获国家专利。这种牙刷利用磁性物质对人体特有的治疗保健原理,在清洁口腔的同时,达到消炎、止痛、活血、健齿固齿的目的。(初见)


第3版(经济)
专栏:

  便携式康复器设计独到
本报讯由北京海淀区双清电子仪器设备厂生产的便携式康复器,根据人体信息感应的规律,选用多种元素成分,使其在受热后发放出某些符合人体机能的能量,达到治疗人体内由于其正常机能紊乱所造成的某些疾病,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该产品受到中医界的高度评价。
(晓望)


第3版(经济)
专栏:

  一种新型石膏板问世
本报讯四川省眉山永寿机具厂与四川大学原子核技术研究所联合开发成功具有耐磨、隔热、防水等特点的高强机压豪华石膏板。该产品采用电子束辐射固化,经机压成形,属国内首创,获国家科委新技术新产品金奖,并已由国家计委下达国家级重大新产品试产计划。(先春)


第3版(经济)
专栏:

  青岛空调器厂重视质量
本报讯琴岛海尔集团青岛空调器厂加盟青岛海尔集团以来,狠抓产品质量,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使产品全部部件达到百分之百合格。今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六倍,产量增长五倍。该厂空调器近日将在北京首次投放市场。
(杨贵明)


第3版(经济)
专栏:

  北京航天石化技术
装备工程公司成立
本报讯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公司日前成立。这家公司是由航天部民品总公司和航天部第十一研究所为主体,联合航天系统所属一个研究所、四家大型企业、一所高等院校共同组成的,专门从事石油、石油化工、化工以及能源、轻工、冶金等行业技术装备开发生产。
(亚玲)


第3版(经济)
专栏:

  方向对 路子好
——首钢改革与发展纪略
本报记者江世杰
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改革能给年届花甲、老态龙钟的企业,带来返老还童、生机勃发的巨大变化——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家大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
13年来,首钢在改革中发展,征途是那么的不平坦,风风雨雨,历经艰难。今天,首钢终于在改革开放中又迈新步。
今年3月至5月中旬,首钢20万职工轮流脱产3天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自豪地感到:首钢在改革与发展方面所做的一切,都能在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中找到根据。他们欢呼“改革开放的春天又来到了!”特别令他们激动的是,中国改革伟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5月22日专程视察首钢,并且肯定首钢的方向是对的,路子走得是好的……
“方向对,路子好”!这是多么崇高的评价,多么巨大的鼓励!
承包制的神力
——高速度与高效益的统一
改革开放伊始,首钢党委书记周冠五嘴上挂着一句“口头禅”:“我就不相信社会主义干不过资本主义!”他之所以经常在一些庄重场合讲这句话,是因为当时西方一些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经常把公有制与低效率、社会主义与贫穷用等号联在一起。作为一个1937年入党的老“八路”,他咽不下这口窝囊气!
正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作用下,首钢职工主动请缨,肩负起改革试点的使命,很快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首钢承包制。一年多以后的1982年8月,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9月9日,首钢党委向北京市委和党中央报送了“首钢15年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规划”,提出在前3年每年实现利润平均递增20%的基础上,1983─1985年实现利润年均递增15%,1986─1989年平均每年递增9%,1990─1995年平均每年递增7%。当时,中央领导同志称赞这是一个十分鼓舞人的设想。
十个春秋过去了,首钢的发展速度远比规划要高:1983年至1988年利润递增年均20%;1989─1991三年治理整顿期间递增为13.5%。钢、钢材产量分别从1978年的179万吨和117.7万吨提高到1991年的491万吨和431万吨,相当于为国家增加一座年产300万吨钢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企业规模和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从只经营钢铁业发展成为经营钢铁、矿业、机械、电子、建筑、化工、轻工、造船、航运、宾馆、服装、农机、军工等15个行业,拥有七大公司、104个大中型厂矿,职工总数逾20万人的特大型企业,被人们喻为“联合舰队”。
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大工业的巨大的扩张力,说“气体的膨胀力和它相比简直是儿戏”。首钢通过改革取得的高速度、高效益,证明社会主义大工业的扩张力更为巨大。如果大多数国有企业都能办成首钢这样,何愁社会主义干不过资本主义!
如果说,“承包为本”和“人民为本”是驱动首钢“联合舰队”高速前进的“核反应堆”,那么,始终不渝地坚持动态的、相对的、积极的平衡,则是首钢实现高速度与高效益相统一的一个“法宝”。用首钢人常说的一句通俗话讲,叫做“面多加水,水多加面”,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地把“蛋糕”越做越大,不断地在更高的水平上达到高速度与高效益的统一。
请看实例:
——80年代初期,首钢铁矿石不够,高炉经常“等米下锅”。他们采用先进的“磁滑轮”“磁团聚”等新技术、新工艺,使精矿粉产量成倍增长,实现了自给有余。
——80年代中期,在炼钢能力低于炼铁和轧材能力的情况下,原设计能力仅年产钢60万吨的第一炼钢厂,先后采取减薄炉壁、扩大炉壳、顶底复合吹炼、改进生产组织等重大措施,使钢产量达到222万吨;接着又引进国外二手设备,仅用22个月就建成能年产300万吨的第二炼钢厂,使钢和钢坯的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
——在炼钢能力上去的同时,首钢领导人又未雨绸缪,从国外廉价买进二手轧钢设备,于1987年和1989年先后建成第二线材厂和中厚板生产线,使首钢钢材总量中的板、带、高速线材等短线产品的比重,从过去的11.8%上升到31.6%,而且品种结构日趋合理。
——这两年,炼钢能力上去以后,铁水又显得不足。从去年开始,首钢又对四座高炉逐个进行以扩大容积和进一步现代化为目标的大修改造。去年5月和今年5月,二高炉和四高炉的大修改造,分别只用55天和60天就完成了。
——在钢铁生产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煤、电、油等能源又显得紧张。他们就发动群众降低消耗,回收和利用高炉煤气等二次能源,并自筹资金建成自备电站和高炉压差发电,使能源缺口基本得到补足。
上述事实说的是首钢的内部工序、中期计划方面的积极平衡。其实,年度计划的执行也离不开积极平衡。因为,首钢的年度计划是以实现利润递增20%为中心安排的,实施中经常出现新的不平衡,包括能力不平衡,进度不平衡。原燃料、动力、运输不平衡等。特别是近几年原材料和燃料调价、停运、停供等不利因素,对公司的速度、效益目标冲击很大,每年都要对实施计划进行调整。大调整一年三四次,小调整每季每月甚至每周都在进行。每次调整都要给各厂矿增加任务,而人、财、物等条件又不能全部如数满足。这些由不平衡因素造成的“缺口”,都是靠各厂矿、各车间、各班组用自我平衡的办法来弥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首钢20万职工,几千个岗位,每时每刻都在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建设、开发目标的实现自觉地搞平衡。轧钢工创造最佳操作法,炼钢工创造最佳冶炼工艺,风机工创造最佳运营曲线,火车司机创造最佳运输方案……涓涓细流汇成高效益的大海,抔抔土石垒起高速度的峰巅!
“积极平衡”的波折
——企业发展与宏观管理体制的矛盾
首钢的“积极平衡”理论和成功实践,对于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无疑是一个贡献。但是,由于首钢没有得到与其实力相匹配的经营自主权(包括投资立项权,外经外贸外事权,资金融通权),因而“积极平衡”的作用范围十分有限,许多本应办成的好事却办不成,许多能够快办的事情却快不了……
利用欧美一些国家钢铁生产能力大量闲置的机会,购买自己需要的二手设备进行修、配、改,使之达到国际80年代先进水平,是一条投资少、建设快、效益好的“捷路”。但是,这条“捷路”对首钢人来说也充满了坎坷。
1985年初,首钢为增加炼钢能力,经过反复比较,决定购买比利时的赛兰钢厂。4.9万吨设备和钢结构厂房,只需花1250万美元,和买废钢的价钱差不多。然而,由于首钢无权直接与外商签订这样的合同,已经签下的合同没有法律效力,而要由有关部门派人去比利时重新考察、谈判、签约;当然,出国费用和一大笔手续费,必须由首钢支付。没办法,只得按老规矩办。新合同4个月后才签订下来,赛兰钢厂的拆迁和新炼钢厂的建设、投产,当然只好往后顺延……在首钢改革以来的400多个引进项目中,几乎都曾有过这种“丫环管钥匙,当家不作主”的遭遇。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实现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这是现代大工业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由于体制不顺,首钢这些年在顺势扩大经营规模和范围的过程中,却屡屡碰到主管部门的行业封锁和行业垄断。例如,1985年春天,首钢购买比利时赛兰钢厂二手设备面临运输问题。国内有关单位运费报价每吨115─120美元,近5万吨设备的总运费将达600万美元,相当于购买钢厂总费用的一半,实在是太贵了!如果首钢自己买一条旧船,即使空驶比利时将设备运回,每吨费用也只有60美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首钢向主管部门递交了开办“爱思济(首钢英文缩写‘SG’的译音)船务有限公司”的申请。像一滴凉水掉进了热油锅,首钢的这一举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人说首钢是“不知天高地厚——胡来!”首钢人根据中央“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发展交通事业的政策,锲而不舍,据理力争。仅1985年上半年,就先后找国家有关部门12个,当面交涉58次,电话磋商130次,还反复派人去主管部门介绍首钢办航运公司的全部设想,使对方的经办人员深受感动。在中央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1985年12月24日,“钢城”号满载比利时赛兰钢厂的二手设备驶往秦皇岛港,有关部门拒绝靠岸,在港外抛锚50天。后来被迫转到天津新港,被有关部门仍然不许靠岸卸货,轮船多停一天,不仅要损失3000美元,而且设备的安装、生产也得推迟一天。首钢与有关部门的官司最后打到了国务院。在国务院口岸办公室的过问下,问题才得以解决。
在首钢,钢铁、矿业以外其他各业的发展,大都如航运业一样,是经过反复争取才逐渐壮大起来的。但是,首钢领导人在顺势发展多种经营的时候,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加快发展钢铁主业。自1984年以来,他们先后两次提出,不要国家出钱,自力更生兴建一座大型钢铁厂,为我国钢铁工业上新台阶做贡献。然而,还是由于体制和观念方面的原因,这于国于民都大大有利的好事,遇到了本不该遇到的困难。
第一次是1984年6月13日,首钢党委向冶金部并党中央、国务院送去了《首钢关于扩大翻番成果的报告》,报告提出:在上缴利润每年递增7.2%的前提下,不要国家投资,不仅按规划完成首钢北京地区的技术改造,同时还在冀东首钢迁安矿区新建一个年产300─500万吨的钢铁基地。6月15日,中央领导同志就作了热情洋溢的批示,“同意速办”。首钢人的雄心壮志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和支持,上冀东钢铁基地的准备工作抓得更紧。1985年夏天,首钢党委决定抽调400名党员去基地作骨干,许多党员争相报名,被批准的同志三天之内移交完工作全部到齐。出发那天,妻送夫,夫送妻,子女送父母,父母送子女,那场面就像当年欢送上前线的战士一样热烈。这年秋天,首钢人明显感到传统体制下条条块块、部门地方的利益矛盾错综复杂,又赶紧写了《首钢关于落实改造和扩建规划中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一直关注着首钢改革与发展的邓小平同志在报告上批示:“首钢领导和群众基础都好,可做为进一步放权、把大企业搞活的点。所提要求似可予以满足,请财经小组一议。”但是,当10个月后首钢希望早日批准冀东钢铁基地尽快立项时,得到的回答却大出意料:建多大规模,建在什么地方,还需要充分论证……自那以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便成立了专家论证组,一年,两年,三年都过去了,首钢没有接到建与不建的正式答复!
第二次是1989年7月16日,首钢向中央领导同志写报告,提出与山东省联合在山东济宁兴建年产1000万吨钢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齐鲁钢铁大厂,因为一个多月前,邓小平同志对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到,到本世纪末我国钢铁需求量要1亿至1.2亿吨。对这个大工程,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和万里委员长都十分关注。9月14日,首钢与山东省政府联合报告国务院,请求准予齐鲁钢铁大厂正式立项。
其实,齐鲁钢铁大厂的准备工作,在4月份就开始了。不仅首钢投入大队人马踏勘、钻探、设计,山东省和济宁市倾力协助,而且还以联合或委托的形式,与铁道部、交通部、国家地震局等11个单位,共同就有关专题进行调查研究。1989年12月中旬,首钢和山东省在北京联合召开第一次论证会,各路专家学者肯定了首钢承包建设齐鲁大厂这种“小鸡下大蛋”的模式。根据第一次论证会上提出的建设性意见,首钢人又展开了更加艰苦细致的工作,建设方案前后大动了20多次。1990年3月16日,第二次全国性论证会在首钢召开,181名专家学者联名给国务院写了一份报告,报告说:“齐鲁钢铁大厂是为社会主义争光,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工程,是自力更生,使我国机电设备赶上国际水平,打出国威的工程,是我国经济建设上的一件大事,这个项目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到了该最后决策的时候了。希望国家尽快批准立项。”然而,由于有关部门对专家的论证有不同看法,不得不再重新评估论证。
新的评估论证会是1990年5月16日开始的,前后开了18次,还分两批派出18名专家去山东济宁厂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不敢说是“好事多磨”,反正两年时间过去了,齐鲁钢铁大厂至今没有被批准立项。
首钢13年来的改革发展史说明:由于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财政体制、投资体制、物资管理体制、金融体制、外贸体制等等的羁绊,企业的能量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值得庆幸的是,5月22日邓小平同志视察首钢以后,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办和北京市,都热情支持首钢在改革、开放、发展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1994年钢产量达到1000万吨,1995年进入世界最大500家跨国公司的行列;2000年产钢2000万吨。据悉,国务院给首钢以国际跨国公司那样的投资立项权、外经外贸外事权和资金融通权的文件一已经下发,首钢20万职工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时发出的欢呼正在变为现实。
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春天已经来到首钢人身边!
“过河卒子”的风采
——在新旧体制的碰撞中前进
“在国家改革的棋盘上,首钢要作一个过河卒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13年前,首钢党委书记周冠五在首钢被国家批准为改革试点单位后的一次全公司干部大会上,发出这掷地有声的誓言。
13年来,首钢人始终不辱“过河卒子”的崇高使命,不仅创造了被誉为“‘两个基本点’的结合点”、“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器’”的首钢承包制,而且闯出了通过“承包为本”达到“人民为本”进而搞活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新路子。当然,在漫长的改革路上,这种“只进不退”的“过河卒子”,必然要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旧体制中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发生摩擦、碰击、冲撞……
第一次“碰撞”发生在1980年。
移地大修改造的首钢二号高炉,综合采用了37项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为了把高炉炉顶排出的煤气的压力利用起来并减少噪声污染,首钢领导人提出在炉顶安装压差发电装置。因为这种发电装置我国还不能制造,首钢便向北京市和冶金部打了从国外引进的报告。1980年1月,报告得到批准,并在北京市进出口平衡会上列入了计划。经过比较、选择,4月初,首钢同日本三家厂商进行技术交流,在价格上达成初步协议,因为首钢当时尚无什么外汇收入,决定采用变通的补偿贸易形式——以2万吨超产生铁来偿还设备用汇。然而正是这2万吨生铁出口问题,引出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麻烦。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首钢的报告先后经过北京市和国家的二部二委一总局的十多个单位的反复审查,层层签字,首钢为此派出105人次与各单位联系,还打了数百次电话,最后总算同意了,但却没有一家声明自己可以做主。心急如火的首钢人再行打听,才知道生铁补偿贸易需由主管部批准。5月上旬,首钢重新给主管部打报告。6月初,主管部结束了一个月的研究、审查,总算同意了生铁出口。首钢赶快把报告送到国家管进出口的部门,得到的回答是:需要国家管物资的部门签署生铁出口意见。可是,当拿着物资部门签署的意见再找到他们时,他们又提出需要国家管机械的部门签署意见。于是乎,为了得到机械部门的“同意”二字和大红印章,首钢人又花去了一个多月时间。
一切条件都具备了。管进出口的部门着手起草批复文件。可就在这节骨眼上,管物资的部门又“变卦”了:不同意在文件上会签。面对这一变化,批复文件的起草者也改变主意了。经过首钢人的再三解释,一位副主任虽然原则上表示同意引进,但又提出需报一位副总理审批。于是,时间又过去了一个月。经过多次催问,9月17日,管进出口的部门终于将批复文稿转送国家计划部门审查签字。两天后,文稿转到了管物资的部门。一个星期过去了,仍不见动静。首钢人追踪寻找,原来文稿在物资部门的抽屉里尚未拆封。
信封拆开了,一位局长看了文稿以后说,曾经在这件事上表示过意见的某局长外出了,其他局长不了解情况当然不能签字。直等到10月3日,出差回来的某局长终于在文稿上签了字。首钢人赶快将文稿送至国家计划部门的钢铁处,得到的回答是:为保密起见,文稿由他们转出,首钢不必亲自送了……
首钢负责人听了这件事的汇报后,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10月9日,首钢公司外经处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了一封汇报信,详细陈述了申请引进压差发电装置的遭遇,信的末尾写道:
“这个项目从市里批准到今天,已经9个月了,但何年何月才能开始与外商进行商务谈判,何年何月才能搞上去呢?举一反三,市里按权限批准了的项目,企业用计划外超产产品作为补偿,这样的好项目尚且如此,复杂一些的项目又该怎样呢?……”
两天以后,中央领导同志收阅了这封信,痛心疾首地批评道:“真是触目惊心……这是一种亡党亡国的工作方法。看来,工作方法、工作纪律、办事规则这件事太重要了,建议采取一个什么办法提出和解决一下,首先解决中央、国务院各部委的。”
当然,有了中央领导同志这严厉的批示,首钢人再去有关部门催问这事时,办事速度确实加快了,但京城从此开始流传一种说法:首钢就是爱告“御状”。这话传到周冠五耳朵里,他只苦笑着摇了摇头,他认为:这种文件旅行、办事推拖的官僚习气、衙门作风,来源于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和臃肿重叠的政府机构。只要体制和机构没有大的改革,类似的情况必然还要不时发生,首钢人就得准备斗争,绝不搞“逆来顺受!”
第二次“碰撞”发生在1983年,那是在经国务院批准实行了“包死基数,超包全留”的利润递增包干承包制两年之后。
1983年1月,国家有关部和北京市有关局,联合派人到首钢开座谈会,查财务决算,得知1982年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之后,企业留利比上年净增9400万元。2月中旬,有关部提出:首钢一是不应当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大头,二是企业留利用在发展生产上比例小了。首钢领导人认为:第一点指责的道理不能成立;第二点指责缺乏事实根据,便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写报告,反驳了那种“只知取蛋,不想养鸡”、“只想吃鱼,不知蓄水”、“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旧观念。报告指出:首钢1981年包干基数2.7亿元,比改革前1978年全额利润(历史最高水平)还高42.5%;在包干基数先进、合理的前提下,1982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国家财政在收入比上年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应该允许企业和职工多创多留;如果限定企业在新增利润中一律拿小头,实际是前些年利润留成的老办法,很不可取。这场笔墨官司,一直打到中央领导同志出面干预才算休止。
首钢改革过程中还发生过另一次“大碰撞”。那是1986年12月6日,首钢突然接到北京市有关局的“通知”。“通知”说:自1984年国家将钢坯税率从8%提高到14%以来,首钢以增纳的税款抵交同样数额上交利润的作法是不对的。两年多来,首钢已拖欠应上交利润10890万元,这笔款必须在一周内交齐……
首钢负责人连夜召集领导成员开会,一致认为这“最后通牒”不讲道理。首先,承包在前,改税在后,以税抵利,合情合理。其次,这样抵交是经过有关部门同意的,即使“中途变卦”,也得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呀!他们决定一如既往,奋起抗争,深信党中央、国务院是会支持、保护首钢进行改革试验的。12月9日,首钢向国务院呈上了申诉情况的紧急报告。1987年1月7日,首钢派出总经理、副总经理和一名党委副书记,到中南海出席由国务院指定的负责工作人员主持的调解会议。在这个会上,双方观点“短兵相接”,参与调解的几个部门意见也不一致。3月25日,正是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那天,首钢的帐户被强行扣款2500万元。5月底,被蒙在鼓里的首钢才看到所谓“解决方案”。这方案对首钢有如要命的刀子——首钢承包制的四个基本要素(承包基数、递增率、承包期限、留利分配比例),有三个要作不利于企业搞活的改变!
事已至此,别无他法了!首钢只好去打搅中国改革伟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了。6月9日,他们夜以继日拟就的紧急报告,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身边。报告以大量数据和充分理由从三个方面陈述:调整承包基数要影响企业生产力的发展;调整留利分配比例会挫伤企业职工的积极性;缩短包干期限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报告最后部分言辞恳切:“首钢改革以来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中央给了我们递增包干这样的好政策,而且这个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取信于民,职工才对改革充满信心,才有了持续高涨的劳动创造热情,这是最为宝贵的。所以我们深切希望还是不要改变首钢的包干办法。”
一个多月以后,邓小平同志发出指示:首钢的承包办法一切不变了。8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专为此事向北京市政府和首钢发了文件。就在接到这个文件的时候,由首钢挑头发起的“全国承包制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正在首钢红楼招待所召开。开幕式上,原国家经委负责同志宣布:国务院决定1988年在全国继续推行承包制……
我国的改革是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没有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就决定了改革试点单位的每一步探索,必然要遇到来自旧体制的种种羁绊和重重阻力。首钢改革13年来与旧体制发生的摩擦、碰击、冲撞,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邓小平同志说,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难道不应当在实践中坚持这个真理,为解放生产力作一点贡献吗?


第3版(经济)
专栏:

  涿州改造企业借船出海
新沂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本报讯过去以“穷”出名的涿州市,现已跨入河北省10强县(市)行列,开发生产出21项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的产品。
涿州振兴经济有句口号:“跑步进京”,也就是借助北京、天津等地的科技力量,推动本市企业的进步。短短几年,通过择优调入、长期招聘、定期指导、技术转让等形式,引进各类人才2000多名、科技成果和生产项目260多个。全市已有上千家工业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发展了自己。市电子仪器厂研制生产的自动豆腐机填补了国内空白;金丝挂毯厂生产的300道鼓东牌金丝挂毯,连续4年获全国工艺美术品金杯奖。
涿州市通过在北京、天津、海口、深圳设办事处、开办产品橱窗,与这些城市有关公司建立贸工联合体,其中市玉雕、景泰蓝、编织工艺品厂家,通过发展来料加工业务,产品全部出口。由于外向型企业逐年增加,去年全市为外贸组织出口货源达9365万元,创汇2700多万美元。
(赵兴林 山月)
本报讯 苏北新兴城市新沂市,抓住机遇,自我加压,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这个市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对照发达地区找差距,组成调查组,分别就外向型经济等10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不利于开放的障碍,清理阻碍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制订了鼓励外商投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给外商投资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目前,已有一批外商投资企业开业。这个市还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和科罗拉多州设立了“窗口”,聘请了6名“洋顾问”。(张贻忱 王天琦)


第3版(经济)
专栏:

  服务跟着农民走 唐海稻农不犯愁
本报讯水稻“脖了,打个招呼,技术员很快就来“医治”;土地“渴”了,说上一声,管水员马上就合闸灌水;收获“完”了,捎上信,翻地挖沟都不用自己操心。这是河北省唐海县实现服务社会化以来的景象,难怪这里的稻农种田积极性常兴不衰。
1985年以来,唐海县28万亩水稻总产以年均3.7%的速度递增,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唐海县是1984年在柏各庄农场基础上建立的,以传统的水稻种植为主。近年来,全县10个谷物农场、149个生产队全部建立健全了农村、农资、农机、水利、电力等综合服务机构,县、场、队共建各类服务组织601个,并着重加强了村队服务组织的建设。现在信息和新技术的提供,良种、化肥、农药、薄膜等生产资料的供应,大田的机械化耕作等,都由村队、农场及县有关部门共同承担。(吴秋波)


第3版(经济)
专栏:

  联想集团上半年出口
微机板卡五十五万块
本报讯北京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今年上半年出口形势蒸蒸日上。为满足日趋增长的海外市场需求,联想深圳出口生产基地四月建成投产。此外,还增加了日凯、鼎峰两个协作加工单位。上半年累计生产出口微机主板及各种功能卡五十五万块,比去年同期增长七点四倍,是去年全年出口量的一点七倍,出口产值已达二千二百一十九万美元。
(小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