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

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做好双拥工作
——全国双拥工作理论研讨会综述
在建军65周年前夕,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在山东青岛市召开了首次全国双拥工作理论研讨会。有关领导、部分优秀论文作者百余人聚集岛城,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讨了当前双拥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一、50年的双拥实践呼唤系统的理论指导
具有中国特色的双拥工作,伴随着我们党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而产生,伴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党中央指导的、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兴起的大规模双拥运动,也已经有了50年的光辉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双拥工作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党的三代领导人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对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都有精辟的论述,形成了一套方针、政策和原则,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认识,使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变成亿万军民的自觉行动。今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的重要谈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传达后,举国上下掀起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热潮,这既为我们做好双拥工作带来了强大的动力,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迫切需要加强理论研究。亿万军民双拥的生动实践,呼唤着理论的指导,双拥工作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对双拥工作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
二、把促进改革和建设作为双拥工作的根本任务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双拥工作就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百年、坚持一百年。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代表了亿万军民的共同意志和要求,是国家强盛、军队强大、人民幸福的根本政治保证。军政军民只有以这条路线为共同的政治基础,才能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行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双拥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是邓小平同志长期以来尤其是在南巡重要谈话中反复强调的一个基本思想。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双拥工作是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这个大局下行动。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双拥工作,双拥工作才能溶进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的洪流,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持久的生命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军政军民团结,才能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加深了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辩证统一观的理解,形成了“两力合一力、综合强国力”的思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力决定战斗力,而生产力的发展又依赖于战斗力的保驾护航。当然,生产力对于战斗力的这种主导、支配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敌人对我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入侵,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危在旦夕的时候,争取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便成为国家压倒一切的根本任务。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生产力与战斗力的主从作用的变化,并不违背生产力决定战斗力的基本原理,从本质上看,它恰恰是为了解放和保护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与提高部队战斗力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它统一在综合国力上。双拥工作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军政军民团结,而且在许多领域还产生出强大的综合效应,在政治思想领域出凝聚力,在经济建设领域出生产力,在军事领域出战斗力,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出辐射力,这几个方面合到一起,增强的是综合国力。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新时期双拥工作的实践,确立“以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为主要目标”的双拥工作发展新思路,是双拥工作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必将在实践中产生重大影响。
形成了双拥工作要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自觉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保驾护航的思想。双拥工作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保驾护航,是广大军民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际行动,是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新型军政军民关系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一个并不安宁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需要创造对我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的重要的威慑力量。可以用作威慑的因素很多:精良的武器装备,先进的军事思想,能征善战的军队,强大的经济、技术实力都是威慑的力量,而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自然也是一种重要的威慑力量。我国军政军民团结一心,必然形成无与伦比的强大威慑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宁的环境。
三、双拥工作任重道远,前程似锦
当前,双拥工作已成为一项事关全局、涉及长远的大事,纳入了军地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各地蓬勃兴起的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其影响之大,效果之好,写下了双拥工作史上最为壮观的新篇章。面对未来,双拥工作将向何处发展?与会同志认为,未来双拥工作的发展,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政治思想建设相融洽。军民之间既要有人帮物助,更要注重政治思想上的相互激励,要通过双拥工作,大力培育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二是与改革开放相协调。双拥工作既要继承传统,又不能固守传统的模式,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在前进中创新。内容上,要打破单纯的军民交往,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围绕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开展双拥活动,推动军地军民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团结互助合作;工作指导上,既需要有轰轰烈烈的声势,更需要扎扎实实地做好经常性的工作,保持长盛不衰;组织领导上,构建党政军领导列入工作日程、双拥工作领导机构组织协调、军地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形成合力的新格局;工作机制上,由号召动员、文件督导的方法,到依靠法规制度开展双拥活动,使双拥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


第5版(理论)
专栏: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纵横谈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
深圳市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宝
1991年,我们建设集团公司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控制投资流向、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国有资产增殖为目的,运用股份制产权关系明晰、股东权益平等的原则,实行了国营生产型企业全员净资产风险抵押承包,取得了明显成效。
净资产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强调的是资产管理和资产效益。承包利润基数的确定,是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关键。合理确定承包企业的承包利润,必须同时考虑同行业净资产利润率(物化效益),同行业消费资金利润率(活化效益)和承包企业实际实现利润的能力。根据建筑业的特点,并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我们将承包基数分为计划承包基数和考核承包基数。从承包第二年开始,上年度的考核承包基数即为当年度的计划承包基数。第一年的计划承包基数=[(净资产×同行业净资产利润率)×50%+(年消费资金×同行业消费资金利润率)×50%]×50%+上年度本企业实际利润×50%。
同行业净资产和同行业消费资金利润率(指集团内部)一定三年不变。
净资产全员风险抵押承包主要抵押的是国有资产,主要目的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增殖,抵押金和企业资产溶合运行。
承包企业收取全员抵押金在本企业净资产的10%—30%之间。根据承包企业经营者、生产者的不同责任,抵押金分档次收取。
承包企业的全体员工按期交足抵押金后,即有权承包本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
承包企业利润按下列原则进行分配:上交实现利润的15%所得税,上交税后利润25%的能源交通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后,在余下可分配利润中提取40%作为生产发展基金;20%作为公益金(其中12%为职工福利基金,8%为职工奖励基金);40%按股分红,国有净资产和个人抵押金享有同等分红率,其中:国有净资产按股分红的部分70%上交发包单位,30%留在承包企业,转入资产增殖,抵押金额所占比例为分配员工个人的红利。超计划利润部分,在可分配利润中提取32%作为公益金;提取28%作为红利分配(其中国有资产占30%,其所得上交发包单位,也可留作公积金使用,个人抵押金的风险报酬为70%,按抵押金额分配给员工)。
一年的实践证明,推行净资产全员风险抵押承包,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员工主人翁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承包基数不合理,包盈不包亏的问题,推动了企业内部的改革和管理工作,增强了企业的动力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增殖。
1、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增殖。1991年,实行净资产全员风险抵押承包的13个单位,完成总产值7.04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全员劳动生产率58555元,比上年增长31.12%。实现利润11875.64万元,比上年上升145.87%。净资产增殖4580.58万元,比上年增长147.94%。
2、克服了过去承包经营责任制基数不合理的弊端。以往确定承包基数通常采用基数加系数,以企业自身纵向比较的方法,往往忽略了企业资产、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占有情况,承包企业资产不清,承包基数不合理,条件基本相同的企业,前几年经营管理好的企业,基数偏高,使企业满负荷运行,而经营或生产暂处于低潮的企业,基数偏低,导致企业间“苦乐不均”。近几年来,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又出现了利润增长与资产增长相脱离、承包基数的增幅落后于企业实际资产的增幅的偏差。实行净资产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后,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机会均等。由于在同行业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行业平均水平出发,并结合企业自身纵向情况,依据资产占有量确定利润指标,使大家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既考虑了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又考虑到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显示了公平合理性。
3、强化了企业自我约束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包盈不包亏的弊端。以往承包,企业不可能真正地做到自负盈亏。实际上,企业包盈不包亏,企业破产只能是破国家的产。由于投资不承担任何风险,一些企业盲目举债投资,造成投资膨胀。在分配上承包经营者关心的是企业的终期利润,生产者主要是考虑眼前的工资奖金,承包者往往顶不住职工强烈的横向攀比和扩大眼前消费的压力,造成成本加大,消费基金膨胀,影响企业发展后劲。实行全员净资产风险抵押承包后,承包基数与消费基金挂钩,职工按国有资产的10—30%据责任大小分档次交纳风险抵押金,全集团共收取抵押金2000余万元,作为企业资金的一部分,用来发展第二、三产业。抵押金不仅不能退,而且还要不断增殖,使职工与企业经营成果发生直接的联系,形成了互相依存的利益制衡关系。在这种利益制衡作用下,全体职工清楚地意识到,只有依靠自己积累投资,方能增加收入,从而使他们自觉地为了将来的消费节制眼前消费,从根本上控制消费膨胀的产生。职工承担了风险,就会限制企业投资扩张冲动,自觉选择低投入,高产出,见效快的项目,把钱用在刀刃上。
4、净资产全员风险抵押承包使企业的动力机制得到强化。在这种承包制体制下,职工具有双重利益主体身份,既享有按劳分配的权利,又享有按抵押金分配的权利,同时还承担着资产亏损、企业破产的经营风险。职工与企业间有了双重的共同利益关系,这就使他们的物质利益与企业的效益发生了诸多具体、直接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企业越发展,越能给职工带来更大利益,职工必然以主人翁姿态主动关心企业经营。过去是企业要求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承包后职工主动参与企业各项管理和决策。以往,职工对公家财产不爱护,施工中不计成本,长材短用,好材劣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浪费现象不问不管,现在是大家参与管理,千方百计减少开支,增加效益。企业、职工拧成一股劲,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动力机制。


第5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深化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社会发展科技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简述
不久前,中国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了“社会发展科技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全国近200名专家、学者以及省市科委等部门负责同志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与科技对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讲话。
一、关于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问题。与会代表认为,国际社会中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经济与社会相互制约的被动调整方式,即首先进行增长式的经济发展,以积累资本,当社会发展出现不协调之后,再进行被动式调整。多数发达国家走过的是这样一条发展道路,以至于使当今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恶化的局面;另一种是经济与社会相互促进、互为支持、融为一体的持续协调发展模式。大家认为,我国必须坚持这一发展模式。但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需要实现几个转变:由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单一目标模式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多目标模式转变;由单纯速度型发展向效益型发展转变;由国家直接控制和管理极为广泛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模式,向国家直接控制与众多主体分解,界定保护责任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与会同志认为,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据预测,下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5—16亿,接近我国小康水平下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极限,人口的增长将使人均资源占有量进一步下降,而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又使资源的需求量和消耗量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也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与治理。因此,必须在人口控制、环境保护、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这也是能否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推进社会发展,必须以科学技术为先导。本世纪90年代的特征之一,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还全面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表现出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与会同志认为,要特别重视以高新技术引导社会发展;并努力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发挥多学科的综合优势,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应重视研究适应科技第一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科技体制、运行机制等问题,加速科技成果的转移和推广。
三、大力推动社会发展综合试点。自1986年以来,国家科委牵头,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先后在常州市和无锡县华庄镇建立了社会发展综合试点,通过几年来的推进,试点地区的人口增长、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等得到了控制与改善,开始出现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此基础上,国家科委决定在“八五”期间将试点数量扩大到30个左右。与会同志认为,社会发展综合试点工作是一项改变思想观念、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以及创造环境的社会改革试验,对推动我国的社会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加强舆论宣传,把这一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一步,努力搞好试点的组织协调、试点的规划以及内容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工作,并不断加以完善。
(王刚)


第5版(理论)
专栏:调查归来

江苏省国营新洋农场深化改革的调查
沈念苏肯
新洋农场位于黄海之滨新洋港西侧。1952年建场,1978年以前农场经济发展缓慢,到1978年,职工的年分配收入还不到400元。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新洋农场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农垦企业的特点,逐步建立起以“双轨承包、多层积累、规模经营、一体化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今天的新洋农场已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展示了社会主义大农业和现代化新农村的雏型。该场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已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柱、流通为导向的农工商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场办工业产值占总产值的75%,工业利润占农场总收益的50%;职工生活提前达到小康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1000美元。
在这短短的10多年,新洋农场为何能取得如此大的变化?
第一,实行双轨承包的经营体制,发挥农场集体和职工个人两个优势
新洋农场在改革的初期,借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到户,建立家庭农场,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发展了生产,甩掉了多年亏损的帽子。但由于农场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与农村有较大差异,这种以“分”为主的体制逐渐暴露出某些弊端:原来适宜机械耕作的条田被人为肢解,大中型机械无法作业;过于强调家庭农场的自主权,造成农户无计划种植,农场的生产和收购计划无法完成;国家投入形成的机械设备、农田水利和其它服务设施所创造的利润大部分流向职工,影响了农场的集体积累和扩大再生产。针对这些情况,新洋农场从1987年起,实行了双轨承包的经营体制,即农场把消耗活劳动多、机械化程度低的棉花、果园、畜禽养殖、养鱼等项目承包给家庭经营,充分发挥职工个人的积极性;麦、稻、豆等活劳动投入少、机械化程度高的大宗农作物则集体承包给支场的部分管理人员,实行连片种植、合理换茬、机械协作,形成规模效益。这种双轨承包体制充分发挥了农场各种生产要素的综合优势,使该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综合生产能力在全国同行业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第二,建立多层次积累机制,增强农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这一积累机制主要是由三个层次组成的。一是总场的调节积累,它包括农业生产建设基金,农业、农机的超额折旧费和大修理费,以丰补歉储备基金,农业科技开发基金,职工教育基金。几年来,农场用包干结余除自补了391.3万元流动资金外,还提取了农业建设基金765万元。二是支场积累。支场的经营利润除上交场部和兑现职工分配以外,按“四二四”比例使用,即40%为支场生产专用基金,20%用于职工福利,40%作为积累,用于以丰补歉。三是职工自身积累。为了解决农场职工包盈不包亏,从1986年开始,实行风险抵押金积累制度。到1991年为止,全场农业职工已积累380万元,劳均3800元。这种多层次积累机制,将职工的劳动和收益与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维系在一起,有效地调整了职工和集体、消费和积累之间的关系,促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大大增强了农业的发展后劲,增强了抗灾能力。
第三,建立配套化的服务体系,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新洋农场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致力于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实现农业的自我发展。发展规模经营,除了要有一定的承包规模,更离不开一个组织严密的服务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为此,他们成立了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对全场的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业机械进行配套化服务。由于形成了相互配合,组织严密的农机科技服务体系和后勤保障体系,使农场实施农业规模经营有了必要的条件。现在,该场真正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仅有700多人,劳均耕种70多亩,而其中4万亩粮豆作物,只有391人承包耕种,劳均种植规模达100多亩。1991年,新洋农场承包粮豆的农工人均创利达22000元。
第四,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农工商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
改革开放把农场推向商品经济的大潮,他们打破“农场务农”这一传统观念的禁锢,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兴办工业和商业、服务业,实行农工商一体化生产经营的新格局。
首先,他们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改主要从事粮食生产为粮食和经济作物并重;改单一种植业为种养并举。与此同时,他们围绕农业办工业,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并在工业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又“围绕市场办工业”,形成了以电子、化工、机械、服装、编织、造船、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组成的多功能的工业体系。农场还专门设立了商业物资供销公司,担负全场工、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的供销服务工作。二、三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为农业增加了投入,从而形成了一、二、三产业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


返回顶部